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35

第35章 谁不爱拉萨河?

花了将近二十天时间才把那本新书《驴子爱上拉萨河》读完。一来自己的阅读速度向来就不快,喜欢细细地读、静静地品。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我没有那本事。二来近年关,工作上的杂事、生活上的烦事,不请自来,不胜其烦,读书的时间相对少了。三来书的内容、情节需要我慢慢地“品”。

世间,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天马行空,特立独行,远离自己的故土,背着一个硕大的行囊,在广阔的天空下行走着,流浪着,漂泊着,奋斗着。在“北上广深”的角落里,在成都、拉萨、兰州、厦门的“圈子”里,总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幸福吗?还是在痛苦地挣扎?他们是城市的幽灵,还是城市精神的“自由因子”?对此我真的不太清楚。只是我钦佩他们的执着。也许在我的骨子里,我的血液里,也有同样的激情;也向往那种流浪漂泊的生活,想放下名利世界的种种,去亲近大自然,行走天下,追逐心灵的自由。

书中,那群藏漂不过是想到拉萨“晒太阳、寻艳遇”。是吗?就这么简单?真正的“漂漂”一族,不是那种流浪儿,不是无家可归者。他们是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有信仰、有内涵的一个群体。他们因为不愿受名利、世俗等束缚,为追求自由的空气,不惜跋山涉水,寻找内心的平和、理想、狂放。自由是多么可贵!他们可能是一群大自然的“发烧友”,是思想的启蒙者,是文化的急先锋,是城市文化的缔造者,是心灵的理疗师。书中,松子,在荒原(无人区)追求灵动的文字;冰儿,执着于艺术(油画)的探索,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真诚膜拜;朱峰,对奇石那么“痴”;梵子,对“擦擦”(一种藏族佛像)那么“迷”……他们在漂的过程中,在浪的世界里,用心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

而书中对藏漂一族的爱情描写更是浓墨重彩。

但是,爱情又太过于沉重了。爱情,在千万人眼里,有千万种理解、诠释。藏漂一族的爱情,总是那么奇特。他们随性、自由、碰撞、反思,当然还有对人性的救赎。他们在异乡漂泊,所以难免要抱团取暖,以相互慰藉。在爱的过程中,男男女女,会碰撞出奇异的、灿烂的爱情火花。这爱情,在世人眼中,时而如阳光明媚,时而如风雨不断;时而如惠风和畅,时而如乌云密布,如雪域高原的天气那般充满了不可预知性。书中呈现的正是这样一幅爱的“立体景观图”。上一代人,桑吉(女主角卓玛的姨妈、冰儿的母亲)为爱“出走”,削发为尼,爱得决绝;卓玛、李涛(大学同窗)两情相悦,私订“终身”,却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羁绊,遭遇棒打鸳鸯,各自飘零,心却始终放不下,爱得惨痛;芳芳,暗恋李涛,趁虚而入(卓玛与恶魔江村结婚),费尽心机,为爱死去活来,却始终得不到情郎的心,爱得无奈;真真,简单、时尚、漂亮、感性,却是江村五年的“床伴”,是刘一闪婚闪离“悲剧”的女主角,是那个权力老男人背后的“操盘手”,经历得太多,感悟得太多,爱得鲁莽;松子、冰儿,爱得空灵、高洁,不食人间烟火(我不知其结局,书中没有交代)。他们的爱情,是与世俗、传统、物质的全面、激烈的抗争,代价太大,却值得玩味、值得思索。爱过、痛过,这才是爱的本质。爱情,从来就不是光有甜蜜的一面,更有苦、悲、烈的一面。这样子的爱情,更接地气,更有味儿。你说呢?

《回到拉萨》这首歌曲一直回荡在我耳畔,它就像一剂精神良药,在慢慢地影响着我的心灵。那本书——《驴子爱上拉萨河》让我有种不得不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