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670100000006

第6章 性格

——美好的生活取决于没有缺陷的性格

性格的缺陷会给人际关系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从而消耗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将这些被毫无意义的浪费掉的能量使用在自我投资方面,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和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生活积累而形成的,虽然不是一成不变,但也不会轻易改变。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性格的特点而扬长避短的话,那么他就会拥有一个幸福靓丽的人生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

知恩图报,以善从商,是李嘉诚商业生涯的准则,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即使后来在股市上叱咤风云,他也始终坚守善意收购的原则,从不强人所难,将刀光剑影化做和风春雨,皆大欢喜,这样他觉得心里会舒服些。曾经有人戏称,要挫败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很简单,只要说一声“我不愿意”就可以了,他绝对不会强人所难。

李嘉诚之所以能在为人处世中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他早期职业生涯的一段经历有关。

14岁时,李嘉诚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

茶楼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三教九流,无所不容。他心想,绝不能放过这个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绝佳场所和机会。

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李嘉诚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

其一是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然后找机会验证。

其二是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腰包。

能赢得顾客并能让顾客乖乖掏钱,自然也获得老板的欢心。

茶楼也是一个生意信息场所,李嘉诚从茶客的谈话中暗自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诀窍。

可是,在这间茶楼,出现了一次使他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伺候客人茶水。听到大伙计叫唤,他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当初进茶楼是顶一个小伙计的空缺,那个小伙计犯的是同样的过失。也该小伙计倒霉,那茶客是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小伙计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当时深感事情不妙,吓得一脸煞白,呆若木鸡。

老板立即跑过来,正待斥责他,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却为他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李嘉诚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后来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这虽然是件小事,在他看来却是大事。如果他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后来在五金厂,李嘉诚深受老板器重。但是,不久他看到了镀锌铁桶的穷途末路以及塑胶制品的蒸蒸日上。

虽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深怀感激,但也不能自己埋没在没有多大前途的五金行业,最终他选择了蓬蓬勃勃的塑胶业。

临走时,李嘉诚对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当时告诉老板,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当。

可是,当时老板并没有听取李嘉诚的建议。果然,五金厂一度奄奄一息,濒临倒闭。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嘉诚专程回到五金厂找到老板,建议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改为生产铁锁。

其实,李嘉诚一直关心着五金厂的前途。一来他要暗自验证自己的眼光,二来五金厂待他不薄,而他却跳槽而去,心中总有歉疚,总惦记着找机会报答。

因此,李嘉诚一直在方便的时候不忘了解着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他当时已掌握了铁锁紧俏的信息,另一方面,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事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同业的竞争。

一年后,因为采纳了李嘉诚的建议,一度愁云惨雾笼罩的五金厂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么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要知道,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回报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友好地对待他人,你的人生、你的内心必定是幸福而快乐的。

穿什么鞋,走什么路

一个人的幸福,离不开好的性格。如果你的性格是健康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你的性格是病态的,那么人生也会是痛苦的。

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他的家财堆积得腐烂发霉,可是贪婪、吝啬的性格使他每天上街拾破烂,过着乞丐般的生活。而在刚刚结束的残运会上,所有的选手身残志不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刷新着赛会纪录。这些选手有的没有胳膊,有的腿部残缺,但是当他们进入赛场的时候,脸上都是自信和坚毅的表情,看不到任何的自卑、消沉。其实残奥会的选手都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展示了坚毅不屈的精神。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泼留希金性格古怪,生活扭曲,没有丝毫快乐。而残运会上的选手虽然身体残疾,但性格积极向上,内心充实,生活充满意义。

有一个18岁的少女,在小时候由于意外,被高压电夺去了双臂。刚开始她灰心丧气,但后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过一辈子。既然没有了手,那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拿笔;吃饭,用脚拿筷子;骑车,用脚握把。她忍受着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去重塑自己。后来,她的故事被一名导演拍成一部电影,名字就叫《隐形的翅膀》。

这就是性格的力量。如果小女孩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丧失生活的积极性,她的一生很可能就此毁掉。在这个世界上,或许你会突然遭遇不幸,而这个时候,如果你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你的生命就不会美好幸福;但如果你用坚毅和乐观去面对它,生命就会重新美好起来。

人生的路很长,有时也会很曲折,所以在行路之前,请先选好性格这双“鞋子”,选好鞋,才能走好路。

李嘉诚经历的风浪不计其数,但是他无论面对任何困境或是成功,都能表现得不喜不悲。在困境中,李嘉诚总能保持冷静,不让忧虑和恐惧支配,仔细地分析形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顺境中,李嘉诚总能保持头脑清醒,不被胜利带来的喜悦和兴奋冲昏头脑。

