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的冒险出击,造成后方的空虚,为刘秀乘虚蹈隙、直捣陇西提供了机遇。建武七年春,刘秀派遣来歙率2000人出敌不备,伐木开道,迂回奔袭,占领陇西战略要地略阳(今甘肃庄浪县西南),隗嚣大惊,即遣重兵数万进击来歙,企图夺回略阳。来歙与将士顽强坚守,使隗嚣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有力地牵制了隗嚣的主力。刘秀把握战机,速派吴汉、岑彭、耿弇、盖延诸将分兵进击陇山,占领高平(今宁夏固原),自己则率关东大军亲征隗嚣。所到之处,隗嚣的部队土崩瓦解,隗嚣本人败逃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汉将吴汉、岑彭跟踪而至,兵围西城数月。隗嚣大将王元率西蜀援兵赶到,才救出隗嚣,共奔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汉军也因粮尽撤兵。过后,隗嚣虽然重占了陇西大部,但实力已遭重创,失败乃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建武九年(33年)正月,隗嚣在忧愤交加中病死,部下立其次子隗纯为王。刘秀采纳来歙建议,再次发兵攻打陇西。来歙、冯异诸将领兵沿渭水西进,击破西蜀援军,进围落门(今甘肃武山东北)。到了次年十月,终于攻破落门,迫降隗纯。历时四年的陇西之战宣告结束。
陇西平定后,公孙述割据的巴蜀便成为刘秀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障碍。刘秀再接再厉,决定对公孙述用兵。他针对公孙述东依三峡、北靠巴山、据险自守的军事部署,制定了水陆并进、南北夹击、钳攻成都的作战方略。派大将岑彭、大司马吴汉率荆州诸军由长江溯江西进,命大将来歙率陇西诸军出天水,指向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相机南进。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岑彭军再克夷陵,突入江关(今四川奉节)。蜀军田戎部退出三峡,入保江州(今四川重庆)。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击败王元诸部,占领河池、下辨(今甘肃成县),乘胜南进,在公孙述派人暗杀了来歙的情况下,北路汉军改由马成所指挥,继续策应南路主力的行动。
岑彭军进抵江州后,见江州城坚不宜强攻,遂留冯骏监视田戎,自率主力北上,攻占平曲(今合川西北)。汉军的进展,极大地震动了公孙述,他急调王元军南下增援,集结重兵于广汉(今四川射洪南)、资中(今四川资阳北)一带,保卫成都。又命侯丹率军2万屯守黄石(四川江津境),阻击汉军,策应王元。
岑彭根据敌情变化,也适时调整了部署,分兵两路进击蜀军。一路由臧宫率领,进据平曲上游,攻打蜀军王元、延岑部,主力则由他本人率领,取道江州,溯江西上,攻占黄石,击败侯丹军。接着,倍道兼行,疾驰1000公里,攻克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并出精骑闪击蜀之腹地广都(今成都南),逼近成都。与此同时,偏师臧宫溯涪江而进,袭击蜀军,歼敌万余,迫使王元部投降,延岑败逃成都。
公孙述困兽犹斗,又派人刺杀了岑彭,使汉军暂时退出武阳,但这并未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汉军人才济济,岑彭遇害,吴汉即接替他统领伐蜀诸军,建武十二年正月,吴汉进抵南安(今四川东山),在鱼腹津(今四川东山北)大败蜀军,继而绕过武阳,攻取广都。其他各路汉军进展也很顺利,冯骏军攻占江州,臧宫军连克涪县(今四川绵阳东)、绵竹(今四川德阳北)、繁(今四川新都西北)、郫(今四川郫县)等城。
吴汉取广都后急于求成,率2万将卒孤军深入,直抵成都城外几公里处立营。公孙述招募敢死之士,攻打吴汉。吴汉受挫,入壁坚守,闭营3日不战,夜间突然撤走,与部下刘尚会合于江南。次日晨合力大破蜀军。此后,吴汉与公孙述交兵于广都、成都间,汉军屡战屡胜。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吴汉又与臧宫会师于成都近郊。公孙述大势尽去,遂孤注一掷,于该月十七日贸然反击汉军,派延岑击臧宫,自率数万人攻吴汉。吴汉以一部迎战蜀军,待其疲惫困顿后,指挥精兵数万突然出击,大破蜀军,公孙述负重伤身亡。次晨,势穷力竭的延岑举城投降。至此,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作为东汉王朝统一之战的最高决策者,刘秀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战略应变能力和杰出的作战指导艺术。他善于观察形势,把握战机;注意占取地利,稳固后方;重视集中兵力,由近及远,分清主次缓急,各个击破;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的手段,争取盟友,分化敌对势力,重视利用人和,发现和拔擢将才,放手使用,不多掣肘,使他们充分发挥军事才能;能够适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法;善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围城打援,运动歼敌;强调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不愧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他芟夷群雄、一统天下,应该说是符合逻辑的归宿。
