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均用和彭大败走徐州后,元朝丞相、蒙古人脱脱派贾鲁和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领兵追击。就在城里几名首领闹翻了天的当儿,元军已至,将濠州城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大敌当前,几名元帅这才抛开嫌隙,共御外敌。濠州城墙高河深、粮食充足,从至正十二年冬一直到次年五月,起义军凭着这些有利条件坚守了七个月之久。贾鲁围濠州七月,心中焦躁,加以出师日久,士卒疲惫,便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誓必攻破濠州方才罢休。
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贾鲁与月阔察儿亲自督战,下令:“必以今日已、午时攻城池,然后食。”于是元军人人踊跃,死命攻城。元军节节进逼,眼看攻至城下,不巧贾鲁突然发病,落下马来,不久病死。主帅一失,元军无心再战,退兵而去。濠州城中将帅侥幸脱却大难,喜不自胜,彭大自立为鲁淮王,赵均用自立为永义王,郭、孙、俞、鲁、潘五人仍为元帅。经过这一番协力御敌,郭子兴与其他四帅虽不能和好如初,彼此尚可相安无事。
这件事给了朱元璋一个清楚的警醒,那就是认识到农民起义领袖和稍识文化者各自的局限性,使他时时警觉自励,以此为戒,从而指导了他此后的行动:凡事力求抛开小集团主义,从大局出发,力争与其他将领和睦共处,同仇敌忾,以免造成分裂,而在力量尚十分强大的元军面前,分裂就意味着毁灭。
3.自谋发展,网罗人才争天下
寄人篱下是决不可能有大发展的,朱元璋深深懂得得这一千古不变的道理。因此,积极寻求自立的门路和机会,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理想。不过,要实现自谋发展的目的,光有自立的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抓住机遇,有勇有谋,善于用人,惟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和优点,才能真正走上成功之路。朱元璋正是靠上述能力,最终不仅拥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打下了地盘,拥有了些别人更坚实的本钱。
历来英雄,单是依靠他人,难以成就大业。三国时刘备气度恢弘,志向不凡,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东奔西走,始终一事无成,直到自立门户才日益壮大,得以实现宿志,开创西蜀半壁江山。依靠他人,势必受他人钳制,不利于发展自我,已为中外历史所证明。
靠他人不如靠自己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濠州部队之后,本来将郭子兴作为靠山,但随着和郭子兴日益亲近,却见他做事冲动,处世无方,目光短浅,轻言轻信,便看出他亦非成大事的人,虽说是义岳父,但到底还是靠不住。寄身子一群靠不住的主帅,日久天长,不但难以建功立业,恐怕连性命也难保全,势必要另寻他策才行。
此情此景,已使朱元璋得出一个结论:要成大事,非自立门户不可。此时他的志向也随着见识的增多渐趋明确,他不仅仅要扬名立业,而且萌生了要像刘福通、徐寿辉那样做一方霸主,逐鹿江南的愿望。
在元军围困濠州时,朱元璋曾奉命率一支奇兵突围攻萧县、灵璧和虹公,以牵制元军兵力。元军撤围后,濠州城虽然是守住了,但城中死伤惨重,物资紧缺,急需补充兵员和军粮。朱元璋治军颇严,一向禁止下属打劫,所以他的军粮较之其他部队更少,实在没有办法帮助郭子兴。无奈之下,托一个老朋友弄来了几船盐,水运至怀远,以盐换粮,交给郭子兴,暂解燃眉之急。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又奉命还乡募兵,不到十天召募了七百人,郭子兴大喜,提升他为镇抚,并将这七百人交他统率。
在这次召募来的七百人中,可谓人才济济,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明朝开国勋臣,封公封侯,不但有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还有周德兴、郭兴、郭英、张龙、张温、张兴、顾时、陈德、王志、唐胜宗、吴良、吴祯、费聚、唐锋、陆件亨、郑遇春、曹震、张翼、丁德兴、孙兴祖、陈恒、孙恪、谢成、李新、何福、邵荣、耿君用和耿炳文父子、李梦庚、都新、郭景祥、胡泉、詹永新等人。他们既是朱元璋的乡人,又多有智勇兼全之辈,朱元璋对七百人深相结纳,不久就得到了他们的敬仰和忠诚。同年七月,他以七百人为主力,攻克定远。
