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是其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其第一支柱。
高科技的产业化推动了时代的变革,形成了新的时代浪潮,而且前瞻性地向人类提出时代警示:只有发展高科技产业,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的涵义与特征
技术发展的长波理论表明,某些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创新技术特征,从纺织、钢铁到小汽车、飞机和微电子,一些与此相关的产业在不同经济增长时期都表现了高技术产业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的确立是十分细微、复杂和科学的工作,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也只有按照国情(科技发展水平和生产发展水平)选择高技术产业,才具有本土性和国际竞争能力。
(一)高技术产业的定义
在中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是概括法,也叫列举法,即按技术类型定义高技术产业,它们是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新工艺新技术、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国家科委,1991)。通过86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已经在生物与医药、电子和信息、空间技术与卫星应用、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显示出国际比较优势。中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尤其偏集于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技术领域。根据中国高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重新界定中国的高技术范围已成为必要。
在美国,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经常采用两种指标:①研究与开发强度,即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额或增加值中所占比重;②科技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研究与开发强度反映了产品和技术变化的快速率以及产业和公司的技术含量。科技人员比重对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尽相同,以全国各部门平均值为基数。美国高技术产业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多种生产部门,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在英国,高技术产业被认为是一组包含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许多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他技术的产业群体。
在法国,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位最能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产品循环论。这种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工业产品都将经历四个时期:①早期阶段。一种新产品经过精心设计成功;②增长阶段。新产品逐渐开拓市场;③成熟阶段。通过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设备投入达到标准化的生产线生产;④衰退阶段。该产品进入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或被其它产品所替代。法国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一种新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技术产业。
在加拿大,从两方面来定义高技术产业:第一,部门方法(asectorial approach)。高技术的一般性质是对整个产业影响,而不是一种纯部门的。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技术水平相对高的生产部门,这种相对高的技术水平通过劳动力的技术素质或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来反映;第二,综合方法(an overall approach)高技术产业被定义为在生产前的设计和最终技术调整。由下述两个指标反映;①制造业中生产劳动力的技术素质程度,通过生产技术员和工程师占总生产职工的比例来反映。②工业研究与开发中,制造业内部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比例。
在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部将高技术产业定义为投入大量研究与开发经费,与科学技术人员联系紧密,产生新产品,并且有科学或技术背景企业的产业。他们认为,高技术产业的“高”是相对概念,它包括了高风险、高回报、高速变化和高信息强度。
在日本,定义高技术产业则使用工业增长率的概念,日本通过广泛扩散技术和新出现技术来确定高技术产业。
(二)高技术产业的划分方法
据国外文献,共有六种方法确定高技术产业。
1 主观判定法
博林杰等人提出该方法。他们认为美国拥有最多的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公司,美国最著名的高技术区域是波士顿的128公路和帕洛·阿尔托地区的硅谷,这种划分没有解释他们之所以称得上是高技术的原因。
2 生产过程法
麦奎德试图通过把生产过程中创新因素的生产者与产品组装者区分开来的方法确定高技术产业。
3 创新标准法
该方法以科学上的创新为其定义高技术产业的标准。例如用创新标准法,美国在商品上研究与开发的比重超过3%,仅有5个产业部门能定义为高技术,它们是:化工和制药;机械(尤其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电子设备和通讯器材;科学仪器;飞机和导弹。欧盟(1986年)将6种产业定义为高技术产业,它们是:航空航天、办公设备与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制药、精密仪器和电子设备。
4 “研究与开发”比例法
该方法通过辨别产业或产品是否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R&D)特性而确定是否为高技术产业,认为高技术应是与有组织的研究密切相联的。遗憾的是这种基于研究与开发关系的划分也是不完整的。
5 科技人员比例法
该方法定义企业中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占很高比例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这种方法有时会把传统工业、服务业也定义为高技术产业。如研究与开发强度较大的某些生产性服务业、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管理咨询和商业检测实验室等。
6 销售额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最复杂的分析方法,即通过综合分析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创新在产品总销售额中的比重来定义高技术产业。
(三)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与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机械电子工业(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生产等),光电子工业(光纤通信、激光加工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信息处理、电子医疗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制品等高技术产业。这些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同建立在一般技术基础上的传统产业相比,技术含量要高得多、资金投入要密集得多、产品性能也要好得多,还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无疑给70年代石油危机四伏、经济萧条衰落的西方世界,打了一针强心剂,使长期处于悲观失望的企业家们,从绝望中又看到了一束曙光。因此,美、日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注意从调整产业结构中求生存,从微电子等高技术产业中找出路,纷纷腾出资金和人力,竟相追逐,不失时机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尽管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说法。