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79

第79章 治国安邦的故事(12)

赵国的谋臣、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张耳乘胜来攻,锐不可当,但是井陉口道路难走,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韩信要通过这数百里狭窄山路,辎重必然远远落在后面。于是,他向陈余建议:“如给我三万精兵,从小道截断汉军给养,你则深沟高垒,不与汉军交战。这样汉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不出十日,汉军必败无疑。斩韩信、张耳头颅就在今日,失此良机,我们反为其败。”

陈余原是个书呆子,本不懂用兵之道,他对李左车的建议很不以为然,说:“我本仁义之师,不尚诈谋。韩信所部,号称数万,实则几千,而且远道至此,定很疲敝。这区区敌众,若不敢抵,诸侯一定笑我怯懦,随时会来攻我。”

早有探子报知韩信,他心下暗喜,便大胆在井陉口30里处扎营。时至夜半,韩信开始点兵,先精选轻骑二千人,各带汉军旗帜,抄小路进发,隐蔽在赵军营旁山上。韩信吩咐这些士兵说:“如果赵军见我军退却,必会倾巢而出,追杀我军。这时,你们立即冲进赵军营寨,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号。”然后命令副将给大家分发干粮,让他们先垫垫肚子,并很自信地说:“大破赵军之后,再请大家饱餐一顿。”众将将信将疑。韩信再派精兵一队作为前锋,出井陉口,背临绵曼水,面向赵军阵地,摆开了阵势。

赵军抢占井陉口有利地形,想与汉军主力决战;今见汉军背水为阵,陈余不由得哈哈大笑:“背水为阵,只可进,不可退,此乃兵家大忌。破汉李,斩韩信,就在今日!”传令三军做好攻击准备。

天刚蒙蒙亮,韩信亲率人马,高举大旗,擂起战鼓,杀出井陉口。陈余大开营门,挥兵出战。两下交锋,赵军仗着人多势众,一拥上前,来围韩信。韩信急命抛弃帅旗,扔掉战鼓,往回便退。陈余挥兵拼力追杀,就连据守大营的赵兵也想乘势邀功,竟把赵王歇也拥了出来,掠取汉军旗鼓,洋洋得意,哗声如雷。

韩信退至绵曼水边,传下命令“决一死战,后退立斩!”汉军将士见前有河水,后有追兵,已无路可退,便拼死求生,回头奋力苦战。两军从早晨直杀到中午,仍不分胜负。陈余恐部众饥饿,不能再战,便传令回营。不料到了半途,望见营中全是汉军旗号,他惊叫一声:“怎么大营被汉军夺去了!”赵军顿时惊惶失措,一下乱了阵脚,争相逃命,陈余哪里喝止得住,虽然杀了一些逃跑的士兵,也无法挽回败局。汉军两面夹击,越战越勇,一战生俘赵王歇,陈余也被乱兵所杀。

井陉一战,汉军大获全胜,将领们纷纷向大将韩信祝贺。他们问韩信:“兵书上明明写着‘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行军列阵时,右后方应靠近山陵,前右方应临近水泽,按照‘背山临水’的原则部署兵力。但大将军不照兵法行事,却让我们背水为阵,并蛮有把握地说‘破赵会食’。结果真就获胜,道理何在?请将军明示。”

韩信笑着回答:“这何尝不是兵法?兵法中有这样的话: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这支队伍并非训练有素,若放在方便之地,一遇挫折必定溃散,惟置诸死地,使他人自为战,方能勇气百倍,无人可当。”诸将听了,无不钦佩。一致称赞韩信善于出奇制胜,他采用的战术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

公元前204年四月,汉王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五月,刘邦率数十骑逃入关中。六月,又被围在成皋,形势十分危急。不得已,刘邦从成皋北门逃出,渡过黄河,来到韩信的驻地小修武(今河南获嘉县),悄悄住进了旅店。

第二天早晨,刘邦自称是汉使者,闯入韩信、张耳的军帐,夺去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并召集众将,命张耳留守赵地,起用韩信为赵国相国,只给他一小部分军队去攻打齐国。

