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46

第46章 自然的故事(6)

◆民不聊生

【释义】形容人民极端困苦。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崛起于西部的秦国,国力日渐强盛,其余诸侯国竟无一能与之抗衡。秦国猛将白起在伊阙大败韩、魏两军,一时间,引起各国恐惶不已。

以后,秦军又频频进攻韩、魏,先后侵占了几百座城池,成千上万的人为此而丧生。接着,秦兵围住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眼看城快被攻破了,亏得齐、赵两国扬言要发兵救魏,秦昭王才改变战略,下令围魏的大军改攻楚国。

白起的大军很快攻入楚国,逼得楚襄王逃离都城。楚地的百姓又遭到一次浩劫。一年后,白起又率领秦兵来到魏都大梁城下,想一举摧毁魏国。但韩兵迅速赶来援救,使秦兵无法攻下大梁,白起只好退兵。

在这种情况下,秦昭王假意和韩、魏两国和好,并要求与两国一起攻打楚国。但是过了几个月,两国并没有出兵。而楚国得知秦国将再次来攻伐,便派使臣黄歇到秦国求和。

黄歇是楚国的贵族,当时担任左徒。他到秦国后给昭王上书说,现在威胁秦国的其实不是楚国,而是韩国和魏国。这是因为,韩、魏两国的百姓不知被您杀了多少,活着的百姓都无以为生,流离失所,他们极度仇恨秦国。

黄歇又煞有其事地议论了一下天下形势,他认为秦国联合韩、魏攻楚,是给韩、魏修养生息、壮大声势的机会,倘若秦军借助韩、魏,而韩、魏一旦反戈而去,秦军将有覆没之灾,灭韩、魏,联合楚才是正确的。

秦昭王觉得黄歇讲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黄歇的主张。

◆民无噍类

【释义】“民无噍类”意思是人民忍受不了反动的统治,百姓无法生存。

【出处】此典出自《宋史·岳飞传》:“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

岳飞从小就立下为国家效力的伟大志向,在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决心。他的家境很贫寒,祖辈都是种田的。少年时的岳飞读书非常刻苦,他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研究打仗布阵的本领。岳飞身材魁梧,力气大得惊人,还没有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而且左右手都能够射箭。

后来,岳飞统率宋朝军兵,替朝廷抵抗金兵,接连获胜。眼看就要打金国的都城黄龙府,获得全面胜利。可是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决心与金兵讲和,一天之内下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

岳飞眼看收复的失地又要丧失,宋朝的百姓重新要沦为金国的奴隶,心里异常痛苦。他泪如雨下,面朝东方拜了两拜,悲愤地说:“我们将士花了十年时间,用性命和血汗换来的胜利,想不到废于一旦啊!”

岳飞服从皇帝的命令,下令军队撤退。老百姓知道岳飞要走,都围在他身旁,拉住兵士的衣袖,哀求说:“你们不能走呀,我们都是拿粮草、端香盆迎接你们的,金兵都是知道的,你们一走,我们就没法活下去了……”

百姓哭声惊天动地,岳飞流着眼泪对乡亲们说:“这是皇帝的圣旨,我们也是无能为力呀!”

岳飞不忍心叫百姓受难,他命令部队再留下五天,让百姓抓紧时间逃亡,又奏请圣上让出汉上六郡空闲土地,安顿难民。

岳飞被朝廷召回以后,不久便被害死了。

◆民生凋敝

【释义】“民生凋敝”形容社会经济衰败,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此典出自《汉书·循吏传》:“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西汉武帝刘彻在位四十七年,是西汉皇帝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在位期间,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促进农业的发展。他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但是,汉武帝崇尚武力,因此他在位期间,不断发起战争。虽然这些战争打击了匈奴贵族,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频繁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人民遭到了严重的灾难。

《汉书》作者班固在编写《循吏传》时指出:“汉武帝在位期间,接二连三地对外用兵,内政也必须适应战争需要,军费开支巨大,广大农民负担沉重,以致民生凋敝,犯罪行为增多。”

◆生灵涂炭

【释义】形容百姓陷于泥潭火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十六国时期,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了东晋的一小部分土地。但是,百姓怨声载道,哀鸿遍野。特别是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苻坚征调90万大军攻伐东晋,结果在淝水大败,使国家元气严重受损,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

两年后,后燕和后秦联合攻击前秦,都城长安被困。苻坚被迫退到五将山,不久被后秦王姚苌的军队活捉,囚禁在一个寺庙里。姚苌威逼苻坚交出帝王大印,苻坚不但不给帝王大印,还大骂了姚苌一顿,于是姚苌下令处死了苻坚。

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苻坚的儿子苻丕,并拥立他继皇帝位。第二年,荷丕大封群臣,王永被加封为左丞相。

