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CIA超强阅人术
22615400000030

第30章 CIA特工的识谎秘诀(4)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声音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要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声音所蕴含的意义。人际沟通专家阿尔伯特·默哈比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声音的暗示在语言表达中独领风骚。声音是一个人的“有声自我”,在人们的互动中传递着三分之一的信息。许多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而是基于他们的声音。

声音就像一面镜子,它能传递出人们许多潜在的信息,直接影响阅人的结果。CIA在执行任务时,经常通过对手的声音推断这个人的情绪和性格,洞悉对手的心理暗号。

(1)各种声调的分析

一般初次见面的时候,声音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些人的声音轻缓柔和,有些人的声音带有沉重威严感,人们一般会根据记忆中的声音去认识别人。

CIA的特工们认为,声音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人品等特性,有时也能够从中找出预测个人前途的线索。从脸部表情、动作、言词都无法掌握对方心态时,常常可从声调去体验他情绪的波动。

对此,CIA特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

具有温和沉稳声音的人,一般情况下,办事慢条斯理,常常是这种情况:上午有气无力,下午却变得活泼起来。他们富于同情心,不会坐视受困者而不理。作为会谈的对象,刚开始时或许难以交往,但性格比较忠诚,因此朋友虽少却精。

若女性的音质柔和、声调低,那么她们大多性格内向,会随时顾及周围的情况而控制自己的感情,同时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应该尽量顾及到她们的感受。

另外,如果男性的声音比较温和沉着,那么他们乍看上去会显得老实,其实也有其顽固的一面,他们往往固执己见绝不妥协,不会讨好别人,也轻易不相信别人。

一般情况下,具有高亢尖锐声音的人,比较神经质,对环境反应强烈,会因为房间变更或换张床则睡不着觉。他们富于创意与幻想力,讨厌向人低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常向他人灌输己见。面对这种人不要给予反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虚荣心可以让他感觉很好。

在男性中,如果声音较为高亢尖锐,那么他们的个性比较狂热,容易兴奋也会很快就疲倦了。这种人对女性会一见钟情或贸然地表白自己的心意,往往会使对方大吃一惊。高亢声音的男性一般都从年轻时代便透露出鲜明的个性。

如果发出这种声音的是女性,那么她们的情绪一般会起伏不定,对人的好恶感也非常明显。这种人一旦执著于某一件事时,往往顾不得其他。不过,一般情况下也会因一点小事而伤感情或勃然大怒。这种人会轻易说出与过去完全矛盾的话,且并不以为意。

(2)说话的韵律

在CIA特工看来,人们的语言中除了音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韵律也能够透视人心的感情因素。

那些充满自信的人,他们谈话的韵律一般是肯定的;缺乏自信或性格软弱的人,讲话的韵律则犹豫不决。其中,也会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说:“不要告诉别人……”那么,这种情况多半是秘密谈论他人的闲话或缺点,但其内心却又希望自己所说的能够传遍天下。

一般来说,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等,在掌握言谈的韵律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之处。就是这种细节性的处理方式,能够使他赢得社会或下属的尊重和信任。

说话速度慢的人,一般都性格沉稳,他处事做人一般是那种十足的慢性子。

如果话题沉闷、冗长,要有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的情况,说明谈论者心中必潜藏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唯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至于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因此经常会让对方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另外,若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谈个不休,那么他一方面是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就是喜欢表现自己。CIA特工认为,这类人的性格十分外向,但不是很讨人喜欢。

(3)判断是否是有备而来的回答

CIA特工在对付罪犯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CIA特工的审问下,犯人的回答条理分明,情绪也是镇定自若,连语调上也没什么明显的起伏变化。这时候,就只能从犯人的说话方式中判断他们是否在说谎了。

其实,绝大多数说谎的人都是有备而来的,也就是说,当这些人试图掩盖自己谎言的时候,都会事先找好一个理由,或者编造好一个故事,以此应对提问。既然是预先编好的,那么这些说谎者在被问起事情的经过时,就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一个环节”,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事先编造好的故事来叙述的,并且叙述起来也有板有眼、情节合理、符合逻辑,这也是让CIA特工比较头疼的地方。

