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下)
22641700000037

第37章 文化的故事(10)

◆惜墨如金

【释义】创作态度严谨,不轻易下笔。

【出处】宋·费枢《钧矾立谈》。

李成是五代末期、宋朝初年的著名画家,他曾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大自然的美景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此,他便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尤其是寒林雪景,栩栩如生,似在眼前,让人拍手叫绝。

在艺术表达方面,李成有一整套富有个性的绘画技巧。他作画,勾勒不多,最大的特色是用墨十分简练,且好用淡墨,少用浓墨、枯墨,这种绘画风格,对元明清三代的山水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他作画不用重墨,且善于墨色处理,后人便称他为“惜墨如金”。

◆探骊得珠

【释义】“探骊得珠”形容作文章善于抓住精蕴、要害。

【出处】此典出自《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战国时期,有一个俗人去游说宋襄王,他使用甜言蜜语逗乐了宋襄王,于是宋襄王赐给他十辆车子。那个人用这十辆车子在庄子面前夸耀,嘲笑庄子落伍。

庄子对他说:“河边上有一个贫困的人家,以织芦席谋生。这户人家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价值千金的珍珠。父亲对儿子说:‘拿石头来砸碎它!价值千金的珍珠,必在九重深渊中黑龙的领下,你能得到这颗珍珠,一定是碰到黑龙睡着了。如果黑龙醒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如今宋国之深,超过九重之渊;宋王之猛,超过黑龙;你能得到宋王的车,一定是碰到他睡着了。如果宋王醒来,你早就化为齑粉了!”

◆断章取义

【释义】章:文章中的章节、段落。表示引用他人文章或讲话时,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讲话的基本内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伙杀死了齐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杼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崔杼与庆封因功被封为右相和左相。

卢蒲癸和王何是庄公两个忠诚的卫士,他们在庄公遇害后逃到国外去。卢蒲癸在出逃前恳切地嘱托弟弟卢蒲癸:“你要千方百计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时候使我回国,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不忘哥哥的嘱托,后来当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虽然是左相,但朝政大权全被右相崔杼揽住,庆封只是名义上的相国而已。于是他帮庆封施出一条计谋,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杀身亡。此后,齐国的朝政大权全落入了庆封手里。后来,庆封迷恋上了卢蒲癸的妻子,不再关心朝政大事,便让儿子庆舍来掌管。

卢蒲癸在逼死崔杼的过程中立了大功,自然成了大红人。他根据哥哥卢蒲癸的嘱托,设法让哥哥回到齐国,当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本来是卫士,勇力过人,庆舍很欣赏他,不久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在受到庆舍宠信后,他又设法让同时逃到国外去的卫士王何回到齐国,与自己一起当庆舍的侍卫。从此,两人私下联络了一些不满庆氏父子的人,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发现丈夫的行为很神秘,便问他究竟在干什么,能否与自己一起商量商量。卢蒲癸心想:我在计划杀灭你们庆氏的事,怎么能与你商量呢?卢蒲癸经不起她一再询问,便对她说,如果告诉了她,可能不但自己难逃一死,还会坏了大事。但是庆姜说:“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诉了我,我能出力就与你一起策划,不能出力也决不泄露出去。”

卢蒲癸感到妻子是在真心帮助自己,就把想杀庆氏的事告诉了她。庆姜表示要大义灭亲,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并严守秘密。预定举事的日子,选在庆封外出打猎的那天,庆姜又说服父亲庆舍随同齐景公去太庙举行祭礼。就在这时候,卢蒲癸突然将长戈刺进了庆舍的胸膛。庆舍死后,卢蒲癸率兵杀灭了庆氏余党。庆封在出猎途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带着随从的士兵回城,因城坚无法攻克,逃奔鲁国,后被杀。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道:“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的后裔,你怎么会和同宗的庆氏联姻,娶庆姜为妻的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因为我与他是同宗而避开,主动把女儿嫁给我,我又为什么要去避开呢?就像有人常常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断章取义。只要我需要,管它是同宗不同宗!”

