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不悟
【释义】指一个人到死还没弄明白、弄清楚自己死去的原因,另外也可借喻一个人的执着。
【出处】唐·柳宗元《三戒》。
一个人的院子里养了一头从山里跑回的麋鹿,由于它是初来此地又性情温和长得驴不驴,鹿不鹿的,因此惹得家狗食欲大增,但因主人对它的庇护,因此不让其与它亲近。
但是,一听见狗吠声,麋鹿就惊慌失措,四腿发软,主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医治麋鹿的精神创伤。他每天抚摸它的鹿角、驴尾、骆驼项,抱它接近家狗,托起它的蹄子碰碰狗鼻子,慢慢地消除了它的畏惧心理。同时,主人也对家狗进行各种各样恩威并施的教育。只要它吓着了麋鹿,就敲它几棍子。家狗很有灵性,开始媚态十足地主动与麋鹿嬉戏。
天长日久,麋鹿与家狗之间的敌意完全消除,麋鹿也从小长大,为了开阔眼界,它在主人离开之后,偷偷地从家溜出,在游玩之中不幸的遇见了许多狗,麋鹿认为很正常,没有任何危险,但那些狗毕竟不是家狗。眼见送上门的食物怎能放过,立即把糜鹿围在核心围攻,麋鹿落得了可悲的下场,它至死不悟,这狗和狗怎么还不一样。
◆过犹不及
【释义】事情做得太过分了,跟做得不够一样。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闲谈。谈到对他的弟子看法时,子贡问道:“老师,颛孙师(子张)和卜商(子夏)两个人,谁更好一些?”
孔子回答说:“颛孙师呢,做事好过分;卜商呢,做事有点不够火候。”
子贡说:“那么,是颛孙师好一些吗?”
孔子说:“过分了和做得不够同样不好。”
子贡细细品味,觉得老师确实说得对。他明白,老师说的不是这两个师兄弟的为人品德,而是说他们性格上的弱点,两个人都有缺点,只有把各自的缺点改正过来,那才能完善自我。
◆问牛知马
【释义】从牛的价钱中可知道马的价钱,比喻一个人可以从侧面推究,料知事情真相。
【出处】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
汉朝有个人叫赵广汉,擅长用“钩距”法来处理各种事情,如果他想知道马价的话,首先不问马价,而问其它如牛、羊等价,最后才问马价,进行比较。他当过小官,对郡中的盗贼,乡里的豪侠所在地,以及属下官吏暗中收取贿赂的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富人苏回被两个歹徒绑票,向他的家人勒索钱财,不一会儿,赵广汉就带人赶到贼人家。他让长安丞龚奢敲门,警告贼人说:“你们把人质放了,出来自首,一定会好好对待你们,如果正好遇上皇上颁发大赦令,也许还可以免去死罪。”两个贼见赵广汉这么快就追踪过来,吓得赶紧开门出来,叩头请罪。赵广汉将两人送到监狱里,让狱卒以礼相待,整天好酒好肉。到冬天两人被判处死刑,赵广汉还预先为他们置办棺材和丧葬用的物品,并将情况据实以告,两人都说:“死无所恨!”
赵广汉不但在抓捕坏人,处理案件方面颇有神效,而且在行政处理,和管理方面也深得百姓称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释义】不让百姓说话,造成的灾祸比河水泛滥还可怕。现比喻压制言论自由的危害。
【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上》。
周厉王是西周最残暴的一代君主,他残酷地压迫百姓,用铁的手腕统治人民,百姓恨透了他。
大臣召公听到百姓的议论,就进宫对周厉王说:“老百姓都受不了啦,到处都在议论埋怨你,如果再不改变法令,以后出了乱子就难办了。”
周厉王就想阻止老百姓发牢骚,他下了命令,不许百姓们批评朝政,还请来一个巫师,专门去监视老百姓,只要发现还有人批评朝政,就抓来杀掉。巫师就到处刺探,发现议论朝政的人,或者是自己看不惯的人都向周厉王报告,杀了不少人。
这样一来,老百姓都很害怕,再也不敢议论朝政了,甚至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敢交换一下眼色,根本不敢交谈。
周厉王非常得意,告诉召公说:“现在没有人敢议论、批评朝政了。”召公说:“这可不是好事啊!堵人的嘴,不让百姓说话,比堵住河流还危险。河水被堵塞就会决口,造成洪灾,硬堵住百姓的嘴,造成的祸害比堵塞河流要大得多!”
