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54

第54章 料事如神的故事(19)

十二、勤政护国的汉朝开国宰相:萧何

萧何,江苏沛丰人。他与刘邦是同乡和好朋友。他博学多才,智谋非凡,时常向刘邦献计献策,为刘邦建立西汉以及治理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深得刘邦信任,被刘邦封为丞相。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一举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制的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新的痛苦。

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病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不仅杀蒙恬、蒙毅等大臣,而且还杀害了他的兄弟姐妹20多人,以致“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戍卒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江苏吴县,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杀死会稽郡守,响应起义。

就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江苏沛县的反秦运动已在默默地酝酿之中,其中主要的策划者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西汉开国丞相萧何。

1.沛县起义,巧于谋划

刘邦少年时,不喜耕稼,专好浪荡游玩,其父屡次劝诫他,要他学一技之长,不可空度时光,但他就是听不进去,勤吃懒做,坐耗家产。刘邦到了弱冠之年后,他也想找点事业干,由于他交游甚广,尤其是与官场上的人也时常来往,其中就有萧何、曹参等人,这些人便替他谋划,教他学习吏事。刘邦对官场上的事情一学便会,不久便当上了泅水亭长。所谓亭长,就是判断里人狱讼,遇有大事,乃详报县中,因此与一班县吏互相来往,天长日久,刘邦和他们的关系日渐亲密起来,其中和他关系最要好的就要算萧何了。萧何因为文章写得好,这时在沛县城中已经是掌有实权的主吏掾了。刘邦每次到县里办事,都要和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起饮酒,畅谈肺腑。萧何为人忠厚,心地善良,他作为刘邦的上级,处处照顾刘邦。即使刘邦有了什么过失,他也往往利用职权为其开脱补救,俨然刘邦的兄长一样。因此,萧何和刘邦可以称得上是患难之交、贫贱之交,他们二人的关系在日后的共同相处中得到了各种考验。

刘邦虽然当上了亭长,可是他那游手好闲的毛病却没有得到改变,整日只是借着办公事四处转悠,吃喝玩乐。正因为这样,刘邦已是二十八九岁的人了,却还没有娶上媳妇,这件事令他的父亲刘太公非常着急,时常托人为刘邦提亲,但迟迟未有结果。乡里不是没有好姑娘,只因为刘邦向来懒散,人们都不愿将女儿嫁与他。刘邦也并不急着成亲,还是混迹平康,随心所欲。

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的婚姻大事他自己不着急,而他的朋友们却时时为他谋划着。

有一次,县城里来了一位吕公,名父字叔平,他与县令是老朋友。这位吕公原是都城中一位破落官宦人家,因遭仇人陷害才举家避祸来到此地。他膝下有两男两女,大女儿吕雉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年方17岁,尚未许人。吕公很想在沛县择一佳婿,日后在当地也好有个依靠照应。萧何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和曹参商量了一番,决定让刘邦去见见这位吕公,说不定这桩美满的婚事会成功的。

正好县令顾全友谊,令在城中居住,凡为县吏,应出资相贺吕公。于是萧何和曹参连忙去找刘邦,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

刘邦虽不急于成亲,但却素贪酒色,听到萧何说吕雉长得如花似玉颇有姿色,顿时喜形于色,急忙上前深施一礼:“多谢二位兄弟关照,不知何时前去吕公家相贺?”

“立即就走。”萧何起身说道。

刘邦一摸怀中不好意思地说:“我囊中羞涩,这将如何是好?”

萧何忙说:“我们已经为你备好重礼,你和我们一同前往就是!”

刘邦高兴地说:“谢谢二位弟兄!日后我刘邦一定重重还这份厚礼!”

吕公家门口这时已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县吏们个个提着重礼络绎不绝,吕公及夫人、女儿相迎致谢。此时,刘邦在萧何、曹参、夏侯婴陪同下提着重礼,衣冠楚楚地走进厅堂。萧何在吕公耳旁轻声耳语几句,吕公急忙上下打量刘邦几眼,然后又转到刘邦身后端详片刻满意地一笑:“四位里边请!”

酒阑席散,宾客纷纷起身告辞,刘邦已有几分醉意,他刚想起身告辞,被吕公喊住了:“刘邦小弟暂且留步,老夫有话相告。”

“老伯有何要事?”刘邦假意问道。

吕公挥手示意:“小弟请到内室一叙!”

萧何起身对刘邦道:“贤弟快进去吧!我等先告辞了!”说完向刘邦挤挤眼转身离去。

吕公望望刘邦微笑道:“老夫少时即喜相术,老夫所观今日众人无一能与你比,你日角斗胸,龟背龙股,状貌奇异,与常人大不相同,日后你必有大福大贵。请问你娶妻没有?”

刘邦摇摇头说还未娶妻。

吕公点点头微微一笑:“老夫有一小女年方17岁,尚未许配人家,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于你,愿奉箕帚,不知你意下如何?”

