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671600000024

第24章 唠叨(24)

《今日早报》有个“很八卦”的新闻,说香港电影《春娇与志明》要看粤语版,有的话用粤语说很有意思,市井而又传神,还拿普通话和粤语一句一句地对比,十分到位地传播了地域文化及文化中所独有的味道。

2012年4月

4月5日

今天头版《宁波遭遇史上“最忐忑”航班》,各报都有。我们拆分并制作有看点的标题,处理得可读,不错。相比较,《都市快报》的写作、编排则更胜一筹。一是标题做得比较好,“《春娇与志明》中的一幕在宁波飞重庆的航班上真实上演”;二是链接了三个问题:“在飞机上摸空姐屁股,会被定性为性骚扰吗?”“喝了酒就不能乘飞机吗?”“孕妇乘坐飞机,有什么特殊的规定吗?”这都是吸引眼球的内容。《都市快报》这个报道的图片选的是《春娇与志明》中的一幕,也是可以的,但是图片说明不妥,“张志明(余文乐饰)就是因为骚扰事件与空姐尚优优(杨幂饰)结缘”,这就牵涉到是非、对错的判断了。

3日、4日的头版设计得有特色。3日头版并列三张图作为三条导读,在选不出头条的情况下,换一种形式设计头版,是好的。

3日《都市快报》的头版看了很喜欢,《昨晚的风为什么那么大?》,反映出记者很有敏感。我们的气象新闻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单向性,比如前些日子常下雨,气象新闻往往就是从气象的角度一路写来。可不可以倒过来?因为读者知道怎么了,还想知道为什么。《都市快报》的这个报道是双向的,有记者自己的发现和判断,再跑去问气象专家,这就对了,把大家的疑问经由我这个媒介上传至专家,又反馈给大家,可谓“包打听”所当为。

《都市快报》4月2日有个《热线新闻》也很好:《面馆女服务员老家来电父亲遭遇不幸,一旁吃面的女顾客送上1600块钱,50岁老板大受感动连夜开车奔江苏》。三行标题把主要事情讲清楚了,有真情,有爱心。这个报道还好在最后一段,记者算了一笔账:老板开车来回1100多公里,加上过路费,这一趟起码要1400元。如果包出租车,按每公里收费4元算,这位女服务员回一趟家得花2000多元钱。这一算,价钱是一回事,更体现了社会的关爱、爱心的可贵。

今天《都市快报》的《春笋正鲜嫩好吃别贪吃》,建议写《消费大课堂》稿件时可参考。要健康地吃春笋,这是比较普通的主题,但这篇报道里有大量的文化,比如写到春笋的细嫩,就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再说到古人如何吃春笋,说中国人的餐桌上有笋这道菜很久很久了,并引述《诗经》“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接下来还写到晋代的《笋谱》,写到宋代苏东坡的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吃笋的文化知识。这篇报道妙就妙在,一是善于“无事”生“非”,有服务、有充分的信息但不是“掉书袋”;二是有机穿插,很好。

2日《都市快报》的《杭州赴台湾自由行4月28日起开放》,服务很到位,真如副题所说,“快报为你做好去台湾深度玩的攻略”,一个连版,既介绍了费用,又介绍了台湾景点,特别是《赴台前要办哪些手续》,制作了一份办手续的“流程图”,一项一项列得很清楚,只要拿着这张流程图一一对照着去办就是了。

2日《都市快报》封面大图《南山路堵牢了西湖隧道塞满了那就骑车出游吧》,一个女子在波光粼粼的西湖边上悠闲地骑车前行,很养眼。

4日《都市快报》的封面大图《昨天西湖景区人到底多到什么程度?》,照片是从一女子背面拍过去的:该女子坐在西湖边上,看着对面断桥上人山人海,图片就像一幅画。

4日《钱江晚报》的做法有差异——在别的媒体介绍游人如织的时候,他们介绍人少的地方:《校园里,花多,人少,速来》。引题还特别提出,“杭师大的羊麻豆又出来溜达了,美院的油菜花已经搔首弄姿了”,这也不失为一种做法。

