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22628900000022

第22章 大城小记(6)

【爱过广州爱成都】

喜欢吃的人,喜欢一个地方,往往也和吃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喜欢广州,其实是喜欢粤菜,不多的几次到广州,都是从早茶吃起,一直吃到半夜的宵夜,每天吃四五顿,直到上飞机还恋恋不舍。

最离谱的一次,半夜一点多,我和两个朋友到了花城,我实在太困了,申请趴在雪白挺括的桌布上先睡一会儿,等到菜上来了,再叫醒我。那天晚上真的吃不下了,所有的菜统统只能相见恨晚,但女人往往再饱也吃得下甜品,所以还记得:花城那热热的燕窝蛋挞,真的不同凡响。后来和一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没饭吃了,你就负责我下半辈子的燕窝蛋挞好不好?这本是信口胡说,谁知这朋友是个精细人,很现实主义地反问:“是燕窝蛋挞,还是燕窝和蛋挞?”燕窝和蛋挞?岂敢岂敢。我不是林姑娘,如今更没有做人做到给人送燕窝的薛姑娘了。从那年之后,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燕窝蛋挞,而广州的花城,听说都拆了。

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为了孝敬她嗜好烧鹅的父亲,她每次到广州都会打包烧鹅回上海。飞回上海,其鹅尚温。我立即心服口服地封她为孝女。不过对她那位和我同为粤菜拥戴者的父亲更有知己之感。

后来喜欢上成都。成都好吃的东西简直说不过来,他们好吃的往往有名有姓,什么赖汤圆、龙抄手,或者有历史有传说,如夫妻肺片、蒜泥白肉、灯影牛肉。这些我都吃了,盛名之下,都没有让人失望,这个也不容易。但我最最喜欢的是另外几样。

一个是:洗澡泡菜。这个名字听上去很搞笑,但是其实很准确,还带一种四川人特有的幽默,洗澡者,极言腌制的时间之短,那些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有的还有白萝卜皮),如同进去洗了个澡就出来了。我后来想,这其实与日本的“即席渍物”概念相近。这种洗澡泡菜都出没在街边桥下,往往就是纸板上大书“洗澡泡菜”挂将出来,就既是广告又是店招了。感觉就像做了自家吃的,吃不掉了,随便拿出来卖,有一种随意的亲切感。什么营业执照,什么质量认证,当然都是没有的,但品质一望而知,我也不担心。这种泡菜,极爽脆极清鲜,是我在泡菜中的最爱。遗憾的是,外地买不到(超市里一般只有袋装的新繁泡菜,是另一种风味,香辣浓重),而且在成都似乎也渐渐绝迹,托了朋友去寻,都说没有,我自己去,也没找到。估计是出于市容或者卫生的考虑被整肃掉了。如今念及生产三聚氰胺牛奶的都是国家免检的名牌企业,那种蓬门草户、没人检测的洗澡泡菜还真是无辜。

再一个是:老妈蹄花。朋友带着我去的,到了就是一个街边小店,但人坐得满满的,听说许多影星歌星也慕名来吃过,门前停几辆宝马奔驰是常有的事。我们点了单,只听小伙计一声吆喝:“优秀前蹄两个!”让我忍俊不禁,等到那个“优秀前蹄”上来,看上去“小蹄子”并没有溃不成军之态,待到入口,这“小蹄子”立即让我发出惊叹,哇!酥烂到了这个地步,平生未遇!而且细品之下,带着农耕文明孕育的、不化学的肉香,和天府之国很是匹配。

还有一个,就是鲜黄花鸡丝汤。这个汤是在巴国布衣吃的,门口墙上有魏明伦写的《巴国布衣铭》,记得有“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等语,十分有趣。鲜黄花就是萱草花,晒干了就叫做金针菜、黄花菜。据说巴国布衣的鲜黄花选的是河南淮阳的黄花,质地特别肥嫩,气味特别香甜,鸡丝略略上浆以保其嫩,鸡汤里适量的油让黄花更加嫩滑,而黄花的清香遇上鸡汤的鲜,融合成一派鲜香清美,回味悠长又全不造作。世间当得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八个字的其实不多,黄花和鸡丝算得上一例。

