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78

第78章 治国安邦的故事(11)

五、奇谋屡出的军事天才: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氏。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拜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汉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他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后刘邦封他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韩信曾否认谋反,后人说法不一,但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辅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是无可争议的。对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连同代人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

1.贫家少年,荣佩将印

秦始皇嬴政年代,在江苏淮阴县韩家村,有位少年姓韩名信。幼年时家中虽不太富裕,但父亲是个勤劳明理之人,节衣缩食也要供韩信读书识字。韩信自幼聪明,他不辜负父亲期望,对所学知识都能一一牢记。他的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的器重。一次,老师对其学生说道:“我一生所教的学生中,惟有韩信日后能成大器,有所作为。”可惜韩信12岁时,其父因劳成疾,不幸早逝。韩母又百病缠身,家中渐渐一贫如洗。韩信15岁时母亲病故,他不得已而辍学。

母亲死后,韩信无依无靠,生活更无着落。南昌一位亭长,平时很看得起韩信,对他十分照顾,于是韩信便在亭长家里吃闲饭。时间一久,亭长的妻子便不耐烦起来,蓄意设法将他赶出去。这一天,亭长的妻子早早起来烧火做饭,吃饭时也未招呼韩信。待他像往常一样来吃早饭时,见什么吃的也没有,便明白了主人的心思,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另谋生路。

背井离乡,韩信流浪到淮阴城下,临水钓鱼。钓着鱼,就大吃一顿;钓不着鱼,只好挨饿。

韩信虽衣食无着,但时刻也没有停止习练武艺。他家虽无长物,只有一柄随身宝剑,因是祖传,天天挂在腰间。一日无事,踯躅街头。一个无赖少年见韩信带剑走来,便拿他开心,故意侮辱他说:“韩信,你平日腰挂宝剑,能干什么用?你高高的个头,又喜欢挎刀带剑,我看你不过是个胆小鬼。”围观的人都哈哈大笑,而韩信不予理睬,仍向前走。那个无赖少年更加得意,当众拦住韩信说:“你如果是条汉子,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没有这点勇气,贪生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说着,便叉开两腿,作骑马式,立在街上。

韩信虽很难堪,又急于脱身,心里琢磨,此无赖虽然不怀好意,但是跟他计较又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趴在地上,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哄然大笑。但韩信却不以为辱,起身而去。真是大智若愚,气度非凡。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和项羽叔侄起而响应,杀掉了会稽郡的朝廷命官,举兵反秦。这时韩信已长大成人,便投奔到项氏营中,做了一个无名小卒。项梁阵亡后,韩信归到项羽的部下,做了项羽的侍卫。他几次向项羽进策,不见采用,郁郁而不得志。就在项羽从咸阳返回彭城建都时,韩信悄悄弃楚归汉。开始,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称为连敖(管理粮草)的小官。在西行路上,他有幸与萧何交谈几次,萧何十分佩服他,认为是大将之才,几次向刘邦推荐。可是,数月过去,刘邦仍未重用他,心情十分苦闷。他责怪刘邦不识才,被刘邦定为死罪。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说:“汉王不是要打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闻言大惊,知道韩信不凡,停斩报告汉王。刘邦虽免了他的死罪,但仍不重用他。一天夜里,月明星稀,韩信悄悄收拾行装,离开了汉营。萧何发现韩信出走,急出一身冷汗,忙跳上一匹快马,连夜追出一百多里,总算追上。两天以后,萧何终于把韩信劝了回来,再次举荐给汉王。这次汉王按萧何所议,筑了一个高台,准备拜韩信为大将,并想马上召见韩信。

萧何见刘邦把拜将看得如此轻率,就劝止说:“大王素来不注意礼节,现在拜大将就像招呼一个小孩子一样,这恰恰是韩信出走的原因。”刘邦一听恍然大悟,说:“依你怎么办?”

“既然要拜韩信为大将,就必须选择吉日良辰,沐浴更衣,戒荤戒酒,先表现出诚意。然后召集群臣,举行隆重仪式,你亲自登台授印才行。”刘邦连连点头称是。

一个军中小官,平日不为人知,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众人岂能不惊?几位跟随汉王身经百战的将军,现反倒居于韩信之下,感到莫名其妙。刘邦早已看破这一层,便当众颁令道:“凡我军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节制,大将军当善体我意,与士卒同甘共苦,除暴安良,匡扶王业。如有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准以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拜将仪式结束以后,韩信被让到上座,再三表示要竭尽努力,以报汉王知遇之恩。刘邦也十分高兴,把韩信拉到身边,问道:“丞相极力举荐将军,称赞将军的雄才大略。我想统一国家,平定天下,将军有何妙计教我?”

