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85

第85章 治国安邦的故事(18)

8.献策定边,伟绩丰功

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谋叛,代宗派人送蜡丸书给郭子仪,命令他讨伐周智光。周智光的手下人听说郭子仪要出兵,便把周智光杀了。华州之乱告平。

第二年,吐蕃侵扰泾州,朝廷下诏郭子仪移驻泾阳,郭子仪在灵州截击吐蕃,打了胜仗,杀敌两万。又过一年,郭子仪回到河中,吐蕃又来侵扰灵武,朝廷又下诏命郭子仪率兵5万驻扎奉天,部将白元光在灵武大破敌军。朝中认为,吐蕃经常侵掠边境,镇西节度使马璘的一支孤军驻在邠州是挡不住的,便命郭子仪兼任邻、宁、庆三州节度使,屯兵邻州,马璘调任泾原节度使。大历九年(公元773年),郭子仪回京朝见皇帝,代宗在延英殿接见了他。代宗谈到吐蕃经常侵扰,边境不宁,以至于涕泪交流。郭子仪回去之后,上书说:“朔方是国家的北门,西御吐蕃,北防回纥,五个要塞相距3000多里。开元、天宝年间有战士10万,战马3万匹,也不过只够抵挡一个角落。自从先帝在灵武继位,朔方的战士都跟着您东征西讨,没有一年休整过。前些时候,又因仆固怀恩叛乱,死伤损耗,损失了三分之二,和天宝时相比,兵力只有那时的十分之一。现在吐蕃已吞并了河陇,联合羌、浑各族,每年深入到京郊,兵力超过我们10倍。近来,敌人入侵,号称四节度,各统领1万人,每人都配好马数匹。而臣统领的军队,人数不及敌人的四分之一,马匹不及敌人的十分之二,内外都存在着畏惧心理,那如何才能使边防安全呢?臣认为变劣势与优势,我朝不是兵力不足,而是对军队选拔不精,训练不好,进退步调不一,耽误时机,军威不振,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如能从各道兵马中精选5万士卒,沿北边屯列,那就一定能取得制胜权。河南、河北、江淮一带大镇有兵数万,小的也有数千,如能收罗精选,调入关中,加以整编,严格训练,就能做到攻必克,守必坚,这才是长远计划啊!”

献上定边良策,郭子仪说自己年龄大了,请求退休。代宗说:“朕自始至终依靠卿,爱卿不能离开职位。”便没有批准。

唐德宗李适继位以后,郭子仪回朝,代理冢宰职务,担任山陵使,得赐“尚父”称号,又进封太尉、中书令,封邑增加到2000户,每年还配给他1500人的口粮、200匹马的草料,考虑到他年纪大,德宗免去了郭子仪的一切使职帅务。此时的郭子仪可说是达到人臣极点,没法再荣升了。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重,德宗派舒王李谊到郭子仪家中传旨问候,郭子仪已经不能起床,只在床上叩头谢恩。六月十四日,郭子仪溘然长逝,享年85岁。德宗哀痛万分,停朝五日悼念他,并赠号太师,让其陪葬肃宗建陵。大臣们都前往吊唁,丧葬开支统由国库供应。出殡的时候,德宗登上安福门,哭着为他送葬,文武百官尽皆泪流满面。郭子仪死后,唐德宗赐其谥号为“忠武”。原来规定,一品官坟高一丈八尺,德宗特意破例,命把郭子仪的坟再增加一丈,以此来表彰他的伟业。

郭子仪一生建立了丰功伟业,他对皇帝忠心耿耿,对部下仁厚宽大,赏罚分明,言而有信。更可贵的是,郭子仪具有一位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泱泱气度,他不计私名私利,宠辱不惊,一切以国家大计为重,因而在达官贵人、贫民百姓之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甚至域外异族、政坛对手、奸佞小人也对他的人品推崇备至。