许多发达国家对什么是高技术产业部门,什么是高技术企业,什么是高技术产品,都有各自的具体规定,但就高技术产业的特征已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1 微电子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兴起的龙头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出现,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成为可能,同时引起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工艺、封装等的巨大变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十分深远。首先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型计算机应运而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大为扩展。迄今,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广播电视、现代通信、医疗卫生、自动化生产等各个方面,并进而成为诱发生物、新材料、航天、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群的诞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成为高技术产业兴起的龙头和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调整的有力跳板。
2 高技术产业以技术、智力为基本价值
高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工艺和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可以说是集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因此,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将直接依赖于相关科学和高水平技术的突破,技术、智力、资金的高度集中和科学化管理的成效。一个高技术企业能否获得成功,首先决定于它是否有高水平的技术资源,是否有高度智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否有雄厚的资金来源和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同时还需要有灵活、科学的管理。高技术企业同传统企业相比,科技人才要高出数倍以上,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要高得多,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在70%以上。同时,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比例,用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例也比传统企业要高得多。因此,发达国家往往将高技术企业相对集中建设在智力密集地区,并日益走向高资金和高智力投入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技术产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或企业之间的技术、人才、信息、财政和市场的全面竞争,也就是总的实力的全面较量。
3 高技术产业是高增殖的产业
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一般产业。据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各国的高技术产业产值1970年为1720亿美元,1986年则增至9860亿美元,16年间共增长4.7倍。而同期,制造业中的非高技术产品的产值则只增长3.3倍。其中,以日本增长最为明显,其高技术产值1986年比1970年增长了10.2倍,而一般制造业的产值只增长8.6倍。我国手工业、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现阶段约为1:10:100,也充分表明高技术产业具有手工业和传统产业不可比的高效生产率和旺盛的生命力。高技术产业的这种高增殖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有巨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型技术进行垄断性开发。如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美、日、欧的实用化竞争阶段。因此,在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上,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迄今高技术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仍大都集中于美国和西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到1986年,美国的高技术产品产值为4104.5亿美元,占该组织各国高技术产品产值的42%,欧洲为24%,日本为32%。其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等5国的高技术产品产值之和占到该组织各国高技术产品产值总和的91%。近几年来,尽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世界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中的地位和作用尚不显眼。
4 高技术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以集成电路为例,1958年出现一块集成电路,初期只能在比小拇指的指甲还小的芯片上制造几个或几十个晶体等,到60年代中期,集成度已提到几百甚至上千个元器件,70年代跃升为大规模集成,出现了集成度达20多万元器件的芯片,到80年代就进入了超大规模集成时代,芯片中集成元器件已突破百万个。在这种高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不断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创新,尽快将先进的工艺技术转化为产品,使产品的性能、质量、款式能不断更新,迅速进入和占领市场。为了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周期日益短的竞争态势,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决策上有头脑敏捷、决策果断、思维超前的领导者,在技术上有知识渊博、综合能力强、敢于和善于创新的高智能科技人才;在管理上有信息灵通、运转自如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
5 高技术产业日趋国际化
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技术、智力和资金密集的产业,为了解决技术、人力、财力的不足并开拓更大市场,各国都采取走出国境的联合开发形式。如1980年,美国硅谷的高技术公司中,有21%的研究开发工作和16%的制造工作是在欧洲和日本进行的,而装配工作的88%是在发展中国家完成的。即使在世界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高技术产品从开发到生产也都是通过国际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的,其中发展中国家承担的主要是高技术产品生产中的属劳动密集的那部分工作。此外,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普遍较高,并且逐年上升,某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类似特点。如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电子工业产品出口值均超过各传统出口行业并居首位。说明高技术产品市场具有典型的国际性,高技术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是美国、日本等还是其他致力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国家,在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到再研究的循环中,都注意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吸取外国的技术能力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生产优质、廉价的产品占领世界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形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世界范围竞争的特点,人们把它视为一场“没有硝烟的真正的世界战争”。在这场国际化的“现代化战争”中,谁能在激烈的角逐中占有优势,谁就能从这场经济“大战”中找到出路,谋取到经济、军事乃至战略上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