韩信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刘邦:“大王要东征,夺取天下,你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见刘邦连连点头,韩信接着说:“请问在勇悍仁强方面,大王能和项王相比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恐怕不如项王。”

韩信见刘邦有自知之明,便继续说道:“臣也以为大王不如项王,但臣曾在项羽手下为一小小军吏,素知项王秉性。项王虽勇悍,但不能任用良将,这是匹夫之勇,不能与他图谋大业。项羽待人还算恭敬慈爱,谈吐也比较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倍加关注;但是当部下立了功,应当封赏时,他却很悭吝,犹犹豫豫,迟迟不肯把印绶颁赐给人家,这不过是那些见识短浅的妇人之仁。今日项王虽称霸天下,欲指挥各路诸侯,但不在关中建都,却东归去都彭城,明明是自失地利。他又违背楚王原约,专以亲疏划分封地,诸侯自然生怨,并且起而效尤。试看山东诸国,已开始驱逐旧王,据国称雄,这如何致治?项王起兵以来,所过之地无不大肆杀戮,百姓必然不服。眼下人们惧怕项王威势,不敢背叛,将来各国势力逐渐强大,何人肯再服他?可见项王虽强,容易变弱。今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谋臣勇将,何敌不能摧?率领将士,仗义东征,何地不能克?”

韩信侃侃而谈,一发而不可收。当谈到项羽把秦朝降卒20万全部活埋,民愤极大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不但保住性命,还被分封为王时,向前探了探身子,接着说:“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虽然阻我东征之路,但他们本是秦之降将,秦地父老十分憎恨他们,怎肯诚心归附?而当初大王入关之后,秋毫无犯,并废除秦时苛政,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愿大王治秦。大王若东入三秦,很快就可略定;三秦略定之后,便可进图天下了!”

这番话,说得刘邦喜形于色,一再说:“我后悔没有早日起用将军!今日听了将军指导,茅塞顿开。此后全仗将军调度,指日东征。”韩信说:“将不练不勇,兵不练不精。项王虽有许多劣弱之处,但毕竟是百战的勇将,不可轻视。现须加紧操练人马,鼓舞斗志,约过月旬,方可启行。”

这次谈话,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提出了东进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所以,刘邦听后喜出望外,感叹自己跟韩信相见恨晚。

2.暗度陈仓,计伏魏豹

韩信指挥汉军将士,日夜操练,没过多久,便军容整齐,壁垒一新。将士们见他确有抱负,不同寻常,不由得暗自钦佩,高高兴兴地听他指挥。

汉王元年八月,汉军挥师东进。汉王早有张良定计,叫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市)。汉王又问韩信,韩信的计划竟与张良不谋而合,喜得汉王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汉军静悄悄离开南郑,韩信下令,命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带少数人马,先去修复栈道。此时,项羽正被东方的战乱所牵制,无暇西顾。韩信向汉王建议:“关中虽有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把守,但他们兵力单薄,又不受秦民拥戴,如无项王支援,必难立足,我们应乘其不备,立足未稳,先取关中,然后直取项王。”汉王依议而行,并悄悄调回樊哙、周勃、夏侯婴几员大将,准备带兵出战。