我们要不断判断什么是新闻,真正的新闻。比如春运,人多是可以想见的,不是多到很反常的地步,简报即可,不报也可。办报纸,往往会做了一段时间,就不知不觉地搞起宣传了。宣传和新闻可不都是一回事的。要告诉年轻的记者,一开始写的时候宁可不懂那些所谓的“新闻”多一些,这倒易于不带框框地发现人家没有发现的东西。

4月10日

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14、15日召开,各报都会用心去做,我们原定14日出的特刊还是提前到13日报到日出来的好。

我看《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会程安排》,4月13日宴会安排50桌,各桌分别用宁波老地名和建筑名作桌名。那50个地名是哪些?可以在报纸上列出来。还有主持词,都会紧紧地围绕这次大会主题,因此也可以拿来摘登、照登。

再看,邀请的嘉宾也有诸多特点。我们要抓紧分析这些特点,寻找采访目标。我看还有些很草根的代表,大富豪是需要报的,但不能都报道大富豪,我们可不可做个类似草根人物的版面?

4月17日

传达报业集团一名员工在网络上发表有严重问题的帖子的情况(略)。

报业集团党委认为,作为中共党员,必须要听党的话,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新闻单位工作,即使你不是中共党员,你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的喉舌。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原则是无条件听党指挥,同样,党的新闻工作者,也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目标为目标,忠实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纲领和决策部署,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集团党委提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严肃纪律。尤其在当今世情、社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请同志们绷紧弦、把好关,严于律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集团党委要求各单位再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第一篇《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第二篇《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第三篇《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编发了一条稿件,《世界各国多管齐下严打网络谣言》,介绍了多国情况,美国就有130多条相关法律法规,韩国也有“以危害公共利益为目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公然散布虚假信息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规。

为避免今后再次发生像12日头版未能严格按照市委宣传部要求去做的情况,我们明确一个规定:以后接到上级部门电话,要做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1.接听时间;2.打来电话的人;3.电话内容要点;4.转告了谁;等等。这个电话接听人确定为毛艳艳。她去宣传部挂职过一年,熟悉这些业务。

还有一项规定是:夜班重大事项通报制度。晚上值班,自己处理不了的、把握不定的,就要多联系通报协商。多一个脑袋想,肯定比一个人想要周到。宗教无小事,民族无小事,外交无小事,办报无小事,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今天专门叫网络部全体采编人员参加会议,就是为了当面叮嘱,当面敲钟鸣笛。现在要求24小时在岗。网络部要排好班,责任到人。

4月18日

今天《现代金报》时评版集中做了关于公车改革的两个专题。同样,碰到值得很好地议一议的内容,我们的时评版也要有集中突出来做的意识。

《宁波晚报》的《美国女乘客车祸受伤本报女记者主动救助》,文章写得很平实、很妥帖。正因为是写自己人,细细道来而没有一味地拔高,这样的报道方式是值得学习的。

相比之下,别报有两个报道我不大以为然:

一是《本报记者严词质问监管之责新昌药监局长“发抖、语塞”》,还放在头版。新闻记者采访,碰到特殊情况或许也可以这样,但是,把它拎出来,主标题,黑体字,就盛气凌人了。新闻单位不是司法机构,这样报道不好。

另一则是《伦敦,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这气派有点太大了。我们做报道,在心态上要把握好。

今天的《都市快报》用了5个版做《杭州人最新体检报告大揭秘》,有案例,有分析,还有一个整版《体检报告怎么内行地看》,很有服务性。五月份将迎来体检高峰,时政新闻部可策划一个类似的报道:第一,把几年来较高出现的疾病情况介绍、分析一下;第二,可以挑选如教师、老人、妇女等各类人群的体检状况进行分析,还可以写几个体检故事。

12日《都市快报·宁波报道》的《脸部除皱术到底有多靠谱快报请宁波最权威整形专家说说清楚》,写44岁外贸女老板花7000元做完拉皮手术,血压飙升到170。有示意图,两个版,做得很细。

《钱江晚报》的《科教·生命》版面《本报联手18家省、市大医院推出100讲“钱报名医公开课”》,我们可以克隆一下,来个商报“名医号脉”。“号脉”是个形象说法,这次可以是中医,下次也可以是西医、牙医,甚至可以是兽医,目的是能解决一些问题。

