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76

第76章 治国安邦的故事(9)

孙膑绝不向恶势力妥协,但也不能蛮干。要讲究策略。他决定佯狂诈疯,以懈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图脱魏之计。一日庞涓派人送晚餐时,他正欲举筋,忽然昏聩,作呕吐之状,良久发怒,张目乱叫不绝。庞涓亲自来看,只见他痰涎满面,伏地哈哈大笑,忽然又号啕大哭。庞涓颇为狡猾,恐其佯狂,命左右将他拖入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遂半信半疑,但看管已较前大为松懈。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狂。

过了一些时日,齐国有使者来魏。孙膑乘人不备,暗中会见了齐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他们商议,用车将孙膑带离魏国,直奔齐国,从此掀开了孙膑人生历程新的一页。

2.知彼知己,智胜马赛

齐国使者救出了孙膑,快马加鞭地回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孙膑洗了澡,换了衣,饱食多日之后,又恢复了他英武的面容。因为早有墨子的推荐,再加他本人装疯脱身之计,齐威王对孙膑就另眼相看,要封他的高官。孙膑辞谢说:“臣一来无功不受禄,二来庞涓如果知道我回了齐国,必定又起是非。不如叫臣暂时隐姓埋名,待大王有机会用臣之时,我再立功报效吧!”

大将军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华,就出面说:“请孙先生暂住我家,我好日夜求救。”于是,孙膑就成了田忌府中的上客。田忌为人礼贤下士,谦虚谨慎。不管国事家事,他都求教于孙膑。二人如鱼得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一天,田忌回府,眉头紧皱,有些闷闷不乐。他请来孙膑,告知其不快乐的原因——原来齐国都城流行赛马的游戏。威王想用赛马促进国人练武强国。他本人也亲自参加,每次都下了很大的赌注,吸引得文武百官纷纷参加。威王的御厩里养有一批高头快马,田忌参赛连连失败,今天又输了百金。孙膑听后安慰说:“将军不要犯愁,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赛马与打仗一样。下次再赛,将军带我去看看,了解了情况,我再给将军出主意。”

又一次赛马会在教场中举行。田忌乘车带上孙膑来到赛场。只见彩旗飘飘,马嘶人叫。比赛开始了。孙膑了解到,参赛者将马分为三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三比二胜。三等马跑的速度相差无几,因此互有输赢。但是,威王宫中的马,全是好马快马,所以每赛必胜。这次比赛,田忌仍照常规进行,最后又失败了。

田忌回到府中,孙膑就对他说:“我已想出了赛马的新方法。将军再次比赛,我保你反败为胜。”田忌说:“先生如能保我获胜,我就去请求大王以千金为赌注。”孙膑满有把握地说:“你尽管去挑战好了,输了我负全责!”

田忌很快就去找威王挑战。威王说:“你乃败军之将,怎敢言战?”田忌说:“臣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赢,并以千金作奖。”威王说:“好嘛,寡人明日定要赢你千金!”

赛马会又一次在教场举行。观众听说这次赌注比哪次都高,整个临淄城万人空巷前去围观助兴。

临开赛前,田忌对孙膑说:“兄长的妙计快拿出来吧!这次再输了,我可就惨了!”孙膑说:“齐国的好马都集中于王官。将军是很难与之力敌的。今日当以计取之。”接着,孙膑就与田忌耳语了起来,听得田忌连连点头微笑。

三声鼓响。上等马的比赛开始。威王的马一开始就冲在最前面,把田忌的马拉下了好长的距离。结果,田忌输了。

第二场是中等马比赛。田忌的马一反常态,快速地冲在了前面,观众齐声高叫:“快,加油!加油!”结果,田忌赢了。

第三场下等马的比赛又开始了。田忌的马又一次赢了。结果是三比二的战果。田忌赢了一千金。全场观众欢声雷动,报以震耳欲聋的掌声。威王感到意外地问田忌:“田卿,以往赛马,你是常败将军。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难道你的马都吃了神丹仙药,成了神马了?”田忌说:“臣的马还是凡马,太阳也没有从西边出来。这都是孙膑先生的妙计啊?”威王听后,眼睛一亮:“赛马,又不是打仗,还有什么妙计?”田忌说:“此中奥秘,还是请孙先生来说吧!”