4.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狂飙——成吉思汗统一之战中的军事谋略
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1227年),即元太祖,本名铁木真,蒙古乞颜·孛儿只斤氏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一生征战40年,从统一蒙古各部开始,南征北战。“灭国四十”,为我国强大元朝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英勇善战。他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游牧民族的骑兵特长,而且善于吸收外部一切有利因素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他创建的蒙古军队,既善野战,又能攻坚。他的指挥艺术和治军才能,在同代人中无与伦比,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杰出军事统帅和军事战略家,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确是“一代天骄”。
(1)叱咤风云的一生
南宋前期的漠北,部族林立,互相掠杀,混战不已。正当蒙古部与塔塔儿部激战时,成吉思汗诞生于斡难河畔,蒙古乞颜氏族的一位贵族首领家中,由于他父亲也速该恰好此时击败塔塔儿部,并俘其首领铁木真兀格等,为纪念这次胜利,为成吉思汗取名铁木真。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人毒死,部众离散,全家陷于困境。青年时期,又曾被泰赤乌氏贵族俘虏,赖有人暗中救助,方得脱险。经过长期的困苦生活及风险,锻炼了铁木真不畏艰险和临危不惧的顽强、机敏性格。并逐渐意识到收罗人才、争取人心的重要,注意在四邻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同时为获得外力的支持。暂时依附于力量雄厚的克烈首领王罕。在王罕帮助下,他开始收集旧部,积聚力量。正当此时,突然遭到三姓篾儿乞人的袭击,将他的妻子家人虏走。他求援于王罕和札只刺首领札木合,联合出兵,以迂回战法实施突袭,一举击败篾儿乞部,“尽虏其妻孥”,“悉掠其百姓”。经此次战斗后,铁木真的实力与威望逐渐提高。大批蒙古部队投向铁木真,一些乞颜氏的贵族,也向他靠拢。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他28岁时,被推举为“汗”。他于是建立起一整套巩固自己地位的制度,并组建了一支以他的亲随部属(那可儿)为核心的精悍部队,开始为未来的统一战争进行准备。
(2)统一漠北诸部
铁木真的壮大,惹起泰赤乌氏贵族和札木合的嫉妒,他们不能容忍出现一个新的强大势力与他们争夺蒙古部众,就在铁木真称汗的当年,札木合以其弟劫掠铁木真部马群被射死为借口,与泰赤乌部联合,出兵三万进攻铁木真。铁木真也将自己的部众和拥护自己的贵族们的部众组成十三翼(即十三营),迎战于答兰版朱思(意为七十沼泽,在蒙古克鲁伦河上游臣赫尔河附近)。经激战后,铁木真因形势不利,为保存实力,指挥部队退入斡难河的哲列涅狭地。这是铁木真指挥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虽然表面上他败退了,但由于札木合和泰赤乌贵族的残暴和铁木真的争取人心工作,许多部族纷纷归附铁木真,他的力量反而更为强大。
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金章宗完颜璟为塔塔儿部叛金发兵讨伐,并命蒙古各部出兵助战。铁木真积极参加。在斡里札河(蒙古乌勒吉河)上游地区,击败塔塔儿部。掠获大批人畜,并被金王朝封为札兀惕忽里。回师时,又以突袭手段消灭了不服从指挥并劫掠铁木真老营的主儿乞部,兼并了他的部众。这使铁木真的汗位和威信,更为提高,实力也更为增强。
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铁木真与王罕联合进攻泰赤乌部,次年又进攻合答斤、散只兀等部,均获得了胜利。这些被击败的贵族,联合起来,共推札木合为古儿汗(意为天下之主)决定进攻铁木真。又被铁木真、王罕联军击败于海刺儿河(内蒙海拉尔河)地区。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铁木真在灭掉塔塔儿部后,遭到乃蛮部与札木合残部联军的反击。他与王罕部退至金边附近,凭险据守。乃蛮军因地势险峻,不利进攻,引军退还,札木合等各部星散而去。经过这几次战役,铁木真的地位更为巩固,实力也大有增加,并完全控制了蒙古东部地区。
