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焦虑风暴
22671800000030

第30章 调和身心焦虑的十五个策略(8)

笔者虽然广泛接触过各种宗教和心学,但始终不认为所谓的前世或来世对人有多么重要,甚至根本就不值一提。过去及未来就如同一个人的念头一样,仅仅相当于念头的上一秒和下一秒,如果把思量这两秒钟的工夫用于充实此时此刻“狂者的胸次”,踏踏实实听从内心灵明的召唤,去做自己认为对世界有意义、正能量的事情,做完后不去执着所谓的好坏、得失、宠辱,那么本身就已经生活在光明的整体世界中,何来地狱、天堂等莫须有的分别烦恼。

当一个人能够回归“心物一体”的整体意识时,(需要长时间的内观精进)完全不会被上一秒“善”和下一秒“恶”的境界所束缚,这一刻的充实与光明或许已经足矣,至于上一秒或下一秒都让他随风而去吧!“老天爷”不让一个人预知前世或来世,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知道后反而会徒增烦恼。就好比如果有一个人在“算命大仙”的帮助下看见了自己前世是一个乞丐或妓女,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去得抑郁症了?反之,如果一个人在“算命大仙”的帮助下看见了自己的前世是一位大富豪,那么当下却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这样一来这个伙计是不是会因为老天爷对其此生的巨大不公正待遇而心生绝望,气绝身亡?上帝应许的唯一生活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肉体苦修的绝对禁欲主义来超越人世间的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抛弃上一秒,忘掉下一秒,就在这一秒中踏踏实实地认识到此趟生命的意义。“老天爷”也希望世人能够好好思考一下,在日出与日落之间,在生与死之间究竟可以留下哪些作为?

明理的人们已经充满法喜,还在执着的人们依旧被烦扰浸淫着。

一念之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简而言之,上一秒与下一秒皆是这一秒的小小注解,依据心底深处的明镜之心即能统摄善恶。

若有本事,就在这一刻清醒过来吧!

律动螺旋定律

何为律动?“律”就是规律,如同宪法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威性与不可撼动性。“动”就是两极之间的活动状态。“律动”特指在一个存在的事物中必定会遵循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就是“升起、发展、高潮、灭去”的过程,没有任何一样存在的事物可以脱离这个发展的规律。比如股票市场,牛市不可能一直存在,物极必反,牛市后不断会有新的休养期、恢复期、壮实期、衰败期。同样在一个城市中,新城慢慢代替旧城,而若干年过去,待旧城大改造后又会超过曾经的新城;不论一栋多么漂亮的房子也必定遵循“成、住、灭、空”的过程,然后有一天被改造或重建后再次面临“成、住、灭、空”的过程。试问,一件漂亮的衣服,能否恒久?一间漂亮的房子能否恒久?一台崭新的轿车能否恒久?一个貌美女子的外表能否恒久?一盆漂亮的花卉能否恒久?一打钞票其购买力能否恒久?

何为螺旋?事物发展的过程必定是螺旋式前进,就像大江大河,哪一条是直来直往地奔向大海呢?正因为是弯曲的流动,才哺育了两岸的人们。也好比弹簧之所以能对力量进行缓冲,就是遵循了螺旋原理,如果弹簧是直线,不仅无法吸收力量,还会造成更加剧烈的反冲击。螺旋也好比太极,深谙此理的人是刚柔并济、方圆兼蓄,而那些凭一根筋闯天下的“勇士们”,不少都是以惨痛的失败收场!

诚然,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破坏容易,修复难。一片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需要人们耗费成倍的时间才能将其恢复本貌,甚至都不一定可以修复到原来的生机状态。有没有人是突然患上强迫症,焦虑症的?有没有人什么都没有做,突然性格就从自卑状态进入自信状态?简言之,一个人会感到痛苦也一定是经历了一个失落的过程,一个人会体验到巨大的幸福感也必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抑或完成了一些自我修心。

社会上许多人不懂这条规律的内涵,因此就不明白名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走下坡路的道理。若能在高峰阶段提前抽离,学会伏一伏,低调地休养生息,那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自己的实力,也就不会在巅峰时期遭遇突然的变故或高处不胜寒的打击。许多明星由于不能深谙“功成身退”的道理,结果最后名誉或元气大伤。

