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中小企业经营案例大集
22639100000048

第48章 【案例及分析】中小企业领导艺术(4)

利维为弗兰克租房,虽然破费了不少金钱,可搬家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是这点金钱所能比拟的。首先,弗兰克认为,利维在资金状况窘困的时刻,仍然把他的生活快乐看得比金钱重要,这就不能不使弗兰克感恩戴德,甘为利维所用。其次,这件事必然使公司的其他专家和职工都知道经理讲义气,关怀部下,因此,他们都会齐心协力,把公司办得更好。再次,这件事传向社会后,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又暂不得志的人,必然会投奔利维麾下,从而使他的人才队伍日益扩大。

利维愈是关心科研人员,科研人员愈是加倍努力工作。没过多久,一种新的显像管便诞生了,给利维的公司带来了很可观的利润。

利维对弗兰克有知遇之恩,对科技怪杰劳布更有栽培提携之恩。

劳布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电子学时,就对印刷电路板的表面贴装工艺发生了浓厚兴趣,劳布毅然休学,一头扎进图书馆寻找所有与贴装工艺有关的书籍,每天晚上偷偷爬窗户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作试验,但实验材料需要自己去买,昂贵的价格使劳布望而却步,他只好一边打工一边进行实验。劳布在利维的公司谋到一份兼职,一次,劳布在利维的公司偷偷作自己的实验时,被利维发现。劳布心想这下一定要被解雇。没想到利维对这个执着于科学研究的小伙子很感兴趣,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和他攀谈起来。利维站在管理层的立场上,从贴装工艺的应用前景出发,对劳布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切合实际的建议,使劳布的研究从原来的“感兴趣”,提高到技术应用的高度上来,更坚定了他研究贴装工艺的信心。临走前,利维还答应免费为劳布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劳布十分感动,自己只是一名对研究发生兴趣的学生,即使将来自己有了科研成果,也不一定能找到投资者,而利维竟如此地相信自己。劳布暗下决心,一定要搞出成果报答利维。一连半年,劳布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实验室里干到深夜,利维一直在暗中观察着,他十分心疼这个忘我工作的年轻人。一天,当劳布去实验室时,发现门被上了锁。他猜想一定是利维不想再在自己身上浪费钱财了,于是交了辞职书。谁想利维不仅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还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宁愿看不到成果,也不想眼看着你被累倒。”好话一句三冬暖,劳布感到一种从未受到过的尊重和理解。两个月后,实用的贴装工艺技术终于问世了。利维马上将此技术推向市场。今天,IBM、摩托罗拉等大电子公司均广泛采用此项技术的成果。

〔案例评析〕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利维深谙此道,公司中的科技人员是公司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利维爱护他们胜过自己,宁愿自己受窘,也要为科技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利维对科技人员的理解与支持,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员工的眼中,利维不是高高在上的总裁,而是平等相处的挚友,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技术终因一个情字被激发出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案例:企业家的思变与求新——鱼新堂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向东

〔案例介绍〕

王向东与他的同伴们经过20多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将一个无名的渔村,建设成为闻名遐迩、柔光四溢的“珍珠港”,走上渔业产业化道路,使珍珠工艺品、珍珠化妆品、珍珠药业与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鱼新堂”一起飘洋过海。由于鱼新堂集团公司已成为资产总值达1.3亿元的大型企业,使渔村发生了巨变,昔日的渔翁已成为今天的富翁,人均年收入达万余元,全村不仅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普及了高中、职高,上大学还能领到公司发给的奖学金。老年人过着灿烂的夕阳红生活。他们终于离开了三代同住一舱的小渔船,搬进了高雅宽敞的别墅。

王向东在为全村人创造幸福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成为具有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步入北京人民大会堂讨论国家大事。

王向东无愧为一个杰出的人才。纵观王向东的成才道路,我们会发现一条辉煌的“思变”轨迹。

就王向东个人命运而论,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没有青年时代的鸟语花香,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历史问题”的父亲非但没有给需要生存的王向东任何帮助,反而给他背上一口“黑锅”。