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照样胡作非为,暴政越来越厉害。老百姓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周厉王最后被赶跑了,周朝灭亡。
◆作法自毙
【释义】自己制定法律约束自己,比喻自作自受。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是战国时有名的政治家。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很快地富强起来,任用商鞅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
商鞅知道,要想让新的法令顺利贯彻执行下去,朝廷必须在百姓中建立威信。于是,他在新法颁布前的一天,派人在都城门外的空地上竖了一根长三丈的直木,并贴出告示:
“谁能把直木移动一丈远,赏十两金子。”
百姓们看了告示,谁也不相信有这等好事,开始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这根直木。商鞅看没人来搬动,逐渐加重酬金,十两、二十两、三十两、四十两,一直加到了五十两。
终于,有个人壮起胆子,扛起直木搬动了一丈距离。他马上得到了五十两黄金,大家这才相信朝廷说话是真的。
经过这件事,秦国百姓人人遵守新法,谁也不敢违反。这样,经过十来年时间,秦国逐渐变得富强起来了。
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成了秦惠文王。由于商鞅变法,触动了朝中一些权贵大臣的利益,他们早已对商鞅恨之入骨,秦惠文王即位后,他们趁机攻击商鞅。在公子虔的策划下,硬给商鞅加了个谋反的罪名,下令逮捕他。
商鞅得到消息,急忙改扮成百姓模样,打算逃到别国去。当他逃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时,已是夜晚了。
商鞅找了个旅店,准备住下歇息,店老板向他要身份证明文件,他拿不出。店老板说:“按照商君制定的新法规定,没有证明不能住店。如果收留你住下,我就会同你一起被判罪受罚。”
商鞅听了,暗暗连声叫苦道:
“想不到我制定的法律,如今竟害了自己。”
最后,商鞅被秦惠文王捉住,活活处死了。
后人非常惋惜这位变法富国的良相。
◆作茧自缚
【释义】蚕吐丝做茧子,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事原希望对自己有利,结果反倒损害了自己。
【出处】唐·白居易《汪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古时候有一副拆字对联,上联是“鸿为江边鸟”,下联是“蚕为天下虫”。“江”字与“鸟”字凑在一起,不正是“鸿”字吗?“天”字与“虫”字凑在一起,不正是“蚕”吗?而且“虫”在“天”的下面。
蚕是一条小小的青虫,胖胖的身体,嫩绿的腰肢,整天埋头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然而过了一个月,蚕都销声匿迹了。蚕肚里的丝在吐完之前,它们化成了一个个蛹,并且吐出丝,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包绕起来,筑成了一个圆形房屋——茧,蛹则藏匿其中。于是古人说它们“作茧自缚”,并且用这句成语比喻那些做事情原想对自己有益,结果却事与愿违,反使自己受害的人。
◆兵不厌诈
【释义】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厌:满足;诈:欺骗手段。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公元前633年,宋国与楚国交战,宋国弱小,抵挡不了楚国,宋国急忙向晋国求援。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断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撒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强力壮;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小。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建议,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随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当楚军左翼赶到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营、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也有人从这个故事中引出“退避三舍”的成语。用来回避或避免发生冲突。
◆兵贵神速
【释义】神速:极其快速之意。形容打仗要神奇快速,使敌人难以预料。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混战不止。出身名门的袁绍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令河南中牟东北)大战。袁绍战败,不久病死,他的儿子袁熙、袁尚投奔北方的蹋顿单于。蹋顿支持袁氏兄弟,他经常派兵入侵,曹操深感忧虑。
公元2O7年,曹操决定亲自领兵征讨北方三郡,消除北方边境隐患。曹军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使敌人难以预料。我们应当把大量辎重留下,派出轻兵昼夜兼程,深入敌境,出其不意发动进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数千精兵轻装北进。他们翻山越岭,直奔蹋顿所在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在距离柳城还有100多里的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相遇了。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曹操并不慌乱,他登上高处,见敌军队形不整,就立即下令先锋张辽率领部队猛冲过去。曹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勇往直前。蹋顿军队大败,一时,蹋顿手足无措,士兵大乱,有的自相残杀,蹋顿和许多将领都死在乱军之中。
◆利令智昏
【释义】令:使。昏:糊涂。因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赵胜是战国时赵国人,此人聪明过人,能力非凡,为赵国立了许多功劳。起初,他的封地是平原县,因此,被称为平原君。他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次被罢免,又三次被复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但是,平原君有时也不能识大体,结果被眼前的小利蒙住眼睛,致使赵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打韩国。秦军先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在今河南沁阳县),这里是韩国的上党同内地之间的重要通道。野王被占,上党受到孤立,上党的郡守冯亭说:
“上党眼看就守不住了,我们与其投降秦国不如投降赵国。赵国得到上党后,秦国肯定会去攻打它。那时,赵国受到攻击,必然求韩国援助。赵国和韩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抵挡住秦国了。”
于是冯亭派人带着上党的地图去见赵孝成王,要把上党献给他。这时,平阳君赵豹认为,无缘无故收下这块地方不好,最好不要接受。但平原君赵胜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这块地方,没有什么不好,应该接受。最后赵孝成王便派平原君把上党这块地方接受过来,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赵国接收上党地区后,立即激起了秦国的愤怒,秦国便派白起为将,率领军队攻打赵国。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在长平,最后被秦军打得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释义】围攻魏国,解救赵国。比喻不与敌人直接交锋,通过截其后路达到目的。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并围住了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挡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派田忌为大将,并派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说:“我们把兵埋伏在路上,扬言攻打襄陵,魏军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襄陵,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一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襄陵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援襄陵,谁知魏军在途中遭到齐军截击,又陷入了孙膑的阵法,结果冲到阵中的魏军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没命似地向后逃去,狂奔数百里,当天夜里就撤回到大梁,再也不敢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