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梦是怎么来的
22639400000009

第9章 梦的分类及含义(2)

寤梦寤梦历来认识不一,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认为“寤梦”是指由于觉醒时的所说、所见、所为而引起的梦。例如郑玄认为“寤梦”是“觉时道之而梦”,即因醒觉时所说而引起的梦。唐人贾公彦则认为是由于醒觉时有所见而说其事,以致为梦,这样的梦称为“寤梦”。他在《周礼疏》云:“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与上思梦为无所见而凭虚想象之梦异也。”明代张景岳认为,寤梦是因觉时所为而梦。他在《类经·梦寐篇》云:“寤梦,因觉时所为而梦也。”这三种认识虽然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是从梦因阐述“寤梦”的含义。

第二种认识是认为“寤梦”乃“寤时而梦”,即现在人们说的昼梦或白日梦。王昭禹在《周礼详解》中说:“寤梦谓寤时而梦。”李光坡在《周礼述注》中说:“寤梦者,谓如觉所见而实梦也。”并举孤突之梦为例。孤突之梦见于《左传》,《左传》僖公十年记载,太子申生死后,有一天孤突却遇到了他,并与之对话。在对话结束之后,申生突然消失,这时孤突才发现是一场梦。这种梦的重要特点,是作梦者自己感到头脑很清楚,并能进行计划和推理,改变梦的情节,就如白日所见一般,所以现在人们又称为白日梦、昼梦、清明梦。英国弗·摩尔认为,白日梦也是潜意识思维机制的一部分,但此时有意识思维不是迟钝的,暂时也没有被剥夺其权力。白日梦是对生气勃勃的现实的暂时逃脱,通常都是印在头脑里的异想天开的幻想,人们之间谈话等等。这些梦具有积极的本性,因为有意识思维只沉缅于愉快的想法,而不容许来自潜意识思维令人不愉快的想法的侵扰。

曾经有人认为这种梦不是梦,或只是乍醒时的梦样意象,事实上尽管作梦者在作这种梦时自己以为很清楚,自以为是觉醒着,而实际上是在梦中。随着现代对梦与睡眠的研究进展,借助于睡眠脑电图的研究已经证明,这种梦确实是梦,它具有有梦睡眠的特点。

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寤时而梦”在儿童似更为多见。

反梦亦称为反极之梦或极反之梦。其特点是“造极相反”或“反象以征”。也就是说,反梦是指梦中的情形或其象征与梦后的情形或预兆绝然相反的梦。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晋文公于城濮之战,梦楚子伏己而其脑,是大恶也。及战乃大胜,此谓极反之梦也。”晋文公梦见自己被楚子压倒在地上,楚子用牙齿嚼其脑髓,显然梦中晋文公处于不利地位,但双方交战的结果,晋文公取得了胜利。因此,王符认为这是反梦。反梦现象在《庄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庄子·齐物论》载:“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北齐书·李元忠传》亦载:“初元忠将仕,梦手执炬火入其父墓,中夜惊起,甚恶之。”后李元忠入朝为官,故亦被认为是反梦。明·陈士元称“反梦”为“反极之梦”,他在《梦占逸旨·感变篇》云:“何谓反极?有亲姻燕会则梦哭泣,有哭泣、口舌则梦歌舞,寒则梦暖,饥则梦饱,病则梦医,忧孝则梦赤衣绛袍,庆贺则梦麻茸凶服。此反极之梦,其类可推也”。

直梦直梦亦称为直应之梦或直叶之梦,是指梦中所见或梦中情形在醒觉后确有其事的梦。王充在《论衡》中说:“人亦有直梦。见甲,明日则见甲矣;梦见君,明日则见君矣。”王符认为,所谓直梦,是“先有所梦,后无差忒,谓之直。”并举例说:“在昔武王邑姜,方震太叔,梦帝谓己:‘命尔子虞,而与之唐。’及生,手文曰‘虞’,因以为名。成王灭唐,遂以封之。此谓直梦也。”陈士元称直梦为直叶之梦,他说:“何谓直叶?梦君则见君,梦甲则见甲,梦鹿则得鹿,梦粟则得粟,梦刺客则得刺客,梦受秋驾则受秋驾。此直叶之梦,其类可推也。”梦甲梦君,源于《论衡》。梦鹿得鹿,见于《列子》。《列子》述:“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也,遂藏之隍中,复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处,遂以为梦焉,……薪者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梦粟之事见于《晋书·刘浩传》,据载刘浩十分孝敬祖母,但因家中贫穷,竟常没有饭吃,晚上梦见有人说,西边篱笆下面有粮食,醒后果然在那里挖出了粮食。梦受秋驾见于《吕氏春秋》,“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师。”第二天,他的老师对他说:“今日将教子以秋驾。”陈士元认为,这一类梦即为“直叶之梦”。