王永就任后,写了一篇檄文号召前秦在各地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讨伐后秦的首领姚苌和后燕的首领慕容垂。

前秦旧部虽然聚集了不少,但都不是后秦军队的对手,前秦最后还是被后秦消灭了。

◆价值连城

【释义】价值与许多城池加在一起相当。比喻物品价值十分昂贵。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

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一天他把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献给楚厉王,说这是他在荆山发现的。

楚厉王让手下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都说是一块石头,玉匠也认为是石头。楚厉王非常生气,给卞和定下欺诳君王的罪名,命令武士砍掉卞和的左脚。卞和非常伤心。厉王死后,楚武王上台,卞和以为武王一定会识得宝物,便又带着玉璞来献给武王,结果,和上次一样,武王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脚。卞和大呼冤屈。

从此,卞和再也不敢去王宫,自到文王继位才改变了他的命运,由于他在荆山下抱着玉璞伤心欲绝,哭声震天达三天之久。文王知道后派人去调查这件事。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痛哭,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天下无双的玉,却认为是石头,白白地埋没了;明明是诚实的人,却被认为犯了欺君之罪。这世道太不公正了。”卞和的话传给文王后,文王立刻召他进宫,命令雕玉技师剔除玉璞外面的石质。经过技师的雕琢,文王终于得到一块晶莹珍奇的玉璧,果然世间稀有,价值连城。文王把这块玉璧当作国宝,称为“和氏璧”。

◆光彩夺目

【释义】用来形容光彩耀人眼目,使人为之眼花。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解开来,只见一团锦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

石崇是西晋时有名的大富豪,他当过很多官,先是县令后出任武帝的侍从官,在51岁时又出任荆州刺史,为了敛取财富他让士兵抢劫路经的客商,这样终于取得了大量财富。

而当时的后军将军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他也是个大富豪。

石崇和王恺都要争做第一富豪。于是,两人都竭力用最华丽贵重的东西来装饰自己的车辆和衣冠。

晋武帝知道王恺和石崇争豪斗富,就经常资助王恺,赏赐给他一些珍奇宝物。

有一次,晋武帝把一株2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这株珊瑚树枝条繁茂,十分罕见。王恺得意非凡,以为靠它可以比赢石崇了。

一天,王恺故意把这株珊瑚树拿给石崇看,并不断地夸耀。石崇看了,冷冷一笑,拿起一柄铁如意,猛地一击,把那珊瑚树打得粉碎。

王恺既惋惜,又认为这是石崇妒忌自己有这稀世之宝才故意毁掉珊瑚的。于是,声色俱厉地嚷道:“你这是干什么?这宝物是皇上所赐,看你如何赔偿?”

石崇不以为然地说:“这样的珊瑚,有什么稀罕!我马上赔你一株更好的就是。”

说完,他命家人取出所藏的珊瑚树,让王恺开开眼界。

家人一下子搬出几十株珊瑚树,有高三尺的,有高四尺的,枝条、树干无与伦比、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棵,而跟敲碎的差不多的,那就更多了。

王恺看后,惘然若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危在旦夕

【释义】旦:早晨。夕:傍晚。旦夕:指时间极短。危险就在眼前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东汉末年,有一个勇士名叫太史慈,他家境贫寒,多亏名士孔融救济他,才没有饿死荒野。

黄巾农民起义爆发后,这时身为北海相的孔融,在都昌被农民军将领管亥的部队团团围住,形势万分危急。太史慈的母亲对他说:“儿啊,如今孔大人遇到危难,你该去帮帮他!”

太史慈越过了封锁线,只身潜入了都昌城。农民军将都昌城围得越来越紧,孔融坐立不安,更加焦急。有人提议,平原相刘备为人重信义,急人所难,不如再派人突围去向平原相报信求援,请刘备赶快来解围。孔融面有难色,说:“主意倒是不错,可无奈这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前几次突围送信的人,死的死,伤的伤,没有人能冲出去。”

这时,太史慈站了出来,向孔融请求出城送信。

第二天,都昌城紧闭多日的城门突然打开了,只见太史慈全副武装,纵马驰出,身后只跟了两名骑兵。城外围军惊骇不已,竟不知怎么样对付太史慈。太史慈下马滚入沟堑,搭弓射箭,连中两名敌兵,随着跃身上马,一溜烟进了城,城门又紧紧地关上了。

此后几天,太史慈天天如此骚扰围军一番,围军只当这是守军的杀伤战术,渐渐习以为常,不加警惕。到了第五天早上,城门一开,太史慈飞马加鞭,竟然直冲围军而去,围军急忙躲闪,居然给他让出了一条路。等到围军醒悟过来,太史慈早已越过重围,朝远处而去。

