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释义】响雷声传得太快,来不及捂耳朵。比喻事情、事故突然发生,来势迅猛,使人不及防备。
【出处】战国·佚名《六韬·龙韬·军势》。
东汉末年,曹操领兵想一举歼灭西部的马超、韩遂。
韩遂率兵七万占据了潼关,曹操大惊失色,立即亲率大军西征。他一面将大队人马开往潼关附近,驱使马超主力军聚集潼关,一面又派大将徐晃偷渡黄河,筑起营寨夹击马超。当马超退据渭南以后,曹操为了迷惑马超,对马超的挑战不理不睬,还假装着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议和的要求,使之毫不防备。紧接着又千方百计离间马超与韩遂的关系,以削弱敌人力量,同时暗中积蓄自己的兵力,等到一定时机集中力量突然向马超军发起猛攻。
由于曹操善于用兵,韩遂、马超有勇无谋,所以曹操获胜。
◆过江之鲫
“过江之鲫”比喻追逐时潮的人很多。
此典出自东晋初年的一句俗语:“过江名士多于鲫。”
西晋时,司马炎和他的集团的统治是极其腐朽的。他们不但阴险毒辣而且极端荒淫无耻。这个统治集团,不但皇室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代大官僚,就是一些大臣和高级官吏,也大都出身于东汉、曹魏以来的世家大族。他们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权利,在经济上残酷地剥削人民,以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公元311年,洛阳被刘聪占据以后,北方的世家大族和各级官僚纷纷迁居江南,依靠驻守建业的琅邪王司马睿。公元317年,晋愍帝被刘聪杀死,司马睿在建康(建业改为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
虽然东晋王朝和西晋王朝在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当时北方的一些知名人士怀着各种目的,抱着各种幻想纷纷来到江南,从而使人们觉得他们像成群活动的鲫鱼一样,不可胜数。
◆何足挂齿
【释义】就是哪里值得放在嘴上,形容事情很小,不值一提。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传》。
秦朝末年,秦二世把朝政大权都交给赵高,自己每天只知道荒淫享乐。秦期的统治极其残暴,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终于在陈胜、吴广的率领下揭竿而起,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得到四方响应,官兵被打得狼狈不堪,起义军占领了许多地方。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朝廷,都被赵高他们瞒住了,秦二世还是照常玩乐。曾经有使者向秦二世报告过各郡县农民起义的情况,可赵高说是使者造谣,秦二世就把那个使者关进了大牢。后面的使者见到这种情况,就都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有一次,秦二世把博士和儒生们召来,向他们说:“天下是不是有人在造反?”有个叫叔孙通的人知道说了真话要吃亏,就说:“我们有圣明的皇上统治,又制定了严厉的法令,天下人人都奉职守法,四面八方也都归附朝廷,哪里有敢造反的人呢?他们说的只不过是几个偷鸡摸狗的小毛贼而已,哪里值得放在嘴上去说?”
秦二世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好,还给了叔孙通丰厚的赏赐。从此,秦二世更加放心了,自然不会想到要派大军去打那些“偷鸡摸狗”的小毛贼。结果,没过多久,秦朝就被推翻了。
◆困兽犹斗
【释义】被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拼命挣扎。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春秋时,晋国与楚国因为郑国一事而发生了争战,晋国不幸落败,败军统帅荀林父因吃了败仗,受到晋国国君晋景公的处罚,被革职查办,并要杀荀林父,这时,晋国大夫士贞子对晋景公讲了一段旧事。
在城濮战役中,晋军大胜,光是缴获楚军的粮食,就足足吃了三天。可是晋文公还是脸有忧色,郁郁不乐。左右大臣问道:“这么大的喜事您还忧愁,难道要发生倒霉的事您才高兴吗?”晋文公说:“得臣还活着哩(得臣是楚国国相,名子玉,他在城濮战役中亲自指挥楚军作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他活着,我的心怎能放得下。困兽犹斗,何况他是一国之相,岂肯甘心失败!”后来听说子玉在撤兵回国的途中,楚成王竟命令他自杀了。这时,晋文公才真的乐了。楚王杀子玉,等于让晋国又得了一次胜利,而让楚国自己再吃了一次败仗。从此以后,楚国的国势连年衰落不振。
士贞子讲完以后,又劝戒晋景公:“我们不应该再与当年的楚国一样,犯下同样令人心痛的错误,失败只是暂时的,况且荀林父也受到了处罚。晋公沉思了一会儿,认为士贞子言之有理,便赦免了荀林父。
◆投鞭断流
【释义】把马鞭子投入江中,就能把水流截住。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黄河以北的匈奴、鲜卑、羌、羯、氐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国家,氐族中的苻姓建立了前秦。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在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准备进攻东晋。为此,他把文武官员召集起来,对大家说:
“自从我当皇帝以来,前秦的国力日渐强大,地盘也由小转大,在北方已没有任何国家敢来与我抗衡。但是,南方的晋朝还占据着大片肥沃的土地。每想到这里,我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如今我已拥有百万大军,可说天下无敌。我想亲自率领大军伐晋,大家以为如何?”
