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茶生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22628900000018

第18章 大城小记(2)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

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

在东京,每天打工之后,也总要泡上一杯酽酽的茶,看着袅袅上升的水汽,氤氲茶香绕鼻,紧缩的心也会像茶叶一样慢慢舒展开来……

后来认识了武井妈妈,喝茶便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品种也由乌龙茶变成中、日茶交替。她常常带些精美的小点心来,我们便一起吃“午茶”。每天,都聊得很多。

一天,她泡了一壶极浓的煎茶,我先吃过一口又香又甜的栗羊羹,然后才啜一口深绿的茶,哇!好苦。她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笑道:“再吃一口栗羊羹。”我忙又吃一口,哇!甜得钻到心里去。抬头看武井妈妈,只见她一口一口地啜着那苦茶,毫无反应。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地说:“尝过甜的,再吃苦的就特别苦,吃了苦的再吃甜的也特别甜。”不知为什么,她那缓缓的声调、眉宇间淡淡的忧郁,使我觉得这话大有深意。

“您是不是说,工作时拼命干,过后休息、享受时特别快乐,然后又要忍受工作的苦呢?”我忽然有所悟。她淡淡一笑,却不置可否。

后来,渐渐了解她的身世,我不禁惊讶她能把那么多苦难深藏不露。她小时候是一个富家小姐,初恋因父母反对而不能如愿,一度自杀没有成功。后来家园、产业毁于战火,父母先后卧病、去世。她一个人伺候双亲,为他们送终,其间还经历了一次不幸的婚姻,唯一的女儿又夭折了,从此孤身一人至今。

曾经是千娇百宠的千金小姐,单为一件和服就要去京都两次,一次订货、一次试穿,价值成百上千万,谁能想象她在那飞机俯冲、轰炸的时候,九死一生跑回家,却发现整条街夷为平地时的心情呢?她是如此深明大义、趴在废墟上对头顶上的美国飞机说:“谢谢你们!战争可以结束了。”她,在一次次重创后坚强地活了下来,如今自食其力、安命随缘,谁能估量出其中的毅力与信念?

我想起她那深沉的声调。甜的,苦的,苦的,甜的,她都那么从容不迫地品尝,对她而言,人生不就像品茶一样吗?从不奢望远离痛苦、灾难,安之若素,就能迎来别人无法感受到的甘美。这是不是她真正要告诉我的?

依旧每天午后饮茶,但是只有我一个人了(我搬家了,不再天天与武井妈妈见面)。我也渐渐喝惯了很浓的日本茶,而且习惯于遇上什么难处也不掉一滴泪。

甜的,苦的,人生如品茶。

【擦亮一个玻璃杯】

周末的黄昏,一身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从车站到家是一条长长、窄窄的商店街,一溜儿矮房子,木拉门,布门帘,灯笼高挂,酒旗飘飘,很有日本风味。暮色中一个人慢慢地在这条街上磨,路上不多的行人都匆匆而行;小神社的红灯笼寂寂地照着里面供着的不知哪路来历的神佛;人工瀑布沙沙地冲刷着石壁,旁边的一排椅子上空无一人……一户户住家的木格子窗中,透出雪亮的灯光和隐隐的笑语,有主妇拖长尾声喊:“吃饭哟——!”

一阵寂寞、无依的感觉笼罩了我。刚换了工作,与时装企划有关的事务。初一看,衣裙楚楚地坐在恒温、整洁的办公室,似乎轻松愉快,可其实哪有那等便宜事。且不说工作内容一窍不通,单是各种自动化办公仪器就够头昏眼花的了。加上电话、信件、传真,同时要用日文、英文,对我而言,无异于天天在应付两门外语考试。无端的紧张、焦躁,一时间仿佛回到初来时的茫然无措之中。

没滋没味地吃了饭,不知干什么好。不想出门,坐在地上给朋友打电话,轮了一圈也没找到一个。听听歌吧,放出来的偏是一首游子怀乡的歌——“想回家啊,回不去……”更搅起了心底的苦涩。

不行,得找点事干才行。不然,情绪会彻底沉下去,再也浮不出水面。可还是想不出一件可以提起兴致的事。不禁想起有个朋友,有一天他心情实在坏透了,便跑到银行自动取款处,取出全部的钱,数了一遍,又存进去。在东京待久了,才明白这种荒唐背后的空虚与失落有多么深。