此外,朝九晚五的职场一族遇到事业停滞不前或缺乏动力时,恰恰是“老天爷”提示自我充电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够利用这段相对低潮的时间潜心学习新资讯与新技艺,那么就一定有更多胜算在充满竞争与变数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反,有些人就凭大学时期累积的一些教条知识,进入职场后很少再精进读书与博采众长,结果遇到降级或变动后只会抱怨老板的不慈悲,那么这样的职场一族必定会被社会“洗礼”一番。

这些都是律动螺旋定律暗示我们的朴素道理,高峰时期,要提前抽离,学会低调,学会柔和谦虚,那么就不会经历过山车式的剧烈动荡。同样低潮时期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积蓄自己的知识与智慧,那么逆境之终必是顺境。那么世人最关心的命运、运气、福气究竟是如何受制于律动螺旋定律的呢?

人说:性决定命,命决定运,运决定气,气决定色。这些造化的步骤,环环相扣,前为后基。“性”这个概念内涵非常深,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们不妨先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存心的基本属性”。我们经常听到“心性”一词,或“静心养性”,就是说把跟心有关的一些“道”给理明了、端正了、践行了,就可以助自己的本性造化。可是人心总是受人欲的摆布,而人欲往往又受制于个体的禀性。

什么是禀性?简言之,就是那堆破脾气,如果还把这些破脾气当成是有本事之人应有的气质,那就是大错特错的所知障之一。

禀性过于刚烈、暴躁的一类群体通常都不会长寿,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耗费自己的元气,非常伤丹田。一些青年创业者在创业生涯中脾气过于暴躁、专制,眼中揉不进沙子,这种暴脾气本身就是一种人天对抗,很容易对五脏六腑与经络系统造成大的影响。这些器官长期处于“火气”的压强中,事后还要承揽消化这些火气的负荷,所以本身就是严重违背健康的。

很多人于40、50多岁就罹患各种脑瘤病,谁能否认这些疾病和情绪负荷之间无关联?这些当事人或许对曾经那些过度的火气心知肚明。许多无明火会破坏甚至摧毁精气神的造化,也会干扰正常造化的血气,甚至让其逆行或阻滞,长此以往那些可怜的器官岂能不遭殃?

现在问题是不少人缺乏一些自我认识的智慧,错以为有脾气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事实上干出一番有正能量的事业靠的是综合智慧与精进心,而不是一腔刚烈的脾性。没有一个人才愿意臣服于暴脾气且专制的领导,更不用说为这家企业埋头苦干或“出生入死”。那些拥有巨大财富的老企业家,就深谙柔和的作用,降龙伏虎,能够在身边聚集一大批人才为自己的企业效力,因此企业才能够拥有持久的发展与生命力。这些相对有智慧的企业家在早期的奋斗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危机无数,也正是因为早年这些事情的磨砺,让他们更加明白“柔和”的巨大作用,就算在事业中耗尽巨大心力,也能够高寿。所以说一个人的禀性与“清静本性”能够磨合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命运造化最关键的第一步。

磨合得好,我们俗称为“情商高”。情商高的人在心理耐受力和心理强度方面的表现都很卓越,这是获得幸福平衡式人生的关键能力保障。至于后面的造化步骤不需要多讲,只要启动了第一步,他们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环环相扣式的效应。因此,情商影响心性,心性影响慧命,慧命影响运道,运道影响福气,福气影响成色(特指健康、财富等)。

《易传》启发世人“动静有常”。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移动与变动之中。

富裕与贫穷,都不会是恒定的状态。人与人本是同根生,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因缘不同,念头、发心不同,精进度不同,世界观不同。

律动螺旋定律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潜能,也都有自我堕落的可能。如果一个人的内在人格犹如夏桀商纣,却想要成就尧舜的智慧,恐怕只能招来一片无情嘶喊;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拥有远大的志气与人天合一的世界观,那么一群看不见的“祥龙”也会时常在其头顶上方“护持”着。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律动螺旋律在各种“心理症状”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于自我调心或系统的心理疏导中,在我们尚未培养出足够的定力前,以前的一些心灵业习依然会威胁到内心的平静,无常起伏的症状偶尔也还会产生,预期恐惧中的烦恼也会再一次跟我们对立。系统地自我调心并不是保证从一开始就不会面临挑战,正如刚学会开船不代表航程会一帆风顺,暴风雨还是会来,想逃避是枉然的,而且会有挫败感。因此一旦踏上了自我调节之路或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无论如何都不要对结果感到焦虑,遵循自己的速度与方向前进,你只是在探索自我,而不是对抗“心病”。

