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12

第12章 读《甘南纪事》后

我经常会在中国地图前沉思,希望自己平生能有时间、精力、财力去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丰富自己浅薄的阅历。我也曾去过一些地方,但是有一个“角”好像很少涉足,那就是西北。印象中,除了陕西外,我还没有去过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和新疆。那广袤的青藏高原,那辽阔的渭河平原,那连绵的河西走廊,那独特的异域风光,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想追寻它的文化,想感受它的不凡魅力。

我读了著名作家杨显惠所著的乡土作品《甘南纪事》,它从一个小角度展现了一幅原生态的具有浓郁西北特色的“风情画卷”。作者杨显惠是中国作协的资深会员(现居天津),他长期生活在甘肃,曾在那边求学、任教,对那一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那里有着深刻的了解。当他用大白话、娴熟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书,胜在“真实”。作者只是以一个“采风者”、一个“记录者”的身份来写作。书中,只是很真实地还原了那个地方的民俗民风民情。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尕”,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沟”,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都如实地呈现出来,不事雕琢,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一点与莫言不同,杨作家更加质朴)。也正因为它是原生态的,它是严肃的纪实文学,所以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于生活中饱含寓意,于平淡中深蕴真情,可见作者功底之深厚。

书,胜在“逆反”。作者尽管萃取的只是甘南州藏区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牧民的家庭“琐事”,书中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震撼人心的人物影像。但是通过平白的记述,展现的却是当地悠远而灿烂的文化,独特而有风情的牧民生活。讲述了他们从古代走向现代,从边缘融入“主流社会”的故事,笔触之外当是对中国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全面反思。文章,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结和对苦难的深切关注。书中的描述无疑是极为精彩、独特的。比如,在那个地方,杀了人,可以不走法律程序,而是协商“赔命价”(此风俗经年已久,现代仍在实行,令人匪夷所思)。在那个地方,荡牛羊,是生活的常态,偷了牛羊,却是大事(牛羊是财富的象征),在处理偷牛羊事上,侦查、争斗、调解都有很独特的“解决之道”(不是用法律,而是由村里的老者、寺里的僧人以及“头人”组成的“调解委”解决,太有意思了)。在那个地方,爱情,似乎很神圣,又似乎很随便;似乎很传统,又似乎很严肃;似乎很古老,又似乎很现代,各种味道杂陈。这里面有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大胆“反思”,有背叛,有反省……这样的细节、这样的描述很多很多。但是有一点,我却不太认同,好多人都认为那边的民风淳朴,我却认为是民风彪悍。

读这本书,也使我认识了之前许多不认识的字,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词,如“尕”“连手”“娘乃节”等。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此意。

若带着这样的一份文学沉淀去远行,可能会更加有意义吧。我一直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