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05

第5章 文韬武略的故事(4)

秦王政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想,当初自己和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一样,都称“王”。如今“王”没有了,那么自己该称什么呢?当务之急,应先确定自己的称号。在一次朝会上,秦王政令群臣讨论君王的称号。他说:“从前混乱的时代,大小邦国林立,兼并战争天天发生,血流遍野。这种局面连三皇五帝也没能禁止。到今天才由寡人翦灭了六国,天下出现了统一、安定的局面。现在寡人的名号不更改,何以显示寡人的赫赫功绩,又怎么将这些光辉的业绩传给后世呢?”

大臣们对国君的名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勃、廷尉李斯以及朝臣中博古通今的博士们经过一番认真的讨论,建议说:“大王尊号称‘泰皇’最为合适。古代的三皇五帝最神圣,但五帝时地盘不过千里,诸侯外夷叛服不定,五帝也控制不了。而如今大王举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这是自上古以来都不曾有过的盛世,五帝当然远远不及大王。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以泰皇最为尊贵,故臣等以‘泰皇’适合作大王的尊号。”

然而,秦王政没有接受群臣的尊号。他想:既然三皇五帝的功德远远不能和我相比,我怎么能袭用三皇用过的称号呢?既然在人们心目中三皇五帝是最神圣的统治者,那么我就要把最神圣者的尊号合为一体,以显示我的神圣和功绩都是前无古人的。于是,秦王政取了三皇的“皇”字,再配上五帝的“帝”字,创造了“皇帝”这一前无古人的尊号,自称为“始皇帝”,规定后世以数字计算,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秦王政企图通过称号来显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奠定万世一系的帝位基础。

接着,秦始皇又制定了一系列尊君抑臣的制度。规定皇帝所下的命令称为“制”或“诏”;不准臣下的语言和文字中涉及皇帝的名字;文书中每逢“皇帝”、“始皇帝”等字样,必须另行抬头,顶格书写。在秦始皇以前,“朕"是人人都可使用的第一人称,“玺”也是印章的一般称呼,秦始皇却规定,只有皇帝的自称才能使用“朕”,只有皇帝的御印才能称“玺”。

君临天下,神化皇权立帝威

尊号确定之后,秦始皇又加紧替自己君临天下寻找理论依据,他利用“五德终始说”从意识形态上神化皇权。“五德终始说”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解释王朝的更替。这种学说认为,天降木德给夏禹,木气胜而克土,因此夏禹就取代属土德的黄帝,建立了夏王朝;商汤属金德,金气盛而克木,才建立商朝;周文王拥有火德,火德胜金德而建立周朝;水德克火德,代周者必拥有水德。一天,秦始皇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对他们说:“改朝换代这种事呀,全是天意。天将五德中的一德降给谁,谁才会拥有天下,成为天子。上天早已降水德给我秦先祖,所以最终由我秦王朝取代了周王朝。既然改朝换代是天意,那每一德兴起时,上天必降祥瑞。你们去研究一下关于祥瑞的具体情况。”于是几位心腹大臣马上心领神会地去搞他们的“研究”了。他们查遍了皇家图书馆的所有资料,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祥瑞的记载。比如有书讲,黄帝的时候,上天显现出大蚯蚓、大蝼蛄以昭示黄帝,上天已向他降土德;到了夏禹的时候,出现了草木秋冬不凋零的景象,这是上天昭示夏禹已降木德;到了汤的时候,水中出现了刀剑,这是向汤昭示金德的符应;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出现了由火幻化的红色乌鸦口衔丹书,停在周的社庙上的奇观,这正是火德降临的祥瑞。上述祥瑞记载中,压根儿就没有水德兴起的祥瑞。几位从事祥瑞研究的大臣就犯难了,没有找到水德兴起的祥瑞记载,怎么向秦始皇交待呢?正在他们发愁犯难之际,突然一位大臣说:“那天始皇帝不是讲‘上天早已降水德给我秦先祖’吗?”这一提醒,无疑给了大家一种启示。根据这点启示,他们捏造了水德祥瑞的事实,说五百年前,一次秦文公出猎时,获得一条黑龙,这便是上天向秦文公昭示水德已降。秦始皇按水德的理论,改用十月为岁首,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用五行配五色,水为黑色,于是服饰、旌旗都尚黑色;五行水与数术之六相应,各种器物的长宽都尽量与六这个数字相符,法冠皆长六寸,车舆宽六尺,天子的车用六匹马驾等等;并且将黄河改名为“德水”。

