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特别清凉
22607700000007

第7章 生命的关键词——走向觉悟(3)

有了分别心的时候,执著就会产生,欲望也会随之产生。有欲望,就有贪婪、嗔恨、愚痴、傲慢、嫉妒等各种烦恼,世界便多了许多纷争与纠斗,人也随之在轮回中升沉。一切烦恼,都源于分别心。

—— 雪漠文化网

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源自于欲望,欲望生起贪婪,欲望引起仇恨,欲望加深愚昧,欲望让人嫉妒。不过,无论多么巨大的欲望,都不过是一种情绪,它是不会长久的。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不随念头而去,欲望的力量便终究会消失。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实际上,一切烦恼本质上都是这样,它们原本就是一些虚幻无常的东西,仅仅是一些情绪,就像老太太的唠叨,虽然会打扰你的宁静,但它们总会消失,所以,最好的对治之法,就是别理它。

—— 雪漠文化网

佛教认为,不同的脉结构成了不同的烦恼,正如不同地方的气血不顺会导致不同疾病的产生。当气入中脉把脉结打开时,一些烦恼就会慢慢消失。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雪白覆大漠 沙黄隐大心 若有见闻者 宁不得欣庆

欲望

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现在好多所谓的发展,实际上是在试图满足人类这种无止境的欲望,所以个人的发展也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罢,带给人类的却是烦恼。

——《世界是心的倒影》

永远记住,打破内心宁静的是欲望,而不是外界的某个东西。

——《让心属于你自己》

人类的本性中,更多的是对欲望的追逐,所以大多数人总是被自己的欲望占据了心灵。更可怕的是,人类并没有学会反省,而恰恰沉溺于欲望之中,不能自拔。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填不满的欲壑。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在所有贪欲中,最难控制的,是权力欲。这,便是人类中多“谝子”的原因。

——《西夏咒》

自私

当你有了私欲的时候,当这个私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痛苦就会产生;没有这个私欲的时候,就没有任何障碍,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会向你微笑!

——《热血厚土》

一个人如果非常自私,他最看重的就必然是自己的得失,他的行为也必然首先维护自己的得失。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贪婪

当你向往的那个目标影响了心灵的宁静,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变成了贪婪。

——《热血厚土》

贪婪就是你想得到什么,得不到的时候就会非常痛苦,影响了心的宁静、安详、觉悟,影响了生命质量。对成功过于执著,就是贪婪。

——《热血厚土》

人类的贪婪,远远大过人类的智慧。一个贪婪的群体,必然比追求觉悟和真理的人多。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这时候(信仰者爱上被信仰者时)需要信仰者分清爱与贪婪之间的区别,别想将太阳放入自家口袋。要明白,我们沐浴阳光,健康成长,也要让更多的人晒晒太阳。别总是想要独占那太阳。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奉献,而不是独占。有些所谓的爱可能有爱的名义,但其实不是爱,而是一种变相的自私。它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是世上最大的贪,是必须要清除的。

——《让心属于你自己》

仇恨

仇恨之火生起时,心就不清净了。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暴力

所有的暴力最终都是人类的灾难。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人类需要的不是战争,不是暴力,而是歌声,并且是一种承载了大爱、大善、大美的歌声。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所有想用暴力推翻暴力的人,都会被暴力灭亡。

——《西夏的苍狼》

暴力哲学是人类的洪水猛兽。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人类最可怕的是对暴力的讴歌。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无梦即大梦 大梦亦非梦 梦到无梦时 方有大机用

