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22522600000040

第40章 只妈咪最苦

“只有妈咪最苦”!这是8月10日,杜月笙对陆京士说的。这一生,他应该是最怜惜妈咪的那个人。他的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他叮嘱陆京士把这钱分作三份,分给小冬三千美金,分给三夫人孙佩豪和长子杜维藩各两千美金。

8月7日,杜月笙请秘书和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支配的现金就十万美金。按照“先外后内”的原则,十万美金全部分给杜家和杜家有关联的人。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金,加上这次的三千美金,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孟小冬和杜月笙没有子嗣,她一个女人孤孤单单的,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又没有经济来源,就这么点钱,教她怎么过日子?“只有妈咪最苦!”这句话,有杜月笙对小冬所受之苦的怜惜,有杜月笙自己对无法报答小冬恩情的愧疚,有杜月笙对小冬后半辈子的担心……

确实,只有孟小冬最苦!

在杜月笙叱咤风云花钱如流水的时候,孟小冬纠缠于失败婚姻,备受精神折磨,无法解脱,甚至到要自杀的地步。这个时候,她何曾不苦?在渐渐走出失败婚姻的阴影的时候,却因日寇侵略,她得不到杜月笙的任何庇护,只能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如苦行僧般跟着余叔岩学艺五年,同时照顾身患癌症的老师多年。这个时候,她何曾不苦?

抗战胜利,两情相悦的人走到了一起,本以为可以长相厮守共筑爱巢,却又因内战爆发,杜月笙只能带着孟小冬和家人逃离上海。这个时候,她何曾不苦?到了香港后,孟小冬每日陪伴的是一个卧病在床行将就木的老人,即便有欢乐,也是痛苦的土壤中结出的花朵。这个时候,她何曾不苦?结了婚成了亲,孟小冬享受到的不是新婚宴尔的温馨、甜蜜爱情的缠绵,而是去听新郎临终时候的嘱咐,去看新郎被病魔折磨的痛苦表情。这个时候,她何曾不苦?

杜月笙死前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可以说是痛不欲生。据长女杜美如说,那几天,他父亲发着高烧,嘴唇烧得发紫,好几次昏迷过去,严重时几乎没有呼吸。8月14日下午,昏迷中的杜月笙又一次醒过来,似乎想要说什么。陪护在一旁的姚玉兰、孟小冬急忙近身询问,可他说不出话来,泪水直流。

孟小冬拿出手帕,帮他抹掉眼泪,说:“月笙,你放心好了!”

似乎,杜月笙还有什么事放心不下。因为他死去活来好几次,就是落不了那口气。8月15日,杜月笙去世的前一天,一个消息传到了坚尼地台的杜公馆:洪兰友会从台北赶来,代表“总统”前来慰问他。当时,洪兰友担任国民大会秘书长,可以直接面见蒋介石,是1949年后蒋杜之间的传话人。

8月16日下午,带着蒋介石的话,洪兰友赶到杜公馆,站在了杜月笙的面前。这个时候的杜月笙双目紧闭,似乎已经垮了。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洪兰友还是凑到他的耳旁,大声说:“杜先生,我是洪兰友,老先生问你好,希望你好好养病,早点来台湾。”

旁边的人以为杜月笙已经深度昏迷,听不到洪兰友说什么了。没想到,杜月笙竟然睁开了眼睛,说:“好,好,好——”

见他有了反应,洪兰友继续说道:“杜先生,你好好养病,老先生说你有希望。”

杜月笙颤巍巍地蠕动着他的手,和洪兰友的手相握,并清晰地说出了他在世的最后一句话:“我没希望了,你们都有希望,中国会有希望!”最后一个“望”字说完,杜月笙连嘴都没来得及闭上,就撒手人寰了。

站在一旁的钱新之情不自禁地一声长叹,泪如雨下,喃喃自语地说:“大家都有希望,大家都有希望,天啊,就他没有希望了!”

有资料提出,是蒋介石的话在杜月笙临终前到达,还是杜月笙听了蒋介石的话才肯离去?如果不是当事者,这是一个问题,难以得出答案。不过,就杜月笙和蒋介石的关系而言,答案应该更偏向于后者。从1925年开始,他就忠实地追随蒋介石,为他,为他领导的国民政府竭忠尽智,做了不少事情。对于蒋介石的要求,杜月笙基本上是不打折扣地接受并去落实。在杜月笙办杜祠庆典的时候,他把蒋介石题赠的“孝恩不匮”贺词匾额,作为整个仪式队的压轴戏;在杜月笙办六十岁大寿庆典的时候,他把蒋介石题赠的“嘉乐延年”寿匾悬挂在寿堂的正中间。正因为如此,抗战结束后,他希望自己会有一个好的政治归宿。可是,蒋介石不但没给予他很好的政治待遇,还把他作为打击对象频频打压。所以,他还是希望蒋介石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现在,他的想法已经满足,这口气终于可以落下。

三天后,蒋介石派人送来了四个字:义节聿昭(义气和品节应该书写出来昭示天下)。这四个字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高度肯定了杜月笙的一生。如果泉下有知,杜月笙肯定会感面子很足,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