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一)
22639800000030

第30章 文韬武略的故事(29)

吴三桂叛乱,不仅使前线各省形势紧张,也引起了后方的人心浮动。十二年底,叛乱消息在北京传开后,城里有名叫杨起隆的,假称是明崇祯帝的三儿子,即朱三太子,串联旗下家奴,酝酿起事。十四年春,察哈尔蒙古和硕亲王布尔尼叛乱反清。这两起事件,虽很快被平息下去了,但康熙的心情十分沉重,时刻悬念前线的胜负,繁忙的军务,使他日夜不得安闲。对此,其祖母孝庄皇太后亦日夜思虑,常为康熙出谋献策,鼓励他要持心坚定,不能慌乱。康熙在祖母的启示下,为了安定人心,他每日出游景山骑射,“经筵”、“日讲”亦照常进行。康熙这样安排起居作息,较好地缓解了朝廷内外的紧张气氛。但当时也有人说闲话,认为皇帝毕竟年轻,在这样危急的时候,仍贪恋游山玩水。据说曾有人投帖于景山路旁:“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必每日出游景山?”康熙见后,仍佯装悠闲自得。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

康熙在平叛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想用招抚之策,分化瓦解叛军力量。但平叛初期,军事不能造成压倒敌人之势,因而招抚不得奏效。后来在平定陕西王辅臣叛乱中,总结出了剿抚兼施的经验。王辅臣为吴三桂的养子,任陕西提督。吴三桂初叛时,就致信令其叛乱反清。王辅臣不从,并派了儿子王继贞赴京向朝廷报告这件事,以表示效忠。康熙赞赏王辅臣“坚守臣节,益见忠贞”,当即授其三等精骑尼哈番,同时授其子为大理寺少卿。后来因经略莫洛对王辅臣处处怀疑和歧视,王辅臣于十三年十二月发动了叛乱。康熙担心事态扩大,动摇西北,即遣王继贞回陕向其父亲宣谕诚心招抚之意。接着又给王辅臣发了言词恳切的专敕,劝其归正:

“尔自大同隶于英王后,归入正白旗,世祖章皇帝知尔赋性忠义,才勇兼优,拔于俦伍之中,置之侍卫之列。继随经略洪承畴进取滇、黔,果能殚心抒忠,茂建功绩,遂进秩总戎。迨及朕躬,以尔勋旧重臣,岩疆攸赖,特擢秦省提督,来京陛见,面加询问,益悉尔之忠贞天禀,猷略出群,朕心深为嘉悦,特赐密谕,言犹在耳,想尔犹能记忆也!去冬吴逆叛变,人怀观望,尔独首倡忠义,举发逆札,遣子继贞驰奏。朕召见尔子,面询情形,愈知尔之忠诚纯笃,果不负朕知。疾风劲草,于今见之!……经略莫洛奏请率尔入蜀,朕以尔与莫洛和舟共济,毫无嫌疑,故令尔同往建功。兹兵变之后,面询尔子,始知莫洛与尔心怀私隙,颇有猜疑,致有今日之事。则朕之知人未明,俾尔变遭意外,忠荩莫伸,咎在朕躬,于尔何罪?朕之於尔,谊则君臣,情同父子,任寄心膂,恩重山河。以朕之倦倦於尔,知尔之必不负朕也。至尔所属官兵,被调进川,征戍困苦,行役艰辛,朕也悉知。今变起仓促,情非得已,朕惟加矜恤,并弗致谴。顷已降谕,令陕西督抚招徕安插,并遣尔子往宣朕意。恐尔尚怀犹豫,兹特再颁专敕,尔果不忘累朝恩眷,不负平日忠忱,翻然悔悟,敛戢所属官兵,各归队伍,即领率仍归平凉原任。已往之事,概从宽宥。或莫洛别有变故,亦系兵卒一时愤激所致,并不追论。朕推心置腹,决不食言,勿心存疑畏,有负朕笃念旧勋之意。”

王辅臣接到康熙的专敕后,反清态度更加游移起来,就率部从秦州退保平凉,寄希望于朝廷招抚。这情况给吴三桂知道了,就立即派人给王辅臣送去犒师银20万两,同时封其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并命令四川叛将吴之茂等出陇西应援。这下王辅臣倒又首鼠两端,犹豫不定起来了,进而继续坚持反清。鉴于这样的情况,康熙重用西线3汉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以武力优势,进行了一年多的大力进剿。最后,将王辅臣的兵马分别重围于平凉、固原(今属宁夏)。王辅臣无计可施,主动乞降。但康熙倒反而怀疑他是缓兵之计,不理睬他,两军又相持了一年多。康熙见强攻不下,转而又采用招抚策略,令抚远大将军图海接受王辅臣请降。十五年(1676年)六月,王辅臣率众归降,康熙命复王辅臣原官职,并加授太子太保,授予靖寇将军,鼓励他要立功赎罪。

