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53

第53章 附录(1)

直面人生压力提高心灵强度

一位喜欢思考哲学的小姑娘,一日饱餐一顿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她睡得很深,仿佛进入了最深层的潜意识地带。在梦中,她遇见了世人皆畏惧的“死神”,然而这个小姑娘颇有善根,她认为死神也是神,是传播死亡哲学的“神”,因此没有心生恐怖。死神见她颇有几分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于是破例和一个来自人道的俗子展开了时长三天三夜的跨时空对话。

他们之间的对话涉及许多世人罣碍不已的心病,同时也探讨了对治疗诸多充满焦虑人生观和烦恼观的正见。笔者采取贴近生活的隐喻性叙述以便活泼生动地表达一些朴素的道理,为一部分都市心灵提供现实性参考意义。许多时候预防焦虑比治疗焦虑更加重要。

导言

面对死亡恐惧与尘氛之苦

小姑娘:“神仙爷爷您好,我天生悟性低,却又天生喜欢深奥的哲学,但往往理解得一塌糊涂。不过,我喜欢独立思考,比如从小学开始我就经常思考一些很现实又很严肃的哲学命题,诸如:什么是死亡?死亡意味着什么?人死后究竟是彻底消失还是会继续以能量守恒的某种方式得以延续?这些问题我只是在完成功课后思索,我没有强迫症,并非那种冲突型的穷思竭虑哦,嘻嘻!”小姑娘开门见山地说道。

死神对她说:“刚才你吐露的这些充满哲思的问题,的确都是当今人类最终都绕不过去的课题!据我所知,有不少人都对这个关于生死之间最本质的学问进行过持久思索,有的人找到了答案,有的人尚不得其门。”

死神与小姑娘又对视了一下,心平气和地说:“你今天遇到我,你认为这其中究竟是为何呀?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与感受呢?”

小姑娘一听眼前大名鼎鼎且充满智慧的“神明”主动回话,喜出望外,挂着纯真的表情赶紧问:“神仙爷爷,我知道世人都害怕您,因为他们都不愿意面对一些与生死课题有关的事情,而在我看来若能参透与死亡有关的命题,我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一生,不会该停的地方停不下来,不该停的地方却卡在那里。我自幼喜欢阅读儒道经典,或许是长期浸淫经典的关系,因此也总是有隐隐约约的直觉,如果能够提前了知达观的死亡哲学,我才有可能停止自寻烦恼的坏习惯。”

死神从小姑娘的话中闻到了纯真四溢的味儿,微笑着对她说:“甚好,甚好!既然你看过儒家经典,一定会记得作为人类师表之一的孔夫子对学生说过的一句关于生死观的经典之语喽。”

小姑娘一愣,马上机灵地脱口而出:“对,对,对,神仙爷爷,孔夫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死神问她:“你是如何理解这六个字的呀?”

小姑娘还是一愣:“您一下子就点到我的盲点啦,曾经我一度因为这个问题而觉得孔子似乎智慧还不够,似乎是在回避问题,而不是在回答弟子的问题,这一度也让我有点懊恼,为什么孔老夫子不直接试着回答弟子的提问呢。神仙爷爷,您知道吗?我以前就因为没有从孔夫子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所以开始去转向佛家。但佛家里讲的不少东西我暂且半信半疑。神仙爷爷,为何中国本土博大精深的儒家哲学中偏偏没有针对死亡这个课题做一些明明白白的解析呀?”

死神紧接着答道:“圣贤已经回答的明明白白,世人每天都在死亡,每天也都在获得新生,孔夫子的意思是如果彻底明白了什么是新生,自然就懂得了什么是死亡。”

小姑娘惊呆了,嘴巴张得大大的:“神仙爷爷,这个观点实在是太震撼了,我需要静坐一会儿,沉淀一下,您稍等片刻。”

死神抚须而笑。觉得这个小姑娘一定时常把父母逗得捧腹大笑。

一炷香过后,回过神的小姑娘对死神嘿嘿一笑:“神仙爷爷,这些问题我可不光是为我自己提问的哦,我是替许许多多世间人问的哦,以后我会把您的答案记录下来,写在未来的某本书中或博客上。”

“人生中的无数个刹那,都包含着‘死亡’,也同时包括新生。关于何谓生何谓死,就好比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白天和黑夜一个道理,这个朴素的真相就叫‘知昼,则知夜’。”死神气定神闲的说道。

小姑娘又晕了,带着一点愤愤的情绪脱口而出:“不是吧,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有不晓得什么是黑夜,什么是白天的时候呢。”