大殿上沉默了好久,才有左仆射(一种高级官职)权翼起身说话:
“目前晋朝有宰相谢安执政,君臣团结,上下一心,将士士气很高,要想消灭它恐怕还不到时机。望陛下三思。”
苻坚听了,认为权翼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紧绷着脸不高兴,但嘴上仍然说:
“好吧,那么再请其他几位大臣谈谈自己的看法。”
过了一会儿,太子左卫率(护卫太子的官员)石越说:
“陛下,目前咱们虽然兵多将广,但晋军还占据着长江天险,对我们极为不利。咱们如强行渡江,势必会造成很大损失。还请三思而行!”
接连两位大臣都反对攻晋,使苻坚非常恼火。于是他傲慢地说:
“长江有什么了不起?凭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下令让每个士兵把鞭子投入江中,就足以截断长江的水流!”
苻坚气呼呼地回到内宫,太子苻宏又来劝说他别草率行事,但他仍然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第二年,他终于亲自率领90万大军,向东晋发动进攻,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从此以后一蹶不振。
◆每况愈下
【释义】况:因对比而明显。说明情况愈来愈糟糕。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
庄子是战国时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一次,一个名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研究很透彻,特地去向他请教。见面后,他问庄子:“你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庄子回答说:“道是无时不存、无处不在的,什么地方都有。”
东郭子又问:“请您具体指明它在什么地方,这样我才能了解。”
“道在蚂蚁洞里。”
“道是很崇高的东西,怎么会在这么低下的地方呢?”
庄子见他这样一时不理解,又说:“道在稻草里面。”
“怎么在还要低下的地方呢?”
“道在瓦和砖里面。”
“啊,它在愈来愈低下的地方了!”
“在尿屎里面。”
东郭子见庄子愈说愈不像样子,便不再问下去,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
庄子这才严肃地解释道:“你所提的问题,没有提到根本上。我把道说得低下,才能证明它无所不在,什么地方都存在。请让我用检验猪肥瘦的方法来加以说明吧。一个名叫获的人问市场的管理员:为什么愈是用脚踏在猪的下部即脚胫上,就愈能检验出它的肥瘦来?回答说,因为脚胫是最难长肥的部位,这就叫做每下愈况。越是难长肥的地方,肥瘦就更明显了。”
东郭子这才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人们把“每下愈况”演化成为“每况愈下”。
◆沧海一粟
【释义】大海中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到黄州以后,他曾经两次驾着小船游览黄州的赤壁,并且前后两次都写了有名的“赤壁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先写了月夜泛舟的情景,接着记述了和同伴的辩论。有的同伴说:“曹操曾经是不可一世的英雄,可是现在在哪?还不是一样的死去……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好像蜉蝣那样短暂即逝,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粒谷子那样渺小而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苏轼则反对同伴的这种消极悲观的态度,他指出江水总是不断地流去,月亮有缺又有圆,它们始终没有消失。万物和人类是永存的,不必悲观。古代哲人正因为知道自己生命有尽头,所以才在活着的时候奋发努力,写出千古不朽的文章或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穷兵黩武
【释义】指到处发动战争,使用武力。穷:尽。黩:任意。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抗传》。
三国时,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孙皓,他残酷无情,专横跋扈,荒淫无度,搞得吴国国力空虚,人民生活困苦,怨声四起。