太史慈到了平原郡,见到了平原相刘备,告急道:“今北海孔大人被围,孤军无援,危在旦夕,请您马上派兵相救。”说罢,递上孔融的亲笔信。

刘备立即点精兵三千给太史慈去救孔融,解了都昌之围。

◆危如累卵

【释义】比喻情况十分紧急,随时可能发生灾难。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范雌蔡译列传》、张守节正义引《说苑》。

春秋时,晋灵公贪恋酒色,好逸恶劳,整日不料理朝政,只想如何享乐。一日,心血来潮,想要造一座九层高台,来供自己登高远望。

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九层高台可是个大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还要征用大批的民工。晋灵公怕臣子们反对,就宣布了政策,说是如果有人开口劝阻,他就砍谁的脑袋。

这样一来,那些大臣们就都吓着了,有些大臣心里是不赞成修九层高台的,可是怕真的被杀头,只好忍住不做声。可是有个叫荀息的老臣实在忍不下去,他想,一定得想个办法去劝阻晋灵公。

这一天,荀息要求见晋灵公。晋灵公知道他一定是来劝阻自己修高台的,就拿了一张弓在手上,搭上箭,拉开弓,做出要射的姿式,然后让荀息进来。他想,只要荀息开口劝阻,就一箭射死他。

荀息见了,一点也不紧张,他笑着对晋灵公说:“我近日学会了玩一个把戏,想表演给您看看。”

晋灵公一听,觉得很有兴致,就放下弓箭,问:“什么把戏?”荀息说:“我能够把十二颗棋子重叠起来,上面再叠上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说能把九个鸡蛋叠在十二颗棋子上,惊奇得眼睛都瞪圆了,忙说:“那你快表演给我看!”

荀息凝神屏气,先把十二颗棋子一颗颗地重叠起来,然后开始往棋子上叠鸡蛋。鸡蛋是圆的,放在上面不停地轻微晃动,随时都有滚下来的可能。晋灵公眼睛都看直了,他张着嘴巴,大气都不敢出。

荀息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晋灵公也越来越紧张,最后,他终于忍不住叫出声来说道:“哎呀!太危险了!”。

荀息见时机已成熟,就说:“这还不算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惊讶不已,忙问:“什么节目,马上演给我看看!”荀息说:“大王您修造九层高台,要花好几年的时间,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弄得国内男人不能耕地,女人不能织布,国库也空虚。邻近的国家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想找机会打进来,到那时,我们无力抵抗,国家一定会灭亡,这难道还不危险吗?”

晋灵公没有想到修造高台对国家会有这么大的危害,现在听荀息一说,吓得全身冷汗直冒,连声说:“是危险!是危险!没想到我的过失这么严重!”

后来,晋灵公听从了荀息的劝告,取消了修建九层高台的打算。

◆危若朝露

【释义】危险得像早晨露珠一般,太阳一出,马上就会消失。比喻情况相当危急。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战国初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常受其它国家的欺负。秦孝公即位以后,下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就打算招贤纳士,变法图强。

卫国有个叫公孙鞅的人,当时正在魏国,官场上并不得意,听说秦孝公正在招贤,就到了秦国。他对秦孝公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说:“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富强,就要注意发展农业,鼓励生产,还要奖励有功的将士;要使国家秩序安定,就必须赏罚分明,树立威信,这样改革才容易进行。”

秦孝公非常赞同公孙鞅的主张,他们谈了三天三夜,秦孝公都不觉得疲倦,认为公孙鞅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他很快就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让他负责变法。

公孙鞅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奖励耕织,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还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爵位的高低按军功大小来排列;推行连坐法,一人犯法,同族都受到连累。违反法令的给予严厉打击等等。

自从公孙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扩大了,军事力量也增强了,逐渐强大起来。公孙鞅因为功劳显著,秦孝公升他担任大良造一职,掌握秦国的军政大权,还把商邑(今陕西商县东南)的十五座城封给了他。从此,人们把他称为商鞅。

商鞅的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们的利益,甚至还受到了太子的反对。他们都对商鞅恨之入骨,想方设法要置他于死地,由于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他们一时不能得逞。

有个叫赵良的读书人对商鞅的处境很担心,就想劝商鞅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举了许多事例,劝商鞅办事不要太认真,不要树敌太多。他说:“您现在危险得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就会被晒干。您还想延年益寿吗?为什么不归还封地,到乡下去隐居呢?如果您还要坚持变法,万一有一天秦孝公去世了,您失去了靠山,那么您丧身的日子也很快就到了。”

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他马上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试图逃走,但此时已经晚了,不仅没有逃掉,反而被车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