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致富手册
22638700000090

第90章 小发明救活纺织厂

东洋人造丝织品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纤制品厂家之一,它从美国杜邦公司那里获得了尼龙和涤纶的垄断权,轻而易举地发了横财。被人们称为“纺织阔老”。可是阔老遇到了难题,由于化纤制品的声誉下降,公司不得已一再减产,甚至故意损坏机器,为的是用每台坏机器从政府领取10万日元补助金。正在这时,一件小发明救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公司。

公司的S班长提出:我们将5根线纺成一根,现在人们为了提高质量,都在想办法把这5根线弄得粗细均匀,没有人故意将不均匀的线纺到一起,但如果有意识地将粗细不匀的线纺在一起,不就开拓一条新路吗?于是,S班长将这种设想作为一项提案送到公司。谁料经理断定:“这种线肯定卖不出去!”S班长恳切地说:“这是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的新方案,希望能申请为专利。”经理拒绝:“公司虽然每年有1亿日元的专利申请预算,但对于不能使公司赚钱的申请,连5万、10万也不能花。”但S班长是个倔犟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说:“那么请您只给我1500日元的印花税票,我知道写申请书的方法,我还是想申请。”面对这个热心的、纠缠不休的人,经理终于动了心,批准了他的申请。

人们的欣赏趣味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以往人们追求光滑闪光的衣服,但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喜欢穿表面粗糙而松软衣服的潮流。要制造这种表面粗糙的面料,必须加入30%的像被虫蛀过一样的线,而这种线正是S班长申请的专利。

这一下公司垄断了这种产品,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往往不起眼的想法或建议能够出人意料之外。人的思维都会有一定的定式。如果钻进了死胡同,往往会举手无措,百愁莫展。倘若此时能把思维逆转过来考虑,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男人长胡须,需要刮胡刀;妇女没有胡须,当然就不需要刮胡刀,这是常理。可驰名世界的、专门生产“吉列”刮胡刀的美国吉列公司却偏不理这些,一口认定妇女也需要刮胡刀,并不遗余力地向小姐女士们推销。荒谬吗?

吉列公司在美国作了一次大范围的市场调查,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全美国8360万30岁以上的妇女中,有6490万人为了保持美好形象,要不时刮除腿毛和腋毛,占这一年龄层妇女的77%。这些有刮腿毛和腋毛习惯的妇女中,多数靠电动刮胡刀和脱毛剂除毛,只有2300多万人主要靠各种男用刮胡刀除毛,但就是这2300多万人,一年花费在“除毛”上面的钱高达7500多万美元。无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而令人惊奇的是:目前尚未有企业去开发占领这一广阔的市场。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适应妇女这一要求的专用刮毛刀。根据这一情况,吉列公司立即组织人力精心设计了适用于妇女的专用刮毛刀,其实这一产品是在男用刮胡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刮毛刀的刀架色彩鲜艳,并压印了雏菊图形,握柄则改为弧形,以适于妇女使用,这些改进突出了妇女的特点,显示这是妇女的专用品。结果,雏菊牌刮毛刀推向市场后,立即受到小姐女士们的青睐,很快就占领了整个美国市场。

吉列反常理的推销和改进法,使公司占领了市场,获得又一次成功。这个事例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挖掘市场潜能应注重全面,而不应局限在某一范围,尤其今天的女性生活领域,更是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好好利用,财富便会垂手可得。

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生产一次性尿布,源于该公司一位职员的发现。这位职员发现,给婴儿换尿布对美国妇女来说是一件挺头痛的事,换下来的尿布,洗净晾干后再用,实在很麻烦,如果弃之不用另换新的,浪费又太多。这位职员想:如果设法降低尿布的成本,生产一次性尿布,那些正为换尿布头痛的妈妈们肯定欢迎。这位职员向公司谈了自己的想法,马上引起公司的重视。公司在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立即组织人员研究开发一次性尿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次性尿布生产出来了,这种产品吸水性很强,贴肤体的那一面干燥、柔软,质量比普通尿布强。在保证这一质量的前提下,公司想办法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最后市场定价只有6美分。公司还给一次性尿布起了一个容易打动妈妈们的心的名字:“宝宝”尿布。结果,“宝宝”尿布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公司立即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久,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婴儿用上了“宝宝”尿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用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善于发现这些潜在市场,并开发生产出相应的产品,将会给你带来滚滚财富。今天风靡世界各国经久不衰的“宝宝”尿布,能给妈妈们带来多少便利。而且,鉴于其价格廉美,赚钱与否,可想而知。