15日的《都市快报》有一篇报道写北京奥运焰火总设计师蔡国强在西湖边创作丝绸西湖风光火药爆破画,详细地描写了北山路风光爆破的过程,拍摄的几幅照片也特别有意思,尤其是那幅蔡国强躺在平台上的照片,居然大幅通栏放在了头版,“蔡国强先生躺在平台上休息,感受西湖的气息”。敢于这么拍,头版敢这么安排,是有胆魄的。

今天《今日早报》的头版大图《6秒,只需6秒,原来的电力大厦实施爆破》,定向爆破一座楼,这三张照片表达得非常直观、清楚,版面处理得也很好。

《人民日报》的《兰州牛肉面,缘何花开全国而不香》,题目形象,很能说明问题。

关于一个社工一个月要填100多张表格这件事,可做个调查。一项一项列,做大些,会很有意思的。

4月24日

前不久传达了报业集团党委的要求,请各部室负责人切实担当起责任,把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个员工。今天,再次强调政治纪律和工作责任心,希望各部室负责人负起责任来,加强对部门人员的教育管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报社也将制定几条管用的措施。真诚地希望同志们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

4月25日

今天“腹内有半只医用手套”的报道,各报都有,相比较,《都市快报》做得最好。看它的标题,主标题是“肚子里发现半只医用手套两家医院都说不是我的错”,副题“只有老公对她很好很好”,把最吸引人、最有个性的内容做了出来。这是一起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记者通常容易按照法院提供的材料来写。《都市快报》的记者不是这样写的,“只有老公对她很好很好”,写了人,看似平常笔触,实则匠心独运。再读《神色平静,面带微笑》的图片下面的说明:“虽经诸般经历,但庭上袁女士神定气闲,娓娓道来,好像在叙述着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就是这个面对很多不平的人,却“面带微笑”。发现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事让人感到诧异,“在这个地方,还有鲜花,还有孩子的微笑……在奥斯维辛鲜花依旧开放”。水平就高在这里,越是平静,越不平静;越是面带微笑,越是隐忍了万般的苦楚。眼力和功底就体现在这里。

《都市快报》关于殡仪馆员工的调查报告,写了六个大学生,三男三女。采访非常细腻,所拍摄的照片,抓住了典型的瞬间,解释了很多问题。图片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文字表达也充满感情,不只是信息汇集,更有人文关怀,值得慢慢地看。

到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一周年了,可以写一个有深度的报道。一年来,发生在宁波的醉驾入刑的故事,有案例,有方方面面的评价说法,等等。这可在5月1日前出来,做得大一点,以案例、故事为主,链接上相关的法律条文。

4月28日

今天签发了《东南商报网络信息管理规定(试行)》。最近在和网络关联的一些环节上,连续发生了一些事。说起来事情没多大,但探究起来就应当高度重视、倍加警觉了。因为,有的事情,是在学习、传达三篇《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在市委宣传部主管领导严厉批评过我们、要求我们切实加强政治纪律,在宁波市两会召开前多次强调宣传纪律,在报业集团一名员工因违反有关网络管理规定、受到严厉处罚并已将有关情况传达到每一位同志,在近期我反复提醒、告诫、恳请大家引起注意、警惕,等等的情况下新发生、新出现的,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不应该在这类事情上无事生非,千万要注意避免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出现有的事情,真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认为它不足道、用不着小题大做。须知,传播谣言不是言论自由,不负责任地传播也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希望每位同志认真阅读这一文件,并确实落实执行。

今天商报蛮好的,尤其是“醉驾入刑”一稿,别的报纸也有,但我们做得很细,相比较最突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准备得早,就相对到位,就明显要好。

今天《现代金报》整个A叠都敲上“章”了。这反映了他们做大稿的意识强,对于如何把稿件做得更突出,他们是下了功夫的。

昨天我们刊出的《“唐代丽人”回归故里》,做了多个版面,好看,编得也不错。写这篇稿件的记者很有耐心:这篇稿件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获知了信息,先采访了,等待鉴定确认,之后才报道的。链接的内容也很好,有文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