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22522600000032

第32章 不得不别离

依然像上次那样,小汽车在出站口迎接,只是这次换成了飞机场的出站口。大寿庆典结束,杜公馆清静了许多,杜月笙也从十八层楼搬回了杜公馆。于是,小汽车载着孟小冬一行,直接去了杜公馆。

小冬刚到门口,姚玉兰便迎了上去,拉着她的手,说:“小冬,这次来了,你就不要再走,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千万莫要见外,往后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好吗?”

听着这样热心肠的话,孟小冬感动不已,眼睛不由一红,汪出了泪水。在那个时代,男人虽然可以有几房太太,可太太们争风吃醋相互争斗是常有的事,姚玉兰就和另外三个杜太太关系不好。可是,姚玉兰能接受没有任何名分的孟小冬来杜家居住,分享她丈夫的爱,确实要有一定的度量。当然,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也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

“咳——咳——小冬,小冬——”卧室里传来杜月笙苍老而又关切的声音。

“哎——”孟小冬急忙答应一声,用手擦了下眼睛,进了卧室。

杜月笙躺在床上,见孟小冬进去,忙挣扎着起来。孟小冬快走几步,过去搀扶着他,好让他别费劲。

杜月笙打量了一下孟小冬,摇了摇头,说:“瘦了,又瘦了,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孟小冬坐在床沿,挨着他坐下,说:“你也是一样的,还说我瘦了。”

话未落音,杜月笙就使劲地咳,咳得人直打哆嗦。孟小冬急忙从抽屉里拿出治哮喘的专用药阿射玛药粉,把它涂在棉花头烟头上,然后点燃,塞到他的口中。像吸食鸦片一样,杜月笙狠命地吸了起来。本来,这药是用于燃灼喷雾用的,可杜月笙嫌麻烦又不方便,便发明了这个法子,使用起来效果还好些。咳嗽止住之后,孟小冬又用中医上的推拿方式,帮他活动经脉,畅通血液。这样一番之后,杜月笙终于感到好受了许多。

看着累得满头是汗的孟小冬,杜月笙感激地说:“小冬,难为你了!”

“你快躺下!”孟小冬搀扶着他,让他慢慢躺下去。

“你不用担心,我这个身体啊,像只寒暑表,每天天一亮,就可以晓得当日的天气如何?”为了让孟小冬宽心,杜月笙故作轻松,开了句玩笑。

“你歇着吧,我给你唱上一曲。”说完,孟小冬轻启丹唇,清唱起来。杜月笙则用右手手指敲着床沿,以作伴奏。

见他们两个其乐融融的样子,站在门口的姚玉兰心头涌出一丝欣慰。杜月笙的四个太太中,就她一个常年陪伴在他身旁。她深知杜月笙的一生过得并不容易,在他荣光的背后充满了心酸和争斗。尤其是这几年,老杜越来越老,身体越来越差,事业也越来越不顺当。作为女人,她妒忌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感情,可作为妻子,她又希望老杜能有个舒心的晚年。而这,只有孟小冬才能给予他。

从此,孟小冬正式入住杜公馆,尽心尽意地照料杜月笙的饮食起居,俨然是杜家的一员。

数十年来,杜月笙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从没放松过身心。近几年来,因为病体,他不得不放慢生活节奏,有个时候还得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消磨时日。每每这个时候,他的心就像失去了什么,异常空虚。现在不同了,有了知音般的小冬的陪伴和照料,他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和甜蜜。这段时期,在孟小冬和姚玉兰的悉心照料下,杜月笙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时不时,在她们的陪伴下,他也出了杜公馆,到处走走看看。

这时的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同月底,北平和平解放。随后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内外交困的蒋介石没辙了,只得第三次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

此时国民党已经无力回天。很快,百万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攻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覆亡,上海也面临解放。蒋介石表面上下野了,可依然在背后操纵着国民党的残兵败将。1949年4月10日,他来到上海,在复兴岛召见杜月笙。他想干什么呢?

原来,在蒋介石来上海之前,他听到了很多关于杜月笙即将投共的谣言。有说1948年秋,民革负责人黄炎培竭力游说杜月笙,劝他投共;有说十九军老板陈铭枢曾向杜月笙保证,只要他愿意留在上海,配合共产党接管上海,就绝对保证他和他的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实,这些说法并非谣言。194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曾致电叶剑英、李克农:“望告金山(著名话剧演员,地下党员,杜月笙的门徒),对杜月笙的方针,就是要他努力使上海不乱,保护上海所有的船只、民航飞机、工厂、银行、公司、商店不受损失,不使南遣,等待人民解放军前往接收。杜月笙果能这么做,不仅中共可以与之合作,上海人民亦将宽恕他的既往。这一切,都可以明告杜月笙,就说是叶参谋长(叶剑英)向金山说的。”

金山以地下党员和门徒的身份向杜月笙传达了当时党的政策,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人民解放军接管大上海。

对于这些情况,神通广大的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匆忙赶到上海,召见杜月笙,与他一起分析了当前形势,督促他尽早携带家眷离开上海,迁往台湾。