刘邦听了此言,真是喜从天降,乐得应诺,当即翻身下拜,给岳父大人请安。

转瞬间吉期已届,刘邦着了礼服前来迎娶吕雉,花轿后紧跟迎亲的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吕公即命女儿吕雉装束齐整,送上彩舆,随刘邦而去。

洞房花烛之夜,刘邦与吕雉龙凤谐欢之余,心里暗暗感激萧何,心想要不是萧何,自己怎能娶上如此仪容秀丽、丰采逼人的美妇?的确,刘邦的婚事多亏了萧何前后张罗,才使其如愿以偿。

萧何在刘邦的婚姻大事上功不可没,同时,他在日常的交往中也时时处处关心着刘邦。有一次,刘邦奉命西赴咸阳,县吏都送钱给刘邦,一般都给他百钱3枚,只有萧何给了百钱5枚。因此萧何对刘邦的好处,使刘邦终身难忘,他总是说等他日后发迹了,一定要重重地回报萧何。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果然不食前言,给萧何屡次加官晋爵,封地赐田,以报当年之恩。

刘邦娶了吕雉,虽然相亲相爱,但他是登徒于一流人物,怎能不在外拈花惹草?他任泅水小亭长,经常在外,平生贪杯,因此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由于喝酒常去酒楼,刘邦很快和曹家酒楼的曹女打得火热,于是这里也便成了他和萧何等人谈天说地的固定场所,每有闲暇,他们便聚在这里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大吃大喝。正因为这样,曾引起过吕雉的嫉妒。一次刘邦踉踉跄跄推门而回,吕雉一见生气地说:“你又死到哪去了?”

刘邦醉眼朦胧,坐在榻上哈哈大笑:“天要变了!天要变了……”

吕雉没好气地说:“你这该死的小声点,你就不怕掉头,连累全家。”

刘邦拉着吕雉的手:“贤妻,我日后要起事干一番大事,有朝一日我坐上了王位,就封你为王后。”

吕雉生气地将刘邦的手打落:“去你的!又在说疯话,像你这样能干出什么大事?整日只知寻花问柳,日后不连累全家,就算万幸了。”

一日,刘邦与萧何、曹参、夏侯婴四人又聚在曹家酒楼。

刘邦干完一杯酒,微微一笑:“三位好友可知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

夏侯婴说:“这全国上下谁人不知。”

刘邦又低声说:“那三位可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率众起事首先反秦,现已夺取十几座城池?”

曹参点点头:“吾等略知一二。”

刘邦顿了顿,扫视众人:“如今二世暴政,烽火四起,民怨沸腾,吾等何不趁此时机干番大事!”

萧何立刻响应:“对!贤弟所言有理,我看这秦王朝气数已尽,普天愁怨,遍地哀鸿,我等不能再为这秦王朝卖命了。”

曹参也赞同道:“这个无道的昏君,只知鱼肉百姓,哪有治国之术。我看就依刘邦兄之言,我等何不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萧何见大家意见一致,就转向刘邦问道:“依刘贤弟之意……”

刘邦马上说:“顺从民心,奋举义旗,推翻暴秦,重建太平。”

三人赞同道:“此言有理!就这么办。”

刘邦望着萧何,恳切地说:“萧何兄,你是县衙中的刀笔吏,你看怎样才能率众起事?”

萧何起身离桌案在屋内踱步深思,他来到窗前向街道望去,见一队队一行行被秦军官兵抓来的青年壮士,脚戴铁链一步步向西而行,官兵不时扬鞭抽打壮士,催促壮士快行,壮士们个个伤痕累累,愤怒地望着扬鞭的官兵艰难地前行,萧何离窗来到桌前,对刘邦说:“贤弟要想率众起事,可以这样行事。”他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最近朝廷降旨下来,要各郡县再速遣青年壮士去咸阳扩建阿房宫,沛县马上也要送100多名壮士去咸阳。因此他想和曹参极力向县令推荐刘邦,让刘邦押送壮士到咸阳城,途中向壮士们施以恩惠,好聚众起事,然后再想办法里应外合,先拿下沛城。

萧何说出这一计策,立刻得到众人赞许,刘邦连连竖拇指,对萧何钦佩不已。

在萧何的努力下,沛县县令终于同意让刘邦押送100多名壮丁去咸阳。

沛县丰乡西面的大泽道上,刘邦押着壮丁艰难地行走着。太阳西下,人人都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刘邦抬头瞧见路旁有一小亭,亭内有人卖酒,刘邦上前喊道:“小二,买几坛酒来。”

小二连忙搬出几坛酒来,刘邦又让他拿来碗。

刘邦对众壮士说:“大伙行路一天,天已傍晚,在此歇息片刻,饮点水酒,解解饥渴。”

众壮士闻声倒地,争抢着酒碗喝,刘邦搬了一坛酒自斟自饮。

直喝到夜暮降临多时,刘邦假装喝醉,大声说道:“众位弟兄,你们到了咸阳,必充苦役,不被打死也得累死;况且现在看来我们半月里难到咸阳了,按秦法规定,若误日期到达统统要被砍头。你等去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我将你们放了,给大家一条生路,各自去逃生吧!”

