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包围歼灭战——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的军事谋略
人们经常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些人只会说不会做。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即长平大战。
在战国时代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崛起了七个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号称“战国七雄”,即秦、赵、韩、魏、燕、齐、楚七国。这七个国家为了争夺称霸天下的主导权,相互之间连年争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就是这一时期一场血腥的大规模战役。
(1)天上掉下的馅饼
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出20万大军攻打韩国的野王地区。面对强大的秦军,被公认为“战国七雄”当中实力最弱的韩国当然抵挡不住,韩国的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秦军顺利地占领了野王地区,割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国都郑的联系。上党太守冯亭认为韩国已经不可能保护上党地区了,于是决定向北边的赵国求援,并且表示,如果赵国能打退秦军,那么上党就归附于赵国。赵国雄厚的军事实力远非弱小的韩国可以比拟,它是当时少数几个可以和强大的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
赵王接到冯亭的求救信后,连忙召集大臣商量。平阳君赵豹认为无端占便宜容易引来灾祸,主张拒绝冯亭的请求。而平原君赵胜则持不同意见。他提醒赵王:有时候一个国家即使发动百万大军进攻,也未必能夺得一座城池;如今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得一大片土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所以不可以错过。赵王觉得赵胜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接受了冯亭的求援。
(2)迎头相撞
公元前260年,秦国20万大军开始攻打上党。赵王派老将廉颇率领20万赵军支援上党。赵军才到达长平关,就遇到冯亭和他的残兵败将。冯亭告诉廉颇,上党已经被秦军攻陷,得胜的秦军正追杀过来。于是廉颇立刻命令赵军停止前进。他分析了长平附近的地形地势,部署防御,严阵以待。形势一触即发,秦赵两个战国军事强国之间的大战已不叫避免。
廉颇心思缜密,经验丰富,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他发现秦军来势凶猛、士气高昂,所以拒绝了手下参谋提出的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提议。相反,他命令赵军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守卫。秦军多次想引诱赵军出战,但是老谋深算的廉颇始终高挂免战牌,拒绝应战。发现赵军不肯上当,秦军好几次不得不硬着头皮强攻赵军的营垒。但是赵军的营垒非常坚固,秦军屡次进攻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只好暂时放弃进攻的念头,开始挖掘自己的战壕,准备打持久战,而这正是廉颇所希望的。他深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需要后方充足的补给作为保障,秦军尽管表面看上去很厉害,但是远离秦国后方,粮食运输非常困难;而自己则能够就近得到赵国的支援和补给,只要坚持防守,形势就会转向对赵军有利的一面。等过上一段时间,秦军的粮食吃光了,他们只能撤退,那时候赵军再发动进攻就可以稳操胜券了。
(3)临阵易将
秦军也很清楚持久战对自己不利,秦王决定用计谋除掉廉颇这个眼中钉。秦国派出间谍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并不害怕廉颇,只害怕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书,每次和父亲争论军事问题,总是头头是道,连父亲都争不过他,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赵括是军事天才。赵王听信了谣言,打算派赵括前往长平前线,代替廉颇指挥赵军。就在这个时候,赵括的母亲站出来反对赵王的决定,劝赵王收回成命。她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只是读过点儿兵书而已,叫他嘴上说说、空谈理论还可以,如果真叫他上战场指挥打仗,肯定要吃败仗。可是赵王此时已经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这个可怜的老妇人只好哀求赵王,如果她的儿子打败了,请不要惩罚她。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带领20万援军赶赴长平代替廉颇,此时,他手中已有40万军队。赵括信心十足,立即改变廉颇只守不攻、疲劳敌人的战术,把战略防御改成战略进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
