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22655300000044

第44章 《庄子》一则

北冥[1]有鱼,其名曰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6]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7]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8]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9]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1]北冥:北海。海色深黑,故叫冥。冥,通“溟”,海。

[2]鲲:传说中的大鱼。

[3]鹏:传说中的大鸟。

[4]怒而飞:振翅奋飞。怒,奋发。

[5]垂天之云:天边的云。垂,通“陲”。

[6]志:记载。

[7]抟扶摇而上:乘着旋风环旋地飞上。抟,回旋上升。扶摇,平地上升的风暴,又称“飙”。

[8]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以,凭借。息,气息,指风。

[9]正色:本色。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垂在天边的云。这只鹏鸟,随着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件的书,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海面上骤起的狂风盘旋而上,直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而离开。”春天树林原野上的雾气浮动,犹如奔腾的骏马,空气中纷纷扬扬的尘埃,是被大自然中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或者是因为它太高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空中往下看,不过也就这个样子罢了。

◎赏析

本段选自《庄子·逍遥游》。追求一种完全自由的人生观,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所依傍而游于无穷,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选段为开篇部分,以寓言的形式,塑造了几千里之大的鲲和鹏,营造了开阔自由的大境界。

开篇几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鲲、鹏之大。接下来,写鹏鸟的迁徙,并引用当时的志怪之书,说明鹏鸟迁徙时声势浩大的场面。“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鹏鸟振翅高飞、直冲九霄的形象,此句后演变为多种形容壮志凌云或不懈奋斗终有所成的词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短句的形式,表现了万物之间的关联。然后,作者对天之苍茫产生了质疑,也是对宇宙真理的思考,使本文的高度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最后作者笔锋一转,以高飞在天空的鹏鸟的视角,来观看万物,并与人进行反观,由此引出后文对“小大之辩”“逍遥游”的阐释。

选段虽短,且只是《逍遥游》原文的一个引子,但从中完全可以体会到庄子“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的创作风格,及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态度。

◎易混辨析

1.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之大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鹏鸟之大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引用神话传说,描写鹏鸟振翅高飞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写万物之间互相关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连用两个问句,对自然现象发出质疑,并对宇宙哲理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以鹏鸟的视角写人与万物间的相互认识的句子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源自本文: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李白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运用了《逍遥游》中的典故,其原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