程元振、鱼朝恩诽谤郭子仪发生在社会动乱、人人猜忌互不信任之际。那时郭子仪正手握重兵,驻扎外埠,他却一直以大局为重,忍辱含垢,只要皇帝诏书一到,他立即上路,哪里危急就赶赴哪里,从无怨言。郭子仪在灵州前线与吐蕃作战,鱼朝恩却派人挖了郭子仪父亲之墓。郭子仪从泾阳回来,代宗向他表示吊唁,郭子仪哭着说:“臣长年带兵打仗,无法制止军士毁掉别人的坟墓,现在臣父亲的墓被挖,这是上天责臣,不是人在祸害臣啊!”鱼朝恩曾经约请郭子仪赴宴,有人说鱼朝恩要乘机加害他,郭子仪的部下都要求内穿铁甲,随从保驾,郭子仪不允,只带了十几个家僮去了。鱼朝恩见了说:“怎么随从这样少?”郭子仪就把听到的情况说了。鱼朝恩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说:“不是您这样有德行的人,能不产生怀疑吗?”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傲慢狠毒,不守朝廷法度,但是郭子仪的使者去魏州的时候,田承嗣向西跪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个膝盖不向人屈已经好久了,现在为郭公跪拜。”李灵耀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经过汴州的公私财物都被强行扣留,但是郭子仪的东西路过汴州时,李灵耀不仅不敢扣留,还派兵护送出境。郭子仪部下有几十个旧将都已封王封侯,地位颇高,但他们见了郭子仪都毕恭毕敬,好像是他家的仆人一样。

郭子仪生有八子七女,孙子有几十个,连他自己都认不全,每到请安问候的时候,他只是点点头。说他福寿双全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代宗很敬重他,从不直呼其名,只称作大臣。他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在朝中都颇有地位,从他衙门里出去的官员,有六十多个后来封将封相,他在朝中一言九鼎自是不言而喻。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二十多年,光中书令就连任二十四年,他在我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是担任宰相一职时间最长的一个。

郭子仪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唐朝中期立下了不朽功勋,也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他戎马一生,对于平息叛乱、抑制分裂割据、促进安定统一起到了巨大作用。唐朝安史之乱的平定,以及安史之乱以后能出现一个短期的安定统一的局面,郭子仪功不可没。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功勋卓著的名相!

十、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名将: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是中国历史上“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的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岳飞幼时家境贫寒,生活凄苦。他沉静寡言,刚毅果敢,能于贫寒中发奋苦读,对《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百读不厌。青年时期,他练就了一身高超武艺。公元1122年投身行伍,驰骋疆场。宋、金战争起,他满怀为国报仇雪耻的强烈愿望,先后转战于黄河及长江南北,身经百战,所向克捷,指挥了许多出奇制胜、谋略绝巧的战斗。

1.从军抗敌,空营惑敌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刘袷募兵,十九岁的岳飞应征,当上一名敢死战士,并任小队长。不久,岳飞就参加了一次剿匪的战斗,他主动向刘袷请战,愿领百余名精骑消灭这股劫掠乡里,令官兵十分头痛的土匪。获准后,他让一部分士卒扮作商人,往土匪的营寨去“经商”。匪徒正四处抓丁,扩充队伍,以应付官军的围剿,见了这帮精壮的“商人”,自然不会放过,一个个抓起来,强令入伙。

岳飞又命百名官兵预先潜伏在山下险要处,自己则亲领几十名骑兵至土匪营寨前叫骂挑战。匪众见岳飞人少,大开寨门,鼓噪涌出,希望一举擒获。岳飞稍稍招架了几个回合,佯装不支,唿哨一声,掉转马头就跑。匪众哪知底细,拍马就追。到了山下伏击圈内,只听得一声号令,伏兵四起,紧紧围上,岳飞也返身杀回,一阵猛杀,匪众死伤大半,余下的扔掉器械,跪在地上直喊饶命。潜入匪徒营寨的官兵乘着空虚,四处纵火,捣烂了匪窝。匪首陶俊和贾进和慌慌张张,想骑马逃走,被绊马索绊倒,就地擒获。岳飞大获全胜,押着俘虏,载着战利品,凯旋奏捷。刘袷大喜,对岳飞的智勇大加赞赏。

不久,岳飞参加了宋金联合攻打被辽兵所占领的燕城(今北京)的战斗。其实,辽国在新兴金国的不断打击下,已奄奄一息,燕城守备空虚。宋军有十几万兵马,加上辽常胜将军郭药师率涿、易二州8000兵马降附,在兵力占有压倒的优势,攻取燕京本是唾手可得的事。但北宋王朝长期压制军队所造成的贫血症在这关键时候马上就表露了出来,将帅鲜勇寡谋,士卒军纪松懈,了无斗志,与辽军稍一接触,就溃不成军。郭药师向宋大将刘延庆提议,应在辽援军没有赶来前袭取燕城。畏敌如虎的刘延庆几经犹豫后,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郭药师率6000精兵乘夜渡过卢沟,向燕城突然发起猛攻。岳飞率领自己的敢死队冲在最前面。城上守兵拼命往下放箭,掷石块和掀滚木,岳飞毫不畏惧,硬是靠云梯攀上城墙,将守兵杀死,开了城门,宋军遂攻占了燕京外城,但刘延庆却遥相观望,拒不按计划增派后续部队,致使辽援军赶到,与城内守军夹击宋军入城部队,使之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岳飞等少数官兵拼命杀开一条血路,缒城逃回。