风劲心更定

愚痴

除了一些疾病的折磨外,许多人的痛苦并不是某个事实造成的,而是源于自己那颗不明白的心,源于一种执著。执著也是一种贪婪,而贪婪源于自己的愚痴。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没有空性正见,又没有菩提心的那种盲目精进是很可怕的。它是另一种执著和愚痴。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因为贪婪、仇恨,迷者变得更加愚痴。因为愚痴,也更加贪婪,更加仇恨,这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痴也是烦恼,容易让人糊涂了心智。但愚痴如果生起妙用的话,就是大痴法界体性智。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疑虑是愚痴的根源,它会障碍光明之心。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真正的恶是不知道忏悔和自省。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这个时代最可悲的就是,一些没有掌握真正真理的人,去宣扬自己所谓的真理。这些人被称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如果一个鼠目寸光的近视眼,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儿光明,却认为自己掌握了宇宙间的真理,并且去拼命地宣扬这种所谓的真理,让更多的人变成近视眼,从客观上说,就是一种罪恶。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人类中肯定会有一些人试图想让人类远离罪恶,这部分人也会随着人类的存在一直存在下去。每个时代,都有一批这样的度世者。但是,和这样的度世者同时代的,肯定也会有一批永远度不尽的罪恶的人。所以,度人者和被度者都会共同存在下去,就像光明总是会和黑暗相伴。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善是什么?善就是一种利他、利众,从而达到最根本的利己,就是指这样一种精神和行为。善的本质,就是利众、利他,善待众生、万物。

——《热血厚土》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他自己生存,也考虑到别人的生存,这就是善。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让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一个人,他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为集体着想,遏制自己的私欲、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

——《热血厚土》

有时候你的一个小善行,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改变的,可能是别人的命运。

——《热血厚土》

善的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大善

小善,就是仅仅让人得到金钱、物质的帮助;中善是授业、解惑;大善是传道,也就是传播真理,传播为人之道。小善层面是物质,中善层面是精神,大善层面是灵魂和信仰。大善,就是把这种物质的、精神的东西,变成一种文化和信仰。

——《热血厚土》

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统一,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善。

——《热血厚土》

善文化

善是一种文化,不是一种宗教。宗教精神里面,善的成分很重,但宗教涵盖不了善,善是一种比宗教更大的文化,是人类文明中最值得弘扬的精髓。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当真善美不愿意与假恶丑同台竞争、不愿意把自己降下来与假恶丑计较的时候,它为了保持一种高贵和距离,往往会率先退出这个游戏圈,当它退出来的时候,这个时空、市场、平台、资源,就会被更多的假恶丑所占领。翻开文化史,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热血厚土》

风中传来追梦人 成一线蜿蜒的蛇 朝这颗孤寂的心 欢快地吻

明妃心头月 师尊笑里尘

「7」悟苦乐

苦难

当人的精神境界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就超越了苦难。其实,所谓苦难也是无自性的,也是一种心灵的东西,它照样虚幻无常。超越苦难层面的人会非常安详、非常快乐。世人眼中的苦难,他却认为是快乐,这便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离苦得乐”。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苦难能够激起一个人心里最美好的东西,也能激起一个人心里最阴暗的东西,区别仅仅在于你的心、你的选择。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往往就是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要想取得惊人的业绩,就得经受惊人的磨难。因为磨难从来都是最好的助缘。

——《西夏咒》

痛苦

对于智者来说,痛苦什么都不是,它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是由人自己的心引起的。谁会把痛苦揣到你的怀里?痛苦的本质还是执著、业障、烦恼、愚昧。放下一切时,也就放下了痛苦。

——《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在真正的修行人看来,好多痛苦其实是自己的心病,它并不来自外部世界。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一切本来就是虚幻的,明白这种虚幻之后不要执著它,就是解脱。不明白这种虚幻,想执著它,就会痛苦。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所有的执著,都是痛苦的来源,包括世俗的爱情。为什么有的人说“爱的甜蜜正是痛苦的原因”?正是因为世俗的爱情里面有太多欲望的因素,执著令这些表面上“美”和“极乐”的觉受,变成了“地狱”的前奏。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风拂心头意 喃然如静泣 晴阳勿醉眠 告尔妙消息