这是关心吗?当然是,能让蒋介石亲自出面做说服工作去台湾的,可能没有几个,足见蒋对杜的看重。但又不完全是,当时的形势非常明显,蒋介石已经下野,虽然还在背后操纵,可离灭亡已经不远了。在覆灭之前,带走的坚决带走,不能带走的就毁灭,决不能留给共产党。杜月笙在上海的号召力太大了,如果连他都投共,肯定会带来连锁反应,给共产党带来莫大的好处。所以,他想把他带走。

杜月笙当然明白他的用意,他知道,如果拒绝去台湾,极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便搪塞道:“谢谢总裁对杜某人的关心,请总裁放心,上海这个地方我迟早要离开的,只是我现在病成这样,想先去香港治疗一番,然后再去台湾为您效劳。”

这番话,讲了两层基本意思:一是他杜月笙会离开上海,不会为共产党所用;二是他暂时不会去台湾,会先去香港治病。确实,杜月笙当时的病情很严重,经常喘得背过气。这些情况,蒋介石还是了解的。见达到了基本目的,他也没马上强求杜月笙动身离开上海,再三叮嘱一番就飞离上海了。

留不留上海,去不去台湾,就这两个问题,杜月笙确确实实挣扎了一番。上海是他的根基,他的一切也在上海,离开了上海他将一无所有。即便是日寇攻占上海期间,他也留下心腹为他管理上海的家产。抗战一胜利,他回上海照样当他的上海皇帝。可是,他又不敢留在上海。每个做工作要他离开的人,都拿1927年协助蒋介石清党谋杀汪寿华的事警告他,说如果他不离开,共产党肯定会秋后算账,不会放过他的。

金庭荪就多次提醒他说:“月笙,你不能上人家的当啊,我们跟共产党的恩怨,你心中要有数。”每次,杜月笙都会很认真地回答:“三哥,我晓得,我心中当然有数。”

就历史问题,中共先后委托黄炎培、章士钊等人上门做工作,希望他留下来,协助上海地下党搞好维持上海秩序的工作,只要他能这样去做,就可以将功折罪,既往不咎。前前后后去了好几拨人,想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毕竟做过亏心事,杜月笙心里还是不踏实,最终决定还是走。

上海是不留了,可去哪里呢?这些年来,杜月笙跟随蒋介石,做了坏事,也做了好事。蒋介石对他的态度,是需要的时候就拉,不需要的时候就踢。这个时候跟着去台湾,他又能做什么呢?心情好,蒋介石说不定会给他一碗饭吃;心情不好,蒋介石只怕会把他踢到一旁,不理不睬。

经过再三权衡,杜月笙决定先去香港避避风头再说。拿定主意后,他在杜公馆大厅里召集家人和主要管事人员开了个会,说:“老蒋找了我,要我尽快去台湾,我不能不走。不过,我决定先去香港,住上一段时间再说。老万(墨林)老顾(嘉棠)你们一家也跟我过去。老黄(国栋),你留在上海,替我看管这个摊子。你用不着害怕,我已经帮你做好安排,尽管放心。”说完,他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信封交给黄国栋,叮嘱他到时候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信封上的这些人。黄国栋接过一看,信封上分别写着廖承志、潘汉年、盛丕华三个人的名字。

杜月笙继续说道:“自从抗战胜利以后,我开的赌场、烟馆全部关闭,收入全部来自正经生意。这几年,我的收入是只出不进,开支又大,原来是有些节余,现在也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被一些朋友借走,就剩下一盒子借据字条。我已经风烛残年,所幸的是儿女已经长大成人,没什么牵挂的了。只是……”说到这里,杜月笙的目光投向孟小冬。

孟小冬知道,他最不放心的是她。这屋子里的人,有的是杜月笙的太太,有的是杜月笙的儿女,有的是他的管家和账房先生。只有她,无名无分的,什么也不是,她该怎么办?她低下头,任由他的目光盯着。屋子里的其他人,突然听到这么个消息,也是议论纷纷。

“你们去收拾好行李,说声走,就动身!”杜月笙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离开。大厅里的人很快散去,里面就剩下姚玉兰、孟小冬、杜月笙。沉默了一会,姚玉兰忍不住说:“月笙,我才带着维屏他们逃难回来,怎么又要逃难?”

杜月笙一边咳着,一边说:“这是没法子的事,香港那边我已经找好房子,一过去就有地方住有饭菜吃,苦不着你们的。”

姚玉兰呜呜地哭了起来,说:“这样逃难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杜月笙不再理她,走到孟小冬面前,深深地叹了口气,一脸歉意地说:“小冬,把你接到上海,我本想给你安定的生活。没想到,半年不到,又得让你跟着我受累。”话里面尽是不安,好像这种不好的局面就是他杜月笙引起的,得由他承受。然而,世殊事异,与他杜月笙又有何干?

想到杜月笙的种种好,孟小冬不由感动地说:“月笙,你快别这么说。北平我是回不去了,上海我也没什么亲人,你到哪,我就跟你到哪。”

见孟小冬同意跟他去香港,杜月笙就是一喜,情不自禁地拥着她,留下了幸福而又难过的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原来,上海大亨也有心灵脆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