威王叫来孙膑相问。孙膑说:“臣知大王爱好赛马,是为了训练出好马,用于他日的战争。赛马场就是战场,不但要斗勇还要斗智。军队中有上中下三军。马也有上中下三等。臣请田将军以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这样,力量的对比就起了变化;输一场却赢得了二场。这在兵法上就叫:‘知己知彼,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妙哉!妙哉!”威王树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孙膑:“以一斑可窥全豹。从此寡人可以看出先生身残志不残,足智多谋,高人一等!”

3.避实就虚,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秋,庞涓自以为孙膑已死,天下无对手。为了展示其才能,替魏国开疆拓土,他说服了惠王,率领10万精兵,北上入侵齐国的盟国赵国。魏家将打头,长驱直入。赵国首都邯郸被围。赵王派人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决定拜孙膑为帅,出兵救赵。孙膑辞谢说:“不行,不行,臣是个残废人,拜我为帅显得齐国别无人才,让敌人讥笑,再说,庞涓知我未死,一定会加倍小心,这对我国也是不利的。臣请拜田忌将军为帅吧!”威王点头应允,就拜田忌为师,孙膑为军师,立即出兵。

出兵的这一天,田忌下令齐军直奔邯郸。孙膑说:“不行不行!”田忌感到意外地问:“我们不是去救援赵国吗?救兵如救火,去晚了,邯郸恐怕就完了。”孙膑说:“赵军不是庞涓的对手。不等我军赶到,邯郸城早就破了,那就成了雨后送伞了。”田忌说:“军师,你说怎么办吧?”孙膑说:“我们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大军直捣魏国首都大梁。庞涓知道后,定然撤军回救。我们从半路截击,以逸待劳,定获胜利!”田忌听后连连点头说:“妙计!妙计!就依军师高见。”

庞涓果然一鼓作气地攻下了邯郸,正要追击残余赵军,一举扫平赵国全境时,突然接到魏惠王紧急谕旨,令其火速回军,以解大梁之围。庞涓不敢怠慢,立即下令,以急行军速度火速回师!

齐军进入魏国,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而长驱直入地兵临大梁城下之后,围而不打地撤到桂陵。孙膑知道,桂陵乃魏军回师必经之地,就选择了有利地形,埋伏下精兵强将,等待鱼儿上钩。庞涓率兵回援,一天走100余里,走了近10天,将士已十分疲劳,到了离桂陵20里地时,突然战鼓咚咚,一军杀出,拦路腰击。领兵人乃齐国牙将袁达。庞涓见齐军人少,就命侄儿庞葱领兵接战。两人杀了20多个回合,袁达诈败而虐。庞涓挥军追赶,将到桂陵,只见迎头又一支齐军摆开阵势。庞涓登高一望,正是孙膑刚到魏国时于教场内摆的颠倒八门阵。庞涓心中纳闷:“那田忌怎么也知道此阵?莫非他已求教过鬼谷子?”正在此时,一阵鼓响,齐军中闪出一员主将,全身披挂,手执长戟,认军旗上绣着一个田字。田忌在先锋田婴的护卫下高呼:“庞涓小儿,速来送死!”庞涓怒瞪双眼:“你田忌有何本事,敢与我庞大元帅对阵?”田忌冷笑一声说:“庞涓,你不要逞能。你认识我这阵法吗?”庞涓说:“此乃颠倒八门阵!”田忌说:“你敢来攻阵吗?”庞涓迟疑了一下,要说敢打,又无把握;要说不敢,岂不丢脸?于是,就硬着头皮说:“打!”田忌心中暗喜地说:“好!我们走着瞧!”

田忌引田婴回马入阵。庞涓对身旁的庞葱、庞茅、庞英说:“你三人各领一军待命出击。我领头打阵。你们看阵势一变,就三队并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是!”三个庞家将奉命分兵走后,庞涓就带领500精兵上前打阵。他才入阵中,只见八方旗色,纷纷转换,东冲西杀,找不到出路。正在此时,一阵金鼓齐鸣,齐军推出一辆戎车,车上高坐着一个浓眉大眼威武英俊,手持令旗的主将,背后的认军旗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孙”字。庞涓连喊:“打鬼!打鬼!”孙膑高声叫道:“庞涓,你这人面兽心的势利小人。我不是鬼,是你害不死的义兄孙膑。老天有眼,冤家路窄。你今天敢攻打我的颠倒八门阵,我马上叫你变成鬼!”庞涓闻言胆战心惊,连忙下令退军!孙膑把令旗一挥,几队齐军一齐冲杀过来,杀得魏军弃甲丢盔,横尸遍地。庞涓自认将死之时,三位庞家将赶来解围。双方一场恶战,庞茅被田婴一枪刺死。庞英、庞葱奋力死战,损兵大半才救出庞涓逃出阵去。

