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智慧故事荟萃(下)
22641500000017

第17章 顾全大局故事(4)

【“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是白的,怎么会“片片红”呢?——别急,先得说说一位“胡诌(zhōu)诗人”。此人对写诗并不精通,却偏偏喜欢自作风雅,专爱在别人面前胡诌。有一天,他去参加一个文人雅士的聚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谈天。席间,有人提议即兴赋诗,以助酒兴。他立即响应,并大言不惭地说:“我最喜欢作诗,每天要写好几首哩。”人们不禁向他投去惊异的目光。又有人说:大家不妨先联句,看谁的诗句最妙。他马上赞同:“最好,最好。”还没等人思考,他就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大声念道:“柳絮飞来片片红。”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柳絮哪有“红”的呢?晋朝著名女诗人谢道韫(yùn)曾用柳絮比喻洁白的雪花,留下“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如今这位“胡诌诗人”却说柳絮“片片红”,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他自知出了洋相,柳絮不“红”,他的脸却“唰”地红起来了。

就在这时,有人随口续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坞(wù)”。话音刚落,众人为之一惊。在瞬间的静寂之后,立刻爆发出一片热烈的赞扬声。夕阳红艳艳的,照在飘飞的片片柳絮上,不就变成绯红了吗?这样一来,“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返照桃花坞”,竟成为绝妙的联句,令人拍案叫绝!

这续下句的是谁?人们惊奇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胡诌诗人”的邻座。他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能把上一句不通的句子挽救过来,而且使上下两句联得自然贴切,他才是作诗能手。至于那个胡诌诗人还在不知羞耻地说“我下面要说的就是这一句”,只能又引起人们一阵不屑的笑声。

【新科状元不要官】

清乾隆二十八年,穷书生秦大成中了状元,以为从此可以为国效力,为民请命,好不高兴。

几天后,乾隆皇帝宣秦大成进宫赐宴。酒过三巡,乾隆皇帝叫太监拿来一捆东西,问秦大成:“听说秦爱卿老家嘉定,竹刻和竹器很有名。这些东西,不知嘉定俗称什么?”秦大成见是篾青、篾黄,觉得很奇怪,皇帝怎么拿这极其普通的东西来考一个状元呢?他仔细一想,立即醒悟过来,清朝大兴“文字狱”、“篾青、篾黄”的谐音就是“灭清、灭皇”,乾隆是在试自己忠不忠呀!秦大成想到这里,心里一震,连忙答道:“陛下,这些是竹皮、竹肉呀!”

乾隆赞许地点点头,接着又问:“你的姓跟秦桧的姓是同一个字吗?”秦大成心里不是滋味,强作笑颜回答说:“《百家姓》只有一个‘秦’字。秦桧那时,昏君坐朝;如今大清,贤君当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一时,彼一时,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呀!”乾隆无隙可乘,样子有点难堪。

夜里,秦大成无法入睡,心想伴君如伴虎,决定什么官也不当,回乡隐居。

【白鹤变“黑鹤”】

乾隆皇帝带着一班文人学士下江南,到处游山玩水。一天黄昏,远远地看见一只白鹤向他们飞来。乾隆想试试随从们的才华,便命他们每人各吟一首《咏鹤》诗。别看这班人平日舞文弄墨,自命不凡,可突然一袭击,一个个便瞠目结舌。

陪游的江南才子冯诚修见了,不禁哑然失笑,随即脱口吟道:

眺望天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寡人要你们吟咏的是黑鹤,并非白鹤呀!”乾隆有意刁难冯诚修。他做梦也想不到冯诚修灵机一动,竟天衣无缝地将白鹤变成了“黑鹤”:

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落羲之洗砚池。

传说书圣王羲之日夜练字,家旁的清水池因洗砚而成为墨池。冯诚修巧借典故,随机应变,乾隆不得不叹服。

【蒲松龄嘲腐儒】

有个姓石的先生好卖弄自己的才学。一日,他写出一句“细羽家禽砖后死”,自以为是个想绝了的难对,特去向蒲松龄炫耀,让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说:“这对子要一字一字的对,我对一字,你写一字吧。”说着念道:“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石先生写出来一看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医诗】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懂医道,六月初的一天,他为县官治好了上吐下泻,县官请人写块“妙手时医”的匾送去,可那人把“时”字写成了“诗”。匾一挂出,便有人来请他医诗。

一个老秀才执意刁难他,让他医杜枚名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蒲松龄说,这诗得吃补药,加点字改为“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童金榜题名时。”

老秀才又用《清明》刁难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略加推敲说:“这诗得泻,改为‘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秀才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汝珍审鹅】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曾在河南当县丞,断过不少奇案。这天,有个财主和农民扭着来告状,县官只顾在内宅喝酒,便推给他代办。

原来这农民进城卖鹅,不小心让两只鹅跑了,钻进财主的鹅群里,农民要捉回自己的鹅,财主硬说他是贼。李汝珍听说,当即对衙役说:“把那些鹅统统都抓来审问!”衙役们暗暗好笑,可又不敢不照办。