◆深谷为陵

【释义】“深谷为陵”,比喻世事变迁。

【出处】此典出自《诗经·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春秋时,鲁昭公被鲁国的上卿季平子赶走之后,一直住在晋国的乾侯。过了一段时间,鲁昭公病重,他将自己逃出时带出的珍宝全部拿出来赏给跟他来的各个大夫,大夫们都不敢接受。后来,子家子大夫接受了鲁昭公赏给他的东西,大夫们才勉强接受了赏赐。

鲁昭公死后,子家子又带头将珍宝还回来,他说:“我当初收下,是因为不敢违背君命。”紧接着大夫们也退还了赏赐。

晋国的大夫赵简子听说后,问史官墨道:“季平子赶走了鲁昭公,然而人民都支持季平子,诸侯各国也赞成季平子这样做,没有人认为他犯罪,这是什么原因呢?”史官墨说:“事物的存在,有的成双,有的成三,有的成五,都有搭配。所以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有金、木、土、火、水五行,身体有左右,百姓有王,王下有公,公下有卿,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呀!上天搭配季氏给鲁国,已很久了,百姓信服他。而鲁国的君主都很荒淫,季氏却勤恳努力,人们早就把国君忘了。所以,鲁昭公死在国外,也没有人去同情他,社会本来是变化的,君臣的位子不是固定不变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诗经》上不是这样说吗:高高的堤岸可以变成丘陵(原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虞、夏、商三代的子孙们,如今都成了平民,这都是天道啊!”

赵简子听了,思忖片刻说:“看来,天道是不可以违背的!”

◆渐入佳境

【释义】渐:逐渐。逐渐进入佳美的境地。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顾恺之传》。

顾恺之是东晋时著名的画家,今江苏无锡人,他多才多艺,字、诗、画都很好,被人们称为“三绝”。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那时,东晋地方割据十分严重。桓温主张国家统一,常常率领部队去讨伐那些割据势力,顾恺之也随桓温南征北战了许多年。桓温很看重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顾恺之随桓温乘船到江陵去观察部队。到江陵的第二天,江陵的官员前来拜见,并送来很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高兴,吩咐大家一起尝尝。于是大家都拿着吃了起来,纷纷称赞甘蔗味道很甜。

这时,顾恺之正独自欣赏江景,没有去拿甘蔗。桓温见了,故意挑了一根长长的甘蔗,走到顾恺之跟前,把甘蔗末梢的一段塞到他手里。顾恺之看也不看,竟自啃了起来。

桓温又故意问顾恺之甘蔗甜不甜,旁边的人也一起嘻笑着问他。顾恺之回过神来,才看到自己正啃着甘蔗的末梢,便知道大家为什么嘻笑。他灵机一动说:

“你们笑什么?吃甘蔗,就应该从末梢吃起,这样,越吃越甜,叫作‘渐入佳境’!”

大家听了,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据史书记载,后来,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时,便都从末梢吃起,当时还有不少人仿效他的吃法哩!

顾恺之因为欣赏江景而忘情,却同吃甘蔗末梢越吃越甜联系在一起,人们也都误认为这样,“渐入佳境”便由此而来。

◆瓠巴鼓瑟

【释义】“瓠巴鼓瑟”形容音乐奇妙。

【出处】此典出自《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楚人瓠巴擅长鼓瑟,他鼓瑟时乐声美妙动听,连游鱼都浮出水面倾听;春秋时的伯牙善于弹琴,他弹琴时琴声悠扬,驷马也会仰首吐沫而乐;春秋时晋人介之推曾跟随晋文公一起出亡,他割股为晋文公疗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有功之臣,但是介之推却没有得到封赏,他逃入绵山之中。唱起《龙蛇》之歌,晋文公听后泪流不止。

◆移花接木

【释义】“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出处】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想找个办法不让他没有后代。他给楚王献上过好几个女子,她们连一个也没生养过。急得春申君无计可施,只能叹气出神。他这件心事被一个从赵国来的为此。李园想把他妹妹献给楚王,又怕她不能生养,白费心机。名叫李园的门客看透了,他还得费点脑筋。