捏造得活灵活现的祥瑞事实配合“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根据,使本来已神化的皇权更蒙上了一束神秘的光环;“五德终始说”的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制度中,使臣民对秦始皇的统治产生一种神秘感,这样一来,秦始皇驾驭臣民的权威就大大的得到了加强。

二、治世德民,立威安民——汉高祖刘邦的智谋故事

汉高祖刘邦,本名季,是西汉皇朝的创建者。公元前256年出生在楚国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一个中等富裕的农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大约33岁的时候,刘邦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公元前210年,他在途中放走被他押送去骊山的刑徒,率10余人遁入芒砀山区。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领导农民起义。同年九月,刘邦在沛县县吏萧何、曹参支持下,杀死县令,聚众响应,人称沛公。同月,项梁、项羽叔侄也在吴地起义。

刘邦率领一支不足万人的队伍从芒砀(今安徽砀山南)出发,在黄河以南地区曲折西行。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兵向秦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带关中进发。刘邦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受到百姓的欢迎。这时,秦相赵高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又设计杀了赵高。乘秦内乱之机,刘邦接连智取武关和蛲关,进逼咸阳。公元前206年10月,子婴向刘邦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刘邦进咸阳后,封府库,废秦苛法,宣布自己为“关中王”。不久,项羽率军入关,屠咸阳城,大失民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个诸侯王。刘邦被改封为汉王,辖巴、蜀、汉中。公元前206年,4月,刘邦忍辱入汉中,以南郑为国都建立汉国,任萧何为丞相,拜韩信为大将军。8月,刘邦暗度陈仓,夺回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刘邦采用了“斗智不斗力”的方针,长期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另派大将韩信东渡黄河,先后灭掉了魏、赵、代、燕、齐,最后与刘邦夹击项羽。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韩信会师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聚歼楚军,项羽自杀。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1.心怀天下,用人为本

刘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善于用人的成功。他曾坦诚地对臣下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需,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使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的确。在对待人才上,他不拘一格,广为招揽,不求全责备,注重大节;在使用人才上,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人尽其材。正因如此,他才最终战胜了实力此自己强得多的项羽,成就了年轻时便立下的帝王之志。

重用韩信扭转败局

刘邦、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两支主力部队,他们两人分头并进,没多久就推翻了残暴的秦王朝。但是亡秦之后,具有雄心大志的刘邦并不甘心就当一个由西楚霸王项羽所封的小小汉王,他要与强大的项羽争夺一统天下的君王之位。因此,于公元前206年,遂决策东进以争天下,从此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楚、汉之争的序幕拉开以后,刘邦吃了很多的败仗。有一次在荥阳(今属河南)被项羽包围了,不得不向项羽请和,答应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羽不肯,刘邦帮急得没有办法。幸好陈平献了一个计道:“项王为人多疑而轻信,你能够拿出几万斤金来,实行反间计,以间疏范增、钟离昧与项王的关系,那就容易对付项王了。”汉王立即拿出黄金四万斤来交给陈平,陈平使人到处散布谣言说:“范增、钟离昧等为项王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然而终不得裂土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然对范增等产生了怀疑,便打发使者到刘邦那里去窥察情况。刘邦办了丰盛的筵席迎接了那位使者,又故意装着惊异的样子说:“我以为是范增打发来的人,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呀!”便叫人把筵席收了,摆出一些粗劣的饭菜来招待那个使者。使者回去告诉了项王,项王对范增等更加不信任了。范增劝项羽赶快攻下荥阳,项羽不听,范增一气之下,便告老还乡,在路上又“疽发于背”而死了。于是陈平乘着夜色,从东门放出两千多个青年妇女,都穿上军装,把楚军引到东门,又叫将军纪信穿上汉王的衣服,乘着汉王的车子,诈称是刘邦要求投降,楚军高兴得皆呼“万岁”!自己却与刘邦带着数十骑出西门逃走了。

