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22639000000009

第9章 高技术产业: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2)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的兴起

(一)现阶段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领域

基于科学的发现创造(Science based)而产生的技术,叫高技术。“高技术不是一个单项技术,高技术是科学、技术、工程最前沿的新技术群。在这个群里,各种技术相互有影响、相互有促进,相互有补充”。

高技术的“高”体现在六个方面,这就是:“高效益、高智力、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其他几个“高”都不难理解,对高风险和高势能是这样理解的:高风险是因为“高技术企业不可能建一个成功一个,在国外,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中一般有1/3是成功的,1/3会失败,另外1/3可能运转一段后被人吞并”;高势能是指总体上来说,高科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有着很高的态势和潜在的能量。有些国家就是利用高技术推行他们的强权政治或把高技术作为控制别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

目前公认的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或空间技术、海洋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它的标志技术有两项,一项是基因工程,一项是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不仅对农业和医药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等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用生物技术可以把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分割、切割和重组,也可以引进外来基因,改变遗传密码,形成科学上称为“转基因”的生物。这些转基因的生物往往是为达到一定需要而造成的,比如,我们现在可能将一些大的动物的生长基因转移进小的动物,同时也可以人工繁殖含有人所需要的特定基因的生物。最近英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技术繁殖出的“克隆羊”多利,就是用一只羊自身的细胞基因(而不是雌雄两体的结合基因)来繁殖的。

生物是怎样从一个细胞发育而成的,遗传基因是怎样启动和调控的,各种器官和系统是怎样按照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发育的,细胞间的信息是怎么传递的,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协同的,疾病和衰老是怎样发生的,这些是目前很热的科学问题,几乎每年甚至每月都有新的进展。

现在,一个意图弄清人体基因全部顺序的国际性科学计划正在进行,该计划欲揭示人体的10万个遗传基因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这些次序代表什么意思。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水稻全部基因排列次序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基因是产生蛋白质的,改变哪些基因能够使它高产,能不能进一步把这些基因引入到我们所需要的特定作物中去。

另外,转基因工程也发展很快。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治疗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和肿瘤等疾病。将来,农作物中抗病、高产、防虫的转基因品种将成为主要的部分;农业生产将实现工厂化、信息化,而不是靠天吃饭;肥料将有机化,农药将生物化,基因工程及其生产的药物将被普遍地使用;基因的异种移植将成为可能。

2 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的基础。其标志技术也有两项:一项是材料设计或分子设计,现在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新材料,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根据材料设计产品;另一项标志技术是超导材料技术。

当前材料科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智能材料、仿生和生物功能材料、表面涂层材料、高强轻质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等。这些材料将来都会有广泛的应用。另外很多学者在研究室温超导材料,一旦有所突破,将会对电力、交通、传感、电脑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是高技术的支柱。它的两项标志技术是核聚变和太阳能。

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会阻碍地球在夜晚向外辐射红外线,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原来提高了30%左右。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他们要求到21世纪把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90年代初期的水平。发达国家也许可以通过节能措施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工业化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正是需要更多能源的时候,限制使用煤炭而改用其他能源,会碰到资金和技术上的巨大困难。另一方面,要消除温室效应就必须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这类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发展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一个重要任务。人们希望到21世纪中叶,聚变能和太阳能可以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4 航天或空间技术

这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项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目前人造卫星在资源勘探、气候预报、灾害和战争预警、环境监测、电视转播、环球通信、全球定位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久以后,美俄等几个国家要联合发射一个太空航天站,长期在太空中工作和实验。预计本世纪人类有可能去开拓月球,甚至定居月球。

5 海洋工程技术

海洋工程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内向扩展,其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是个远未充分开发的宝库。我国海洋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即约480万平方公里,70多亿亩,但开发海洋还未列入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拥有丰富资源的海洋对地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深入研究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温度和流速、海洋的形成和消失、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海水侵蚀、海水潮汐等,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6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被认为是高技术的先导。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是其标志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能实现工业自动化、金融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但能提高社会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同时也能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地球村”的说法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生动体现。信息技术还将进一步发展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动化、个性化,而且还将实现人机对话,交互式的参与。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开通国际电脑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网络将把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联成一体。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任何政治、经济、生态事件都将立即产生全球影响,世界上将不再有任何独善其身的乐土。信息社会将使远程观测、远程信息反馈、遥距控制、复杂市场的多方面跟踪监测成为可能,将使许多种灾害预警成为可能。

