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52

第52章 调和身心焦虑的十五个策略(30)

人们应当健康地、积极地去活出自己的价值,拥有人生志趣,在工作之余多带给身边小伙伴们一些积极的正能量影响,而不受到各种威权主义、民俗主义、宗教主义以及各种恐惧性教育等的盲目影响。人有大志,天必佑之,福禄随之,神明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在自我精进的道路上,任凭褒贬,就像风儿不怕网罗,莲花不怕污水,面对无常,抽丝剥茧,拨云见日,天地叹之,鬼神敬之,何惧之有!

西方曾经有许多教派控制着国家,控制着人民的思想,控制着自由,控制着真理,虽有一部分虔诚的牧师是在传播一些积极的东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狂热分子在违背自然法则。他们中有许多人鼓吹要对一切“恶”赶尽杀绝,要对一切不道德的非分之想赶尽杀绝。在那个宗教无法无天的时代,有一天,耶稣觉者看到很多人在一个街道上欲要扔石头砸一个失足女,许多围观的人因为长期被宗教疯狂的口号所束缚,这些愚蠢恐惧的心灵都认为这个失足女是淫乱的,是会影响人类进程或社会进化的,因此都认为要狠狠地砸死她。耶稣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对他们说:你们之中哪个人自认为没有罪,也没有过失,就可以扔第一块石头。结果人们都把石头放下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颗心灵的伟大不在于他有多么完美,而在于能够不断地在失误中加深对无常的认识,且将失误转化成一种洞察的智慧,不断调整自己的轨道。生命中许多时候不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完美,因此对于任何一位自助心灵者而言:尝试是经验的基础,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自信的基础,自信是成就的基础。

此外儒道中的平常心与无心思想不代表不精进,而是待机而动,蓄势而发,于事前慎思,事中无悔,事后放下的一种处世智慧,这种智慧本身就是相对和谐的人天合一境界。

进一步认识宿命论与意志自由

当一个人认为一切都已经被注定抑或皆是宿命,那么既存的影响信念系统与心性的方法对他而言就形同虚设了。因此,我们需要强有力地挑战这个观念。

自然科学中的很多假设与基本观点都是建立在因果律之上的。比如当你看见一棵参天大树时,它一定是缘起于一棵幼苗,而这棵幼苗则缘起于那颗不知道从哪里掉落下来的种子,而种子之所以会是种子又缘起于大自然的循环造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一颗种子之所以可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这个造化属性又是谁创造的呢?

又比如一台车子,对部分厂家而言,不论对汽车组装的技术达到怎样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在批量生产的数万台中依然有几台车子会出现一些小故障,而这些车子与其他正常的车子所使用的零配件一模一样,装配程序也一模一样,丝毫没有差异。那么在这个因果中我们不禁要问,原因是什么呢?或许我们总是可以找出所谓的“最初原因”。没错,我们生活中总会面对许多不幸的结果或相对幸福的结果,人类似乎已经完全接受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因果律”,它似乎已经完全契合人类的逻辑。

宗教里的因果论是一种言行上的因果论,而因果论的世界观又被一些人称为决定论,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找到最初创化出这个果的因。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也都是被之前的一些原因所决定的。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从不缺乏宗教信仰,然而每一种宗教对“神明”的看法也是有较大的差别,那么究竟哪一个神才是最大的真神?

最近10年,量子力学带来的概率世界观对蕴含决定论的古典力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那么量子力学会是因果律的例外吗?