众人巴不得这样,听了刘邦的话,真是感激涕零,感谢不已。刘邦替他们一一解去绑绳,挥手让他们去。大家恐怕刘邦因此获罪,便问刘邦:“公不忍我等送死,慨然释放,此恩此德,誓不忘怀,可是公将如何回去交差?这会祸连九族的呀!”

刘邦苦笑道:“唉!你们都去了,我也只好远离此地去逃生,难道还能回去寻死不成?”

其中有一叫周勃的壮汉说道:“我等全是良民百姓,只因交不起朝廷苛税,才被抓来服役。既然刘公如此仗义,我等怎么弃你不管,而且我等走后,万一被官兵擒拿,也难免一死,不如我等跟随刘公,听刘公号令,反了朝廷,占山为王!”

众人齐声道:“对!我们愿意随刘公反了朝廷。”

刘邦看到萧何教给他的计谋成功了。他非常激动:“好!既然大伙如此看得起我刘邦,那咱们就反了朝廷,从此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众壮士振臂高呼:“愿听刘公号令!”

沛县令得知刘邦率众造反,气得吹胡子瞪眼,立刻派人把刘邦的妻子吕雉抓进县衙,本要严刑拷打,多亏萧何用计,说可以用吕雉作诱饵,引刘邦上钩,方保吕雉平安无事。

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义军势如破竹,连克县城,据报已破沛之邻县蕲县,沛县令吓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连忙派人叫来了萧何、曹参问计。

萧何和曹参心照不宣地互相一笑,萧何上前一步:“大人若依在下两件事,我保证沛城无事!”

县令夫人只怕义军攻进沛城,全家大小性命难保,于是着急地说:“哎呀!还不快讲!不要说两件,就是百件,老爷也会依你!”

萧何微微一笑:“此话当真?”

县令忙说:“本大人决不食言!”

萧何这才不慌不忙地说:“第一快把刘邦的妻子从牢中放出,第二赦罪召还刘邦。”县令非常惊讶:“萧何,你这是什么用意?”

萧何笑着说:“在下听说刘邦已聚集数千人盘踞芒砀山,此人虽然也已起义,但只是占山为王,并不曾攻州克县,且他非常有豪气,如果赦免他的罪过,他必感激图报。因此老爷派人赦罪召回刘邦帮助我们守城,这沛城岂能失守!”

县令夫人高兴地拍手称赞:“对!对!老爷你还犹豫什么,还不快派人放了刘邦妻儿,赦罪速召刘邦等人守城!”

县令如梦初醒,火速派人放了吕雉。他发愁派谁去才能召还刘邦,只见曹参沉思片刻说:“在下认识一人,他妻乃吕雉之妹,他和刘邦乃连襟,此人素有膂力,专靠屠狗为业,姓樊名哙,让他前往定无一失!”

县令大喜,点点头答应了。

萧何、曹参二人相视一笑,计谋再次成功了。

刘邦见到樊哙带去的萧何的亲笔书信,得知萧何又定下妙计,时机已到,可以攻占沛城了,他持剑率众直奔沛城。行至中途,忽见萧何、曹参慌慌张张狼狈不堪而来,刘邦惊愕地迎上前去:“萧何兄你们怎么来了?”

萧何气喘吁吁:“贤弟,大事不好了。前请县令召公,原本想依计占领沛城,没想到那狗官经他人点化,已识破我二人之计,于是下令闭守城门,将要诛杀我二人,亏得夏侯贤弟告知,我二人才逃出城来。”

刘邦听后很是着急:“这……岂不是前功尽弃?”

萧何说:“城中百姓对县令也非常不满,我们可以先投书函给众百姓,让他们杀死县令,免受秦毒。只是该如何投书呢?”

刘邦说:“这有何难?请君立刻写一书函,我自有办法投入。”

萧何听后,急忙提笔在手,草就一书,上写:“天下苦秦久矣,今沛县父老,虽为沛令守城,然诸侯并起,必且屠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诸侯,则家室可以保全!不然,父子俱屠无益也。”

刘邦看后,连声说好,便将书加封,自带弓箭,至城下喊守卒道:“尔等不要徒劳自苦,请速看我书,便可保住全城生命。”说罢,用箭将书信射入城上。城上守卒,见箭上有书信,取过一阅,却是字字在理,便下城同诸父老商量。众父老一齐赞成,竞相率子弟们攻入县署,把县令杀死,然后大开城门,欢迎刘邦、萧何及众义军入城。

刘邦召集人们开会,讨论今后将如何办。萧何对众人说:“狗官已被杀,这沛城不能一日无主,刘公有才有德,可为沛令,不知众人意下如何?”

众人齐声称赞,称刘邦为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