性梦王符所说的性梦是指性情之梦,即指人的性格、性情不同,所作梦的解释也就不一样。他在《潜夫论》中说:“性情好恶,于事有验,谓之性”,“人之情心,好恶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凶,当各自察,常占所从。此谓性情之梦也。”性情、性格不同,对梦境内容会有影响,梦后的心理感受亦可能不同,因此,占梦者要使梦的解释更具有针对性,就需要注意这种区别。现代一般所说的性梦,通常是指与男女两性有关之梦,这当然不仅仅是性交之梦,而泛指与性相关的梦,诸如梦见自己赤身裸体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行走或奔跑,在大庭广众面前裸露性器官,或梦见性象征物等。英国弗·摩尔认为:性在日常思想中占有一定位置,也构成了潜意识记忆和印象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梦也就不时地和性想象与性征兆相伴。在过正常男女性生活者,因为他们过着正常的充实的性生活,没有压抑,故不大做关于性生活的梦。而清教徒在意识状态时,人为地回避、不承认和不接受性生活,有关性的想法自动地转到了潜意识状态中,故常常梦见与性有关的事。青春期男女做性梦,不是因为在十八岁的年龄有什么压抑,而更多地是由于身体和思维关系的成长变化。成年已婚男女常做和性相关的梦,表明对感情生活不满意。有些具有性本质的梦则表明某个人有明显的病态干扰,例如男人梦见去势,表明他希望除去男子气概,很可能是具有强烈地想当女人而不想当男人的愿望,或许表明他害怕结婚,害怕承担做父亲的责任等等。而女人梦见羡慕男子性器官表明其愿意当男人的愿望,也可能是想摆脱怀孕和做母亲的折磨和恐惧。对受到阻挠和抑制的男女来说,有时梦见极粗暴的性行为,也是有意识生活中没有性生活的一种补偿。

象梦是指梦意不是直接明了地表达,而是从象征物表述的梦。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比拟相肖,谓之象。”即二者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他在举例时说:“诗云: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众维鱼矣,实维丰年。维矣,室家蓁蓁,此谓象之梦也。”熊罴虺蛇之梦,见于《诗经·小雅·斯干》,诗曰:“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大人,为周代占梦之官,《集传》:“大人,太卜之属,占梦之官也。”古代占梦官认为,梦见熊罴,是生男孩的象征;梦见虺蛇,是生女孩的象征。熊罴具阳刚之性,虺蛇具阴柔之德,故周代占梦官以之分别作为男女之象征,而王符称此为象梦。陈士元称象梦为“此象之梦”,他认为:“将氵位官则梦棺,将得钱则梦秽,将显贵则梦登高,将雨则梦鱼,将食则梦呼犬,将遭丧则梦白衣,将沐恩宠则梦衣锦,谋为不遂则梦荆棘泥途。”这一类就是比象之梦。“官”与“棺”为谐音,二者发音相似,故以“棺”作为“官”的象征。亦有以“棺”为不祥,“官”为吉祥,将此作为反梦之例的,要依分类者从哪一个角度去分析来判定。“钱”被视作粪土,故梦“秽”作为将得钱的象征。显贵与登高,遭丧与白衣,沐恩宠与衣锦,谋为不遂与荆棘泥途,都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关连的地方,故亦具有象征的意义。

做为“象梦”中的象征物,可以说是无所不用,但不同民族,不同知识结构和不同的传统心理,象征物的含义亦有区别。在中国传统的解梦书中,常用的象征物有自然现象方面的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雪、雷、电、云、霞等,植物中的花、草、树木、兰、竹、笋等,农作物中的麦、谷、稻、麻、粟等,动物中的虎、豹、狮、象、狼、熊、鹿、猴等,水中的鱼、虾、龟、螃蟹、鳖等,传说中的龙、麒麟、凤等,家禽家畜中的牛、马、驴、骡、猪、羊、犬、兔、鸡、猫等,文化用品中的笔、墨、纸、砚等,兵器中的刀、枪、剑、戟、弓、甲胄等,厨具中的锅、碗、盘、碟、桶、灶等,妇女用品中的镜子、钗、钏、梳子、胭脂等,床上用品中的床帐、席、被子、枕头、床单等,宫廷用物中的衣冠、腰带、印、笏、华盖、旌旗等,人物中的帝王、王侯、王妃、太子、妻子、儿孙等,以及住房、厕所、神庙等等。例如:“梦见帷帐,忧阴事也。梦床所坏者,为忧妻也”、“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之征也。”而梦日在我国古代很多梦书中,都是贵征,如陈士元在《梦占逸旨》中说:“日月,极贵之征也。昔汉武帝之母,有神女授日之梦。而宋之太宗、真宗、仁宗、宁宗,其母之娠而育也,莫不梦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日在梦中则为老人的象征。因此,象梦中的象征物不但非常多,而且在不同民族、不同人群,认识也不一样。