根据宇宙阴阳互根的原理,总是要有另外一个理论来搭配因果论才会显得比较圆满,若只是一个元素说了算,或许也无法说服全人类的理性大脑。这个世界上有白天就一定有黑夜,有高就有低,有美就有丑,有清就有浊,有难就有易,一切都是圆满的阴阳互根互促、互即互入的关系。所以我完全尊重因果定律,也完全承认许多果确实都有着最初的因缘和合。但是我也相信人类既然来到这个世上,一定也有最基本的意志自由权力。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罹患严重创伤应激障碍的来访者,他早年目睹亲人在一起车祸中惨不忍睹地死去,两年过去了,每次他想起来总是有预激反应,他觉得那个画面实在是残恶到令他无法接受,导致他时不时诱发出强烈的抑郁情绪与急性焦虑症状。如果是用因果决定论,这似乎有点宿命的味道,用宗教的一些术语来讲好像是所谓前世的业力来干扰他的神识,这样的解释对于广大接受现代教育的心灵而言一时半会儿是很难让其服气的。

在具体的“救赎”工作中,我大概只用了10次左右的“快速眼动脱敏”疏导,以及结合一些特殊的潜意识脱敏技巧让其脑神经网络中的这些还处在无意识混乱状态中的刺激因子不再被隔离,让其充分意识化,结果很快就调和了这份应激创伤。日后即便偶尔有所反弹,也很快在正念禅修技巧的帮助下归复本然。这样一来,似乎证明因果报应学说也可以在一念之间松动的,并非像一些宗教人士或江湖迷信人士所强调的那样可怕或充满消极的罪恶感。

那么,究竟如何区分民俗迷信与正信哲学,各路人士或许有不同的应对取舍。我永远只关心能不能在当下不需要引入前世或来世的假设前提下,依然可以相对科学圆满地解释一些现象,如果什么都要回到前世或依靠上帝,那为何又不让我们窥见前世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许慈悲的上苍本来就希望人类不要执着过去,希望我们在当下自己决定以怎样清醒的方式活着。所以,我认为上苍已经赋予了人类一定的意志自由权,让人类通过一些思想上的转化可以调和一些先天宿命的制约。

事实上,在具体的心理学疏导工作中,的确有足够多的心理学技术已经救赎了许多被民间宗教人士判定为是患有“业障病”的人,使他们得以解脱与康复。这里头一定有一些意志自由在充分地起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目前还有不少心理疾病尚未找到圆满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一味地将其全部归咎于因果报应学说、宿命论,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太慎重,因为许多目前尚是身心疑难杂症,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够找到突破的科学路径,同样在生理疾病与癌症领域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若要在科学世界中就事论事,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可以暂时搁置争议,从系统观的角度尽可能地互相汲取一些对实际烦恼有意义的正能量成分,一起专注于如何更好地协助一些苦痛心灵从炼狱中脱离才是第一要务。简言之,发心第一,解释第二,善巧第三。

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认为:科学是一种不断要求进步的事实,一种猜想代替另外一种猜想,一种理论代替另外一种理论。我完全认可这个观点,这个时代的许多重大发现在300年后回头来看,或许仅仅还只是开端而已。心理学更是如此,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比现在几种主流方法更加有说服力的学说,这个学说中肯定不是只有心理学一股力量在努力,一定会有很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神秘学家、禅师的共同参与。因为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科学,而当下任何一位心理专家也都不能保证自身的理论没有瑕疵,因此必须开放性接受各种进步的思潮。

面对心病人群的快速增长,广大的一线心理学工作者应该放下所有的门派之争,道统之争,圆满究竟之争,内道外道之争,有心无心之争以及中式西式之争,把更多的心力用于如何降低当事人的焦虑痛苦。因为苦痛的人等不及你跟他谈什么治本的方法,他当下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最需要做的就是缓解焦虑,而非谈天说地话人生。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没有一颗心灵是一些所谓治本法的拥戴者。

相对深奥的本土禅宗文化、古老的佛学文化与儒家性理文化都是以长远的自我修炼见长,在某些时刻面对一颗严重抑郁或焦虑的心灵时,授导者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接受程度,务必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化繁为简,再结合一些科学的疏导法则与策略则比较好。待当事人的焦虑症状获得一定的缓解后,再导入一些立足于长远的调心术或医心术,这样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东方哲学理念。