庞涓死中逃生,不敢恋战,急忙率领残兵败将,像条丧家犬一样,夹起尾巴逃回大梁,紧闭城门死守不出。

在这次作战中,孙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抓住要害,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始终掌握主动,牵着敌人的鼻子;待时机成熟之时,给敌人以重创,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为齐国争霸中原、战胜强魏奠定了基础。

4.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桂陵之战结束后,齐威王对田忌和孙膑甚为宠任,专以兵权委之。宰相邹忌心胸狭窄阴冷,恐田忌或孙膑将来代己为相,便设计诬陷田忌欲拥兵背反,齐威王疑之,田忌托病辞了兵权,以释齐王之疑。孙膑不久也谢去军师之职。次年,齐威王死,其子辟疆即位,是为齐宣王。宣王素知田忌之冤与孙膑之能,召请二人回朝,执政如故。

魏国在桂陵之战后,并不甘心失败,元气也并未大伤,久霸中原的余威还在。地处中原的原来是晋国,后来分裂成魏、赵、韩三国,因而亦称“三晋”。魏国兵强马壮、国力雄厚,赵、韩二国远逊于它。桂陵之战受挫后,魏国结好与赵、韩,三国联军同仇敌忾,先后击败过秦、楚两国的进攻。魏国内部也加强整顿,发展生产,国势日强。然而魏惠王是个目光短浅、好大喜功而又缺乏深远战略思想的君主,加之庞涓等一帮人的怂恿,魏惠王便又忘记了昔日的教训,独霸中原的野心便又膨胀起来。于是,在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即桂陵之战后13年,魏惠王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兵大举进攻韩国,企图一举亡韩。

弱小的韩国,在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连吃败仗,兵临国都,韩哀侯异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于齐,求其出兵相救,以存社稷。

早就想称霸中原的齐国认为大好时机到来,齐宣王召集群臣,共议国策。宰相邹忌认为,韩魏相煎,这是齐国之幸事,可以隔岸观火,齐国自身也需加强治理,以不发兵相救为宜。大将田忌则认为,魏韩相斗,韩败魏胜是其必然结果,那样就会使魏势力大增,则祸必殃及于齐,绝不能袖手旁观,坐失攻魏战机。两人争执不下,齐宣王征询孙膑的意见,说道:“军师不发一言,难道说救与不救,二策都不合适吗?”

孙膑早已成竹在胸,他首先透彻地分析了不救与速救的弊端,他认为,魏国自恃其强,伐赵之后又起倾国之兵伐韩,其野心须臾也未忘记伐齐。如果任韩降魏,只能使魏更加强大,从而形成对齐国的巨大威胁,因而弃韩不顾是不明智的。然而,齐国的军队必须为齐国的利益而战,如果过早地出兵救韩,就等于齐国代替韩国作战,韩享其安,我受其危,主客颠倒,那对齐国是十分危险不利的。

孙膑的一席话,鞭辟入理,令人信服。既然不救和速救都不妥当,那么怎么办呢?孙膑接着说,从齐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应该许韩必救,以安其心。韩知有齐相救,必然尽全力抗魏自卫,魏兵也定然倾其全力以攻韩。等到魏韩厮杀实力消耗后,再出兵攻击疲惫的魏军,拯救危亡的韩国,用力少而见功多,才会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齐宣王听了孙膑的建议,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韩国使者,答应说:“齐救兵旦暮将至。”韩哀侯大喜,奋力抵抗魏军。然而毕竟弱不胜强,前后交兵五六次之后,韩军尽皆大败,再次派使来齐,请求速发救兵。魏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也有一定的伤亡,实力有所削弱。于是,齐国抓住了韩危、魏疲的最佳时机,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军数万、兵车数百乘,浩浩荡荡离齐攻魏救韩。

这一次,孙膑又一次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他认为“夫解纷之术,在攻其所必救,今日之计,惟有直走魏都耳!”魏惠王见齐军又杀气腾腾直扑大梁而来,鉴于13年前桂陵之败的惨痛教训,再也不敢让魏军在韩恋战,急忙将魏军主力调回。庞涓大惊,即时传令离韩归魏,率兵10万企图与齐军进行一次战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