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姜椿芳文集(第六卷)
22582300000026

第26章 十月革命和苏联各民族文化的发扬

柯里亚勃斯卡雅

沙皇政治压迫之下的各民族,在十月革命给他们获得解放之前,所经历的道路是艰难而困苦的。“在苏维埃政权之前,我们人民的生活犹如没有花的春天,没有水的河道。没有太阳的日子”。这句哈萨克人在哈萨克斯坦成立苏维埃政权二十周年纪念日致函斯大林所表示的话,正同样地象征了革命前俄国一切非俄罗斯民族的情形。

俄国独裁制度的民族政策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划定的:巴斯基尔的哈萨克斯坦和其他民族区域的最良好的土地都让给了俄罗斯地主和富农,为了使俄国资产阶级不受到竞争,政府阻滞了民族区域工业的发展,只是把这些地域变成中央俄罗斯的工业的原料根据地。这使民族的经济停滞下来,使那里的居民贫穷。民族区域的经济落后性也限定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落后性。沙皇政府很巧妙地在这里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注定了当地居民愚昧不化的命运。

由于这些原因,俄国一部分民族的生活便迸出于文明世界之外。许多民族区域基本居民中,识字者的百分比极低。在非俄罗斯的民族中有许多民族,在自己的语言中竟无戏剧、电影、博物馆、图书馆这样的字眼。被压迫的民族文化只能寻求新的出路。民族英勇史绩的口传,哈萨克行吟诗人的歌唱,乌克兰歌人的旋律,列士根人的激情的舞蹈,北极居民的精致的骨刻等等,俄罗斯各民族的创作力量直到十月革命之后才获得多方面发展的可能。

在革命已届二十九周年的时候?苏联各民族的文化是怎样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把过去的和今日的作一番比较。这里可以举出几个统计,以表明十月革命后苏联各民族文化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进展。假使革命前俄国有四十种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那么现在苏联各民族都用本族的语言读书,印书,出报了。单是在一个大特齐斯坦就出版六十八种报纸,其中五十种是在偏僻的地区。一九一七年之前基尔基士识字者的百分比很低,没有一个大学校,而现在有六个大学校,三十八个技术学校,其中有男女青年学生八千四百人。这一小小的共和国有二十三个科学研究院,十个戏院,其中包括国立歌剧舞剧院,国立话剧院,并且有管弦乐队,博物馆,民族文化陈列馆,国立图书馆各一。

革命前哈萨克斯坦非但没有大学校,并且连一个给当地居民读书的中学校都没有。现在这里有七千七百三十五所中小学校,二十四所大学校,八十五所技术学校。全共和国内有五百家电影院,四十三家戏院,其中国立歌剧舞剧院和话剧院各一。哈萨克共和国的音乐艺术颇为发达,设有国立管弦乐队和国立音乐院。

乌士别克斯坦在一九一三年只有一百六十个小学校,现在除了有四千五百所小学校之外,乌士别克斯坦共和国并有大学校三十七所,技术学校六十七所,歌剧舞剧院各一所。

在苏联其他各共和国中民族文化都达到高度的发展。

全苏联文化发展的总的统计,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证明。例如国民教育的巨额经费,在七年级之前读书一概免费,大学生领有国家奖学金。全苏联中小学的学生总数自一九一四年的八百零二万五千名增加到一九四○年的三千四百八十万人,大学生的数目,截至战争发生时为五十五万人,超过欧洲和日本全部大学生的总数。

苏联各民族的文化成就,还可以由下面这样的事实来证明:除了全苏联的学术院之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乔治亚,亚塞尔拜然,亚美尼亚,乌士别克,哈萨克,拉脱维亚,立陶宛各共和国的学术院。土耳克明,大特齐克,基尔基士各共和国则有学术院分院。

每一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民族知识阶层,应该认为是苏联文化的最宝贵的成就。任何苏维埃共和国现在都有熟练的工程师、医师、教员、艺术家,他们都是来自本地的基本居民。民族苏维埃共和国并产生自己的大学者,如乌克兰的波哥莫列次,哈萨克的萨特巴亦夫等。