康熙将剿抚兼施的经验,迅速推广到平叛的各个战场,要求对叛乱之人,只要有悔罪输诚之心,都可以容受。继陕西之后,康熙将剿抚重点放到福建的耿精忠。他将耿精忠与吴三桂加以区别。认为他们之间情况不同:吴三桂本身是投诚之人,是背恩反叛,应该严惩,而耿精忠自其祖父以来40多年,三世受恩于朝廷,他叛乱是无知,不能与蓄谋已久的首倡叛乱者比。因此,康熙对在京的吴三桂的儿子和孙子加以正法,而对耿精忠的几个弟弟照旧宽容,对他所属官兵也不加罪,早在耿精忠叛乱不久的时候,康熙就派使臣赶到福建传令他,要他追念历朝的恩德及父辈的忠贞遗言,革心悔过,投诚自首,即可赦免前罪。康熙派大将军杰书到福建和浙江前线时,一再强调在加强军事进攻的同时,要经常派人前去招抚。

十五年六月,台湾郑经乘耿精忠大部兵力集中于江西、浙江作战,进兵占据了福建漳州、泉州等地,由此,耿、郑之间矛盾尖锐起来。康熙看到这时是进攻和招抚耿精忠的大好时机,即命杰书一面遣兵攻耿精忠福建各地守军,一面遣使劝说耿精忠要明晓时势,早日降归。到九月份,清军收复了建宁、延平(今南平)等府。耿精忠遭到两面夹击,已无力再战,便派儿子耿显祚迎清军入福州城,耿精忠率文武官员出城相迎。康熙命耿精忠仍留靖南王爵,率所属官兵随大军作战,立功自效。

康熙在剿抚兼施解放福建问题的同时,广东的形势开始恶化。十五年初,平南王尚可喜重病,其长子尚之信代理其职行事,接受吴三桂授予的招讨大将军伪职,夺了其弟尚之孝平南大将军的兵权。康熙接到奏报后认为,尚之信叛乱不可怕,其和吴三桂矛盾重重,不会得到吴三桂的信任,只要福建耿精忠解决了,尚之信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康熙要杰书先集中力量打击耿精忠。果然不出康熙所料,十月份耿精忠归降后,尚之信开始动摇了,又发现吴三桂遣重兵分守广东各地要冲,对自己并不信任,所以就主动派人带了密书,到扬威大将军喇布军前请降。康熙知道后,即令赦免尚之信的罪行,让他暂留原地,相机参与征剿,争取立功。十六年(1677年)五月,尚之信于广东韶关,率省城文武官员及兵民剃发投降,康熙命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其部属将领都复原职。康熙对大学士们说:“叛乱之罪在吴三桂,与被胁从之人无关,只要能悔罪投诚,应一概宽免。”

康熙对广西方面的招抚也十分重视。十六年五月,参加叛乱的广西提督马雄的母亲,要求派孙子马承先、马承霄去广西劝说马雄归降。康熙即授马承先兄弟俩游击衔前往,叫他们捎去亲笔谕旨进行劝说。广西还有个将军叫孙延龄,十三年于桂林叛乱后,吴三桂封其为临江王。孙延龄的妻子孔四贞,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于顺治初年阵亡后,孔四贞被孝庄皇太后收为养女,对朝廷有好感,因此常劝丈夫反正。到十六年,因形势对叛军越发不利,所以孙延龄有了反正的念头。这事被吴三桂知道了,就立即派孙子吴世琮等进兵桂林,诱杀了孙延龄。从此,广西叛军实际上为孔四贞统率了。孔四贞对孝庄皇太后的感情比较深厚,因此想率众归降朝廷。康熙知道这情况后,马上派督捕理事官麻勒吉去广西,具体负责招抚孔四贞,使广西的叛乱很快就平定了下来。

康熙于十六年后,将剿抚兼施的策略陆续在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全面推行。明确规定,凡参加叛乱的文武官员兵民等,只要能悔罪归正,他们的罪行可以一概不究。如有献城或捕获首领来归的,要给予特别优赏。这规定一实行,迅速见效,投诚的官兵络绎不绝。但康熙对吴三桂的骨干分子来降,强调从严对待,尤其对降而复叛的将领,要从严惩处。如广州总兵祖泽清于十七年(1678年)复叛后,康熙下令不得招抚,不许其投诚。后来祖泽清弄得走投无路,躲进了深山。康熙令各路将军分兵搜山,终于将祖泽清及其子祖良楩擒获,于次年二月凌迟处死,家口籍没入官。

主攻湖南,破格任用军事人才

康熙在平三藩中,把吴三桂作为主要敌人,把湖南作为主要战场。他在十四年就指示大将军岳乐,在江西收复要地稍有头绪,就进兵湖南。那一年,吴三桂企图乘陕西王辅臣叛乱,留兵7万守长沙、萍乡等地,以挡住江西岳乐的部队;又分兵7万守住岳州、澧州等地各个水口,以阻止江北的清军南渡;又遣一`部分兵力逼湖北襄阳,和陕西的王辅臣叛军勾通,联合作战,吴三桂自己亲赶荆州上游的松滋,居中调度指挥。

