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22522600000031

第31章 飞机接冬皇

孟小冬在北平的日子可好?其实,并不好!回北平后,她既不吊嗓更不演戏,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杜月笙给她新买的房子里。每天,她除了搓麻将,就是卧在烟榻上抽大烟。试想想,这样的生活会好吗?还有,她的身体本就瘦弱,而且还闹胃病,胃口不好,进食不行,身体自然越来越不好。

那些个牌友真幸运,居然有机会和这样一身才艺的人搓麻将,消磨时光。或许,这些个牌友,一点也不在乎她的才艺,只在乎她手中的那手牌,会不会做大盒子。

后来的辽沈战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几十万大军化为乌有,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解放沈阳。接着,从辽沈战役下来的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转战平津战场。

在日伪政权统治时期,孟小冬能躲在一隅,安安心心学她的戏。这个时候,她却无法安心下去,变得六神无主心绪不宁起来。因为解放军发展的形势太快,快得让所有北平人都适应不了。或许,那个时候的她还有精神追求,可以不管形势,潜心学艺。而这个时候,她已经没了任何追求,无法安心下去。

就在孟小冬一筹莫展的时候,她突然接到了姚玉兰的亲笔挂号信。

信中说,现在北平形势不明,希望她尽快去上海居住,字里行间尽是关切之情。接到这封信后,孟小冬感觉心头温暖如春,有马上去上海和她们团聚的向往。可是,这个时候北平已经被解放军围得像铁桶一般,连傅作义都难以脱身,她一介女子,又怎么离开北平,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去?

稀里糊涂地,孟小冬又在北平过了一些日子。这日,她正坐在庭院里,细数着从树叶缝隙中漏下的日光。这时,门外进来两个上海客人,其中一个五十出头,是黄金大戏院的后台经理,也是杜月笙的门徒。这个人孟小冬认得,因为他常去北方邀角,以前在上海也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

来者一进大门,便喊了起来:“师娘,师傅租了架飞机,派我们接你来了!”

在上海待了那么长的时间,杜月笙的门徒都没这么叫过,今儿个到了北平,他们怎么这么叫了?孟小冬愣了一下,顾不得羞怯,忙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杜月笙已经打听清楚平津一带的交通完全瘫痪,不可能通过陆路接孟小冬去上海。于是,他利用中汇银行董事长的身份,包了一架飞机,派信得过的门徒随机来北平,专程迎接孟小冬。

平津战役即将打响,数百万军队在阵前对峙,不知道有多少门大炮对着天空。这个时候飞机飞往北平,不知道要冒多大的风险?别人不清楚,飞行员肯定清楚。所以,要想说服他们驾机去北平,杜月笙肯定费了不少口舌,花了不少美钞。

见孟小冬还有些犹豫,来者急了,说:“师娘,如果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你听听外面的枪炮声。”

孟小冬已经习惯听枪炮声了,她并不是担心这个,而是惧怕坐飞机。

杜月笙就是因为坐飞机,差点机毁人亡,最后还是落下了一身病。通过杜月笙,她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坐飞机的可怕。所以,她来往上海、北平,从不搭乘过飞机,即便要多花时间要经受长途颠簸的辛苦。

“小冬,杜先生是个好人,你就去吧!”在一旁听明白了的老母亲,颤巍巍地递过一个皮箱,催了起来。近十年来,家里因为有杜月笙的资助,倒也过得自在,不愁吃不愁穿。这些年虽然没有见过杜月笙的面,老母亲还是知道他的好,也为小冬高兴。

这一走,只怕再难见到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了!孟小冬流着眼泪,恭恭敬敬地给老母磕了几个响头。然后,她随着杜月笙的门徒出了门,上了停靠在胡同里的小汽车。

小车发动,孟小冬闭上眼睛,任由泪如雨下。这一去,是祸?是福?她不知道。她只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个人在日夜牵挂着她,想念着她,她必须得去。

从此,孟小冬再也没有回过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