穷则思变,有其普遍性,然而“思变”更有其方向性。人穷志短是其中一个思变方向,但王向东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借助历史性大机遇的到来,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从而使他发展成为一个杰出人才。

1966年,省水产局的两位水产技术员来到了雷甸渔村进行淡水珍珠养殖试验。由于实验思路问题,从1968年至1971年整整4年时间里插种育珠蚌3万余只,结果仅采到珍珠1.5公斤,而且因质量低下而宣告失败。但是两位技术员的到来,给王向东带来了一次破天荒的机遇,他们成为他研究淡水珍珠养殖的启蒙老师,将他带进了一个求知的崭新世界,为他茫茫征程铺下了第一块铺路石。他如饥似渴,逐字逐句地攻读《贝类学》、《藻类学》、《水化学》和《淡水养殖珍珠》等书籍。不久,技术员走了。大队及时成立了淡水珍珠养殖研究组,由王向东任组长。王向东迎来了另一个“求则思变”的机会,他不惟书,不惟权威,在掌握河蚌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细胞小片的制作、细胞小片的插种部位、育珍蚌的吊养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经过10多年反反复复的苦苦求索,终于从试验中分别摸索到最佳数据,改进操作工艺,使珍珠产量从1972年10公斤增加到1982年的622.83公斤,销售珍珠收入高达159.15万元,其中优质珍珠高达68.9%。1983年荣获国家颁发的优质珍珠荣誉证书。早在1978年6月17日《浙江科技报》发表了王向东所领导的科研小组撰写的论文《改进育珠技术,提高珍珠质量》。这是王向东在求索中第一次“思变”,第一次获得了创造性成功。世界珍珠大国日本有关专家学者在参观雷甸珍珠养殖场后,感叹道:“淡水珍珠养殖的真正对手在中国雷甸。”1979年,王向东作为中国育珍专家应邀访问日本,在与日本交流中,使自己的“思变”轨迹走上了更高层次。

在进行提高育珠质量研究的同时,科研小组又进行育物最佳蚌类——三角帆蚌的繁殖试验,王向东科研组常常潜入3米~5米深的三角帆蚌自然生长水域进行生态习性调查,并用水泥地、土地、网箱分别进行脱育试验。经过6年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苦奋斗,反复实践,用外荡网箱大规模繁殖三角帆蚌于1976年在国内首先获得成功,平均每年繁殖幼蚌达500万只,1980年此科研成果顺利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为国内大规模淡水养殖珍珠,为家乡人民做出了极大贡献。

1982年,杭嘉湖地区爆发蚌瘟病。这一年,雷甸渔村共残废死亡230多万只三角帆蚌,造成经济损失500多万元。为揭开蚌瘟病的奥秘,挽救面临夭折危险的育珠生产,1983年5月成立全国第一家珍珠科学研究所,王向东任所长。整整8年,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在1986年攻克了农业部下达的《三角帆蚌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研究》的课题,否定了有关学术权威所提出的“细菌性蚌瘟病”观点,确立了“蚌瘟病由病毒所致”的理论,建立了三角帆蚌“蚌瘟病”综合防治系统科学工程,育珠成活率达90%以上。1986年6月,浙江水产学院学报公开发表了王向东的科研论文。从此揭开了中国淡水养殖珍珠业的新篇章。1997年,鱼新堂集团公司珍珠生产量高达2000多公斤。

王向东三次“思变”的大飞跃,奇迹般地创造了三项具有重大进步的科技成果。1986年他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王向东经过三次“求则思变”,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围绕珍珠研究开发系列产品,提高珍珠附加值。他与浙江医科大学合作,通过对珍珠层粉和珍珠性能及临床效果的研究,先后研制成功“龙珠含片”、“洋参珍珠丸”等医药保健品和药品,于1994年荣获“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保健品”;1984年创办珠宝公司,设计加工珍珠项链、耳球、戒指、手镯等珍珠饰品;1988年以来通过引进人才先后以珍珠为原料开发了洗涤、护肤、美容等8大类40多个产品。1992年通过引进外资创办中外合资鱼新堂日化有限公司,研究开发集染发、护发、养发于一体,只需5分钟,一次性使头发变黑的速染王,到1997年已发展为第三代。1994年6月,组建鱼新堂集团公司,王向东任董事长、总经理。1995年,“鱼新堂珍珠系列产品”被定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惟一指定产品,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赞美。

