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松下,你知道多少
22639300000147

第147章 积极进取的人才选拔(1)

第十六卷 松下对领导人才运用技巧

创造力是一种内在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交叉影响产生的一种效应。综合心理学的分析结果,不同的创造型人才,既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也有共同的个性特征。创造力的个性特征也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这个问题分述于后。

第一、创造型人才的个体类型,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依据他们在不同领域作出的创造成果分,有发现型与发明型;推测型与条理型;经典型与浪漫型;再现型与创造型。等等。

发现型与发明型。发现是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现事实;另一种是指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发现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起着主要作用;活动因素,如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则相对作用较小。发明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创造出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东西,如飞机、导弹、工具、技术与工艺等。在发明过程中,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活动因素都起重要作用,但活动因素甚为重要,任何创造性新产品的出现,是需要伴随着许多人的操作活动的。

推测型与条理型。推测型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主要使用演绎法,他们首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去验证。条理型在创造过程中则主要是用归纳法,他们很注意积累资料与事实,从中引出结论。推测型多适于探索型基础研究,条理型多适于发展研究及管理研究。

经典型与浪漫型。经典型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深刻,工作方法有条理,在本学科领域造诣很深;但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较困难。浪漫型的特点是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知识渊溥。但思维的深刻性比不上经典型,不讲究细节。前者多有希望成为专家,后者多有希望成为学者。再现型与创造型。再现型的特点是记忆力强,想象发达,善于积累知识,思维综合力很强,能博采众家之长,来构筑自己的创造性宏伟大厦,能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创造型则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与惊人的想象力,往往能作出前人没有过的重大突破与建树。

现代领导者身兼双重或多重任务。一般说来,领导者多属发明型、条理型、浪漫型和再现型创造人才,他要努力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功能;另一方面,他要当好伯乐,努力发现、支持那些再现型、推测型、经典型和创造型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也要发挥前述四种创造型人才的作用,这就是一位卓越的伯乐式的现代领导者了。

其次,根据他们不同的思维方法,可分为思维的创造型、灵活型、服从型与保守型。

思维的创造型。这种类型的人有较高的思维批判能力,既不盲目肯定一切,也不轻率否定一切,他们善于置疑,对什么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强烈,创造性思维发达,善于运用知识经验,独立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型。这种类型的人,其思维活动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他们思维敏锐,善于组织多方面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和新鲜事物。

思维服从型。这种类型的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不发达,常常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思维保守型。这种类型的人,思维闭塞,迟钝,思想僵化,倾向保守,对新鲜事物丧失敏感,没有创造力。

对于现代领导者说来,自身应当努力成为思维灵活型的创造者,同时要充分发挥思维创造型人才在各个岗位上的作用。有条件地选择思维服从型的人才在某些非关键的执行岗位上,可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力求避免思维保守型的人在负责岗位上起重要作用,特别不能把他们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否则会压制民主,窒息学术空气,限制创造性思维,把组织搞成一潭死水。

再次,从创造心理角度分,又可以把创造型人才类型分为若干种类型。

热心型。即是因内在动力而迷恋创造研究,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献身于事业。

先导型。这种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勤奋不懈,善于合作,善于选拔和举荐人才,重用后起之秀,是创造方面的带头人。

判断型。也就是一种敏锐的创造性批判家,能迅速地发现创造过程中的利弊优劣,善于拨正航向,并且有解决难题的技巧。

博学型。这种人博学强记,知识面宽而广,善于把知识进行杂交与组合,从组合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创造,这种人常能走捷径,巧取成功,常言道:苦干不如巧干。

巧匠型。这种人具有独特的技能,善于将别人半途而废、困难重重的问题,重整旗鼓,取得成功。

审美型。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创造,往往能在别人的创造成果上锦上添花,但缺乏勤勉。

方法论型。这种人热心于创造方法,善于对别人的创造思路、作法加以指点、指导,不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多。

独立型。即是这种人热爱自己的选择目标,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不干扰别人,讨厌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喜欢安静地工作。

在上述几种类型中,除了巧匠型和独立型之外,其它类型与领导者都有很大的关系,领导者或多或少地都要具有这样一些类型特点。

第二、创造型人才的共同特征

创造型人才虽然具有各不相同的个体类型,但是,据心理学的综合分析,优秀的创造型人才和创造型领导者,他们在个人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以及才能等方面,差不多都具有一系列特性。概括起来,这些特性主要包括:

主动、好奇。创造力强的人,兴趣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的心理。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呆久了,往往会对什么事都习以为常,毫无创见。有创造型的人则不同,他们对大家觉得平常的普通问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着他积极进取。

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强的人,对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从平凡的事例中侦破出问题的裂痕所在,找出实际存在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差距。敏锐的领导者,能察觉到别人未曾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能不断地发现人们的需要和各人能力的潜力,巧妙地运用这些需要和潜力推动事业的发展。

变通性。创造型人才总是思路流畅,属立体思维、多路思维的人才。他们善于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他们能想出较多的点子和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做出不同寻常的成就。

疑问性。他们对现成的事从不盲从,而是大胆发问,勇于脱出一般观念的窠臼。他们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极少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情况,而是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独创性。他们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敢于弃旧图新,独创一面。