十五年二月,康熙针对吴三桂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将勒尔锦、尚善、岳乐等3名大将军所统的数万兵力投入湖南战场。吴三桂急忙从各地调集了18名将军、10余万人,全力守长江,自己率岳州、澧州的部分兵力援助。康熙早料到吴三桂会采取这一行动,遂命在岳州的尚善、荆州的勒尔锦两位大将军,渡江进攻岳州和澧州。但尚善和勒尔锦于三月份相继渡江后,进展非常缓慢。勒尔锦在太平街失利后,就又退回荆州去了,使康熙的这次迂回包围计划未能实现。

康熙对诸王、贝勒拥兵自重,畏缩不前,贻误战机的现象十分忧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大胆地破格任命前锋统领穆占为征南将军,给他调了和岳乐等大将军相近的兵力,将他召到北京,当面交待了战略意图。十六年二月,穆占率兵抵达长沙外围,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即开始攻城。由于大将军岳乐不予配合,长沙没有攻得下来,而且造成了重大伤亡。而这时吴三桂为了摆脱清军的三面包围,率众往衡州,另遣兵3万往湖南南部的宜章,企图进兵广东。康熙一面派兵坚守广东韶州;一面令穆占等进攻衡州,堵住吴三桂进广东部队的后路。至十七年初,彻底粉碎了吴三桂向广东发展的图谋。

吴三桂在康熙调兵遣将,步步紧逼的打击下,军事上完全丧失了主动,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便于十七年三月初匆匆称帝,是年76岁,立年号为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封了百官和诸将,封妻子张氏为皇后,孙子吴世璠为太孙,确定实行新的历法。吴三桂即位那天,“金銮殿”上的瓦来不及换黄色的,就临时用漆涂了一下,盖3万间草房作朝房。那天恰遇上刮大风、下大雨,只是草草地举行了一下仪式。

就在吴三桂称帝的第二个月,康熙决定作乘虚进攻的准备。授予率众投诚的吴三桂亲军水师将领林兴珠为建议将军,放在军前出谋献策。五月,康熙采纳林兴珠的建议,从荆州、陕西、河南等地调集3万兵力,集中战船500余艘,寻机进攻。八月中秋晚上,吴三桂正在和其爱妾陈圆圆赏月,忽听有人报告说,他的女婿胡国柱密谋降清,当即如五雷击顶,大喊一声“吾事去矣”,气噎仆倒在地。陈圆圆吓得六神无主,在吴三桂背上捶了好半天,也没有使他苏醒过来。

吴三桂死了,他的孙子吴世璠从云南赶到衡州继位,改年号为洪化。吴世楩不敢留在衡州,便向贵州贵阳撤退。康熙抓住叛军斗志涣散、军心动摇的大好时机,命大将军察尼(尚善卒后察尼代)等水陆夹击,迅速攻岳州。康熙应察尼的请求,下令拨发了1000门子母炮,加强攻城兵器。这种子母炮也叫冲天炮,是康熙命火器制造家戴梓造的。炮长2尺1寸,重300斤左右,炮弹重20~30斤。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曾亲自看过子母炮的试射,并封这种炮为“威远将军”。

十八年(1679年)正月,岳州被攻下,康熙得到这胜利消息后,高兴得激发了作诗灵感,他在诗中赞这次胜利是“群臣尽力,将士用命”。岳州一被清军攻破,湖南其他地方的叛军纷纷弃城逃遁。至此,湖南大局已定。

会师昆明,三藩之乱平定

清军攻占湖南后,康熙即部署平叛的最后决战。遣勇略将军赵良栋和奋威将军王进宝进攻四川,大将军赖塔攻广西,大将军彰泰攻贵州。吴世璠于贵阳多次被清军击败,便于十九年(1680年)三月弃贵阳,退守云南昆明,以原南明永历帝筑于五华山的宫城为宫,分兵把守。康熙于二十年初,命在广西的赖塔、湖南的彰泰(取代岳乐)、四川的赵良栋,进兵云南,会战昆明。二月,彰泰、赖塔先后抵达昆明。吴世璠派大学士郭壮图率兵数万,列象阵迎战清军于昆明城外30里,被全部歼灭。彰泰、赖塔遵照康熙的命令,督师将昆明城团围数十里,使城内数月水泄不通。吴世璠怕部将谋变,便下令将各将领家口全部移到五华山宫城;同时派使臣混出了城,带了他的书信去西藏,以割地为条件,请求达赖喇嘛出兵支援。吴世璠的信还未送到达赖喇嘛那里,赵良栋的兵马亦到了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