48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王向东从一个贫苦的渔童成为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代呼唤人才,王向东也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当年省城来的技术员、善良厚道的党支部书记沈法堂、已含笑九泉的大队长姚云福、当年在科委工作送给他显微镜的王学连和科研组的李欣扬等一群与他一起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人们。

王向东深知人才与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与发展的价值,鱼新堂集团公司有一大群青年知识分子,一群未来鱼新堂集团公司的开拓者,王向东更清楚要托起一轮太阳必须有一个支点,他将这群年轻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引导他们扬起远航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案例评析〕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思变”,王向东正是因为穷,其头脑中才形成了“求变”、“求富”的思想,正是积极“求变”,才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作为企业家,不能只是穷才求变,而是要做到时时刻刻求变。根据自身特点,面向市场,面向环境求变,打市场的空白点。如果王向东只是因为“穷”才“思变”,那么他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此说,一个企业家只有不断求变,才会有发展。

案例:经营企业需要严而不苛——艺海工艺美术厂厂长王毅的教训

〔案例介绍〕

1988年10月21日,滨海市艺海工艺美术厂厂长王毅紧锁双眉,独坐沉思。他至今不明白昨天他竟会被本厂职工在民主选举厂长的活动中选了下来。要知道,不过4年前,他是在一片欢呼声中被拥上厂长宝座的,而就任以来,他废寝忘食,殚思竭虑为这家工厂的扭亏为盈而奋斗。他的努力也确曾成效卓著,使他本人声誉鹊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优秀企业家。如今是怎么一回事,他在厂里竟威望陡跌,民怨鼎沸,以至众叛亲离呢?扪心自问,他从未以权谋私、多拿多占过呀。今天,本市舆论已在传说此事,把他的兴衰史称为“王旋风现象”。狂风骤起,势威力猛,曾几何时,烟消云散。他要反思,要找出原因,还要知道今后怎么办。

艺海工艺美术厂是一家有职工500余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规模不大,但在本行业及本地区,也不算小了。它原由几家更小的作坊式企业合并而成,职工文化素质不高。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展,管理水平不足应付纷繁的经营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亏损有增加之势。

1984年,上级决定在该厂实行承包制,公开悬出年创利70万元的利润指标,张榜招贤。在几位竞争者中,王毅以“实现年创利84万元”的许诺中标,并在全厂民主表决中,以74%支持率而被拥上厂长的宝座。

王毅原是本厂的一名普通的科室干部,并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仅接受过会计业务的训练。他文化虽不高,但素来以工作中肯苦干、有闯劲、办法多,而在同事中颇有名气和影响。这回他毛遂自荐,毅然揭榜,口出壮言,定有真才,大家都拭目以待。

王毅上台,果然身手不凡,不负众望。上任头“三把火”,都切中时弊。他首先从整顿本厂基础管理入手,完善承包责任制,在全厂上下,布下全方位、多层次的承包网络。这个仅有500来人的企业竟分解出200多个分包项目来,签订了600余项经济合同。而与之配套的基础工作,仅工时定额就达一万项之多。他对新动向很敏感,总是抢搭改革的“头班车”。几年来,他搞横向经济联合,引进竞争机制,推行班组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事事领先一步。他的做法,在1987年春“全国轻工业深化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介绍时,受到与会者的交口称赞。

说王毅肯苦干,决非虚言,他简直就是一台“永动机”。当了四、五年厂长,他没休过一个囫囵的星期天。超负荷工作是家常便饭,每晚总得七八点才离厂,还带着一大堆资料、文件什么的回家看。工艺美术厂在县区办了几个经济横向联合点,他总利用公休日去那些地点谈工作。就连跑山东,也常是周六晚飘洋过海去,周日披星戴月归,周一照常上班。妻子生病下不了床,他没早回家一分钟。80多岁的老母老见不到他,骂他是“当了厂长忘了娘”。甚至在被免职前三天,他还在厂里加班干了整个星期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