而此时,彭、赵二人势壮脾气长,对属下越来越粗暴,特别是对濠州五帅部下,更是凌虐横暴。郭子兴、孙德崖等人虽是旧主,但势力不及彭、赵,仅能自安,不足以庇护手下将士,因而也是受气者。朱元璋看到在这儿呆下去没多大意思,只能招辱取祸,便将七百人交给他人统领,毅然于至正十四年正月初五出走,随身只带亲信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下定远,准备发展新势力,开辟新天地。无奈天不从人愿,是年五月,他在南下定远途中身染重病,只得重返濠州,定远之行半途而废。
招降纳叛,扩大武装队伍
此行无功而返,朱元璋意图已有所暴露,反而更坚定了自拉队伍的决心,脱离濠州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他已经由一个小和尚成长为胸有抱负的统帅之才,濠州这一小块政治舞台,无法提供他发挥才能实现抱负的机会,仅为这一点,他也非离开濠州不可。然而出走谈何容易,首先,没有一支强大而独立,完全由他左右的军事力量,一旦遇到挫折,势必又要像第一次定远之行那样,最终返回濠州托庇于人。而形势又不容许他从濠州拉走队伍,一方面濠州军队不是他的,想拉也拉不走;另一方面虽说郭子兴失势,不再是濠州的主人,但从濠州拉走队伍,他仍觉对不住郭子兴的厚恩,同时亦势必在走后陷郭子兴于绝地。因此他进退两难,忧心如焚。郭子兴多少知道了一些朱元璋的心思,无奈帮不上忙,而且他此时比以往更需要朱元璋的协助,一心想把他留在身边,于朱元璋患病返回的次年五月,授他总管之职。对此,朱元璋浑不在意,不忧不喜,一心只想着他的打算。
恰在此时,定远张家堡有支地主武装三千人,号称驴牌寨,主帅是郭子兴当年老友,因孤军乏粮,想投靠濠州却犹豫不决。当时红巾军四起,由于统帅多是农民出身,军事知识都是从战斗实践中得来,加上目光短浅,军纪不严,有的首领甚至怂恿部下抢劫民间财物,一开始还只是抢劫地主富室,后来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抢掠、敲诈勒索、强奸妇女,坏事做尽。因此不但地主富室人人自危,就是普通百姓也开始渐渐反感红巾军,与地主富人们一起指责红巾军是“贼寇”。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地主便组织村民武装自卫,形成了地主武装力量。他们的政治态度基本上是元军来了,便投向元军;元军一去,他们和红巾军和平共处,井水不犯河水,以自保生存。驴牌寨的这支地主武装力量就是如此,所以面临乏粮的困境时,虽有意投降濠州红巾军,却又拿不定主意。朱元璋这时病势已趋缓和,但尚未完全痊愈,一日听马夫人告知此事,顿时一振,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强支病体来见郭子兴,请命赴定远招降驴牌寨。郭子兴这几日正思量此事,见朱元璋请缨,便欣然同意了。
朱元璋带着费聚等亲信十一人赶赴定远,中途又发病两次,卧床歇了六天,终于来到了宝公河边。他将余人留下待命,自己和费聚俩人来到驴牌寨,对主帅道:“郭公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艰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根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那主帅当即答应,和朱元璋交换了信物,说过几天就到濠州去。朱元璋留下费聚等人守候,自己返回濠州。不料驴牌寨主又变了卦,想依着朱元璋所说“移兵避之”,将队伍向他处转移。
费聚等人三天后赶回濠州,报知此事。朱元璋心想好不容易得此一队人马,哪里容他如此轻易走掉,只恼那主帅反复无常。火速率二百人赶往驴牌寨,面见主帅,费尽唇舌,希望主帅遵守前诺。驴牌寨主帅见他如此热切,反增疑惑。朱元璋料想事必不谐,便定计将驴牌寨主哄出寨来,说找他商量要事,暗中埋伏五十壮士,将主帅一拥拿下,强行押离营地。走出十余里后,朱元璋又派人回营假传主帅号令,说主帅命部下移营。三千驴牌寨兵卒信以为真,一把火烧了营寨,跟随而至。主帅见事已如此,只得归降朱元璋。接着朱元璋又带兵去豁鼻山,招降了另一支地主武装首领秦把头,再得部众八百人。
当时,横涧山另有民兵七万,也是一支地主武装,主帅叫缪大亨,定远人,颇有家财。元末大乱,他纠集了一大批地方武装在横涧山自保。元将贾鲁率军攻打濠州时,曾配合元军攻打濠州,元政府因而封之为“义军”元帅,并派军官张知院前来监军。贾鲁身死,元军退却后,缪大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与张知院重新占据横涧山。