死神继续对她说:“你去看你小学一年级时候写的东西会不会觉得有点陌生呀,你去看自己幼儿园时期画的东西会不会觉得挺稚气呢。生物科学已经证实,在人体上除了极少数神经外,大部分的细胞每7年左右就会更替一次,假如一个人现在35岁,则意味着他已经更换过5次细胞。一个40岁的人的性情、知识、见地跟他30岁、20岁、10岁、5岁的时候都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说我们一直认为永恒不变的自我其实并非恒久不变的精神实体。当代的许多思想家也已经发现人们所执为‘实有’的自我,其实已经不靠谱,所谓的自我就是一组感觉要素的组合,或者说是一堆感觉材料。马可·奥勒留通过《沉思录》让世人间接了解到:‘生命处于时刻的变化和活动中,每一种刹那间的变化本身就是死,这个过程值得害怕吗?同理,整个生命的熄灭、停止和改变也绝不是一件需要害怕的事情。因为生命在不断死亡的同时,必定会有新生,它们俩本来就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孩子呀,其实这种生生灭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上演,只不过我们的心没有沉淀下来罢了。所以,死亡不是对‘自我’的一次性毁灭,它的整体觉受和人类每隔7年更换一次细胞是差不多的。”

小姑娘:“嗯,神仙爷爷,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什么是生死如昼夜了。”

死神:“现在你明白了孔夫子所讲的“未知生,焉知死”的内涵了吧。孔夫子本身就是华夏大地上数一数二的先师。孩子呀,有些东西叫第一义,不可道,若凡事都说破,后面一定会有不少人怪罪那些智者的。因为说破不一定是慈悲,世间许多智者各种‘拈花一笑’的背后,本身就是一种真空妙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法。就如同有时候某个心理医生对一个罹患强迫症的心灵说要接纳它,但是这颗心灵可能会把‘接纳’当成是消除它的武器,所以最终就不是接纳了,因此这就需要指导师通过其他方面的善巧启蒙来敲醒对方的一些执着心,而后再论进步。”

死神继续说:“其实,之所以有人会害怕死亡,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好好的活过,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觉得很不甘心,这才是痼疾所在。”

“是的,是的,神仙爷爷,我年纪虽小,但心智比同龄人都早熟一些,我完全听得懂此理。我爸爸就是没有全然去把握生活的人,所以我发现他对很多东西总是患得患失。”

“你说得很好,大多数世间人无法自由的根本原因就是都害怕死亡或担忧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走向毁灭,而这一切只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生活,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死’。简言之,但凡某个世间人惧怕生活,那么他自然也就会比其他人都更加害怕死亡。一个不害怕面对生活各种无常挑战与课题的人,也自然不会害怕失去所谓虚无缥缈的安全感,因为他深深了解根本没有绝对安全感这回事。”

“神仙爷爷,是不是说只要对安全感的需求一解除,一个人就能够全然地活在当下,而后一些‘律动’就会产生,那么‘生活’和‘死亡’就已经合二为一,它们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分别间隙了,因为那时他将专注于当下,很生活,很尽致,很全然。”

“你回答得真是棒极了,小小年纪真是不可小觑呀。”

“不,是在您的磁场笼罩下,我的悟性似乎也一下子变得强大了,嘻嘻。”

“孩子,从宇宙人生自然的角度而言,一颗心灵若要很清醒地活着,似乎也必须要大‘死’一番才行呢。”

“神仙爷爷,您所指的‘死’一定不是身体上的吧,想必一定是精神上的喽,这就和我经常听到的那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个道理吧!”

“是的,‘上苍’认为人间本身就是一个修炼心性的最佳道场,许多时候一颗烦恼心灵必须大‘死’一番,才会体验到什么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谛,这的确不是开玩笑,任何一颗烦恼深重的心灵都必须大‘死’一番。人的习性许多时候就好比一只披着虎皮的小猫咪,这只小猫咪是欺软怕硬的。一旦一颗心灵无为地进入了一种类似‘毕功于一役’的无畏情怀,或许即刻会体验到重生的感觉。简言之,这种‘死’就是完全从心底深处死于他一向执着与深恶痛绝之事。孩子,这种‘死’与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都不是一种激烈的抗拒,也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种深深的臣服与信任。”

“爷爷,我们要臣服谁?信任谁?”