现在可以从无数具体的例子中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苏联各民族在建立民族知识分子干部方面所获得的重大成就。在萨莫尔河流域的南达格斯坦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有一个列士根民族的山村子,名阿赫达。在这村子的居民中间,非但没一个文盲,而且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以来,有二十个当地的土人变成了医师,十个工程师,三十二个受过大学教育的教员。这村子里一个集体农民的儿子阿维尔其亦夫是莫斯科兽医大学的助教,另一个居民阿斯卡尔是雕刻家。

苏联各民族文化的发扬是依靠苏联各民族物质生活的幸福,而物质生活的改善正是苏维埃政权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胜利的结果。苏联民族政策是以各民族平等和相互尊敬为原则的。远在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列宁和斯大林所签名的民族权利宣言中就宣布俄罗斯各民族的平等平权和独立主权,他们有自决权,有分立和建立独立国家主权。这宣言取消了一切民族的和宗教的特权与限制,规定了各少数民族和人群有自由发展的权利。

单是宣布和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平权是不够的。必须再获得他们实际的平等。这需要克服历史所积累而成的各非俄罗斯民族经济上的落后性。

所以一年一年地,一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计划地增加了发展各民族共和国社会主义工业和集体农场的投资额。

关于这些投资额的增加之巨,可以由下列的数字说明。在以前的五年计划时期,例如为发展大特齐克的工业,曾投资六万万卢布。新五年计划(一九四六~一九五○年)的工业投资额为达十二万万卢布。但是在革命之前,这共和国里几乎没有大规模和中等的企业,现在则有约近三百家的大工厂,煤矿,油田。

一九一三年基尔基士的全部工业仅为五十五家小规模的半手工的工场,现在这里有近五千家的企业,其中有几百家大规模的,所出工业品较革命前几增加三百倍。六十六所耕种机站的曳引机和联合机在这共和国的集体农场上工作。

哈萨克共和国在革命前工业颇不发达,现在则拥有最大的工业企业,是供给国家以煤与有色五金的基本根据地之一。

社会主义的建设提高了劳动者生活的物质水准。基尔基士的工人数目较一九一三年增加五十倍,当地居民的国民收入也随着增加了。

集体农场制度使农民获得饱暖的和富裕的生活。土耳克明共和国“共产主义”集体农场的农民一九四五年每一工作日分得谷物三公斤和现款十七卢布。而且有许多人家在一年之中可得一千余劳动日。恰尔米区的“高尔基”集体农场这一年单是现款收入即达一百二十四万三千卢布。乌士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州扬格·尤尔区卡加诺维赤集体农场在战争时期扩大耕地,增加牲畜,建造数千所农民住宅,并建造仓房,车库,铁工场,电厂,夏季俱乐部,面包厂,四所马房,缝纫工场,皮鞋工场,诊病所,磨房,晒米场。达格斯坦的阿赫达村已用电灯,并设有戏院,陈列馆,无线电台。这并不是例外,而是苏联各民族生活的典型现象。

苏维埃政权成立之后,各民族真正平等,各加盟共和国由落后的国家变成工业高度发展的国家,各该共和国农村经济的集体化和机械化,这一切便是苏联各民族物质福利提高和它们民族文化发扬的基础。

当法西斯头目准备侵犯苏联的计划并着手执行的时候,他们希望苏联各民族在法西斯装甲部队的打击之下,立刻就瓦解,苏维埃国家不再存在。但是历史却取笑了抢掠者,他们恰如其分地受到了残酷的报复。

苏联各民族的团结和友好远在反独裁的斗争中就已经产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更加巩固起来。苏联各民族的伟大友爱经历了最艰难最可怕的战争试炼。它是法西斯德国失败和苏联胜利的决定条件之一。因为每一个苏维埃人,不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他都知道,保卫苏联,就是保卫那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的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原载《时代》周刊总第181、182期,1946年11月7日

署名: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