鹅捉来了,李汝珍又叫差役给每只鹅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供。差役也只得按吩咐去做。鹅一边“呜哇”地傻叫着,一边在纸上乱踩。叫呀踩呀,便拉起屎来。差役们忍不住哈哈大笑。

财主乘机说李汝珍瞎胡闹,要把鹅赶回去。李汝珍冷笑说:“慢,你的鹅喂的是什么料?”财主答是稻糖玉米。李汝珍跟着问农民:“你的呢?”农民说是青草野菜。李汝珍说:“鹅吃稻糠玉米,粪是黄白色的;如果吃青草野菜,粪是青绿色的。来人,验鹅粪!”衙役验完了,说有两只大肥鹅,拉的屎又青又绿。财主一听,吓得跪在地上求饶。李汝珍将那两只鹅断回农民后,喝令衙役乱棍把财主打出大堂。

【王壬秋保释和尚】

清末,湖南湘潭有个才子叫王壬秋。他家乡云湖桥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触犯了县官被捉去县衙。小和尚请求王壬秋保释他师父,王壬秋叫他去打听复审日期。

到了复审那天,王壬秋假装去拜访县官。走进县衙,正好是县官在审问和尚,便上前指着跪在地上的和尚冷笑:“前几天我跟你下棋,我要你让一着也不肯,哈,你也有今天呀!”说完,他跟县官打个招呼。县官要请他到里面坐,他推说有事改日再来,叫县官继续审案,便告辞走了。

王壬秋一走,县官心里嘀咕道:“王大人肯同这个和尚下棋,他们一定是老朋友了,还是做个人情吧。于是,县官再没有追究下去,只是随便问几句就放了他。

和尚出来,立即向王壬秋道谢。王壬秋笑道:“哪里哪里,我一句情也没有说过呀!”和尚听了,对他的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钱眼里坐】

南宋时候,有个大奸臣叫张俊,曾跟秦桧同谋杀害岳飞。他又爱钱如命,贪得无厌,人们都恨死他。

一天,宋高宗赵构在宫里设宴,席间叫一个戏子表演。戏子扮作天文学家,说:“凡是世上显贵的人物,没有一个不应天象的,用浑天仪对着他看,只能见到星,却见不到人影。现在没有浑天仪,可用一枚铜钱代替。”

赵构下令先看自己,戏子看了说是“帝星”。接着,赵构又叫他看看身边的几位大臣。戏子看秦师坦说是“相星”,看韩世忠说是“将星”。轮到张俊,他却说看不见有星。大家觉得很惊奇,叫他再看仔细。戏子装着很认真的样子,反复看了几回,然后说:“始终见不到星,只看见张循王在钱眼里坐。”

赵构和大臣们听了,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张俊又羞又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机智的主考官】

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而热衷科举,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有一多半字不认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该人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道:“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当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娶(取)你。”主考官巧借李某一个错字,顺水推舟,来个“错”批,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优伶博人一笑胡亥面红耳赤】

叱咤风云的秦始皇,使纷争了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在他手里结束,从而开创了一统中国的新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可是,他的儿子,就是那个纨绔子弟秦二世胡亥,却是个窝囊废。虽然有他老子为他创下的基业,有他老子往日的余威在震慑着六国的臣民,还是蒙受了赵高“指鹿为马”的奇辱。由于连年劳役,百姓苦不堪言,国家危机四伏,他也日益觉得自己的江山不稳。一天,他忽然想出一条防止贼兵攻城的“妙计”,即油漆京城之墙。他觉得涂上油漆的城墙,贼兵往上爬,自然会滑落下来。于是,他把自己的主意当作妙计告诉群臣。大家听后都面面相觑,一言不发。为什么?因为秦二世胡亥虽然软弱可欺,被赵高玩于股掌之上而不敢吭一声,但是,他毕竟是皇上,除了赵高之外,其他人还是不敢看轻他的。因此,当胡亥想出一条“漆墙御敌”的“妙计”对大家说时,众臣虽然都觉得可笑,但毕竟没人敢当面讥笑他。正在众臣缄默不语之际,侍从优旃从班中抢步而出,乐呵呵地对秦二世说:

“好,真是一条妙计!皇上虽然没有让我说话,我自己按捺不住请求发言。皇上漆城御寇的主张,虽然耗资大,又要百姓破费,但是高大而又厚实的城墙,再涂上漆,光滑无比,贼寇攻城,一定会滑落下去,一个也爬不上来。这真是上策。只不过城墙涂过油漆不能让太阳暴晒,需要荫干才行。要让油漆的城墙荫干,那该要造多大的荫室来罩住城墙啊!”