所以,建议长期在网络论坛里活动的一些宗教信仰者或哲学爱好者,当身边遇到一颗处于严重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心灵时,一定要持守一颗开放的心,不妨暂时放下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一股脑儿的热忱之心,以实事求是的灵活方式,深谙法无定法,法无高下的内涵,先以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策略疏导或建议当事人去医院心理门诊。因为有很多人在严重焦虑或抑郁状态下,是有可能做出轻生的行为的。

当面对一个欲罢不能的苦痛心灵时,有效果一定比有道理来得更加重要。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沾染“强迫性灾难式联想”的来访者,他在网络上看了不少宗教文章,与笔者探讨这些内容的时候,眼神中也多充满了一定的虔诚之心,他也相信自己的顽固症状就是所谓前世被自己伤害的冤亲来讨债。

我问他既然你深信宗门文化,且坚信问题的来龙去脉就是和前世有关,那么你现在来找我做什么呢!我告诉他:我非常尊重古圣先贤的智慧遗产,也从不否定它们的普世价值与正能量,但是智者们让我们了解心性本源智慧,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束缚,而应当是更加有弹性。我不清楚是否有前世或来世,但在此时此刻即便有上帝存在,似乎跟你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人从存世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对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为负起责任。上帝或菩萨存在与否,都与我们的处境无关,因为最终还是要由“人”创造出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某种哲学层面,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症不是所谓的心理顽疾,它或许只是一本“经典”,慈悲的上苍为了让你破解这本难经的深意,或许需要你亲自对烦恼现象有一定的体悟才行吧。如果有一位心理指导师在三个月内传递给你一些积极的讯息可以让你的“心魔”松动,并且有归根消融的迹象,你是否愿意放下前世报应学说的一些观点呢?他说愿意。果不其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并没有跟他讲授任何治疗焦虑情绪与强迫观念的方法,只是讲授了“灾难性联想”的一些物理实相,以及协助他厘清了焦虑背后盲目幼稚性冲动的真意,而后他通过积极的认识与领悟,没过多久就大大缓解了看似难以缓解的顽固症状。

在自我疗愈的道路上中道观的信念非常重要,同时我们需要的也不是狭隘的心理学,而是广义上的心理学。它必须充分接纳生物学、量子物理学、脑神经科学、五行能量学、瑜伽行派、禅学、儒家心学、藏密冥想等部分神秘学的观点。这个道理就好比碗、瓢、勺、锅,表象上虽千差万别,但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们是完全平等的。

《易经》说:水流湿,火就燥。世上万物都各有各的属性与特性,水总往湿的地方流,火总往干的地方跑,这是特性使然。而人之所以感召心魔,也有某方面的特性在作用,若整日的存心都在消阳长阴,最后便会量变到质变,自然会培育出一个适合心魔居住的内在温床,受到各种妄情、妄识、妄念的侵袭。反之,若是开始积极依靠一些积极的烦恼正见与方便法,使自己整日消阴长阳,不断逆流而上,那么精神世界的浊阴终有一天也能转化为纯正阳气。

有人问:上帝、上主、上苍、佛祖、菩萨那么神通广大,为什么不把炼狱中的心灵往上面拉一把呢?这或许是没有办法的,就像“水流湿,火就燥”。物物各有一个理,在天叫天理,在地叫地理,在物叫物理,在数叫数理,在人叫性理,性由天而来,《易经》与《道德经》都告诉我们要顺应天性,因此天地间再有能力的“神明”也没有办法违背大自然的定理。所以古人云:各自烦恼各自断。指导师经验再足也无法代替来访者去跨越那些障碍,他只能以手指月,给予科学的启蒙、科学的行动设置以及一套较完整的系统工具,学生不能依赖老师,必须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最终成为自己。

有了以上的正见基础后,请你大胆地抛弃宿命论,以自然法则为岛屿,皈依真我,以广义心理学为方便之门,立志在当下成为自己的“上帝”,不断逆流而上,即能拨云见日。这个世界时常有人因为一些偶然的病历,而后发现一种全新的方法或整合式理论,或许你就是那个人。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