【亚美女的杀伤力】

有一种女性的美,胜在分寸感。当然要是好看的,不然进入不了审美的范围,没有被品评的资格。但,她的美丽明显的缺了一点、少了一分,如果再多一点再美一分就成了真正的标致人儿,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是大美女,足以千娇百媚倾倒众生了。但是这种美女不是,她看上去不完美,而且有些小缺点或者小缺陷,比如王菲的瘦削,林忆莲的小眼睛,但是这种缺点使她“走下了神坛”,平添了可亲可爱,成就了生动个性。瘦削成了孤清脱俗,小眼睛成了韵味无穷。

还不仅如此,正如我有位朋友揭示的那样:正因为不完美,因为不性感,因为不光芒万丈,反而成了更讨巧的美。这种美讨巧的关键就是启动了一种暗示:让人认为只有自己慧眼识美,因此不是通行天下的公众趣味,而是放在心底独自玩味的私人感情。

无论是甜美阳光的朱莉亚·罗伯茨,还是咄咄逼人的凯瑟琳·泽塔·琼斯,都是全天下的美女,不爱也罢,唯独这一个,是我自己的美女,且让我放在心之一隅独自温存。

人人这么想,结果人人都喜欢上了这种美女。亚美女,比美女更能攻占心城。

生活中也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得到最多追求的,一定不是学校里最漂亮的女生,而是一个略逊一筹但活泼开朗的女生。成为社会人以后,公认的大美女往往一头扎进婚姻里“闭关不出”,旁人也很少有胆子前去“叩关”,从此音讯渺然;倒是一些“姿色”中等的女性人气剧升,风生水起,绯闻不断或成为社交明星。

有一个女子,见到她之前,听说了许多有关她的故事:多少少年才俊拜倒在其石榴裙下,还有年纪大一轮的老江湖也对她俯首帖耳。据说在当地,没有她见不到的人,没有她办不成的事。对这样的女性,不免产生了浓浓的好奇,事先准备好了一次惊艳,谁知一见之下,却是大大的“惊不艳”——不漂亮得让我吃惊。不但说不上艳若桃李,而且算不上多么清灵水秀,只能说是端正文静,像个女学生。实在想不通她何以会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后来和一群朋友喝咖啡的时候谈起此事,有个身受其害痛苦了一年的朋友,苦笑着说:“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看的。又不漂亮,就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孩嘛!结果……”“既然知道她是个普通的小姑娘,人家不理你,你怎么就痛苦成那样?”

“想不通啊!怎么轮得到她不要我?我怎么会偏偏喜欢上她?要是漂亮的,还说得过去。不过要是漂亮的,我也知道厉害,可能一开始就会小心防着点。吃苦头就吃在想不到上。”原来如此。美女能降龙伏虎,威力好比远程武器,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武器的厉害,慑于这种威力,可能始终徘徊在其射程之外,则武器的威力也无从发挥;亚美女的射程没有这么远,但是她让人不设防,放心接近,近些,再近些,到了三米之内,小口径的命中率一样惊人。如果用冷兵器时代的概念,美女倾国倾城的能量,就好像身怀利器,但是明晃晃的天下皆知,让人起戒心,始终保持一点距离,或者时刻准备腾挪躲闪、飞掠开去,于是利器的杀伤力大大下降;而亚美女看上去两手空空,一片温和娇弱,让人全然不疑,等到靠得近了,突然皓腕一翻,给你来一个柳叶飞刀,事出意外,哪里来得及躲?

