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22522600000042

第42章 已全部落幕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港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其实,她还是有赚钱的机会的。比如说,她协助孙养龙编写《谈余叔岩》一书。这书出版后,成为畅销书,一版再版,据说赚了几十万稿费。可是,孟小冬没要一分钱,而是全给了孙养龙,因为当时的孙养龙已经家道中落,急需钱养家糊口。

除了这次,孟小冬还有一次赚钱的机会,而且是赚大钱的机会。那是1963年春,大陆方面和香港方面合作,邀请孟小冬去大陆观光、表演,并建议她灌录十张唱片,更希望她能将她的代表作《搜孤救孤》《空城计》和《捉放曹》等拍成彩色电影,流传后世,并告诉她,如若成行将奉赠一百万港币作为报酬。

考虑再三,孟小冬作出如下答复:感谢大陆方面的盛情邀请,因体弱多病,她暂时不能赴大陆演戏或观光;她的老师余叔岩已经有十八张半唱片遗留下来,再由她录制唱片,会有许多重复,没有必要;她表示对拍摄电影感兴趣,认为这是提倡国剧的精神,是有一定意义的。

很快,大陆方面、香港方面和孟小冬商定,先拍《空城计》。拍电影的事,只要孟小冬积极配合,还是可以成行的。可是,她提出“场面及配角人员要在拍摄影片前半年,来香港先行排练,完成准备工作”。

这个要求,难住了大陆方面,因为既要时间更要经费,一时半会难以达成协议。因为孟小冬不愿让步,拍电影的事最后就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孟小冬对于名利是不很看重的。名利不看重,可生活还是要继续。有熟人见她生活困难,就建议她拿出些积蓄做生意,赚点钱。灌唱片、拍电影赚大钱,孟小冬都不愿意,怎会愿意去做生意?后来,她听说这个熟人又要去台湾,准备找姚玉兰,要她投资。孟小冬急了,忙打电话给姚玉兰,要她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

这个时候,姚玉兰和孟小冬已经整整十五年没有来往了。接到这个电话,姚玉兰很是感动,觉得这个结拜妹妹和她还是有感情的。于是,她多次去电话,极力劝说孟小冬去台北定居,和她一起安度晚年。

思量再三,孟小冬终于接受邀请,于1967年9月11日搭乘轮船离开香港,赶赴台北。到台北后,她在台北信义路租了一处房子,单独住了下来。因为她的名气太大,加上恒社弟子众多,所以慕名而去探望的人不少。这些人中,有采访的记者,有请求演出的人士,有梨园的同行,还有杜月笙那边的亲戚朋友。对于这些,她都客气接待,委婉拒绝。

当然,前去拜访的人中,还有许多慕名前去请教学艺的,甚至请求拜师学艺的。对于请教学艺的,冬皇还是给予热情指导,认真为其讲戏。但对于那些要拜师学艺的,她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愿担当这样的责任。一则因为她个性孤傲,二则因为她的身体不好。由于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还由于常年抽鸦片,中晚年的孟小冬身体一直不好。拿她自己的话,就是“十年台北多病中”。从这个方面而言,人们还是应该体谅她不愿收徒、培养衣钵传人的苦衷。

到台北后的孟小冬,她的生活应该有很大的改变。一是受到众多恒社门人和仰慕者的照顾,二是受到姚玉兰母女(杜美霞)的照顾。特别是姚玉兰母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是每天都去孟小冬的住处,坐上一坐,陪她聊聊天,陪她散散步。

到了之后,姚玉兰总是坐在那里,笑眯眯的。孟小冬常对人说:“真奇怪,她来这儿一坐,我就觉得很定心,她要是有一天不来,我就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了。”这番话表明,从姚玉兰那里,孟小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如此说来,这段时期的孟小冬,她的情绪、精神应该不错,常在住处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聊聊家常,但演唱是不会有的,即便是清唱。据杜维善(杜月笙之子)说:“孟小冬性格比较孤傲,晚年在香港、台湾的时候,她始终不唱,连清唱也不唱。最后一次清唱是在香港给张大千先生唱的,因为张大千喜欢听她的戏,这是面子很大的事情。”

后来,张大千先生投桃报李,特别用心地专门地为冬皇画了幅“六条通景大荷花图”。画好之后,他特意打电话问冬皇:“画已经画好,上款拟题令辉夫人好不好?”

孟小冬说:“不必不必,请题我的艺名小冬即拜谢了!”张大千欣然从命,于是在所绘的画上题写“小冬大家嘱写”。画作完成后,张大千先生将其带去日本,花大价钱精工装裱,还定做了一个大匣子。送画的那天,张大千先生让人转告孟小冬,说这画是他心情最好的时候画的。据说,这幅画后来拍卖,成交价高达一百八十万新台币。

若是杜月笙没有离世,还健健康康地活着,于孟小冬来说,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只可惜,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假设,发生了就成了既定事实,不能改变。

庆幸的是,在台北,有待她如亲娘般的杜美霞(杜月笙的第二个女儿),有待她如亲妹妹般的姚玉兰,有仰慕她的梨园子弟,有看重她艺术才华的社会名流……因此,她感受到了亲情、友情的温暖。“多大的繁华都是虚空!”人到晚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弹指一挥间,孟小冬在台北度过了十年。1976年阴历十一月十六,是她的六十九岁生日。按照庆九不庆十的传统习俗,这个生日就相当于七十岁的生日。于是,她的港台弟子和在台的亲朋好友,早就为她张罗,准备好好为她庆寿。

这次庆寿,孟小冬确实很高兴,是笑着度过的。可是,因为多日的劳累,寿诞一过,她就病倒。原以为只要修养一段时间病就会好,没想到这病偏与她作对,一直拖到年底,还是没好。

大年初一那天,姚玉兰过来看望她,见她病怏怏的没有精神,便劝她去医院看看。大年初一就去看病,心生忌讳的孟小冬怎会愿意?因为心头闹别扭,她居然对姚玉兰说:“我劝你应该早点立一张遗嘱。”

冷不丁听到这样的话,姚玉兰很是诧异,反问道:“你怎么不立一张呢?”

孟小冬说:“我和你不同,你有钱,有子女,我是钱和子女都没有,所以不用立遗嘱。”

新年的第一天,两个老太太讨论的话题竟然是立遗嘱,想起来总觉怪怪的,不是滋味。杜月笙辞世的时候,也有过不好的征兆,难道,这也是冬皇不久于人世的征兆?

似乎,孟小冬感知到了。4月份的时候,病情越来越重的她把杜月笙的大弟子陆京士请到家中,委托他代为物色墓地。杜月笙临终的时候,也是把陆京士召来,委托他办理后事。

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岁。她的墓碑上,是张大千先生的题字:杜母孟太夫人之墓。这是一代冬皇最后的身份认定,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