陆抗是陆逊的儿子,孙策的外孙,孙皓当上皇帝以后,陆抗任镇军大将军、大司马、蓟州牧等职。陆抗看到司马炎灭掉魏、蜀以后,建立了西晋王朝,东吴政权摇摇欲坠,十分忧虑。公元272年,他上书孙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应采取的对策。他指出:“国家连年打仗,军队疲惫不堪,百姓十分穷困,国库空虚,财源枯竭。如果再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发挥文武官员的才智,国势将更加衰弱。如果再听任将军们滥用兵力,随意打仗,耗资数以万计,那么就会使兵士更加疲惫,更加没有战斗力,恐怕当敌人的力量还没有消耗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却已经衰竭了。”
这段文字的最后几句在《三国志·吴书·陆抗传》中的原义是这样的:“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孙皓没有听取陆抗的正确意见。公元280年,晋武帝六路出兵,大举进攻吴国。吴军不堪一击,不战自溃,孙皓投降称臣,吴国从此灭亡。西晋基本上统一了。
◆近水楼台
【释义】比喻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被贬期间写的名篇《岳阳楼记》留传于后世。以正直敢言著称。
范仲淹曾任杭州知州,当时他很注意任用贤才,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巡检(官名)苏麟久不被提拔,心中很有些不平,“我苏麟也并非等闲之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升了官,而我熬了这么多年还只是个巡检。”他左思右想,愤愤难平。由于他在外县任职,便很少能见到范仲淹,所以虽想当面陈言却总也没有机会。
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托人呈献给了范仲淹,其中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被提拔,不是我能力不够,而是咱们离得太远,你没有机会赏识我的才能。话说得含蓄,目的却很明白。范仲淹一看,暗地就留了心。
他任用官员很谨慎,并没有因此立即提拔苏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苏麟确实很有才干,后来就给苏麟安排了合适的官职。
◆返老还童
【释义】形容老年人恢复健康。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
淮南王刘安是汉朝时一位喜欢求仙学道的人。他昼思夜想,到处寻问,不知哪里有长生不老之术。由于他求仙心诚,一天,果然来了八个老翁请求拜见他。来者声称有使人延缓衰老、防止早衰或能促使生命逆转使人返老还童的却老术,愿当面指点他。刘安一看他们均已老态龙钟,哪里还会有什么却老术啊!这分明是骗局。一气之下就叫人把他们赶走了。八老翁听说淮南王嫌他们太老了而不相信却老术是真的,就说,好吧,等着瞧吧,一会儿,八老翁嘴里念动咒语,微微能听到变!变!变!的声音,说着说着,八老人全变成了八位儿童。
◆鸡犬不宁
【释义】“鸡犬不宁”形容骚扰非常厉害。
【出处】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河东先生集·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宁焉。”
永州乡下有一种很特殊的蛇。这种蛇毒很厉害,沾到草木上,草木就会全部死掉;人若被蛇咬,无药可治。但这种毒蛇捉来风干之后,可以做药。捕到这种毒蛇,可以拿去抵纳租税。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孙三代都靠捕这种毒蛇抵租税。他祖父死在捕蛇上,他父亲也死在捕蛇上,他自己也几次差点死在捕蛇上。有人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呢?我准备告诉那些当事者们,免去你捕蛇抵纳租税的苦差事。”那个姓蒋的人听后悲痛地说:“唉!租税重得压死人啊!……每年那些征收赋税的残暴凶横的官吏一到乡下,就到处乱喊乱叫,横冲直撞,到处骚扰。不仅人们被吓得提心吊胆,‘虽鸡狗不得宁焉’(意思是:就是鸡狗也得不到安宁)。老百姓一年劳动所得的全部东西还不够交租税。人们生活不下去了,被迫流落他乡,饥冻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而我呢,虽然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抵税,但比起我的父老乡亲们还是好一点儿啊!所以,我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也不愿意免去我捕蛇纳税的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