正值秋高气爽季节,汉军将士都急于东归。大将军命令传来,人马很快进抵陈仓。雍王章邯本奉项王密嘱,堵住汉中,作为第一道门户。此时闻知汉王已拜韩信为大将,正在督修栈道,不日出兵。他便大笑道:“既想出兵,何以又烧栈道?现在重修,栈道三百里,净是悬崖峭壁,何年何月,方能修成?真笨贼也。”说完,又问韩信何人,左右忙将韩信的历史对他说明。他复大笑道:“胯下庸夫,有何将才。”于是毫无防备。一日,忽有陈仓败兵,逃至废邱,报称汉军夺了陈仓,杀死戍将,不日即兵临城下。章邯方知中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慌忙引军迎战,顶头碰上樊哙,布阵厮杀。汉军积愤已深,一经对垒,勇不可当,直杀得章邯顾头失尾,节节败退。汉军乘胜追击,不料章邯收拾残兵,又二番反戈冲杀过来。韩信一见,调出汉军左右两翼,策应前锋。前锋樊哙,左翼主将灌婴,右翼主将周勃,皆为汉军著名大将,夹攻一个章邯,叫章邯如何抵敌?结果章邯几乎断送了性命,带着残兵退回废邱,紧闭城门,高悬吊桥。然后派人向董翳和司马欣求救,谁知那二王一听韩信大名,早吓得魂不附体,如何敢动。

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关中大块土地。韩信不失时机,派周勃、灌婴等大将去攻取咸阳,卡住章邯东逃的去路,然后发兵围攻废邱。他取出萧何提供的地图仔细查看,见废邱面临渭水,防守严密,决定智取,不予强攻。他首先命令樊哙等部到渭水下游截流。水不下泻,很快猛涨,如万马奔腾,涌进废邱城内,城内顿时乱作一团。章邯见势不妙,急忙出北门而逃。韩信马上又命樊哙放水,挥军直追章邯。章邯失了城池,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勉强一战,不免惨败,自觉已到绝处,便拔剑自刎了。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本都是章邯手下的属将,闻知章邯兵败自杀,便先后向汉军投降。这样,三秦之地,不到一月全归了汉王刘邦。

三秦平定之后,赵相张耳不久也西行入关,投顺汉王。汉王刘邦调集56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取彭城。项羽闻讯,亲自率领3万精兵,回师灵壁(今安徽宿县西北),在睢水大破汉军,汉军死伤枕藉,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只带领几十人逃出重围。

刘邦退到下邑,惊魂未定,便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谋士张良说:“你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当此大任,独当一面。”

在这严重时刻,韩信收集兵将,跟刘邦在荥阳相会,屡次打败项羽,使楚军不得西进。

汉军彭城兵败之后,原先投降汉王的司马欣、董翳这时又背叛了刘邦,投降了项羽。原先归附汉王的齐王、赵王也同项羽讲和。汉二年六月,魏王豹告假回归故里,探望病中的母亲。结果,一回到平阳,他就绝断了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并与项羽订立盟约,背叛了汉王刘邦,局势十分危险。

到了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王豹。魏王豹用重兵把守蒲坂(今山西永济西),阻挡汉军渡河。

蒲坂在黄河东岸,同西岸的临晋相对,是攻魏的必经之地。韩信率汉军到达临晋,见蒲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魏王豹。

魏王豹见韩信在临晋布下重兵,沿岸摆列无数战船,旌旗招展,料定汉军必由此渡河。于是集中兵力,严加防守。谁知韩信暗中却在北边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埋伏重兵,并砍伐树木,制造了很多木瓮,用绳索连结起来,漂在水上,代替船只,作为渡河用具。

这一天,汉军出奇不意地渡过黄河,迅速占领了魏城安邑(今山西运城东)。魏王豹得报后,大吃一惊,方知中计,慌忙引兵赶到安邑,迎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杀得大败。九月,韩信俘虏了魏王豹,并平定了魏地,在那里设立了河东郡,使汉王的地盘扩大到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

3.背水大战,被封齐王

项羽自从彭城大败汉军以后,亲率大军长驱直入,向荥阳以南的京邑和索亭之间打来。汉王刘邦见楚军势大,先是坚守不出,后又派精兵突袭楚营,双方互有胜负。结果,两军在荥阳以东,形成对峙之势。汉王采取避实就虚的方略,由刘邦亲守荥阳,以少数兵力拖住项羽;一面采纳韩信的建议,派韩信率汉军主力北上,进攻赵、代,讨伐燕国,并向东平定齐地,向南切断楚军粮道,继而形成对楚军的合围。

这年闰九月,韩信大军首先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大败代军,俘虏了相国夏说。赵歇和陈余得到消息以后,立即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屯集20万重兵,严阵以待。韩信破代以后,刘邦把他的精兵调回荥阳,抗拒项羽,这一来使得韩信兵员大减,只有数千之众。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之一,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东西交通的必由之路。当时形势不利于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