其实谁都知道,这种有着完整故事结构的回答显然是有备而来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偏偏没办法戳穿。对此,CIA特工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仔细去听这个人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节奏。如果这个人没有说谎,那么他在被问起一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突然,然后就会去思考、回忆。由于根本没有提前准备,所以他的语言节奏会是断断续续的,甚至有些地方还会遗忘,过一会儿又突然想起来,急忙进行补充说明。相反,已经提前准备好答案的人,则会不急不慢地侃侃而谈,语言节奏很有规律。

CIA特工提醒我们,当遇到这类顽抗的说谎者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谎言。即使说谎者的话经过了刻意的安排和准备,经得起普通逻辑的推理,作为提问者,只要注意观察,仔细聆听,就能识破其中的奥妙,找出对方的破绽来。

3.欲擒故纵——给对手呈上一碗“迷魂汤”

2001年5月的一个傍晚,一名蒙面劫匪闯进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银行,他用枪指着银行工作人员,将一摞一摞的钱装进布袋中。虽然整个抢劫过程总共不到十分钟,可还是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围堵在了银行内。情急之下,该劫匪将一名银行女工作人员劫为人质,并大声叫嚣,如果警察敢轻举妄动,就打爆这个女人的头。

CIA特工也闻讯赶到现场。这时,劫匪正在要挟警察,让警察在三分钟内给他准备一辆汽车,以作逃跑之用,并且说,只要警方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会释放人质。CIA特工当然不会相信劫匪的谎言,但为了安抚他,仍然决定满足劫匪的这个要求。汽车很快准备好了,劫匪挟持着可怜的女人质钻进了汽车,却并没有释放人质的意思,他嘲笑着“上当受骗”的警察和CIA特工,开着车扬长而去。

劫匪开着这辆车狂奔了三个小时,看到后面的警车渐渐被甩掉了,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决定将车停在路边休息一下,顺便上个厕所。可就在他上完厕所准备钻进汽车里时,却被突然出现的一名CIA特工打倒在地,同时一副冰冷的手铐铐住了他的双手。劫匪被突如其来的意外镇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原来是警察为劫匪准备的那辆汽车的后备箱里,提前藏好了一位身手不凡的CIA特工,他已经准备好要在路上逮捕劫匪,同时解救人质,那些追赶劫匪的警车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当劫匪以为警车已经被甩掉时,便放松了警惕,于是就为这名CIA特工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由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明显的欲擒故纵的策略。CIA特工明知劫匪是在撒谎,却假装相信,满足了劫匪的要求,让劫匪放松了心理警惕,最后再一举将劫匪缉拿归案。

CIA特工经常执行一些危险系数很高的任务,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但他们却很少动用蛮力去和对手拼个你死我活。CIA特工们研究发现,对正在实施犯罪的极度穷凶极恶的歹徒来说,如果对方激怒了他们,他们实施犯罪的速度很可能会加快,同时实施犯罪的决心也会进一步增强。对此,CIA特工总是选择与对方进行谈话,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安抚对方的心理,甚至假装相信对方的谎言,给对方灌上一碗“迷魂汤”,以便争取最有利的出手机会。

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当对方看到CIA特工“上当”后,会产生一种骄傲的情绪;而CIA特工答应对方的要求,更让对方心里多了一些振奋,由此更加放松警惕。殊不知,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就是CIA特工真正采取行动的时候。

(1)适当出丑也有妙用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比别人优越,这似乎是人的天性。CIA特工提出,如果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能够让对方体会到一种优越感,那么对方就有可能因为这种优越感而造成自身的疏忽,给我们阅读人心、识破谎言制造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让别人产生这种优越感呢?CIA特工的建议是:适当让自己出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因为他们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如果别人比他们的优点多,他们就会嫉妒,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势必不利于CIA特工任务的执行。所以,我们不妨试试故意让自己出丑,也就是故意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劣势,这样对方心里的抵触情绪也许就会瞬间化解。