因为,苦的原因是有欲望,所谓有漏皆苦。无欲自然无苦,所以古人们才说无欲则刚。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什么样的痛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因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人也不例外,所以,只要尚未觉悟,人就迟早会品尝到这八种苦。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逆行菩萨

我将所有的反对、为难、刁难、污辱甚至迫害自己的人,都称为逆行菩萨。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当你宽容和感激你的逆行菩萨时,你就进步了。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习气

习气就是长久积累形成的习惯,比如难以改变的行为、语言和思维模式等等。举个例子,一个木桶里盛了三年尿,把尿倒干净之后,木桶里还会有尿味,这些尿味就相当于我所说的习气。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烦恼难断,习气难除。如果你从来不抹木制的饭桌,那么油迹污渍就会慢慢渗到桌子里面去,成为桌子的一部分。一旦你发觉这对健康无益,想擦干净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人的习气是久久熏染而成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性。当你一直跟善知识在一起,久而久之,你就会染上善的习气,成为善人;当你老是和恶友在一起,久而久之,你就会染上恶习,变成恶人。

——《无死的金刚心》

所知障

什么叫所知障?被自己的知识、经验、偏好等等个人化的观点或者某种社会共识所束缚,难以完完全全地接纳真理,对真理有所质疑,因此妨碍了真心的显露,这就叫所知障。有所知障者,总是用自己在环境中熏染成的习气去衡量别人。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烦恼障多源自生命本有的欲望,所知障则多源自无明的习气。如果这种细微的无明无法破除,究竟的光明就很难焕发出来。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所知障跟烦恼障相对。被烦恼障所妨碍的人陷入昏沉的状态,不能辨别是非,贪、嗔、痴都属于烦恼障;被所知障所妨碍的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成见来分辨是非,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往往有失偏颇,不够全面。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证悟于刹那 登山俯全景 只在一瞬间 一目可了然

所知障多是由生活习惯、所处环境还有所学知识熏染而成的,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因此难以被发现,更难以被修正。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一定要记住,所有的语言,其实都很难诠释真理的本来面目。真理是远离语言的。许多时候,语言和知识反倒可能障蔽真理的光明,那便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

——《无死的金刚心》

“疑”是修炼的大敌,更是快乐的大敌。

——《世界是心的倒影》

禅宗也有很多方便法门,参话头就非常好。参话头可以参到能所俱空,生起疑情。禅宗也要求上师必须是证悟者,否则没有办法以心印心。参话头的主要目的是生起疑情,让人始终被一种巨大的疑团笼罩着,实质上就是大手印的专一瑜伽。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福是无执后的知足 福是放下后的坦然 福是无我的光明

对于那些时时诱惑你的念头,你一定要学会拒绝,千万不能跟着它走,因为一旦放松警惕,它就会用许许多多的理由来迷惑你、诱惑你,让你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产生怀疑和犹豫。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为什么说疑是修道的障碍呢?因为多疑的人没有信心。他们要么怀疑正法,觉得真理绝对没有那么简单;要么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修不成,根器不行,这辈子都解脱不了。这都属于疑虑之结。所有缺乏信心的原因,都是因为有疑虑之结。我说过,疑虑是愚痴的根源,它会障碍光明之心。

——《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修道之始,应先解疑,再谈别的。疑不除,便不可能生起信心,不可能得到智慧。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为什么禅宗又说“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呢?因为这里的疑,并不是怀疑,而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属于追求真理前的寻觅阶段。当一个人走到高处时,看到的东西会更多,疑惑可能也就会更多,比如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对生命价值的迷茫等等。这些问题会促使你对心灵和灵魂发起叩问,一旦你发起叩问,并且开始寻求答案,你就会向真理走近。假如你对人生没有任何的追问,就很难进入这个灵魂追索的过程。

——《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

借口

不要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借口。借口是世上最容易产生的东西。

——《世界是心的倒影》

啥理由,其实都是一句话,那话,也跟醉中的话梦里的屁一样,是随了人家的性子说的。

——《西夏咒》

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