再怎么成功的人,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也会有徒劳无功的时候,也会经历磨难的侵扰,但这些人不会太在意这些逆境,而是将其视为另一种形式的财富,坦然面对,坚持着忍耐下去,走向最终的成功。

商业本身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磨难必不可少,纵观那些成功的商人,忍耐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经历过痛苦的磨炼,财运会随之而来。如果只是挣硬气、好面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晓伸缩之理,那么,你会看见钞票从眼前哗哗流过而自己一无所获。

事理相通,商场的忍耐推而广之,就是成功之道。磨难并不可怕,关键看你能否忍耐,如果有一颗坚忍的心,那么,成功唾手可得。

任何一个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坚韧的性格。假如你想赚钱、想创业、想成名,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忍耐力”。因为,创业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难、挫折乃至痛苦和孤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哪怕是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都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得有过激的言行;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人生路上总难免有失意的时候,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不过,如果能够始终拥有顽强的意志力,那么也不会有永远的失败者。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如果你真心诚意想要达到某一目标,并且愿意为此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你所期待的幸福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铲除埋伏在前进路上的隐形杀手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不仅提到了“骄傲自大”这个人们口中常见的话题,而且还讲到了“自负指数”这样的新鲜词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诀窍是什么?我称它为‘自负指数’,那是一套衡量检讨自我意识、态度和行为的简单心法。”

李嘉诚用四个因素来计算自己的自负指数,它们分别是:

一、常询问自己是否骄傲自大;

二、反问自己是否没有接受逆耳的忠言;

三、是否没有为自己的言行买单;

四、预见、解决事情的周详计划。

凡是没有做到这四种因素中的任意一条的,都要为“自负指数”增加数值。“自负指数”越高,那么骄傲自大的程度越离谱;反之,则做到了谦虚恭顺。

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充满了忙乱与恐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不安心理,使得他们不断地浮夸自我的能力,走向自负,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然而,“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庄子的话语似乎向我们说明:虽然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人有三六九等之分,但这些因素都不是造成内心慌乱的真正原因,美德的缺失才是让内心世界失去平衡的真正凶手。而李嘉诚正是通过计算“自负指数”来维持他内心世界的平衡,同时,“自负指数”的运用也让李嘉诚有了一个平和的处事心态。下面我们就对衡量“自负指数”的四个因素来一一加以说明。

谦虚行事,避免骄傲自大。李嘉诚给予谦虚的褒扬足以说明他以谦虚为美德的正确认知:“我深信‘谦虚的心是知识之源’是通往成长、启悟、责任和快乐之路。在卓越与自负之间,智者会亲前者而远后者。背道而驰的结果,可能是一生成就得之极少,而懊悔却巨大,成为你发挥最佳潜能的障碍,减弱你主控人生处境的能力。在现今无限可能的电脑时代,大家对‘重新启动’按钮相当熟悉。然而,在生命这场永无休止的竞争过程中,我们未必有很多‘重新启动’的机会,我相信,给你这个机会,也没有人期望过着一个不断要‘重新启动’的人生。”

忠言逆耳利于行。甜言蜜语的确让人沉醉,糖衣炮弹的袭击反而会让很多人感到欣喜。不过,那些真正拥有智慧的高手却都是喝得下苦口良药的人,也是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讳疾忌医只会让轻微的病情变得愈加严重,但如果能够及时治疗,恢复健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还在发展事业时期的李嘉诚就是因为听取了很多逆耳的忠言,他的企业才逐渐强大起来。

为自己的言行买单。勇于承担责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更是理所应当。这项“自负指数”能够鞭策当事人在言行上始终保持谨慎,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要去做。

预见与解决问题的详细计划。如果说前面的三种因素都是位于人生智慧之列的话,那么这最后一种因素涉及的则是实际的运用能力。能力的培养经过需要时间与事件的历练,除了先天所具备的才智以外,后天的努力也是培养事务预见、解决能力的途径,而且是主要途径。一份全面详细的计划无疑是为能力的提高添加筹码的重要因素。

财富的大厦建立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但要毁掉它却只是瞬间之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比守成要容易得多,很多人是创业的英雄,却在成功后功败垂成,落得个一世空嗟叹的悲剧命运,这就是因为内心有了浮躁和自大的因素。

浮躁会使人违背事物规律办事,凡事都要一蹴而就,但他们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如果不能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到最后只能是在浮躁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而越陷越深。

而骄傲则是一面哈哈镜,他能让人先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继而被它弄昏了头脑而无视危险的存在,其结果甚至比浮躁还要糟糕。

深谙此道的李嘉诚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成功的时候也要把已经取得的成就打个八折,而在失败的时候,又告诫自己要更加地清醒和冷静,仔细的检讨过失,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不骄不躁的人能够在遇到风浪的时候从容应对,在花团锦簇中能冷静超然,他们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这个小小的差别让他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不妨一意孤行