汉王刘邦率领韩信的大部分兵马,声威大震,便分别在巩县和白马津等地与项羽对抗。九月,项羽亲率大军,东征彭越,刘邦趁机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与此同时,韩信也按照刘邦之命率兵东进,准备攻打齐国。

当韩信到达平原(今山东平原南)时,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说,背楚降汉,于是韩信就想停止前进。恰好齐国说客蒯通来投,对韩信说:“将军是奉汉王之命去攻齐,今汉王又暗中派人去劝降,既无汉王命令,将军怎能按兵不动呢?再说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而将军数万人马,征战一年,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池。你一堂堂大将军,尚不及一白面书生吗?”一席话说得韩信连连点头,便下令大军渡河,继续向齐地进发。

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劝降之后,对韩信毫无防备,天天跟郦食其饮酒作乐。汉四年十月,韩信突袭齐国在历下(今山东济南西)的守军成功,直逼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齐王以为受了骗,将郦食其烹死在油锅里。之后,匆忙逃亡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救。项羽立即派大将龙且率军20万,与齐王会合,迎战韩信。

龙且手下谋士献计说:“汉兵长途奔袭,远斗穷战,锐不可当,齐军在本土作战,牵挂家室,容易溃散。所以,最好挖沟筑垒,让那些已丢失的城邑的人知齐王仍在,楚王发了救兵,这样他们就会纷纷起兵反攻韩信。汉军处处受敌,断绝给养,不战自退。”

龙且名为救齐,实则想趁机夺占齐地。他对其心腹说:“我军此来是为了救齐,如汉军不战而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呢?现在我战而胜之,就可得到半个齐国。”

于是,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龙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准备交战。

这天夜里,韩信命令部下准备了一万多条口袋,装满沙子,投进潍河上游,这样下游河水变浅。汉军派半数人马涉水过河,去进攻楚军。龙且见状,毫不示弱,亲率大军迎敌。双方接战不久,韩信佯装战败,慌忙撤回河西。龙且以为汉军无能,心中大喜,传命全军渡河追赶,想一举打败韩信。楚军刚刚冲到河心,早已埋伏在上游的汉军突然决开沙袋,河水急流滚滚而下,卷走了大部楚军。韩信指挥汉军回头掩杀,龙且当场阵亡。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楚军落荒而逃。齐王田广未及逃跑,便被汉军杀死。

韩信占领齐国以后,派使者上书刘邦,说齐国一向反复无常,难以镇抚,齐国南面又和楚国接壤,如不立一个齐王,恐怕很难巩固。因此,请求立自己为代理齐王。刘邦接书大怒,骂道:“我被围广武山,天天盼望他来助我,不但不来,还要自立为王!”谋臣张良、陈平赶忙踩踩汉王的脚,悄声对刘邦说:“现在形势于我主不利,不如先稳住他,让他守住齐国,免生变故。”刘邦立即明白过来,改口说:“大丈夫南征北战,平定诸侯,应该做个真王,何必代理呢!”这年二月,汉王派张良为使,带着印绶,去封韩信为齐王,同时把韩信的部队调走了很多。

韩信平定齐国,楚汉之间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为争取韩信,封韩信为齐王。

4.垓下大捷,功臣被诛

汉五年,由于韩信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彭越又在梁地不断骚扰,使楚军供应困难,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而汉军方面,萧何不断从关中运送兵员和粮草,支援前线,刘邦兵足粮足,在荥阳以西稳住了阵脚。

这年十月,刘邦见围歼项羽的时机已到,便率兵出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同时传令各路诸侯率军西向,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会师。不久,刘邦见韩信、彭越、英布等几路兵马先后到达,心中大喜。当下命韩信为总统领,指挥各路大军;又命萧何、陈平、夏侯婴运输粮草,供应前方。成皋、荥阳一路相连几百里,全部是汉军,鼓声、马声、呐喊声,震天动地。

项羽正带领所部人马回奔彭城。当兵至垓下时,登高西望,见踊跃追来的汉兵差不多与蚂蚁相似,不禁仰天长叹道:“我悔不杀刘邦,竟受他欺骗,与他修和!如今他负约发兵追来,真是岂有此理!”一腔怒火不可遏止,立即命十万将士就地扎营,布兵列阵,与汉军决战。