(二)高技术的产业化与高技术产业的兴起

在上述列出的六大高技术领域有哪些已经形成产业呢?一般认为有九大产业。这就是:

1 生物工程产业

生物工程产业包括微生物、酶、细胞和基因四大工程,转基因动植物,药物疫苗,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等产业。

目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掀起农业科学上的一场真正的革命。农业生产将实现工厂化、信息化。生物技术的成就使得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有机肥代替化肥成为可能。

仿生技术也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可以制造一些智能芯片植入人体以提高人的智力、听力和视力等等。提高听力和视力的芯片发展更为迅速。另外,按照生物大脑组织的结构,仿生制造一种生物芯片,进而制造生物计算机,这样可以形成机器识别语言图像的能力,提高其判断水平。现在已经制造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计算机,虽然它还远不能与由上百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大脑相提并论,但毕竟已经起步了。

2 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与新材料相结合、有效替换和重建的各种人工脏器以及各种诊断仪器等。

3 光电子信息产业

电脑已经向微型化、高性能、网络化、多媒体化方向飞速发展。通过光纤、铜柱电缆、卫星组成的网络电脑,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加以互联,交互进行数据、语言、图像的传输,对各种工作进行实时调控。还可以进行商谈、讨论、贸易、点播节目、远距离对弈等等。

现在中国已经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以异步传输模式技术为基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将于本世纪初投入广泛使用,现已局部使用。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和微软公司准备建造空中信息高速公路。摩托罗拉公司准备发射66颗近地卫星来传输覆盖全球的移动电话网,而微软公司则打算用840颗卫星来覆盖地球,形成一个宽带的网,也就是空中的信息高速公路。

4 智能机械产业

智能机械产业是传统的替代人类体力劳动的各种机械工具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运输工具、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在脑力上将部分地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以便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5 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包括数据库、信息库的建立,系统软件、智能软件、各类专家系统的开发等。

6 超导体产业

超导电机、超导输电、超导输能、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子器件的研制,将改变现有的强电、弱电、微电、光电等整个技术格局。

超导材料的优点是没有电阻,它在传导中不需耗能。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低温下的超导材料。现在的目标是找到常温超导材料。如果做到了,用来制成电线,那么电力传输就可节省大量电能。

7 太阳能产业

研制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传输和存贮装置。

8 空间产业

目前,空间产业已经可以提供卫星发射、载荷搭载、太空旅行和空间商业服务,以及利用微重力、超净等太空特殊环境,进行科学试验和高精尖产品的生产,或在地球外开拓新疆域,在外星球采掘新资源。

9 海洋产业

海洋生物的人工放养和海产品的人工养殖目前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正在向珍贵海产品的人工养殖方向发展。目前人类只能下潜200米,所以,海洋深处的情况还知之甚少。海洋产业还包括南极的开发、海水的利用、深海采矿、海底城市建设等。

从以上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些高技术产业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这样一来,高技术的运用就使得第二产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即导致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上升,并使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化,最后走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比如,1994年世界制造业中,电工机械产品、运输设备、非电力机械等3个主要技术密集型工业部门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31%。199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20%以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原西德和英国。1993年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占制造业产品30%以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和爱尔兰,占20%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爱尔兰、法国、原西德、荷兰和瑞典。

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高科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大高于第一、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正是这个道理,而绝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人抢了发达国家的工人的饭碗,使发达国家出现了“空心化”,也不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居民购买的服务相对上升,购买的制造品相对下降即出现了所谓“非工业化”造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4月28日以“工作文件”的方式公布的经济学家洛桑和拉马斯威合写的报告阐明了这个道理。报告说,在发达国家中,1970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28%,1994年下降到19%,美国为16%,欧盟为20%,日本是23%。他们反对用“非工业化”和“空心化”来解释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原因。他们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明显快于服务业。1960~1994年,发达国家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值增长的幅度大体一致,但同期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却比服务业快两倍以上。据估计,从1970年以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的2/3是由生产率增长较快造成的,其余1/3则是因就业方式改变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