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三)
22639900000061

第61章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5)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在这三个因素中,时机的选择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正如我们日常交往中发表对某件事情或者某项决策的看法一样。即使你是一个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人,即使你的意见绝对是正确的,要使你发表的意见发生根本性的影响,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则徒然自误。

能够顺乎大势,腾挪应对的一招一式都能趁势而行,不仅能使机会真正变成财源,即使身处逆境时,也能助人摆脱困厄,绝处逢生。

当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太平军攻占杭州,就使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而且这次的变故几乎将他逼入绝境。当时对胡的不利情况有三: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顿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得以代理官库发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他做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荫蔽。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特别是做大生意,本来就不能没有官场靠山。

不过,面对这一变故,胡雪岩并不惊惶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些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方设法诱招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不愿意放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却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特别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是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着——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因为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之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一万石。当初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得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俟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表明了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实际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一被官军收复,便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他鼎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得到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实际上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极致。

能如胡雪岩者,可不就是一等一的本事?

这里的关键是要能随机应变,要能在顺境逆转以致陷入绝境时,沉着应对。面临不利情况时,特别要注意冷静分析整个局势,全面把握所有的不利因素,并且果断地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因素,使有利因素得以全面发挥,另一方面注意因势利导,转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由此找到重新崛起的机会来。

5.笼络人心,广泛延揽四方人才

搏杀于商场,生意涉及多个行当,场面拉得极大,当然更需要帮手。商场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胡雪岩对这一点十分清醒,因此,他对于物色帮手也十分重视。

一个人的能耐再大,也是十分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获得大家的支持。“牡丹虽好,绿叶扶持”的俗语,就形象地指出了只有依靠众人的力量,才能办成大事的道理。与这个俗话意思相同的格言并不少,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众”,等等,话语虽然浅显,道理却很重要。像武大郎开店——高的都不要,或像梁山泊的王纶秀才忌贤妒能,最后只能是孤家寡人、难成大事。

胡雪岩长于算计,谋事周到,“公关”厉害,招数高明,所做之事多能办成,这是他的本事,对此他也很自信。然而仅靠他一个人的本事,只能唱独角戏,顶多一个“个体户”,不会成为一个集钱庄、丝行、典当、军火、粮食、房地产生意于一体,经营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几乎半个中国,甚至还把手伸到外国人那里去了的红顶商人。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能用人,也就是集中大家的力量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经营上的奇迹。

胡雪岩的用人,一是内部聘用,二是外部利用。在聘用职员上,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有所长,即大胆使用。如阿珠的父亲老张,老实忠厚,人缘好,其妻对丝茧业较为熟悉,胡雪岩就投资一千两白银聘他当丝行老板。刘庆生本是一个钱庄站柜台的伙计,但人很精明,是可造之才,胡雪岩就用他当阜康钱庄的“挡手”。陈世龙是一个类似街头混混的小青年,还好赌,胡雪岩发现他很机灵,也能管住自己,是个可堪造就的小伙子,就收他当伙计,而且还肯下本钱培养他,要把他造就成一个如古应春那样的“康白度”。如此这般,胡雪岩为自己网罗了一批十分能干的帮手。他不仅善于识别、选拔人才,而且能根据他们的专长,各有所用,充分信任。老张当丝行老板,为人老实,才能有限,胡雪岩却一再鼓励他大胆去干。刘庆生当阜康钱庄“挡手”,胡雪岩就放手让他独当一面,并不过多干涉刘庆生的经营。对伙计的信任,使这些伙计能竭忠尽智地替胡雪岩效力。

在对外部人员的利用上,胡雪岩也是巧借东风的高手。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以利诱人,胡雪岩均能恰到好处地打动对方,从而使对方与自己合作。