与此同时,秦军的兵力也增加到了50万人,秦国还任用与廉颇齐名的白起将军作为长平前线的最高指挥官。白起针对赵括既没有作战经验又鲁莽轻狂的特点,决定将计就计,诱敌深入。白起先故意让赵括赢得几次小规模的胜利,尝点儿甜头。这一招非常有效,赵括很快就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甚至没有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就盲目出动主力军队向秦军进攻。秦军稍做抵抗就立刻撤退,赵军乘胜对秦军营垒展开攻击。但是一连几天,赵军都没能突破秦军的防线。然而,就在这几天时间里,白起派出一部分秦军迂回绕到赵军的后方,切断了赵军的退路,而赵军主力两侧则遭到了秦军强大的骑兵部队的袭击。赵括这才发现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但是为时已晚。无奈之下,赵括只好下令赵军先就地扎营,构筑一个临时的防御阵地。但是,现在防御战已经救不了赵军了。赵军的补给线路已经被秦军切断,军中的粮食在一天天减少。赵军全军上下都很清楚,如果不能突围出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随后的46天中,40万赵军官兵与秦军连续恶战,寻求生路。面对赵军的拼死冲锋,50万秦军也死伤过半。眼看包围圈就要支撑不住了,秦王紧急命令秦国所有年满15岁的男子全部加入军队,赶往长平参战,补充前线巨大的人员伤亡,最后总算稳定了战局,没让赵军突围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包围圈中得不到任何补给的赵军处境越来越困难,粮食越来越少,士兵们越来越饿,一些受伤的赵军士兵甚至被饥饿的同伴杀死吃掉。形势变得令人绝望,赵括意识到粮食即将耗尽,援军却还没有影子,除了率领部队拼死突围以外,别无出路。他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兵器,开始最后的突围尝试。这一次,赵括亲自冲到了第一线鼓舞士气,督促部下拼死作战。眼看赵军就要冲出秦军的包围圈了,在这关键时刻,赵括本人被秦军的弓弩手射杀。主帅阵亡,赵军大乱,彻底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勇气,士兵们放下武器,向秦军投降。
(4)野蛮的屠杀
赵军投降以后,白起命令秦军乘夜色出其不意地杀入已经投降的赵军营地,把赵军士兵将帅全部杀死。长平之战中,被杀死的赵国战俘和战死者人数达到了45万余人。在秦军屠杀赵国降兵的地方,河流流出的水都变成了红色,这条河从此被人们称为丹水。
长平之战至此宣告结束。这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血腥的一次战役。秦赵两国总共在长平投入了将近100万军队进行厮杀,战场上尸积成山,血流成河。白起杀害几十万赵军俘虏的行径,已经不再是军人在战场上杀死对手的战斗行为,而是赤裸裸的屠杀,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和愤怒。至今,长平的当地百姓仍然把白色的豆腐称为白起豆腐,每年都要在特定的时候大吃白起豆腐,表达他们对白起的仇恨。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国争雄天下,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公元前259年,有一个婴儿降生了,他的名字叫嬴政。在他的统治时代,六国灭亡,天下统一,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2.屯集重兵困残兵,汉王以智胜霸王——秦末楚汉垓下之战中的军事谋略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秦末之际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声战争前后打了三年多,过程很曲折,情节也很复杂,战斗很激烈,双方一共死伤了几十万人。这场战争是以成皋之战为中心而拉开序幕,以垓下之战汉胜楚败而告终。
(1)拉开战争的序幕
正当项羽在钜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消灭秦军主力的时候,刘邦率领的西进起义军也顺利地取得进展。汉王元年十月(即公元前2%年),刘邦的军队打进关中,占领了秦朝都城咸阳。刘邦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知道当时的人民群众希望什么,厌恶什么。为了收买人心,他很注意管束部下,安抚百姓。他下令封闭了咸阳的宫门、府库,严格禁止部下取用宫室里的珍珠宝贝。他驻军咸阳城外,召集关中父老,对他的部下约法三章:杀人的处以死刑,伤人的和偷盗的要按照情节轻重给以处罚。他还宣布废除秦朝的一切严刑苛法。刘邦的这些措施,受到关中人民热烈欢迎。一个月以后,项羽的大军来到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他眼看着刘邦得到楚怀王的支持,要做关中王,十分生气,亲自指挥四十万大军破关而入,把军队驻扎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从此,刘、项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了。