金人通过这次战斗,看出了宋军的虚弱不足惧,于是在宣和七年(1125)灭辽之后,挟战胜之威,兵分两路,向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西路由宗弼率领,自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进攻太原。遭到太原军民顽强抵抗,被牵制在那里不能南下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由斡离不率领,在宋降将郭药师的向导下,长驱南下,直扑北宋首都开封。赵宋王朝慌成一团,史称“朝廷震惧,不复议战守,惟日谋避狄之计”,意思是说根本不考虑如何迎敌,一心只想逃跑,以避开金人的猛攻。该年年底,金人逼近汴京,平日贪于声色之娱的宋徽宗竟吓晕了过去,被大臣们用药灌醒。在性命与皇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最后狠心舍弃后者,索来笔墨,抖抖索索地写下退位诏书,让位给太子赵恒,即宋钦宗,自己则带着一帮宠臣连夜逃往镇江避难去了。新即位的宋钦宗也几次想溜,均被坚决主张抗金的大臣李纲及汴京军民所阻拦。

此时岳飞在家已居丧四年。靖康元年(1126),康王赵构奉朝廷之命,在相州设大元帅府,并派枢密副史刘浩在民间招募义勇兵,岳飞再次入伍。他以前剿匪及攻打燕京时的勇敢善战受到赵构的重视,遂命他去招讨流寇吉倩。吉倩早知岳飞的威名,哪敢抗拒为敌,遂率部众归降,赵构大喜,封岳飞为武训郎。

汴京告警时,赵构命岳飞随刘浩前往勤王,途中遇到金兵阻击,双方相持于滑台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一日,岳飞率百余名骑兵在河上操练,只见前方烟尘起处,突然出现了大队来犯的金军,气势汹汹地逼了过来。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太大,宋兵不免大惊失色,策马就想逃跑,被处变不乱的岳飞拦住。他鼓舞士卒道:“金寇虽然众多,却不明白我们的情况,不敢贸然进攻。我们要是一逃跑,必然会被他们瞧出破绽,趁势掩杀,我们是很难生还的;不如乘他们立足未稳之际冲杀过去,乱中取胜。”言罢,跃马挥枪,大吼一声,率先突入敌群,众土卒紧随其后。有一个面貌凶猛的金将哇哇叫着扑向岳飞,挥刀便砍,岳飞用枪荡开,顺势向前扎去,正中金将心窝。金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岳飞指挥宋兵,左冲右突,手中那杆丈八长矛蛟龙般飞舞,蹭着伤,挨着亡,杀得金兵人仰马翻,拼命逃奔。岳飞也乘胜收兵,归禀刘浩。刘浩大喜,表奏康王赵构。为岳飞请功,康王立即传下委任状,升岳飞为秉义郎。

靖康二年(1127),金兵在占领汴京开封四个月后,俘获了徽、钦二帝后离去,北宋正式灭亡。宋朝旧臣拥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为帝,即高宗,建立南宋王朝。岳飞认为新主即位,当有一番作为,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就上了一封千言书,忠心耿耿地向高宗献计献策道:“陛下您现在做了皇帝,这是国家社稷的大幸,是百姓子民的洪福。您胸有克敌制胜的谋略,又有各地赶来的勤王之师可供调遣,而金军正处在胜利的陶醉之中,骄惰懈怠,没有防备,这是天赐良机,陛下应当亲率六军,北渡黄河,收复失地。黄潜善、汪伯彦竭力倡议南逃避敌,终于酿成靖康之锅,是当今的卖国贼,陛下不可不提防!”这原出于一片忧国忧民的热忱,却不知正触犯了朝廷大忌,立即被斥责为越职言事,夺职遣回。在封建社会,不在其位而言其事,不管其动机如何纯正无私,都算是狂妄犯上,决不容许的。至尊无上的皇帝与一个中下级军官之间是不会有通信和对话自由的。岳飞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太忠诚耿直了,容不得他安分守己、世故圆滑。为此他屡遭打击,甚至最后献出了生命。

岳飞罢归不久结识了河北招抚使司的干事赵九龄,很得赏识,遂被引荐给河北招抚使张所。张所是北宋著名的抗战派将领,当时受宰相李纲的委派,在河北一带招募民兵,积极组织抗金力量。他见岳飞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很是喜欢,抵掌而谈,非常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