其次,关于“反弹”这个现象,也是遵循了非常正常的律动螺旋原理:如果我们在以前的生活中因某个充满执着的分别知见卡在了某个念头上,或卡在了某个想不通的事情上,攀附在胸口里的那股不平衡的“嗔气”就会将它输入潜意识。一段时间过去后,潜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醒“主人”“拨正”错误的习性反应,会时不时地给他出这道题,看看他这次能得几分,如果“主人”还是依照旧有的解题方式(排斥、抗拒、患得患失),那么这道题的得分就会下降。当潜意识下一次再跑出来要求“主人”考试时,这个“主人”或许会更加恐惧。反之,如果潜意识给他出考题时(涌上之前的那股焦虑性能量),他能够让自心的“无明识”少一些分别知见的干扰,那么潜意识就会觉得“主人”已经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就会给他打一次较高的分数。如果考20次,每次都能做到减少一些对症状的“分别心”,那么很快就会获得70分、75分、80分,届时,这个“症状”或许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后就会自讨没趣地溜走。

我们听到这样的解释时或许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不是潜意识在考试,而是潜意识在发动战争,那么等待这位“主人”的或许只有无尽的焦虑与冲突了。这条定律进一步启发我们,当意识到因思虑过度导致脑袋胀痛时,请立刻遵循“少想多做”“习以治惊”原理。先不要考虑太多,你不必事事都要搞清楚,散漫的思考是不能令你解困的。这个时候只需要信任“律动螺旋定律”。有些事情“上苍”会帮你自动化解,你只需要明白这个理,遵循这个道就可以了。再狂妄的念头都会经过一个升起、高潮,然后痛痛快快灭去的过程。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对这一切“见怪不怪”,把暂时的躁动症状当成是非常平常的体验,就像感冒了自然会有头疼一样,只不过感冒的人都坚信症状很快就会缓解,而这种信念也正是你所需要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请不要再去刻意回避杂念,要知道人一定会有杂念,这是无法回避的,所以完全不必顾虑杂念,因为去压制念头的这个念头本身就是最大的妄念之一。让一些你所不喜欢的念头自由来去吧!如果你还有一定的正念(不偏不倚的觉知)能力,那么透过更加纯粹的静观与无言的温柔警觉,你的心自然会得到净化,整个过程中你只需要让自己的心念宛如坐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一般,什么都不用做。事实上,要消除束缚你的东西,并不需要消除性思维,你需要的只是温柔地觉察到“那是什么”,而后对它说YES,不要说NO,就可以了。总之,我们对自己所体验到的一切,要随时采取公正无私的态度接受。

通过律动螺旋定律我们一定要深谙,在自我调心过程中,不仅要欣赏自己效率相对集中的状态,也要欣赏效率相对不集中的状态,因为有的时候不集中也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休息,无论何时都要以游戏的心情去温柔地觉察自己的患得患失,也不要去排斥自己暂时的排斥感。这场无声无言的蜕变只会发生在那些不寻求结果的人身上,只会发生在享受过程的人身上;它不是严肃的,它是放松的。蜕变也没有时间表,它总是在我们没有意图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出现;不要担心日期,不要急切期盼,耐心地等待。当智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你会发现:没有人可以除掉焦虑症,也没有焦虑症在控制人们。

自动调谐律

当一个人生理上疲惫时,只需要通过休息就可以获得能量的补充。同样在人体复杂精微的身心磁场中,本来也有一套自动调谐精神活动与焦虑负荷的系统,只是这套系统暂时被许多人埋葬在自己的心灵垃圾场中。那么如何恢复它的功能?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闲邪存善。“邪”在此处指妄识妄念,“善”在此处指正念、中道观。闲邪存善也就是不断地去妄存真。

有一群“网络小鬼”唯恐天下人心不惑,每天在网络(论坛、贴吧、QQ群)上蛊惑吹捧各种负能量的迷信思想,而他们潜意识中却自谕是“善良的传道者”,但是他们传的“道”总是谈玄说奇、怪力乱神、妖魔鬼怪附体等学说。不少中学生或大学生因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一旦接触了这些信息就难免不受到影响,轻者失眠数日,重者则有可能诱发强烈的焦虑感甚至情绪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