一席话说得群臣掩口而笑,秦二世胡亥也被羞红脸面,低头不语。自此后,再也不提“漆墙御敌”之事了。

【假一品气坏真七品】

戏班有个张铁头,演奸相活灵活现。一天,一位新来的知县,听说张铁头演奸相是一绝,特地打轿去看他演出。

上演的是出《精忠记》。知县见奸相秦桧与金国暗通,召归岳飞父子,投入监牢,后来又跟其妻定计,将他们害死在风波亭,不禁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知县本想当堂把张铁头拉下来上刑,无奈在戏园子不好升堂,便立即赶回县衙,然后差人传张铁头。

张铁头见知县一边看戏,一边咬牙切齿,心中早已明白几分,妆也不卸,马上跟差役来到公堂。知县见他昂昂然地站着,气得把惊堂木拍得震天价响,厉声喝道:“奸贼,见了本官,为何不跪!”谁知张铁头冷冷一笑,说:“俺堂堂一品命官,岂有跪你七品芝麻官之理?”知县气得两眼冒火,吼道:“你的是个假一品,胆敢如此放肆!”张铁头哈哈大笑,说:“大人既然知我是假的,又何苦动真肝火呢?”知县这时才醒悟过来,尴尬地一笑道:“都怪你把奸相演得太活呀!”

【六千兵散楚歌声】

有个将军,以为立了一点战功便可以胡作非为,擅自把官兵调离营房,为自己建造府第。手下人不服,又不敢违命,便请两个唱戏的想法帮忙。

两个戏子假扮书生,故意在他家门前诵诗。一个高声诵道:“六千兵散楚歌声。”另一个马上纠正他,说:“你错了,楚霸王率领的江东子弟是八千嘛,应该念做‘八千兵散楚歌声’呀!”

他俩各不相让,争辩了很久,最后那个说念六千官兵的戏子才解释说:“你还不知道呢,那两千官兵都到长官家里建造府第去了,根本就不在楚霸王的军营里呀!”

那将军听了很羞愧,把官兵全放回去。

【假戏真骂】

阿三常在戏园子卖五香豆,戏看得多了,也学会唱几句。

一次开台之前,二花脸突然病倒了,班主没法,只好叫阿三顶替饰演大将许褚。阿三见台词只有“在”和“得令”两句话,轻轻易易就能赚到两块钱,便满口应承。

戏开演了,班主扮曹操上台点将:“许将军过来听令!”阿三立即转到台前:“在!”“命你带兵三千破敌!”“得令!”不想台下顿时掌声四声,个个为阿三喝采。班主暗暗骂道:“老子演了几十年戏,观众从来也没有这样捧场过。你别得意,看老子收拾你!”于是,他对快要进场的阿三喝道:“许将军转来!”阿三一愣,只得转回来。“许将军带兵前去,有何妙计破敌?”阿三知道班主存心要出他的丑,便灵机一动,说:“军机大事,不可泄露,丞相请附耳过来!”班主也只好把头伸过去。阿三在他耳边骂道:“老贼,俺只赚你两元,为何如此刁难俺?”班主无计对付,不得不点头笑道:“许将军,好妙计!”

阿三乘机进场卸妆,去卖他的五香豆。

【十八红救戏】

著名晋剧演员马万金,艺名叫“十八红”。他不但演技高超,而且在台上表演能随机应变,常常把险戏救活。

一次上演《下河东》,十八红饰演主角赵匡胤。有一场戏,赵匡胤与呼延赞对打,战了几个回合后,赵匡胤用棍架住呼延赞的鞭喊道:“来将通名!”扮呼延赞的二花脸不知为什么,竟错报是“杨七郎”。台下登时一片起哄,大喝倒彩。十八红眼看砸锅,灵机一动,连忙将右手一举,三指并拢暗示司鼓,即兴叫板道:“你满口胡言!”跟着就唱:

赵匡胤俺好败兴,

遇上了这样的兵。

明明你是呼家后,

假装七郎吓寡人!

十八红滴水不漏,把戏救活,当即赢得炸雷似的掌声。

【赵五娘的耳环】

一年庙会,有个婺剧团上演《琵琶记》。男旦角范金宝表演很精彩,观众全入了迷。当演到赵五娘吃糠的时候,他掠掠蓬松的鬓发,不想露出一对光闪闪的金耳环。顿时台下议论纷纷,说赵五娘穷到吃糠,戴得起金耳环吗?

散场后,庙会社首立即到后台敲竹杠,说:“戏有漏洞,要罚金一场。明晚仍演《琵琶记》,倘再出漏子,还要再罚!”社首走后,戏子们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出漏洞出在什么地方。范金宝御妆摘下金耳环,突然醒悟,漏洞原来出在它上面。他毅然地说:“既然漏子是我出的,就由我去堵吧,决不能负累大家!”

第二晚范金宝上场,还是戴着金耳环。演到赵五娘吃糠的时候,他一边唱一边摘下金耳环,随手丢到台下。观众们捡起来一看,原来是铜的。戏散后,社首拿着铜耳环到后台,问范金宝是什么意思。范金宝笑道:“赵五娘虽然穷得吃糠,但她毕竟是个少妇。有道是爱美之心,人人皆有,金耳环她戴不起,就戴铜的了,这是合情合理的。可有人怀疑耳环是金的,我只好丢给大家看看啦!”

社首目瞪口呆,哪敢再提罚戏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