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47

第47章 自然的故事(7)

◆回光返照

【释义】回光:指日落时由于阳光的反射作用,而使天空出现短时的明亮。比喻人临死前突然精神振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贾宝玉把“通灵宝玉”弄丢后,一直魂不守舍。贾母和王夫人为了不让贾宝玉伤心,决定把薛宝钗迎娶过门,嫁给贾宝玉。

其实,宝玉爱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为了蒙蔽他,凤姐出了个主意,对宝玉说娶的是林妹妹,并严令全府上下不准走漏风声。

不料,黛玉从一个名叫傻大姐的丫头那里得知宝玉将娶宝姑娘,她难过得很,从此一病不起,忧郁不欢。就在这天夜里,离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很远的一处院落中,宝玉正在那里同宝钗拜堂成亲。进入洞房后,宝玉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上前揭了宝钗的盖头,一看是宝钗,以为自己在做梦,第二天,他旧病复发,连饮食也不能进了。

宝玉成亲那天,黛玉已经昏厥过去,只是口中一丝微气不断。到了晚间,她又缓了过来,微微睁开眼,似乎是要喝汤水。这时,贾府大奶奶李纨见她略微缓了过来,心里明白是已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料她还能活半天,便先去料理一些事情。

一会儿,黛玉抓住丫头紫鹃的手,使着劲说:“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她说着,又喘了一会儿,闭了眼歇着。半天又说:“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说到这里,又闭上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气息异常了起来,只是出气大,入气小了。大家赶紧端水来给她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她“好”字还没有说完,便断气死了。

◆如火如荼

【释义】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荼:古代指茅草的白花。

【出处】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

春秋后期,吴国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大军来到卫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约天下诸侯前来会盟,要大家推他为盟主。为了显示实力,夫差在一夜之间把带来的三万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摆成一个方阵。他亲自高举斧钺,以熊虎为旗号,指挥中军前进。中军全体将士,全都身穿白色战袍,披上白色铠甲,打着白色旗帜,插起白色箭翎,远远望去,好像遍野盛开的一片白花;左军一万将士,一律身穿红色战袍,披上红色铠甲,打着红色旗帜,插起红色箭翎,望去好像一片熊熊烈火;右军则全用黑色,犹如一片乌云。

三路军马在晋营附近,摆开阵势。这时,吴王夫差跃身下马,亲自指挥擂鼓助威,顿时,鼓号声、呐喊声连成一片,响彻云霄,好似天崩地裂一般。

吴军在各诸侯方面显示了强大的阵容,给诸侯一个下马威,令其不敢滋事。吴王夫差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盟主。

◆如鸟兽散

【释义】好像受惊的飞鸟走兽四处逃散。形容军队打了败仗溃败逃散。

【出处】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西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经常侵犯汉族边境。有一年,汉武帝派大将李陵去讨伐匈奴。李陵的部队到达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部队相遇。单于用3万骑兵围住李陵,李陵命汉军在营外列阵。单于看汉军兵少,力量薄弱,命令部将率8万骑兵一齐向汉军攻击。李陵寡不敌众,且战且退,退到一个峡谷里。汉军受伤的人很多,受轻伤的士兵仍然坚持作战。

单于将李陵堵在山谷中,用石头、木棒袭击汉军,汉军死伤惨重,已经无法前进。李陵下令放倒军旗,把珍宝埋入地下,然后对将士们说:“现在还剩下几十支箭,完全可以逃脱的,就想方设法保命吧,不要等待天亮以后被他们俘虏去。你们各自作鸟兽散逃命去吧,能有几人回去报告皇帝也是好的。”

李陵给每个军士带上两升粮食。一块冰,冰是当水喝的。半夜之后,他让兵士们各自走开,他自己上马驰出山谷,李陵扬鞭催马,拼命逃跑,单于用几千名骑兵追赶他,李陵一人被俘。

◆安如泰山

【释义】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可动摇。形容十分稳固。

【出处】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字叔,西汉人,是吴王刘濞府中的郎中。

汉景帝时御史晁错为了制约各方诸侯而要求汉景帝削减各诸侯的封地,这触动了包括刘濞在内诸侯的利益。为了确保自己现有的利益,吴王刘濞联合起来发动兵变。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叛乱虽然在短时间内就被平息,但枚乘在这场叛乱中声名大振,不幸的是在进京做官时,还没到京城,就死于途中。

◆死灰复燃

【释义】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

韩安国,字长孺,汉时睢阳人,原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深得梁王器重。后来因事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梁王多方设法,一时未能使他获释。

