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朱世忠文存(上卷)
22533500000032

第32章 眼睛不方便的人

2005年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接见青联委员。

王结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虽然他看不到总书记的面容,但他可以用手感觉总书记的关怀,还有他温暖的体温;紧张的是,这样一个庄严隆重场合,早伸出手等着不雅,晚伸出手又非常不礼貌。为此,他和妻子讨论过,演练过,他们很难想象,胡总书记会说什么、问什么?

胡总书记来到王结面前,王结的妻子邵丽华拉着王结的手伸向胡总书记。胡总书记一边握着王结的手一边关切地问:“是不是眼睛不方便?”邵丽华回答:“他是盲人。”胡总书记原本是用右手与王结相握,听到邵丽华的介绍,将左手也紧紧握上来,满含深情地说:“回去后代我向亲人问好!”

王结泪如泉涌。

那几天,王结常常泪流满面。总书记的深情关切是爱,总书记的巧妙询问是德。而“爱德”正是王结给自己的按摩中心、职业培训学校起的名字。

王结知道,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周围人对他称谓也更加人性化了。王结从小习惯于周围人称他为“瞎子”,他更习惯于尊重他的朋友们跟他对话时不加称谓,直接交流。王结和妻子都没有想到,就在那一瞬间,就在总书记和他握手的那一刻,总书记使用了一句得体、关切、尊重、亲切、巧妙的“是不是眼睛不方便”的问候。总书记的风范、品德和人格力量让王结感动,使他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幸福。

经历刻骨的人情冷暖,才会有透彻的生命感悟。

“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王结备受歧视。但他天性活泼,常与村里的小伙伴在田野间玩耍,享受淳朴的童年快乐。五岁时,他与村里一群伙伴做游戏,有个孩子觉得受了委屈,哭了。那个孩子的家长暴怒,追打一群孩子。大孩子跑散了,王结太小,被壮汉揪住,攥着胳膊不问青红皂白左右开弓打了一顿耳光,王结当时双眼流血,昏死过去。父母带他上医院医治,他的左眼视网膜脱落,当时就失明了,右眼勉强保住,但视力相当模糊。王结的父亲平反后,11岁的王结才进县城上学。尽管父母想尽一切办法给他医治,但在西海固,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有限。13岁时,王结右眼视网膜也没有保住,他被错误的时代和人为的暴力推进了黑暗。

阳光星月、蓝天白云、花鸟水草成为王结的永远回忆和想象。

14岁时,王结到医院按摩科学习,想用手艺安身立命。有人当面伤害他:“瞎子要能治病,我穿上白大褂也成大夫了!”歧视刺伤王结的自尊,王结决定自食其力。在老师和亲人的帮助下,王结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了初中全部课程,考入中专学校。因为是回民,学校没有清真食堂,只能吃馒头咸菜。严重的营养不良,致使练功时经常流鼻血。学校善意地劝他退学,他执意不肯,学着自己做饭,脸被油点烫伤,眉毛被火燎焦。有人说:瞎子做饭,天方夜谭。但他坚持完成学业,成为山城小医院的按摩大夫。王结边工作边学习,还想上大学。没有盲文教材,老师和家人将课本录成磁带让他听,将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用纸片、铁丝做成模型,让他摸着加深理解。

凭着坚韧毅力,王结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成为宁夏第一个盲人大学生。歧视王结的人不相信,惊讶:瞎子上大学,天下奇闻!

大学毕业后,王结以盲人的身份举办残疾人演出,以盲人的身份举办盲人按摩训练班。

王结拒绝了香港人与他合作的优厚条件,辞去公职,白天为申请开办按摩中心争取支持,晚上睡在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贷款开办了盲人按摩中心。王结多方奔走,努力促成教育部特批宁夏医学院开办盲人中医按摩自考大专班。在残联和劳动等部门支持下,王结创办了残疾人培训学校。学校开设盲人按摩、聋哑人工艺美术、残疾人工艺品制作等专业,使许多残疾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回报社会。

王结声名大震。

他治疗的患者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人,他的学生远赴澳洲、日韩、东南亚各地工作……

王结重视心理康复,强调自立、尊严、价值和感恩。带领学员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和困难居民义务治病;赞助失学儿童;和孤儿院的孩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带领盲人种植“光明林”;为辛苦在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医疗按摩卡……

命运让王结知道感恩,懂得回报,但偶然的刺激,会成为他心里流血的痛,残疾人遇到的歧视始终是他心里的阴影。

一家公厕拒绝残疾人入内。王结带着有关规定去说服,遭到蛮横拒绝。王结被激怒了,他邀请媒体暗访,带着残疾人去上公厕,引起了高度关注,问题得到解决,激起了社会热议。

“眼睛不方便”的表述,使王结心里感到温暖,精神世界充满光明,荡涤了他心里长久淤积的阴霾。

他向家人和更多的身体“不方便”的人们转达了总书记的问候。总书记的话,总书记和他握手的细节,成为他做好心理康复工作最有说服力的例子。王结更加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他热衷的残疾人事业中。

被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换来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总书记的爱和德,使眼睛不方便的王结更加相信爱和德的力量。

从办按摩培训班起,王结给一批批学员当模特,频繁过度地承受外力,腰椎、颈椎受到严重损伤,王结咬着牙鼓励学员使劲。

王结的收入,没有用于改善自己的衣食住行,更多地用于发展事业和参与公益事业。王结的书架摆放的是一摞摞盲文笔记,1000多盘录音磁带,用坏的30多台录音机。王结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发放困难补贴费20多万元,但他一家至今还和学员一起住在破旧的出租楼内。

王结无论到哪儿,吃到父母没有吃过的东西,总是要给老人带一份;王结妻子买衣服不请别人参谋,妻子把式样和颜色描述给他听,他用双手测量为妻子定夺;王结不能给孩子解析图画和电视画面,但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就能把盘中王结想吃的东西拿给他。

王结喜欢尝试生活的各种滋味。他常带着同事和学员登山、划船、学游泳、开卡丁车、下象棋、听音乐会。

“眼睛不方便”的王结成了名人。

王结比歧视他的人更柔韧坚定。

王结是中国第一个攻读双硕士研究生的“眼睛不方便”的人;王结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全国职称统一考试并获得副主任医师资格的“眼睛不方便的”人;王结是世界上第一个考取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SIYB培训教师资格证书的“眼睛不方便”的人。

王结比怀疑过他的人更勤奋进取。

王结和妻子合著的《中老年保健按摩》被指定为老年大学的专业教材;王结主编的《创办和管理你的按摩店》,成为中国第一部指导盲人创业的书籍;王结和同事创建了西北第一家盲人网站;王结应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邀请,作为6名编委中的唯一的残疾人,参与编写了《残疾人SIYB创业培训教师指南》,为国际残疾人事业献出了一个中国人的爱心和智慧。

王结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感动宁夏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王结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他知道感恩,懂得回报,在用心传递爱、扩大爱。王结用事实证明,他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强者。

但是,王结有一个心病,他所在的这个城市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盲行道只是个摆设,只是个被挤占和浪费了的象征性设施,心明眼亮的人对盲行道的存在视而不见,这是王结心里的疼痛。王结说,人们真正注意到盲行道被长期霸占的这个细节,“眼睛不方便”的人能够实现在盲行道上没有阻碍、没有顾虑地行走这个并不奢侈的愿望时,残疾人成长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

而要做到这一点,对城管,对社会来说,一点都不难!

200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