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孩子的前景也不尽是黯淡的,种种证据显示,教导孩子采取较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预防抑郁,亦即尚超过一般不快乐的界线。其中有些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后会恶化成抑郁症。
他们为这七十五名轻度抑郁的孩子特开放学后的课程,教他们质疑与抑郁有观的思考模式,学习结交朋友,改善亲子关系,参与较有兴趣的社交活动。八周以后,发现55%的人已完全恢复,而未参与课程的学生则仅有四分之一走出抑郁。一年后,比较组的学生有四分之一恶化为严重抑郁,参与课程的只有14%。显见实验课程虽短,似乎已能使学童患难与共抑郁的机率减半。
另一种每周一次的特别课程则是开给十一到十四岁父母不和而有抑郁症状的孩子,教导他们学习基本的EQ,包括争端的处理,三轴而后行,以及最重要的,为自己的悲观想法提出质疑。譬如说考试考坏了不要一味地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而应更加用功。
参与设计这项课程的心理学家沙里曼指出:“我们让孩子学习,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并非毫无来由地落到你身上,而你,只要改变情绪。”而当一个人质疑令人沮丧的想法时,沉郁的气氛便很难积趣成乌云,诚如沙里曼所说的:“这种立即生效的振奋剂可以积久成习。”
这个为期十二周的课程同样使患抑郁症的机率减半,且成效维持两年之久。课程结束一年后,只有8%的人被测试为轻度到重度抑郁,未参加的比较组则多达29%。两年后约20%的人显示轻度以上的抑郁,比较组则多达44%。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时学习这些情感技能效果特别显著。沙里曼指出:“这类孩子在成对青少年常感困扰的被排挤问题时,似乎较懂得如何处理。他们似乎是在年届青春期、这个抑郁极易侵袭的重要关卡学到诀窍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为固有的行为模式,显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与运用。”
上述课程深受其他孩子抑郁专家的认可。考维兹说:“要真正解决抑郁这样的精神疾病,一定要在孩子生病以前防患未然,或可称为心理学的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