自己苦笑了一下,我还没到那个地步,何况我也没什么钱可数。喝杯果汁吧。拿起玻璃杯,发现有点脏。一层不知是茶锈还是灰垢的东西蒙在上面。这还是我刚到时,在一家大店一片晶莹闪亮的杯盏器皿中,一眼看中的呢。于是,找出海绵,挤上一些牙膏,用力擦洗了一气,用水一冲,嘿!那么透明、那么亮,像新的一样。凹凸棱面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花朵、枝蔓也像吸饱了水分一样复苏了。

捧着这个杯子,仿佛捧着一件失而复得的珠宝,黯淡的心房有了一线光亮。我想起了过去,那些踏青的日子,那些吃着西瓜数星星的日子,考试成绩公布时兴奋的日子,呼朋唤友、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些把欢笑到处挥洒的日子……在这段忙碌、压抑的日子里,我几乎把它们忘了。其实它们都像这个蒙尘的杯子,在默默等着我呢。忽然觉得,生活并不那么灰暗、难以忍受。那些快乐的时光,过去有过,将来也还会有,一定会的。

在远离亲人、朋友的日子里,如果情绪低落,我就对自己说:干一件最小、最具体的事吧。修剪一棵花草、烫平一件久置不穿的衣服,或者——擦亮我的玻璃杯。无所不在的神会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向我传递一种信息,足以使我的心灵得到慰藉。

【风吹见富士】

来日本快两年了。方便、舒适的生活,又没有什么人际摩擦、是非纠葛,无形中少了许多纷扰。光阴的齿轮也因此转动得特别轻快、润滑。

外表虽然平静,心却总在一个空旷、凄冷的空间飘飘浮浮。曾经有过的、充溢全身心的幸福感,从我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年龄,还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幸福的时刻,如果要说有,那便是在箱根,在空中凝望富士山的一瞬。

久慕箱根美名,看照片、画册也端的是名山秀水,如歌如画。深秋的季节,抽了空,与两个朋友捧着一叠游览图、说明书,兴致勃勃地去了箱根。一路上,我们判定:有三个项目非进行不可——到“雕刻之森”室外美术馆,在芦之湖上乘海盗船,乘缆车空中眺望富士山。

到达的当天,我们在“雕刻之森”中像梦游般东游西荡,一抬头一回眸,处处是自然风景与现代雕塑的绝妙组合。我这个门外客自顾自看得心醉,甚至想:若是有个研究美术的专家在旁边喋喋不休地讲解,我会用透明胶布把他的嘴封上的。在真正的美面前,不需要理论,只需要感悟,如果我的感动源于无知,那么就让我无知下去吧。

早早回了旅馆,在烛光下吃了一顿很贵族的“法国料理”。房间很好,临窗一望,便是芦之湖的淼淼秋波。一向爱湖的我,更是久久伫立,不忍早睡。

第二天早上,我被风声惊醒。那风势之厉,令我心中一紧。往外一看,阴云密布,湖山失色,一片肃杀。服务生告诉我们:这种天气,湖上可能不能开船。急急赶到码头,果然告示牌高挂,上书:因恶劣天气,今日停航。狂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冷得我们瑟瑟发抖。昨天的小阳春天气,像个短暂的梦!别了,芦之湖!看来是无缘细看你的真容了。

只好进行第三个项目。从早云山到桃源台,乘空中缆车,是饱览大涌谷、富士山的绝佳路线。我们搭登山小火车往早云山上去,刚到半山腰,又看见一处告示:因恶劣天气,缆车停开。什么?这下我可沉不住气了,三个项目泡汤两个,这叫什么旅游?好不容易来一次,偏赶上这鬼天气!

一泄气,顿觉又冷又饿。匆匆钻进一家饭馆,一边吃烤鱼,一边看天色,心中一片愁云惨雾。吃完饭,心想:难道就这么打道回府?朋友说:“继续上山吧!沿途看看风景,说不定到了山顶,天就好了,缆车能开了呢!”我苦笑着说:“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反驳说:“应该叫‘不到黄河心不死。’”

“南墙”也好,“黄河”也罢,我们继续往上走。风渐渐住了,林中又有了闪烁的阳光,这时是下午二时左右。等我们到了山顶,正看见穿制服的乘务员在取下告示牌——缆车要开了!我们惊喜得一下子欢呼起来。因为游客很少,我们第二批就上了缆车。

当缆车开始滑行时,一种新鲜的兴奋笼罩了全身。脚下丛林叠翠,嶙峋山石间“烽烟四起”——那是温泉的热气。这么大的温泉区,就差嗅到硫磺味了。

忽想起,猛抬头——啊!这不是富士山吗?一看那特别的造型,便知道她是,但又比照片中、画中的更美,更震撼人心。那色彩,真是难以描画。碧蓝澄静的天穹下,无比纯洁、幽雅的银色,细看时又不仅仅是银的,又带着浅灰、浅紫,还隐隐反射着淡青的天光。在千百年人们的赞美中,她依旧那么卓尔不群、典雅庄重,而又仪态万方。