刘邦虽然脱离了危险,但怎么消灭项羽、统一天下,还是很渺茫的。那时节,汉弱楚强,鹿死谁手,还看不出眉目来。刘邦麾下的将士,看到刘邦屡吃败仗,逐渐丧失了信心,在大军行经南郑(今陕西汉中市)的途中,很多都开了小差。那个未露头角,只当了个“治粟都尉”的韩信,自怨自艾地叹息着“良金美玉何人晓,高山流水知音少”,在朦胧的月色下也逃之夭夭了。萧何知道韩信是个奇才,刘邦“必欲争天下”,没有韩信是无法打败项羽的。便不顾一切的把韩信追了回来,然后向刘邦推荐说:“您能重用韩信,韩信就可以留下来;要是不能重用,韩信终究是留不住的”。刘邦说:“那我就任命他做一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做一个普通的将军,韩信也一定留不住的。”刘邦说:“那就请他出任大将好了。”萧何又说:“您向来怠慢部下,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恐怕不好。应该择个吉日,筑个将台,斋戒沐浴,郑重其事才行。”刘邦答应了。

这天清晨,将士们一早便按令齐集广场。广场上,高高的将坛前悬挂着一面缀有金色旒苏的火红帅旗,坛下四周环列着全副戎装的将士。整个广场鸦雀无声,只听得帅旗、各队军旗在晨风中哗啦哗啦的飘荡之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将万道霞光洒满这庄严肃穆的广场。顿时,火红的帅旗、一排排各色军旗伴着满天的朝霞,将整个天空、大地、坛场映成通红、通红的一片,点缀着战士们枪尖那雪亮的闪光,好一派威武而兴旺的景象啊!

此时,衣冠整肃的汉王端坐车上,在萧何统率的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来到广场,直抵坛下。汉王望着旌旗生辉、刀枪林立的场景,心里十分高兴,一个多月来压在心中的阴霾也一扫而空。他稳步登上高坛,丞相萧何手捧符印斧钺紧随其后,文武百官分别肃立将坛两边。萧何将手中的虎符、帅印和斧钺交与汉王。拜将仪式开始了。丞相萧何站在坛前手捧诏书宣读王命,身材魁梧、金盔铁甲披挂齐整的韩信气宇轩昂地健步登上了将坛。从此,韩信成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

刘邦授予韩信统率三军的大将军权,使韩信心里非常感激,决心为汉王效死力。于是,韩信一边精心练兵,一边周密谋划出关之策,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针。带领汉军神不知、鬼不觉地东出陈仓,出其不意杀得章邯部队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章邯亦穷途末路自刎而亡。司马欣、董翳二军一听章邯败死,吓得胆战心惊。早就积怨在胸的秦民,闻汉兵到,纷纷倒戈,司马欣、董翳见此情况,也先后投降汉军。不到一月工夫,整个关中全部归了汉王。项羽企图将刘邦扼死在巴蜀汉中之地的计谋彻底破亡,连西行入关的赵相张耳,也随即投奔了汉王。汉王的兵力从此强盛起来。

力排众议惟才是用

一天,汉王帐下来了一位身材伟岸、面如敷粉、唇若施朱的美貌丈夫。此人是阳武县人,名叫陈平,原是楚都尉,因项王发怒诛杀将吏,避祸而逃奔汉王来的。汉王刘邦听部将魏无知介绍后,立即召见陈平,直截了当地向他征询伐楚大计。陈平进言说:“大王想伐楚,目前正是时机。现在项王正率军讨伐齐地,后方空虚。大王若迅速东进,攻占他的老巢彭城,截断楚军归路,楚军一定人心大乱,容易溃散;项王虽然勇猛,但他一个人也无能为力了。”接着,陈平还把进军线路和攻伐计谋对汉王作了详细分析。汉王听了眉飞色舞,欣喜异常,觉得陈平才智谋略过人,真算得上张子房第二了。于是,不但仍旧授予他楚时的都尉官,还让他作自己的参乘(陪乘人),随侍左右,并兼掌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