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36

第36章 非哭的浪漫

一天又过去了,一本书又读完了,这一季也很快就过去了。

时间,还在重复,枯燥还在重演。有些人,去了又来;有些人,来了又去。

光阴过得真是迅疾。真心想静下心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挽留这稍纵即逝的时光。然而,经常有心,却无力做好一些事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渐渐远去,徒呼奈何。

近期,读了几本书,然而很少写书评了。我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肤浅的人,一个不善于观察(把握)的人。看一件事,看一个人,总是停在感性、表面的一层,而理性、本质、内核的东西远不能发现或探知。看书,也是如此。总希望在书籍里找到诗意,找到感动,找到失落的“认同”。但是,读着读着,不经意间,离作者的初衷反而远了。表现在写心得上,也是浮在上面,故怕写了贻笑大方。然而,有时还是不甘心,总免不了说上几句,图个口快。仿佛不说上那么几句,就白花了那购书的钱了。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应该说,是一本比较切合我阅读口味的散文集。作者严明,大学时攻读中文,做过十年的摇滚乐手、十年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2010年,为了圆自己心中的梦,毅然辞去公职,成为一名名闻中华的自由摄影师。这本散文集,应该是作者这些年来“在路上”所摄、所感、所思、所悟的结晶吧?这一路上,他或独行,或集众,或就近在广州,或千里采风,捕捉大千世界最灵动、最特别的永恒一瞬。用脚步丈量漫长的摄影路,用镜头定格一帧帧唯美的影像,用笔头记录这摄影不归路的艰辛、坎坷,用旷达的心灵去感知这世界的“体温”和“态度”。因为有比较,有考量,所以有哲思小文《谁先动心谁先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为心中还有爱,还有憧憬,所以有娟秀美文《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给我一枚睢萝莉》;因为有了抉择,有了担当,所以有平和、不褪色的《我的码头》《时间的姓名》……作者通过普通的相机镜头,呈现的却是一个“爱在、恨在、时间在”的光怪陆离的真实世界。他的爱、他的痴、他的专、他的迷,他的一切在这个特定的影像世界里愈加立体、愈加丰满。

我一直认为,读书,读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折射出的却是阅读者的心境。一本好书是阅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架构过程,亦是两人心与心交流的平台。《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分四辑,分别为抉择、思量、因果和恩典。如果非要让我在这四辑中有个比较清晰的选择,依我的爱好,我肯定会选《因果篇》。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让人怦然心动的语境,让人着迷。“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微弱的灯,都是流浪着的时间的孩子。”(开篇)“它是动用灵魂的事,它根本不是一件可以定出收工时间的事。精神的游牧一旦诗意地还乡,离别即是流放,虽半步即是天涯。”(《江湖还在》)“我不想跟他们说闯荡世界有多么难,也不想说在我慢慢看懂了这个世界后,不再妄论什么成与败,我只想用剩下的时间找回我的从前。”(《不扮演不痛苦》)这样的语句,是沉淀在身体深处的“种子”,有种蠢蠢然欲说还休的冲动。作者用他简练的小文娓娓道来,完美呈现了他的思想。罢了,此时,我只有叹服的份儿了。

一本书,看完,有那么一两句话,或者有这么一两个观点,能让读者久久回味,或者让他们不经意地想起或说起,那就足够了。这就是作者的成功。我记起了书中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基因的俘虏,体制的败将,最终也都不是时间的对手。

突生一种哭不出来的浪漫,一种笑不出来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