在那一刹那,我感到了一种甜蜜的忧伤和迷惘的满足。秋阳在我身上,我在群山之上,眼前是这样一个隽美的梦境——她已存在了千年,而我还年轻。没有悲伤,没有憧憬,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只有这一刻,我与山相对凝望……一切完美无缺。

如果我是个画家,也许会苦苦而徒劳地想把那微妙的光与色捕捉住。而今,我只拥有单纯的感动。

后来才知道,正因为那天大风吹了半天,吹尽了云,才能那么清晰地看见富士山。这么说,有时,一些看似应该诅咒的遭遇,其实也包含了上苍的一番美意。

我深深感谢上苍。在赐我那幸福的一瞬的同时,还给了我一个美妙的启示。

【今天的茶】

总觉得现代人生活得匆忙而潦草。

我和王竑倬,坐在莺谷车站边的咖啡室里,各自往椅背上一靠,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相对打量一下,不禁一齐笑了——“好久不见!”

我们俩真是“好久不见”了。

我们是在上海社科院读硕士生时同寝室的好友,毕业后都分配在上海,一直没断了往来。先后来东京也转眼快两年了,住处相隔电车三站路,只因各自上课、打工的日程高速运转,“一起喝喝茶”的心愿竟成了电话中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见,她的长发已比来时又长了不少,盈盈泻及腰际,清瘦了几分,平添了些灵秀。心中暗想:多久没见面了?竟是模糊。

没有一句诉苦,没有一语相诘,只闲闲地说着女孩子的衫儿裙儿、花情叶趣,偶尔插一句从前的笑话、“典故”,会心一笑之后再要一大杯果汁……窗外是亮丽的夜景、车流,俊男倩女,衣香鬓影,私语与欢笑在风中互相追逐。东京的魅力在这种时刻似散发着浓郁的芬芳。窗内一室安谧,灯光轻轻洒在桌上晶亮的玻璃杯、烟灰缸上,两个彼此深知的好友相对而坐,真好。

想想平日在生活上、精神上还是太苛刻自己了。也许人生不过几盏茶的工夫,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来日方长。原以为明日复明日,却不知是白驹过隙,雪泥鸿爪。

许多事,不用心挽留,真是稍纵即逝的。包括风景、包括心境,甚至友情与缘分。

每天经过的地方,或许有让人怦然心动的风景,我们可曾为之驻足片刻?

如果它是一座花园,庭院深深中有一枝大波斯菊在风中摇曳出风情万种,或是梅花在你头上织清幽一片,可曾想拍一张照片,立刻就拍?

想有一次倾谈,不要约在以后,就约在现在,哪怕只有一个小时。

想做的事,现在就去做,不然也许今生都不能如愿。谁也不能预料明天的世界与明天的心情。

曾经有过一个朋友,很洒脱的一个人。早早下了“海”,商战正酣,我临出国前去找他,电话中约好了的,他又临时有急事外出了。他不知道我是来道再见的。待我一切安顿下来,他已换了公司,从此音信杳然。想这几年,他即便没有忘记我,也无从联络。我们竟是连一声“再见”也不曾说过。原来也算不上很深的交情,但依旧有一种淡远的憾意。

从前的世界是半凝固的。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几十年不挪窝;在一处住,便与那儿的一砖一瓦都住成了一个整体。

如今的天下,一切都开始流动,且流动得很快。一个原本熟悉的人,几个月不见,已不知他(她)名片上换了什么头衔,在那头衔之下又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甚至,他(她)原来的家也不存在了,他.(她)连根拔起,到了别的城市,别的国家。

我们过去的日子,是一棵树,慢慢地生长,有规律地发芽、长叶、落下、复苏……

如今,放眼望去,繁华似海,却匆匆开谢,看不尽的花开如锦,看不尽的落英缤纷。

我们无法扭转乾坤,无法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里去。如果心里有珍惜的人或事,就给他(它)留一点纯净的时间与空间吧,在这匆忙而潦草的日子里。

我的朋友,如果你在某一时刻,想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心中的筹划,与友人共享一个从容的夜晚,我这儿总有一盏灯、一杯茶在等。

明天的风明天才吹起,而今天的茶只在今天才能品出真正的滋味。

灯下,素瓷杯中已注入清澈、碧绿的茶汤,熟悉的香气袅袅上升。门外夜色已浓,起风了。且让我们一洗尘心,共享手中这一盏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