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经常侮辱他。韩安国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

田甲嘿嘿一笑,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韩安国气得说不出话来。

不久,韩安国入狱的事引起太后的关注。原来韩安国曾出力调解过景帝和梁王之间的矛盾,使失和的兄弟重归于好,太后为此十分看重韩安国,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韩安国。

韩安国被释放,得到了梁王的重用。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故意扬言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来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讽刺他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撒尿了。”

田甲吓得面无人色,连连磕头求饶。

韩安国觉得自己一句话把田甲吓得如丧家之犬,很是惬意,后来韩安国非常宽容地放过了田甲。田甲感激不尽。

◆百川归海

【释义】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出处】汉·刘安等《淮南子·汜论训》。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房子,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种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使社会更加进步,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百废俱兴

【释义】用以比喻在遭受某种破坏之后,建设事业重新振兴蓬勃发展的景象。

【出处】此典出自宋代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是北宋时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为岳阳楼的重修写的一篇文章。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县城西面,面临着洞庭湖,是唐朝初年修建的。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今湖南岳阳)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务做得非常突出,上下和谐,一切荒废的事情都兴办了起来。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了原来的规模,同时把唐朝名人和当时的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为此,范仲淹应滕子京的邀请,写了这篇《岳阳楼记》。

◆米珠薪桂

【释义】米贵如珍珠,柴贵如桂枝。用以比喻物品价格昂贵。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一次,他来到楚国,以为楚王也会像别国国君一样马上接见他,但三天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第四天,终于有人来请苏秦进宫。苏秦进宫后,刚刚坐下,寒暄了几句,便站起身子,躬躬身,客气地说:“大王,苏秦这就告辞了……”

“什么?你开什么玩笑?我仰慕你的名声像仰慕古代的圣贤,很想聆听你的宏论卓见。你从千里之外来到楚国,多么难得的机会呀,怎么可以说告辞呢?”

“我毫无办法呀!”苏秦为难地摊开双手。

“你有何难处尽管对我说好啦……”

苏秦重新坐下,煞有介事地说:“贵国米珠薪桂,我去见你的礼宾官,像去见鬼一样难以见到,至于大王您嘛,也像天帝一样,更难以拜见了。您看,我怎么好再住下去呢?难道您让我在贵国吃白玉、煮肉桂,等候小鬼来找我拜见天帝吗?”

楚王这才明白苏秦原来在说理,怪自己没有及时接见他,便急忙向苏秦道歉,苏秦见楚王态度诚恳,也就答应留下了。

◆老蚌生珠

“老蚌生珠”称赞人有聪颖的儿子。

此典出自汉代孔融《与韦端书》:“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复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东汉时期,有一个姓韦名端的大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叫元将,二儿子的叫仲将,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人,和孔融都是世交好友。孔融是当时的一位有名人物,在文学上很有地位。有一次,孔融写给韦端一封信,里面有这样几句话:“前天元将到来,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学问,透彻明快,才华丰富;他胸怀宽广,意志又坚强;将来必然是一个有大本领,能够创建大事业的人才。昨天仲将又来,我看他在学问和做事方面有条不紊;资质聪明,才华丰富;心里敏捷;性情敦厚老实,热诚恳切;将来一定是个能继承家业的好子弟。想不到这一对宝贵的珍珠,就在一对老蚌的身上产生出来!”当时韦端的年纪也很大了,所以孔融就用老蚌来比拟他夫妻两人,又用两颗珠来比拟他那两个优秀的儿子。

◆行将就木

【释义】比喻人将近死亡。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成为一个大国。当时,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骊姬为了让她的儿子名正言顺地当上太子,便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害死申生后,骊姬又不择手段要害死申生的两个异母兄长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只好亡命天涯。

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晋兵闻讯而来。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说服他们别这样做,接着便逃往狄国。跟他一起出逃的有他的舅舅狐堰,还有赵衰等人。

狄国出兵攻打一个部落,俘获了叔隗和季隗姐妹俩,随即把她俩都送给了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倏和叔刘两个孩子;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个孩子叫赵盾。

后来,从晋国秘密传来一个坏消息:晋国的主公要派人谋刺重耳。原来,与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献公去世后,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他怕兄长重耳回国争位,派出刺客谋害重耳。

重耳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逃到齐国去。临走前的晚上,他对妻子季隗说:

“夷吾派人来谋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齐国去。你留在这里抚养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再嫁人吧。”

季隗伤心地回答说:

“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还嫁什么人!你快点回来接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