美国的沃尔什年仅24岁,他在宾夕法尼亚沃顿商业学校读书时,有一次同学们在一起开玩笑,有位同学问他在米老鼠60岁生日时希望得到什么。他回答说:得一只有画的手表。由此,他想到,如将绘画大师们的杰作复制在表面上肯定会受欢迎。于是,他便着手制作。几个同学对沃尔什这种“处女产品”的欢迎,使他坚定了推广这种高招的决心。1989年毕业时,沃尔什写了制造艺术表的论文,并立刻把这种计划贯彻到实际中去,获得在表面上复制8种艺术品的专利。1990年他把产品从校园推向社会,销售十分兴旺,以致他要在纽约的拉奇蒙开设办事处,雇了60名推销员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现在,沃尔什的艺术表已发展至60多种画面,其中包括毕加索、凡高、雷诺尔等名家作品,每个表订价约在40至65美元之间。沃尔什戴在手上的就是他自己设计的手表。这些产品已在全美3500家商店以及法、德、日等国销售。

朋友,你手上的手表是否也是此类艺术表呢?沃尔什以表为载体,把艺术品复制在表面上,既实用又有观赏性,既宏扬了人类的艺术瑰宝,又充实了自己的口袋,何乐不为?在当今商界,“点子”一词已成为“创意致富”的专有名词;好主意成了紧俏商品,好创意受到老板垂青;“金点子”被人誉为现代“点金术”。你脑子里的某个闪念,即便是个“玩笑”,很可能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1923年,美国皮革商巴察在出售了自己的食品冷冻法专利后得到了3000万美元。这笔财富的获得完全得益于他的钓鱼爱好。

巴察经常去纽芬兰海岸,在结了冰的海上凿洞钓鱼。从海水中钓起的鱼放在冰上立即被冻得硬邦邦的。当几天后食用这些冻鱼时,巴察发现只要鱼身上的冰不溶化,鱼味就不变。根据这一发现,巴察着手试验将肉和蔬菜冰冻起来。他高兴地发现,只要把肉和蔬菜冻得像那些鱼一样,就能保持新鲜。经过反复试验,他进一步发现:冰冻的速度和方法不同,会影响食品冰冻后的味道和保鲜程度。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的摸索,巴察为他发明的食物冰冻法申请了专利。由于这是一种具有极大潜力和应用范围的新技术,所以找上门来的人很多。巴察待价而沽,最终,通用食品公司以3000万美元的巨款把这项专利拿到了手。

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到处都充满财富和宝藏,等待着你用智慧去启开大门。一个绝妙的创意,会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之路。因此,要像巴察那样,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机会,锲而不舍地加以探究,便会开发出新的财富。

1880年,美国西部出现了淘金热。当时20岁的利维·斯特劳斯也到旧金山去淘金。他看到那千千万万寻找金矿的人们生活不方便以后,就开设了一家商店,专门销售日常用品,包括露营用的帐篷和用作马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一位淘金工人对他说:“我看用你的帆布做短裤挺好。矿工们现在穿的短裤都是用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如果用帆布来做,结实耐磨,定会大受欢迎。”利维听后,便用帆布做了一批短裤,果然很快销售一空,赚了一笔钱。

表面上,这个事例是利维赚了钱,实际上却是淘金工人献了金点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而无论年幼老少或贫富贵贱,善于思考,便能有好创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2%-5%;一个人如果永远没有发现蕴藏在自己体内无穷无尽的财富(能力),那是最大的不幸。爱动脑筋的朋友们,张开你思维的翅膀吧!让有限的生命,想出无限的点子;让点子伴你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