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670100000007

第7章 家庭

——幸福的颜色要靠家人来涂抹

因为有了追求幸福的欲望,人们有了辛苦的奔波,因为有了追求幸福的欲望,世间多了尔虞我诈。

但仔细想想,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七尺。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富裕,物质生活的需求也不过是如此。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分享,幸福是担当,幸福是天伦之乐,幸福是恩爱绵长。

如果没有家庭,再多的财富也会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了家庭,再多的快乐也少了人分享。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她能让疲惫的水手酣然入睡,她能为奔波的游子洗去满身的风尘。

禾依天地长,人靠家庭养,家庭是人生的田园,是人生的依恋,细心地营造你的家庭吧,每一艘幸福的航船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做港湾。

百善孝为先

如果有人说李嘉诚精通中医药,也许谁都不会相信。

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李母庄老妇人中年丧父,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儿女抚养成人,进入老年后体弱多病,李嘉诚便不辞劳苦四处求医问药,不但把药亲自端给母亲服用,还经常和大夫一起探讨药效,以至于自己渐渐也对中药有了很深的了解。

李嘉诚只要在香港,不论多么忙,每天都要去看望母亲,常常特意为母亲带些素食,边陪着母亲聊天边侍奉老母进餐,在母亲住院治疗时,李嘉诚更是恪尽孝道,奉汤侍药,不眠不休,爱母之情溢于言表,李嘉诚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儿子。

为了方便母亲养病,他看中了香港渣甸山一座价值约600万元港币的楼房。房主开始不肯卖,他一下子加价1000万元港币,硬是以1600万元港币的高价买下这座楼房给母亲居住。

李母重病入院治疗时,他亲自小心翼翼地抱上车、抱下车,生怕加重母亲的痛苦。治疗期间,他特地请了5个医生、8个护士日夜护理。无论工作怎么忙,他每晚必来母亲跟前叩安。

1986年,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病逝。听到这个消息,不少人为之悲伤。李嘉诚更是叩首流涕,悲痛不已。丧礼完毕,送钱给念经和尚,他跪地道谢,丝毫没有大富豪的架子。每年春秋二祭必定亲自拜祭父母,即便再忙也是风雨无阻,充分表现了一片虔诚的孝顺之心。

逝者长逝,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对至亲的哀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有一颗孝心。李嘉诚爱母情深,此一心足以抚慰泉下母亲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爱可以说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为人子女所能做的就是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用心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并把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推而广之,让世人都能沐浴着爱的光辉。

父亲是山,父亲的爱是伟大、坚实而又广博的,他使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母亲是海,母亲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她教会我们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父母的爱,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为我们的人生赋予了深重的意义;父母的爱,是我们失意、绝望时的避风港,时时接纳我们,包容我们,鼓励我们;父母的爱,是我们生命中的加油站,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俗话说“大恩不言谢”,不是说不用谢,而是说恩情太大,不是说声“谢谢”就可以回报的。中国人常说“大恩大德,来生再报”,并不是在敷衍别人,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份恩德今生今世再怎么努力也回报不完,所以来生继续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这样的“大恩”。

孝敬父母既包括物质上的赡养,也包括精神上的安慰。尤其当父母身体不适时,应经常询问病情,主动陪他们去医院等。与父母交谈时,应多谈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多讲他们顺耳的话,让他们高兴顺心。

对于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至亲至爱的父母,别把他们的爱视为理所当然,而要心怀感恩,并及时回报他们的爱。因为你在一天天成熟,你的父母在一天天衰老,他们生命的光阴越来越少。做子女者应该及时、真诚地回报父母,否则,你的人生可能就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孝心,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自人的心灵深处,也将触动他人的心灵。对父母的孝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是一切美好感情的源泉,这种美好的感情会迁移到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在我们追求成功、追求名利的时候,我们要将父母记在心里,并不是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是成功的、幸福的。尊敬父母,力尽孝道的人会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感情的温暖能让我们更加幸福。

不思量,自难忘

1989年除夕刚过,翌日下午,庄月明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

丧礼上的李嘉诚悲痛万分,泪流满而,即便商场上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面对生离死别,也有不可自制的哀伤。

李嘉诚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是与他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的夫人分不开的。多年来,庄月明默默在幕后相夫教子,辅佐丈夫事业,对外谦和有礼,为丈夫亦尽心尽力,把爱人的成就当成最欣喜的事情来看待。有与李氏家庭相熟人士曾说:“人们总是说地产巨头李嘉诚,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宏基伟业,而鲜有人言及他的贤内助及事业的鼎助人庄月明女士。我们很难想象,李嘉诚一生中若没遇到庄月明,他的事业将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关于李嘉诚的爱情,香港的《明报周刊》曾对其如此描述:“在香港的潮州人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系出名门的表妹,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与穷表哥恋爱、结婚。在表妹的鼎力支持(精神上和经济上)与鼓励下,表哥奋发图强,终于出人头地。之后,他的事业更蒸蒸日上,成为本埠富豪。”句中言之表妹,即是李嘉诚之妻庄月明。