1982年,9月22日,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拉开帷幕。如众人所预料,谈判过程一波三折,前后迁延逾两年。同时,由于国际大气候和亚洲小环境的影响,香港出口量减少,经济显示出其敏感而脆弱的一面。出口量下滑,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不断攀升。香港的未来走势如何,香港人摸不着底。一时舆论纷扰,人心惶惶,于是在香港逐渐刮起一股“迁册”之风。不少大公司、大企业,纷纷动心欲迁册海外。

中英9月谈判的消息传来,素来作为政治经济晴雨表的香港股市随即发生动荡,持续滑落,到年底,恒指跌幅670多。人心惶惶,不少人移民去外国,移民潮涌动起来。从官方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香港每年大概有2—3万人移民国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移民潮加剧,大概每年以6万人的速度前往海外。从移民的职业来看,工商业人士和专业人才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当时有很多国家对香港移民都给出了优惠的条件,希望借此网络资本和优秀人力资源。1984年3月28日怡和董事局对外声明:基于香港的前途问题考虑,该集团迁往百慕大,截止1990年11月,香港已有77家上市公司迁册海外,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1/3。此时,就连香港最大财团汇丰银行也在考虑借助于收购英国柴特兰银行的契机迁册伦敦。汇丰在香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举手投足都受到社会公众的瞩目。

而此时的李嘉诚没有被混乱的形势所左右,他经过仔细的分析后,认定香港回归是大势所趋,回归后的香港一定会迎来发展的高峰,因此,他再三建议汇丰银行打消迁册的念头,但均未被采纳。汇丰的合并及迁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在1992年4月2日,汇丰对外宣布,李嘉诚将在5月份辞去汇丰控股及汇丰银行副主席一职。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来了外界的种种猜测。李嘉诚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明他离职的原因是由于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个人的业务,而且自己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辞职的要求,只是拖了两年才被接受。但当时有舆论认为,李嘉诚的辞职是在汇丰完成迁册后不久就对外宣布的,原因则应该归结为他极力劝说汇丰取消迁册,但是没有得到董事局的采纳,才引发了辞职的结局。

就在大家的一片猜疑和不解之声中,李嘉诚坚持己见,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他先是在大家纷纷册迁时坚持不动,后来又在大家纷纷回迁时投资海外,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不但引来阵阵疑问,而且还遭到了人们的非议,但这都丝毫动摇不了他既定的方针。

李嘉诚坚持不册迁并不等于他放弃了海外市场,其卓越的商业头脑和大胆的投资意识促使他在20年代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其实,在李嘉诚更早些的经历中也可发现,他在屈指可数的几年中,以个人或以公司的名义,拥有了北美的28幢物业。

其中,1977年,李嘉诚初次在加拿大温哥华购置物业;1981年,李嘉诚豪掷2亿多港元在美国休斯敦收购商业大厦;也是在1981年,他还以6亿多港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多伦多希尔顿酒店。李嘉诚受到了加拿大驻香港官员和商人的推崇,曾有官员把他形象地称为“我们加拿大的赵公菩萨”。

时任和记黄埔行政总裁的马世民也为李嘉诚多方奔走,穿针引线。1986年,李嘉诚家族成功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在之后经历数年不断增购后,在1991年李嘉诚股权增至95%。同年,李嘉诚以6亿港元的价格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的股权。

在亚洲,李嘉诚应邀在新加坡万邦航运主席牵头成立的新达城市公司占有10%的股权。日本地产界也有李嘉诚的介入,李嘉诚斥资60亿港元投资日本札幌地产领域的举动,曾引发了日本商界的一时热议。

当然,李嘉诚大举海外扩张的举动招来了众多非议,各种言论都有,李嘉诚也被冠以多种名号,诸如“走资派”“隐形迁册”,等等。对此,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说道:“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国太小,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

李嘉诚雄厚的经济实力、卓越的商业头脑,注定他不会仅抱着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海外投资才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李嘉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的长实系的跨国化发展是着眼全球的长线策略,而不是走资。

李嘉诚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走出了一条路,这条路引导着他和他的王国走出了香港,走向了世界。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强者。

真正的强者是充满信心的人,信心是一种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够帮助你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直到曙光最终出现。信心从未令人失望,我们之所以受挫,是因为失去了信心。

执着的自信便是伟大事业的源泉。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大多都会失败。

如果我们去分析研究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卓越人物的人格特质,那么就可以看出一个特点:这些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所以说,自信心是成功和幸福的源泉,有了必胜的信心,你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胜利。有的人在创业活动中屡屡失败或碌碌无为,非智力因素,自信心的不足往往是首要因素。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逐一打败人生路上的种种关隘,此种豪迈的人生体验,是何等的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