“孩子,许多人总是‘无法无天’地认为自己可以依靠所谓的意志力去杀死一些无明焦虑与烦恼,殊不知越是抗拒烦恼现象,就等同于在哺饲这些烦恼。为什么说他是无法无天呢,因为面对烦恼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也是‘法’与‘天’的事情。这个‘法’就是道法自然的哲学,这个‘天’就是理。”

“一颗烦恼心灵因为没有法,没有天,就会不断地被‘我执’所统治与奴役,而我执和烦恼是成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心中若只有‘我执’怎能不苦呢!”

“神仙爷爷,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臣服于‘法’与‘天’对吧,也即是说如果一颗烦恼心灵能够毫无勉强地、不婆婆妈妈地、不讨价还价地臣服于自然法则,且信任天理的造化,那么就一定可以拨云见日?”

“是的,孩子,你的心理年龄比你的实际年龄恐怕要大十岁以上,你回答得很对!”

小姑娘喜滋滋地追问道:“那爷爷,关于‘理’,请您再与我分享一点吧,经常听到天理等词语,但始终不明白它和烦恼之间的直接关联。”

“孩子,‘法’与‘理’是阴阳互根,乾坤绝配的关系,一颗心灵若能知法、合法、存理,就一定可以有机会修正错误的心灵轨迹。我们先从‘法’开始讲起,请汝谛听。”

“孩子,我们先悟一悟大自然中‘水’对我们的启示吧!你若稍微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不论它身在何处,都依自己的本性与造化使命而恒顺自然地变化为霜露、雨雪、气雾、冰块,但却都没有失去水的天性。它不会因身在冰山而生反感之念,也不会因身在地表下而生吞忍压抑之心;它不会因身陷沼泽污泥而有黑暗烦闷之感,也不会因身处小溪而心胸成狭小之度;它不会因身在江河而得意鸣鸣,也不会因身在湖海而忘乎所以;它不会因升华高空而飘然傲慢,也不会因从天再降而郁郁伤悲。在它流经的途中,不论遇到哪些草木山石,万物万缘,它都是毫无牵挂地放下它们,而后心无所住,顺其自然地奔驰向前,它在遇到该转弯的时候就毫不迟疑地转弯,它亦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然而一路上‘水’的全程造化轨迹都在无为的自然之中,它走过的一切道路,都充分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本性。水所流经的各维各道,哪一道不是极乐呢?哪一道不是净土呢?这就是水给我们的启示,这就是道法自然的根本体现。所以,我认为‘水’就是大自然中开悟的大导师,它已经明明白白地向世人说明了什么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妙谛!世间万物的生命本身都仰赖‘水’的滋养,而它却还为世人讲了最棒的道法!”

“是呀,爷爷,太不可思议了,平时唾手可得的水滴,居然就是道法的化身呢,太震撼了!”

“孩子,这是‘水’圣洁的天性,大部分烦恼心灵也不必刻意去效仿,若能结合‘世间生存规律’的实际情况,再悟到一点与自性有关的道理,烦恼也就开始消退了。”

“许多世人都希望事事如愿,抑或眼前的福报在未来也可以牢牢地拽着,那么这些人只要一天没有参透无常的真机,就一定会活在患得患失的生活状态中,许多人在一种小我欲望满足后,即刻会转向另外一个欲望的追逐中,这一生就这样没完没了的虚度着。有些明白人经由一些淬炼,淡化了我执,因此还有一点能耐像‘水’学习并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使命,那么这些人就会有机会感应到宇宙中的那股中气(浩然正气),这股中气会协助个体填充一些心灵坑洞。”

“孩子,万物本一体,这就是为何一个人生病了,可以依靠古老的医学从草木矿石中获得疗愈的力量,古人讲‘与一气同游无穷’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也好比一滴水被污染了,一旦汇入太平洋就会得到净化。同理,内在小宇宙出了问题,就可以从外在大宇宙中感应到生命本源宽广‘中气’的力量。但就是很多人不懂这个攸关幸福人生的‘基本法’,也不敬天,遇到逆事不是怨父母就是怨天,然而不论是怨人还是怨天都是在跟天地法理作对,跟天地作对就是跟自己的天命作对,那么即便天命中有一些福报也被自己的火气与阴气给‘爆’掉了,而后宿命开始拼命增长。所以,孟子将其称之为‘蹶者’‘趋者’。”

“是的,是的,神仙爷爷,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到大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总是和我妈吵得不可开交,这种不成熟的火气把来到家里的所有好风水和福气折腾得一团乌烟瘴气,还好我心胸宽广,也没有去责备父母的过失,所以还没有出现大的心理障碍,吼吼!”

“所以,你是一个有善根的孩子,必定福大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