湖州府衙门的户房书办郁四,虽只是一个小吏,但因他在地方经营多年,不仅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而且掌管着征钱征粮的“鱼鳞册”,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要在湖州做生丝生意,都要借重他的力量。胡雪岩对他采取情、利并用的手段,帮他处理家务,和他联合做生意,在湖州收丝销洋庄采取与他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得郁四的大力支持。胡雪岩为了帮助王有龄,说服嵇鹤龄进新城安抚造反的“刁民”,用的也是攻心之术。嵇鹤龄是个穷困潦倒的候补知县,已丧配偶,落下一大群孩子,欠下一大笔债务。他虽有勇有谋,因恃才傲物、性格耿介,不为人所用。王有龄要安抚新城县造反的百姓,必用此人。胡雪岩暗中给嵇鹤龄赎回典当的衣物、还清债务,还替嵇鹤龄物色了一个丫环做妻,令嵇鹤龄感激不已,冒死进新城去安抚造反的百姓。胡雪岩替王有龄解决了大难题,也使他与王有龄的关系更进一层,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找到牢固的靠山。

胡雪岩深知“绿叶”的重要,也是从“绿叶”那里获得支持的好手。

胡雪岩在笼络人心方面颇有心计。

如他的阜康钱庄开张时,对新聘“挡手”刘庆生,就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笼络手法。刘庆生原是另一钱庄的伙计,胡雪岩看中他是个人才,便“挖”了过来,算是破格提拔使用他。使用原来不熟悉的伙计给自己钱庄当“挡手”,也可见胡雪岩的高明:他原来想请自己当过伙计的信和钱庄的两个同书,但想到那两个人对自己的底细十分清楚,又是一起玩笑惯了的,招来后自己当老板,他们当伙计,不但自己抹不开面子,对方也很难产生敬畏之心。对于年轻的刘庆生,把家眷搬到杭州,一个月只有10两银子开销,而胡雪岩却一年给200两银子,并允诺年终还有花红。报酬出乎自己的意外,刘庆生惊喜不已,从伙计升“挡手”,喜从天降,当然愿意为胡雪岩效力。加之胡雪岩对他放手信任,自己的想法多是靠含蓄的方式暗示聪明机灵的刘庆生,刘庆生自觉得东家很体恤自己、照顾自己,对阜康钱庄更加竭忠尽智地效力。为了提高刘庆生在同行中的地位,胡雪岩还特地叫刘庆生拿着浙江巡抚的汇票到刘庆生当过伙计的钱庄汇1万两银子,此举令同行对刘庆生刮目相看,以为他与巡抚大人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刘庆生自是心照不宣,对胡雪岩的用心更是感佩不已。

用人,当然最好是用那种眼光、手腕都到家的人。眼光到家,能够看得准,看得远,被用者也就成为自己的又一双眼。手腕到家,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生意上的事务,不必自己事事躬亲,被用者也就成了自己真正可以托靠的帮手。眼光手腕都到家的人,才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胡雪岩就是用了几个大体算得上眼光手腕俱到家的人。

比如古应春,洋行里的买办,说一口流利的洋文,还做得一手好文章,胡雪岩的来往书札,都由他捉刀。混迹于十里洋场,在日日与洋人打交道中,对洋人的脾性、趣味、习惯、做生意的方式、做派,都了然于心,和洋人谈生意,他是一把好手。更难得的是,他还有一种对于政局、生意的敏锐,比如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比如由于这两个人的矛盾必将引发对胡雪岩的不利,他都能敏锐地觉察到,还能不失时机地向胡雪岩提出来,提醒他注意。胡雪岩能得古应春而用之,对于他的生意的发展,实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如尤五,漕帮事实上的当家人,几十年帮会道上的风风雨雨,自然练就他一身看事敏锐,处事周到,待人接物能左右逢源的本事,手握漕帮势力,松江至上海一路,可以畅行无阻,而且重信义,讲信用,能忍让,受人之托必忠人之事,胡雪岩在杭州被围时冒死出城到上海买粮,自买粮至向沙船帮求助,都是他鼎力承办,为能成就,甚至向沙船帮低头也在所不顾。没有尤五和他的漕帮势力,胡雪岩的生意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