【感情同步发生仪】

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发明一种“感情同步发生仪”,可能是人类社会一个伟大的进步。

感情同步发生仪,就是一种仪器,两个人要爱或者不爱,只要一按按钮(或者一点鼠标,再按“确定”),一切就同步发生:不论是同沐爱河水深火热,还是断情绝义海阔天空,一切尽在掌握,一切只要那么轻轻地一按,就万事大吉,天下从此太平!再没有他视你如蜜糖、你看他如砒霜的阴差阳错,再没有爱而不得苦苦地等,自己说执着别人说有病的啼笑皆非,更没有一方已经郎心似铁(或者女心似铁),另一方却还痴情不改,演变成怨妇怨男肥皂剧,叫旁人、朋友、法律都很为难,因为两个人总有一个不能如愿,真是——此事古难全!所以,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出来解决问题。需求是存在的,而且前景非常广阔。

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了,所谓爱情,是一种神经中枢反应,与脑部基底核有关,由多巴胺(dopamine)等三种化学物质决定,这些化学物质使成熟的男女陷入一种“迷狂”,而且有自己的周期,长则三十个月,短则几十天,必然消亡。既然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人们有理由要求科学进一步解决问题,避免由此带来痛苦和混乱——谁叫你们揭开这么冷酷而乏味的谜底,使大家对“美好神圣的爱情”大失所望?既然点穿了病症,就要负责治。而且病因已明,看上去似乎可以对症下药。这就使感情同步发生仪有了问世的理论基础。

电视里在放《渴望激情》,看过皮皮的原作,所以无可无不可地看着。男人有了勇敢的情人,女人也有了热烈的异国恋人,记得原作里,皮皮写道:女人在这个时候甚至理解了她的丈夫,他为什么会说他爱着两个女人。

多么好,不仅彼此有了新的感情,新的生活,而且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相互理解和体谅。其实皮皮有点刻意了,或者有点狠心,她为了悲剧的效果而放弃了水到渠成的皆大欢喜。既然桃花运同时眷顾这两个人,按照正常的逻辑下去,他们应该和深爱的人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因为彼此理解而没有憎恨和内疚,心里不会有阴影。这应该是在“感情同步发生仪”问世之前很幸运的一对,因为没有科学的帮助,这种事发生的概率不比行星撞地球高多少。

有人说过,爱情的痛苦无非两种:相爱的不能相守,相守的不能相爱。这似乎太绝对,也太静止了。相爱的相守了,但是能相爱一辈子吗?(相爱到永远,我们都知道是昏话了,连恋爱中的人都不说了。)相守的不能相爱,仅仅这样还简单,至少不混乱,要是再爱上了别人,就制造出了新的“相爱不能相守”……爱情的痛苦,品种多了去了,而且不断有新品问世呢。

其实依我之见,爱情的痛苦品种再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双方感情发生的不同步。

你爱人家的时候,人家不爱你,等人家爱你,你已经意兴阑珊或者拉埋天窗婚配了;人家已经感情冬眠,你却满怀春天的盼望;你“很受伤”正想高挂免战牌,他却刚刚领悟到爱情真谛满怀斗志地要攻占你的心城;他从梦中清醒另选了别人,你这个梦中人冰水浇头、晴天霹雳。

正在痛骂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偏偏这时有个好男人出现,你就此错过一生唯一一次好姻缘。

你惊讶地发现身边的他(她)是个陌生人,百思不得其解当初怎么会爱上这么一个人?但是对方偏还认为你是他(她)一生的真爱,最后的归宿,只等厮守到白头,叫人如何不郁闷?

都是因为不同步啊。感情的发生和消失,谁都无法控制,但是有一种秩序,维持日常运转和人心平衡,它要求人们要控制,许多人在这场考试中失败了。这是场太难的考试,那些考了好分数的人,也许只是运气好罢了,他们没有强烈的感情需要控制,或者一生发生的那么一次感情正好是同步发生了。但是也许“感情同步发生仪”已经悄悄问世了,那些人就是第一批试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