正如《明报周刊》所言,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虽有表兄妹关系,其结合却并非父母之命,而是情投意合、情深意浓的。1943年李嘉诚父亲去世后,表兄妹俩的道路便分叉相离了。庄月明在完成香港大学的学业后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其未来的道路可谓是一片光明。

而表哥李嘉诚却是历经磨难,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资助,很长时间都在贫困中挣扎。

人们固然好奇,两人当时的人生轨迹如此迥异,终究如何走到一起呢?这该归功于时间的积淀了。一路坦途的表妹,尽管与表哥相隔甚远,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的生活,虽无法时时相伴,却时时相慰,是表哥精神上莫大的支持,每当得知他的事业又有一点进步时,表妹也由衷为他欣喜。

表哥领受表妹无私付出的爱,也以同等的温柔回馈着表妹。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地位卑微,还配不上优秀的表妹,亦深知唯有干出不凡的业绩,才能与之携手。这爱情渐渐成为李嘉诚内心无形的力量,他一番吃苦耐劳,艰辛创业,终于被时光炼成优秀的男子,最终牵起庄月明之手,与之结为连理。甜言蜜语、花前月下不是爱情的全部,唯有历经了时光的洪流,才见得真的深情。

婚后,庄月明参与李嘉诚的事业,进长江工业公司上班。她一口漂亮的外语和踏实谦和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尊敬。

再后来,长江实业的上市成为李嘉诚事业上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庄月明于是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担任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继续与李嘉诚携手共同奋斗,打拼事业。庄月明虽为人低调,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但不可否认,李嘉诚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功,都是与她的付出密不可分的。

一个走进围城的人,没有理由不记得爱人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好:出门时,他递给你雨伞;下班后,他在窗前盼你早回家;一进门,他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你饿了,他给你端上一桌丰盛的晚餐;你睡着了,他为你掩盖被角。

的确,不管用什么样的字眼来形容爱人的温暖、关爱、辛苦、善良、贤惠、善解人意、任劳任怨等等美好品质都不为过,因为你每天都沐浴在他点点滴滴的关爱之中。所以,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的真实行动来回报对方点点滴滴的好。

有人说,爱人是一位优秀的键盘手,十个指头把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触摸;爱人是一位邮递员,把对老人的关爱、对伴侣的体贴、对儿女的疼爱不断传递;爱人是一位收藏家,按春夏秋冬把被衣鞋袜藏进楼阁塞进衣箱;爱人是一位体操运动员,365天360度不停地翻转挪腾不断超越。

感恩爱人给你的温暖!那温暖在“我爱你”的话语中伸展:在马路边,在公园里,在灶台间,在早餐的热牛奶中,在“注意安全”“按时吃饭”的话语里,在老了之后浸泡假牙的杯子里……

感恩爱人给你的关爱!那关爱在点点滴滴中让你感动:在出门时他给你披外套,在饭后给你削苹果,在有病时哄着你吃药,在出差时送给你一个旅行包……

感恩爱人给你浪漫,感恩爱人给你坚强,感恩爱人给你希望,感恩爱人给你梦想,感恩爱人给你帮助,感恩爱人给你动力,感恩爱人给你快乐和幸福。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预言

古人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对于任何人而言,养育子女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人生不外乎事业、婚姻、子女,教子决定了一个人晚年是否幸福,人生的幸福离不开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培根说过:“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最大,因为子女被他们看做不但是族类的继承者,又是所创事业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希望子女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和意志,子承父业也是人生中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李嘉诚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不要娇生惯养,这与家财多少没有关系。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唯利是图、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李嘉诚从来都不娇惯儿子,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所以,两个儿子从小就被要求克勤克俭,不求奢华。李泽钜和李泽楷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土。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楷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还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楷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看着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李嘉诚甚是开心。

李嘉诚不只是单纯的在思想上为孩子树榜样,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克勤克俭、不求奢华。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这些话与行为,深深地刻在了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心中。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他们很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沉思了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询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

后来,李嘉诚把在外创业的兄弟俩召回香港,满面春风地说:“你们干得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职了。”并郑重地对他们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对于父母而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但是如果我们只教给他们挥霍和享乐,而不是教给他们自己努力的方法,那么他们能快活一时,却无法一生无忧。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都是宝,条件再怎么艰苦,都舍不得让孩子受委屈,拼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但却不知道这并不是给孩子幸福,反而是害了他们,等他们步入社会长大组建家庭了,才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那时候就为时已晚。

一味惯纵,对孩子教育的天平就失去了平衡。如果说孩子的根基不稳,那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这也是通常人们说的“富不过三代”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对孩子太过娇惯。自古以来,勤俭独立,自立自强是我国良好的传统,一个人只能有凡事依靠自己,勤俭独立,才能更好地生活。

做父母的与其忙着为子女攒钱攒物,不如帮助子女树立谋生的意识和观念,教会其谋生的技能与手段,教给他各种方法,完善各种素质,“授之以渔”会让他们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