这时候,刘邦只有十万人。项羽仗着兵多将广,打算一举消灭刘邦,独占关中。刘邦想要抵抗,又怕打不过项羽,只好采用张良的建议,亲自去向项羽谢罪。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刘邦便藉故逃脱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几天以后,项羽领兵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搜罗了无数奇珍异宝,掳掠着大批妇女,放火烧掉秦朝的宫殿,然后回兵东去。士兵和老百姓对项羽的这些做法大失所望。项羽分封许多拥兵割据的六国旧贵族为王;封刘邦为汉王,让刘邦从关中地区迁到汉中和巴蜀。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地位最高,实际上他要指挥一切诸侯王。项羽的分封,违反了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是开历史倒车,非常不得人心。因此,刚分封不久,战争打了起来。齐的旧贵族田荣自称齐王,项羽亲自领兵到齐(今山东省)去攻打田荣,刘邦便趁机重新占领关中,楚、汉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了。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联络诸侯军五十六万,挥兵东进,占领了楚都彭城(现今江苏省徐州市)。
(2)荥阳、成皋争夺战
项羽打败田荣之后,立马回击汉军,在彭城把刘邦打得大败。刘邦率领残兵败将向西逃跑,在荥阳(河南省荥阳县西南)驻扎下来。项羽几次派兵前来攻打,都被汉军打败。双方于是在荥阳对峙相持下来。
怎样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打败项羽这个强敌,取得天下呢?刘邦采用了张良等人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主要内容是:第一,刘邦亲自率领汉军主力,利用荥阳——成皋(今荥阳县汜水镇)的优越地形,同项羽进行持久战;第二,派韩信等人领兵渡过黄河,挨个儿消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威胁楚军的右侧背;第三,派人劝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让他从南面进攻楚军的左侧背;第四,命令彭越在梁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北一带地区)进行骚扰战,来威胁楚军的后方。
刘邦胜利地实现了这个作战方案。
汉王二年(即公元前扔5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主将,率军渡过黄河,先后歼灭和吞并了魏、代、赵,降服了燕,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把原来帮着项羽威胁刘邦的势力,反过来形成了对项羽的威胁。刘邦还抽调韩信的部分兵力,补充到荥阳来,加强了正面战场的力量。
汉王三年十一月,刘邦派随何到九江,说服了九江王英布背叛项羽,归附刘邦,发兵攻楚,威胁楚军的左侧背。项羽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摆在九江战场上,这就减轻了对荥阳——成皋的压力。刘邦还把英布的军队补充到成皋,增强了这里的力量。
彭越的军队,不停地在楚军的后方进行骚扰战,有一次甚至攻下了靠近楚都彭城的下邳,另一次一连攻下了梁地十七座城池,把楚军的后方搅得鸡犬不宁,迫使项羽几次掉转头来回击彭越。
再说荥阳——成皋的正面战场,按兵力,尤其是开始阶段,项羽比刘邦大得多。从汉王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四月到汉王四年十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楚、汉双方你争我夺,你出我进,展开了拉锯战,双方各有胜负。在这过程中,刘邦逐渐由弱变强,力量日益壮大,越来越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恰好相反,楚军由于战线太长,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力量日益削弱,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汉王四年(即公元前203年)十月,汜水一战,汉军大胜,成皋楚军全军覆没。荥阳——成皋的争夺战结束了,楚、汉相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3)鸿沟画界分疆而治
项羽在梁地听说成皋再次失守,急忙率军回来救助。汉军凭藉险要地势,坚守不战。楚军几次东奔西突,向汉军发起猛攻,可是汉军防守十分坚固,怎么也攻打不动,反而把楚军自己累得够呛。楚、汉两军在广武暂时形成对峙局面。几个月过去了,楚军军粮越来越少,项羽十分焦急,想尽快同汉军交战。他在战场上当面对刘邦说:“我想同你单独挑战,决一胜负,不知你敢不敢?”刘邦笑着回答说:“我宁愿同你斗智,不愿同你斗力。”刘邦为了动摇楚军的军心,打击楚军的士气,有一次在两军阵前,当众列数出项羽的十大罪状。项羽恼羞成怒,暗中向刘邦放了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机智的刘邦怕汉军知道了军心会动摇,也怕被楚军知道了乘势来进攻,便忍着疼痛,故意弯下身子摸着脚说:“他妈的!这一箭射中我的脚趾了!”这样就把胸口受箭伤巧妙地遮掩过去了。刘邦因为箭伤很严重,卧床不起,张良请他勉强起来检阅部队,安定军心。可是刘邦的伤势因此加重,他没有检阅完,就由骑兵护送回成皋疗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