得驴牌寨与豁鼻山两处兵勇后,朱元璋在半个月时间内紧急训练了一番,便去攻打横涧山。缪大亨的“义军”虽然数十倍于朱元璋军,但平日既缺乏训练,作战又不积极,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朱元璋命猛将花云夜袭,鼓声呐喊声惊天动地,横涧。山守兵出于不备,心中先怯了。张知院是个无能之辈,一见变生意外,只身逃走。朱元璋大获全胜,占领了横涧山。天明,缪大亨收拾残卒,勒众再战,朱元璋便派缪大亨的叔叔去劝降。缪大亨见横涧山已失,手下残兵无多,不堪再战,加上经此一败,在元朝蒙古人那里已获罪不小,实难善罢,便不得已收兵投降。朱元璋从横涧山降卒中挑选精壮二万人,其余尽皆遣散,至此拉起一支赖以与天下争长的武装,终于有了本钱。
广集人才,开辟江山
缪大亨投降后,朱元璋又陆续收编了吴复、冯国用、丁德兴等多支地主武装。这些整编后成为朱元璋主力的地主武装人数较多,将领出身富室,文化水平较高,往往知书达理、足智多谋。如冯国用、冯国胜兄弟,自幼读书,精通兵法,颇识大体,朱元璋对他们相当信赖,曾向他们咨询争雄天下之策,冯国用道:“金陵虎踞龙蟠,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又加定远昌义乡毛麒,智识过人,朱元璋便将他朝夕带在身边,“与其讨征讨之事”,毛麒从此成为他的得力部下。
同时,朱元璋还“倡农夫以入伍”,吸收许多贫苦农民参加他的队伍,对这支队伍加以严格训练,他曾对收自横涧山的二万精壮指出他以四千破七万的原因在于横涧山军无纪律,疏于练习,说明了训练和守纪的重要性。将士们有了认识,齐声一诺道:“惟公所命。”经过严格的训练,这支迅速壮大的军队,很快成为军纪严明、骁勇善战的精兵。朱元璋军中亦用红色军旗,亦称红巾军,随着队伍的壮大和人才的增多,他的志向也更大了。此时,他已有吞并天下之志,所以当冯国胜献策让他攻取金陵,以天下为己任时,朱元璋大喜,将冯国用留于幕府,作为参谋。
军队已经初步组建成功,就要寻个安身之地。正如磨过刀后总想试试刀的锋刃一样,朱元璋也想试试这支精兵的锋芒,于是决定向东南进击,攻取滁州(今安徽滁县)。不过,朱元璋尚有一事不足,虽然此时手下不乏智勇兼全之辈、出谋划策之人,但真正能赞襄大业、协助他开基立业的智谋之士、王佐之才,还一个也没有。
在进攻滁州的路上,天公作美,朱元璋得到了与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李善长。此人原名元之,祖籍安徽款县,居于定远,生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少年时曾在教县灵金山苦读,及长,见元政府仇视汉人,鄙薄儒生,无心科举,专心案牍,喜读兵家和法家著作,钻研机谋权度,审时度势之道。后弃文经商,往来于徽州、定远之间,遂成巨富,加以计谋远略,“料事多中”,名声远扬。元末大乱,李善长坐家观望,韩山童、刘福通举义,妻兄王濂立即相从,李善长以为操之过急,安坐不动;郭子兴定远聚义,攻陷濠州,李善长见他亦非人杰,仍然坐视。李善长以才智自恃,常言要以此“授予帝王家”,意即人生不可儿戏,必要待一个能平定天下的英雄,才肯托以身家性命。这时朱元璋收编驴牌寨,夜袭横涧山,攻陷定远城,兵行神速,军纪严明,体现出来的见识和胆略,使李善长为之心折,而后得知冯国用兄弟也主动投靠了朱元璋,遂使他下定决心,稍事安排,即来投奔。至正十四年(1354年)七月,李善长追上了朱元璋开往滁州的军队。朱元璋早闻李善长之名,心中大喜,见面一揖之后,问道:“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善长道:“秦乱,汉高祖起于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士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任他为军中掌书记,叮咛道:“方今群雄并存,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吾观群雄中持案莫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能为也。”至此,凡军中文书牒告,多出于李善长之手。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时与李善长协商机密,军情大事悉咨之。
这一年的七月,朱元璋以花云为先锋,攻入滁州境内。花云长身黑面,骁勇绝伦,跃马横矛,单骑冲在前面,路遇滁州数千守军。花云右手持矛,左手拔剑出鞘,直冲敌阵,左右击刺,应声落马者无数,敌兵相顾骇然道:“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惊慌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