由于铁木真的不断壮大,王罕开始感到威胁,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他请铁木真赴宴,阴谋乘机杀之。因事泄铁木真半途返回。王罕遂发兵来袭。铁木真仓促应战于合兰真沙陀(内蒙东乌珠穆沁旗北),虽经苦战,但终因寡不敌众,部队溃散,铁木真率少数部队退至建忒该山(蒙古哈拉哈河中游北)。这是铁木真第一次单独与当时最强大的部族作战,虽然失败,但他并未丧失信心。一面与王罕谈和,以争取喘息时间;一面收集部众,整休军队,作与王罕决战的准备。铁木真在力量恢复之后,采用偷袭战术,秘密包围折折运都山(克鲁伦河上游南)王罕营地,突然发起进攻,经三日三夜激战,击溃王罕军主力。王罕逃入乃蛮境内被杀克烈部灭。铁木真获得了登上汗位以来最大的胜利。至此,在蒙古他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统一蒙古的事业基本奠定。
克烈部覆灭后,铁木真成为中央蒙古及东部蒙古最强大的统治者。这时能与铁木真相抗衡的,只有蒙古西部的乃蛮部。双方都有消灭对方的企图。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双方进军,激战于斡耳寒河(蒙古鄂尔浑河)以东的纳忽昆山。乃蛮军大败,该部首领太阳罕被俘。至此,蒙古高原最后一个独立的部落也被铁木真征服。溃散的各部残余贵族纷纷前来归附,札木合也为其部属缚送铁木真。铁木真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征服了西抵阿尔泰山、东至黑龙江上游的各部,统一了漠北蒙古,成为第一个统辖全蒙古的最高统治者。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四十四岁的铁木真在斡难洞源头的贵族大会上被拥戴为全蒙古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并宣布建立大蒙古国(也客·蒙古·兀鲁思)。一个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从此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
蒙古政权建立之后,成吉思汗以“千户”为军事、行政的基本建制单位。将全国民众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由他任命的“那颜(官员)”世袭管领。同时整编、扩建军队,将大汗的护卫亲军(怯薛)扩大为一万余人。连同各千户的兵员,这时,成吉思汗一次出征,已可以征集十万余人。又由于游牧民族的人民,自幼皆善骑射,习惯于吃苦耐劳,且建有“从马”制度。出征骑士,每人有马数匹,轮流乘骑,使战马得以休息,所以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都极强,这是成吉思汗在战争中赖以取胜的主要支柱。
(3)南下攻金
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诸部,建立了蒙古国后,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区,使其兄弟儿子“各分土地,共享富贵”,开始向外部扩展。首当其冲的,是“民物繁庶”的中原地区。成吉思汗早有图金之志,未消灭王罕之前,他从金使耶律阿海口中得知“金国不治戒备,俗日侈肆,亡可立待”的情况后。即极力拉拢耶律阿海臣附于他,为他搜集金朝情报。消灭王罕之后,又将金朝防守界壕的汪古部争取过来,使金朝失去屏障。当他建立蒙古国之年,见金降者“皆言其主璟杀戮宗亲,荒淫日恣”时,便踌躇满志地说:“朕出师有名矣!”当年就提出了攻金之议。但恐金的盟国西夏牵制于后,所以未敢轻动,决定先攻西夏,以免除南下后顾之忧,并可获得人力物力的补充。遂从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起,连续数年向西夏进攻,迫使其向蒙古称臣。
成吉思汗六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发动了攻金战争。他以一部兵力佯攻西京(山西大同),诱使金军主力出击,而自率主力先攻破金边界要点乌沙堡(河北张北西北),再攻占金主力扼守之野狐岭(河北万全西北),乘胜追击,在会河堡(河北怀安南)尽歼金军主力。成吉思汗八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再次统军攻金,由野狐岭入边,直薄居庸关。为避实击虚,他留一部兵力在北口牵制,自率主力迂回进入紫荆关(河北易县西北)。派一部兵力袭取南口,与北口蒙古军配合、南北夹击夺取居庸关后,成吉思汗乘金王朝政变之机,分三路深入中原、辽西等地,破金九十余城。据史称:“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次年春,三路大军会于中都(北京)外围,迫使金帝完颜珣献公主、金帛请和。成吉思汗退出居庸关后,完颜珣即迁都南京(河南开封)。当年六月,金边防乱军降蒙,成吉思汗乘机南进,再度包围中都,以招降及围城打援相结合的策略,于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占领了中都。收其府军,籍其帑藏后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