在现代解梦者中,也非常重视梦中景物的象征作用。弗洛伊德即认为象征化作用是梦的制作手法之一。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欧洲人在梦的制作时惯用的象征化手法。例如用男教师、牧师、警察、官员、雄狮、烈马等象征父亲,用女教师、护士、圣母、海洋、月亮等象征母亲,用手杖、伞、竹杆、树干、刀子、匕首、枪矛、龙头、水泉、铁锤等象征男性,用坑穴、瓶罐、箱子、柜子、口袋、火炉、房间、门户、桌子、水果、蜗牛、树木、丛竹等象征女性。他认为,性活动属于生活的隐蔽面,性欲念常常受到压抑,所以梦中出现性的内容多数是经过象征化作用改装的。他所罗列的代表男性及其生殖器的象征物有三十多种,代表女性及其生殖器的象征物有二十多种。这种象征化的作用在于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使隐梦内容得以进入意识。

人梦人梦是指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等不同的人所作的梦虽然相同,但其象征的意义可以完全不同,也就是需要因人而占的梦,称之为人梦。王符在《潜夫论》中说:“贵贱贤愚,男女长少,谓之人。”并且举例说:“同事,贵人梦之即为祥,贱人梦之即为殃,君子梦之即为荣,小人梦之即为辱。此谓人位之梦也。”明代陈士元亦说:“帝王有帝王之梦,圣贤有圣贤之梦,车台厮仆有车台厮仆之梦,穷通亏益,各缘其人。凶人有吉梦,虽吉亦凶,吉不可幸也。吉人有凶梦,虽凶亦吉,凶犹可避也。”从因人释梦说,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人们在千百年来对梦的研究中发现,不但人们的职业、性格、年龄、性别等与梦的内容有关,而且相同的梦对不同的人来说,其象征的意义亦可能不完全相同,这与人的知识结构、对事物的不同理解等有关。由于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理解,在梦中用作象征物时含义自有不同,因此就需要因人而释。阿德勒就特别强调梦的个体性,他认为梦是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因而梦的解释也都是属于个人的,即使是符号或隐喻,也不能用一般的公式去解释。

当然,王符等人对人梦的认识亦有不妥之处,完全否认了梦本身所揭示的意义,似乎不管什么样的梦,在贵人身上都是祥,在贱人身上都是殃,这就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抹杀了因人而释的思想。

精梦是指用意集中,思念情深,甚于一般思念和记想的情感所致的梦。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凝念注神谓之精。”并举例说:“孔子生於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此谓意精之梦也。”与其所分十梦中的“想梦”相比,精神之专,程度之深,都是想梦所不及的。在梦的形成中,情志刺激的程度深浅,对梦的形成和梦境内容都有一定影响。情志刺激深者更易于入梦,这已为很多人所认识。王充在论述梦的形成时强调“精念存想”,陈士元强调“情溢”,都十分注意情志刺激的强度。对于王符所说的“凝念注神”与一般记想的区别,张湛亦有所认识。他在论述昼想夜梦时说:“此想谓觉时有思虑之事,非如世间常语,昼日想有此事,而后随而梦之。”正是由于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这种思念的程度差异,所以在“想梦”之外另立“精梦”,体现了王符对这种差异的认识。但由于二者并没有严格的量的区别,因此,在对具体的梦进行判别时,有时又很难区分。

时梦指与时令季节相应的梦。例如,春天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间的生气发动,万物都有欣欣向荣的现象。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而梦中亦见发生之象,即为时梦。王符云:“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此谓应时之梦也”。

感梦是指由阴雨干旱、大风大寒等天气变化感应之梦。王符云:“阴雨之梦,使人厌迷,阳旱之梦,使人乱离,大寒之梦,使人怨悲,大风之梦,使人飘飞,此谓感气之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