汤姆·盖尔是一个电脑软件公司的老板,他涉嫌贩卖毒品,也曾因此而遭到逮捕,但盖尔坚持称自己没有做过违法的事,警方也始终找不到他贩毒的有力证据,只能将其释放。

后来,CIA派出特工罗伯特对盖尔进行调查。罗伯特意识到,要想获得证据的最好办法就是能近距离接触盖尔,并设法得到他足够的信任。于是罗伯特参加了盖尔的公司的招聘,并顺利成为该公司的一员。

在工作中,罗伯特巧妙地创造出很多与盖尔接触的机会,逐渐引起了盖尔的注意,被盖尔调去做他的秘书。后来,罗伯特了解到,盖尔非常反感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更不喜欢能说会道的人。根据盖尔的这种心理特点,罗伯特故意在他面前表现得非常低调,任何事情都先向他请示再做决定,甚至常常故意使自己出丑,以造成盖尔心理上的优越感。

几个月后,罗伯特逐渐赢得了盖尔的信任,成为盖尔最得力的助手。于是,盖尔将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罗伯特去打理,甚至还将参与贩卖毒品的事实和毒品藏匿的地点告诉了他。掌握盖尔贩毒证据的罗伯特迅速联系了CIA总部,依法对盖尔进行了逮捕。在铁证面前,盖尔再也不能说谎了。

CIA特工认为,当一个人故意将自己的劣势暴露给对手,或者装出不小心的样子在对手面前出丑,就会使对手内心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这个人要比自己差得多,于是也就不再对这个人多加防备。在这种情况下,对手就更容易露出破绽。

(2)共同语言拉拢关系

CIA特工认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喜欢和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点,就会拉近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洞察对手的心理变化,达到阅读人心识破谎言的目标。

人与人之间在家庭背景或是个人成长经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并不能完全保证每次都能找到有相同见解的人。针对这种情况,CIA特工建议人们,虽然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看似不容易找到与自己有相同见解的人,可实际上可以换个思维,找到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再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沟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拉拢与对手的关系,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

CIA特工鲍比奉命调查一个跨国走私犯罪分子,他不仅要将其抓捕,还要收集相关的犯罪证据。鲍比收到情报,知道这名走私贩要搭乘一次从纽约飞往巴黎的航班,于是他也特意买了这架航班上的机票。

在飞机上,鲍比故意坐到了走私贩的旁边,和他闲聊了起来。因为这个国际走私贩主要以走私电子产品为主,所以鲍比就假装对电子产品很感兴趣,与走私贩聊得很愉快。

突然,走私贩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对鲍比说:“我在巴黎有一批电子产品,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介绍给你。”

鲍比装出兴趣十足的样子,问他:“真的吗?太好了,具体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走私贩一开始不肯说,但经不住鲍比用“迷魂汤”一碗接一碗地灌,逐渐放松了警惕,说:“是我从美国华盛顿走私来的一批电子产品,很难得的。”听罢此话,鲍比表现的更加振奋,表示一定要见识见识这批货。如果真的没问题,自己会全部买下。走私贩感到非常意外,因为他此前从没有遇到过像这位CIA特工如此痛快的人,于是对鲍比的好感更加强烈,也因此向鲍比讲述了更多关于走私的事情,双方越聊越“投机”。飞机抵达巴黎后,走私贩就将CIA特工带到那些走私物品的藏匿处。在人证和物证俱全的情况下,鲍比迅速用手铐铐住了走私贩的双手。

为了拉近与对手之间的关系,洞悉对手的心理状况,就必须要与对手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这需要我们围绕别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而围绕别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实际上就是以别人为“中心点”,把他的喜好作为话题的主要方向,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找到双方相同的见解。

CIA特工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共同语言去拉近与对手之间的距离,使任务更加顺利地完成。这种在实战中摸索出的阅人识谎方法,能够给予人们很多有用的启示。

(3)“第三人”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