独立性。他们善于独立行事,不轻附众议,平时喜欢研究思考哲学、社会学和人生价值之类的抽象问题,生活活动范围大,社会活动能力强,对自己的未来有较高的抱负,态度直率、坦然,感情开放,不拘小节。

自信心。他们深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遭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自信自己所走道路的正确性。他们总是一往直前,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止。坚持力。一个创造活动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抓住目标后锲而不舍,不得结果决不罢休。特别是在主、客观环境复杂、而问题又百思不得其解、寝食不安之时,有没有坚持力对一位创造型人才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想象力。思想中的新观点、形象,来自合理的联想,有时甚至来自幻想和偶然的机遇。想象力丰富的人,联想多、幻想奇,有利于揭开创造的序幕。

严密性。灵感的火花闪过之后,深思熟虑、精细推敲,是达到完美结果的必经之路。

幽默感。幽默的性格,会使创造型人才决不因别人的讥讽和轻视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创造性目标。

勇气。要从事探索,必须不惜冒险犯难,必须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拿出勇气,全力以赴。

流畅的表达。这一条对创造型领导人才尤其必要。流畅的表达,可以使创造型领导人才并不需要繁琐的语言,就能把复杂的事物、观念表达清楚。他说话单刀直入,很有魅力。创造型人才的内在因素和个性特征,只是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适宜的客观环境才是开发创造力的充分条件,只有必要条件而无充分条件,创造力的开发还要受到很大的障碍。此外,在现代组织管理中,仅仅注意开发某些个人的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组织集体中人员的创造力,才能真正把事业推向前进。管理学者们把这种开发集体创造力的客观环境,专门称之为组织气候。领导者在创造适宜的组织气候方面,负有十分重大的责任。

应该怎样开发创造力的客观因素和适宜与组织气候呢?下面列举开发客观环境因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应当明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既可以有利于群众发挥创造性,又可以压制群众的创造性。家长式的独裁作风,会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民主式的启发作风,会大大有利于群众的创造性的发辉。

据研究,组织中的领导意义,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启发,决定,交流,奖惩,培养。

怎样启发?启发就是领导者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将一些新见解引进到组织的群体之中,鼓励大家围绕目标采取行动。启发式有以下准则:

沿用先例,进而创造发展新模式;

依据高层领导层的决定,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实施;

充分采纳群众的建设性意见,集思广益,把事业推向前进;

支持少数创造、革新人才的创见,勇于拓展新路;

尊重下属的自发、自主精神,让群众在大风大浪中锻炼;领导者自己应有随时随地接受、采纳群众的好意见、好建议的习惯;

尽力培养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新思想、新观念。

领导者在启发方面能做到上述各个方面,对发挥组织群体的创造力是大有帮助的。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十条教授法,也是启发创造力的精辟总结。这十条是: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提纲携领;干部班要有讨论式。他的论述浅显生动,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

怎样决定?传统的习惯总认为:领导者作决定,下级服从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样做常常会扼杀下属的创造力。欲充分发挥下属的创造力,领导者作决定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作决定是一个充分运用逻辑推理和艺术技巧的过程,要求有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结论,还应有必要的执行措施。一个正确的决定,往往要求有以下几个步骤:

应该把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让大家充分地明白、了解;要通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这六何,来发掘事实和问题的真谛;

一定要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定要充分地列举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经过优选后再决定,

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地对比,察觉可能会出现的漏洞;

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的方法,选择好最佳的答案和结果。

怎样交流?意见交流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双方感情的沟通,是授权、授责方与受理方达到相互了解的行为和现象。领导者在意见和情况交流时,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其一,把问题说得明白一些,使对方真正了解任务的实质,才可能避免机械式的完成任务,尽量做到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其二,关键点要反复陈述,必要时要采用通俗的发问,以鉴别对方是否真正理解:

其三、领导一定要养成能真正听取他人意见的雅量,并立即见之于行动;

最后,要排除阻碍意见交流的原因。

怎样奖惩?惩罚只能使职工达到最低标准,奖励才可能充分发挥职工创造性潜能。领导者切忌把立足点放在惩罚上,而要以奖励作为主要原动力,只能在特殊情况下辅之以惩罚。奖励的含义很广,并非物质才是奖励,它包括精神奖励、心理安慰与满足等,具体有以下内容:

充分使各个职工明确他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如我国常常宣传的甘当人梯的工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支援工作等,使人人明白没有他们的贡献,一切人间奇迹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要经常称赞某些人在组织中作出的贡献。社会上常有先进人物受孤立的情况,这除了社会风气的原因之外,往往与领导者只看见少数几个人的贡献有关。以致领导者越宣传,一部分人越不服气。宣传先进一定要把他们放在群众之中,置于恰当的位置。

要尽量授权,这是鼓励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手段。放心大胆地把重要任务交给下属去做,往往比物质金钱的效果还要大得多,可以增强下属的荣耀感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要设身处地的为下属着想,不可强人所难。

怎样培养?因材施教地培养,可以逐步改进他们的工作态度,增进他们的知识和工作技巧,渐渐走向革新、创造的阶梯。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知人善任,甩其所长,避其所短;

要努力使下属熟悉本职工作;

要根据其工作表现,预测他未来的发展潜能,及早引导,使他尽快闯入创造的领域中去;

及时而又经常地给以咨询,指导他的发展计划,并相应在地调整他的工作。

现场辅导,示范教育;

给下属以培养、进修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研究会、参观学习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