他向春申君告假,说是要回老家去一趟,到了日子一定回来。春申君答应了。李园到了赵国以后,故意误了限期才回楚国去。春申君问他,为什么在家里住了这么些日子。李园嘟着嘴,翻着白眼说:“都是受了我妹妹嫣嫣的累!因为嫣嫣长得有几分姿色,连齐国人都知道了。没想到齐国还真派人来求婚,我只好招待他几天。”春申君一想:“赵国的女子,连齐国也全知道,一定是个天下无双的!”春申君禁不住问道:“你答应齐人了吗?”李园说:“还没呢。”“那么,能不能叫我见见面?”李园连连点头,说:“我在您门下,我妹妹就是您的丫头,这还用说吗?”李园把妹妹送给了春申君。不到三个月,嫣嫣有了身孕。兄妹两个一商量,就想“移花接木”,来夺取楚国的大权。

有一天晚上,圆圆的月亮照得屋子直发亮,春申君指着天上的月亮对嫣嫣说:“你瞧,月亮也像咱们一样,又圆满又快乐。”嫣嫣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咱们两个人能够天长地久,永远团圆。可是咱们大王还没有儿子,千秋百岁之后,王位就得传给他的兄弟。您做了二十多年相国,一向得到大王的重用;将来的新王未必还能够这么重用您。”春申君没有说话。嫣嫣接着说:“不能再做相国,倒也没有什么。我知道您在这几十年当中,难免有得罪人的地方。万一您得罪过的人当上了君王,您还想有好日子吗?”春申君听了媽媽的这番话一下子就坐了起来,着急地说:“这倒是真的!怎么办呢?”一阵微风吹过来,有些透着凉意。嫣嫣给春申君披上一件上衣说:“办法倒是有,不仅能够躲过祸患,还能福上加福。只是我说不出口来。说出来怪难为情的。”春申君催促说:“你为我着想,有什么不好说的呢?我一定听你的。”嫣嫣抬起头来,咬着他的耳朵,说:“我已经有喜了,连您还不知道呢。您如果把我献给大王,大王一定会宠我。如果天从人愿,养个儿子,他可就是楚国的太子,也就是您的亲骨肉。将来您的亲骨肉当了楚王,您还怕什么呢?您觉得这个‘移花接木’的方法好不好?”春申君眉开眼笑地说:“天下竟有像你这么聪颖的女子!”春申君就替楚考烈王做媒,把李园的妹妹嫣嫣送到后宫。到了生产的时候,嫣嫣不光替老年的楚王养了个儿子,而且还是个双胞儿。楚王就立嫣嫣为王后,长子为太子,李园为国舅,跟春申君共同管理朝政。

李园虽然得了势,可是对春申君却特别恭敬。只要能叫春申君高兴的事,他都愿意去做,心甘情愿地去做。

迁都以后第三年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五年(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了。春申君静静地等待着,他那“亲骨肉”眼看就要即位了。到那时候他就是太上皇了。忽然有一天,他的门客朱英来见他,对他说:“天下有意想不到的福气,有意想不到的灾祸,还有意想不到的人。您知道吗?”春申君说:“你别打哑谜了直接说吧。”朱英说:“您做了二十多年相国,富贵无双。如今大王得了重病,没见好转。一旦小王即位,您就是伊尹、周公。这就是意想不到的福气。可是那位国舅李园表面上对您恭敬,背地里却养着武士。为了他妹妹的事,他怎么能放过您呢?只要大王一死,他一定会先来对付您。这就是意想不到的灾祸。”春申君笑着说:“他哪敢?——还有意想不到的人呢?”朱英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帮您去对付李园,免得您落在他手里。我就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春申君说:“李园这么殷勤地伺候着我,怎么能陷害我呢?你别诬陷人!”朱英微微一笑,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原来您也是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哪!”

朱英劝不了春申君,就跑到其他国家隐居起来了。

朱英走之后,十几天,楚考烈王死了。李园叫人去报告春申君。春申君赶到宫里,就被李园的武士们团团围住,嚷嚷着说:“奉王后密令:黄歇谋反,理应处死!”春申君就这样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灾祸,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