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缕霞光
22672400000011

第11章 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老话题,老素材,老情怀。然而,当再一次“触碰”孩子成长的话题的时候,我心依然“生疼”。现代人,总是很迷茫。什么时候,这个社会也可能会发出这样的“呐喊”: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题记

前些日子,一个九岁女孩以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迅速蹿红各大网络平台,成为媒体传播、评论的新话题。在其小文中,女孩用她极其稚嫩的笔触,向她当警官的爸爸大声地发出了“控诉”:我见你一面有那么难吗?你若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好一句“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天真之语,却直直地刺痛了现代人的心。几多感慨,几多辛酸,直叫人泪眼婆娑。

面对稚儿的哭诉,作为成人,作为家长,作为监护人,我们该有怎样的思考?我们对此有过深刻的反思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否缺位了?我们是否错位了?是否既缺位又错位了?

这一“诉”,很微弱,很无奈,却折射出一个大大的社会问题。

陷入“现代魔咒”的现代人真的是太过于忙碌了,忙于繁重的事务,忙于应接不暇的应酬,忙于赚不完的金钱,忙于追逐权势名利。于是,双休日成了泡影,假日成了摆设,休假成了休不起的“包袱”。有时候,甚至于见孩子一面、与孩子一起吃顿饭都成了奢侈。“我太忙了”“我没时间”成了亲情疏离的不二借口。而在无尽的忙碌中,我们最亲爱的孩子,被“扔”给了本应也需要陪护、照料的祖辈,被“丢”给了市场化运作、冰冷且势利的教育培训机构。在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的大潮影响下,我们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忘记了我们的初心。

我们可是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孩子?含着金汤匙降生的新一代,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锦衣玉食吗?是美屋豪车吗?其实,统统不是。他们需要的不过就像那个九岁女孩所诉说的那样,是简单的陪伴,是在一起玩耍游戏,是在一起讲故事读连环画,是最纯真的亲情守护,就这么简单。然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却总以“代沟”,以“我已经给予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了”来搪塞亲情的缺位、错位。亲情远了,孩子的心也离我们远了;亲情不在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慢慢地冷漠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用亲情呵护的,是需要用心浇灌的。有什么样的“投入”,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出,对此我深信不疑。

想起了前段时间读过的两则新闻。蒋友柏在其年纪轻轻功成名就时,毅然决然地“转身”,每天下午三点雷打不动地回到家中,陪伴一双儿女。杭州市一对年轻夫妇,放弃高薪,带着他们五岁的女儿,花了一年时间驾车周游全国。他们的“壮行”,令人感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亲情的守护。

孩子是我们的朋友,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抛开“我很忙碌”的借口,适度回归,多一点陪伴,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