再说韩信受命汉军总统领之后,将三十万人马分成十队,布置了十面埋伏阵,四环接应,日夜操练,声势浩大。总攻开始,韩信请汉王刘邦守住大营,他自率三万人马上前挑战。士兵按韩信命令,冲着楚营高喊:人心皆背楚,天下已归刘。

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大骂一声:“这个钻裤裆的叫花子!想必活得不耐烦了,待我先杀了他再说!”怒马突出,不顾一切冲杀过去。部下将士,也一齐奋勇向前。两军相接,交战几个回合,韩信且战且走,引项羽入了包围圈。楚将虞子期怕中埋伏,打马追上项羽,进言道:“韩信多谋,汉军势众,主公不必急于追杀,待我江东援兵赶到,汉兵粮草空虚,再杀他也不迟。”项羽狠狠瞪了虞子期一眼,全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直杀奔前去。

突然一声炮响,汉军伏兵两路杀出。两军鏖战一阵,项羽冲开汉军,仍要追杀韩信。又听一声号炮,又有两路伏兵杀出,截住项羽,再度厮杀,不多时,又被项羽冲破。项羽性起,有进无退。接连是炮声大响,汉军伏兵四起,十面埋伏,一齐杀出,将楚军围在核心。楚军将士,大多伤亡,项羽自知中计,渐渐疲敝,只得杀开一条血路,带领残部退回垓下大营。他传谕将士小心坚守,不可轻动,伺机再战。

且说所剩楚兵,不足两三万人,垓下被围,岂能动弹!一晃几日,粮草断绝,外无救兵,不禁陷入一筹莫展的苦境。时值深冬,寒风刺骨,楚军将士忍饥受冻,多有怨声。项羽苦思对付汉军的办法,可又无法可想。这天夜里,寒风凄凄,忽高忽低,像是怒号,又像是哭泣。随着风声,忽听周围楚歌四起,低沉凄怆,如诉如泣。楚军将士也被汉军的楚歌引动了思乡之情,纷纷逃散,一夜之间,项羽身边只剩了千把人。第二天早晨。项羽别姬突围,几经转战,只身来到乌江边(今安徽和县东北40里江岸的乌江浦),见前有滔滔江水,后有大队追兵,心灰意冷,拔剑自刎了。时年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回师定陶,刘邦与张良、陈平二人密议多时,尔后突然闯入韩信大营,夺了韩信的兵符,并对韩信说:“将军屡建大功,寡人当始终不忘。今天下已定,应休兵息民,将军交还兵符就是了。楚地已平,义帝无子嗣,将军本淮阴人,熟悉楚国风俗,寡人改封将军为楚王。”韩信知刘邦仍记前嫌,心境十分悲凉。

公元前197年(汉十年)九月,陈豨起兵反汉,刘邦率兵亲去征讨,朝政交付吕后。韩信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转年正月,韩信的门客向吕后告发韩信勾结陈豨谋反,吕后听了,不动声色,即与萧何密定了杀韩信的计策。

次日,萧何依计命人去请韩信到相府私宴,韩信称病谢绝。萧何又亲到韩府,以问疾为由,直入内室。萧何告知韩信,陈豨叛军已平,约韩信进宫向吕后道贺。韩信跟着萧何来至长乐殿谒贺吕后。吕后一见韩信,便喝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也未等高祖回朝,便下令杀死了韩信。临刑前,韩信高声说:“我落入这女人的圈套,难道是天意吗?”说完,被杀于长乐宫钟室,并被夷灭了三族。

史学家司马迁在韩信死后大约70年以后,为给韩信立传,曾到韩信的故里淮阴去考察他的事迹。得知韩信还是一个普通人时,人穷志不穷,和一般人不一样。生活的贫困,世态的炎凉,并没有使他消沉。他苦练武功,揣摩学问,研究兵法战策。这正是他以后能够驰骋沙场,最终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的原因之一。

在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历史过程中,韩信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后人评论:“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这话不无道理。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