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乱世绝唱:杜月笙与孟小冬
22522600000020

第20章 香港大撤离

1941年12月2日,杜月笙第三次离港飞往重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前行是为长住重庆做准备。因为,他已经从戴笠口中得知,日寇即将攻打包括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内的南太平洋一带和西太平洋的美国重要据点。如果日寇攻占香港,在香港避祸的许多重要人物肯定凶多吉少,另外还有杜门中人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这样一帮人,如何撤离如何安排,都是杜月笙亟需去重庆解决的问题。

到了重庆,杜月笙马上调兵遣将,成立中华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还没等生意开张,还没等到想出应对之策,12月8日,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此同时,马尼拉、香港、新加坡同时遭到袭击,北平、上海、天津等地的英美驻军全部被日寇攻击后解除武装。

这一天,对于杜月笙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日子。香港有他的亲人好友,上海英法租界也有他的亲人好友,现在这两个地方都被日寇侵占,亲人好友生死不明,如此凄惨的现实叫他如何承受?那一夜,他整夜未眠,和戴笠筹划如何利用日寇尚未占领的启德机场,派出飞机,救出重要人物和亲人好友。

这个时候,哪有飞机可派,即便有,哪个敢驾机去港?就在杜月笙想有这么一个人的时候,恰好有个不怕死的,因为他的所有家产都存在香港银行,他急着回去处理。因为他会开飞机,戴笠通过关系弄了一架飞机,条件是协助救出名单上的人。名单上的人分别是陶希圣、颜惠庆、许崇智、陈济棠、李福林、王新衡……没有一个是杜月笙的亲人。

因为只有一架飞机,坐不了多少人,杜月笙狠心作了这个安排:舍小家救大家。

这个时候留在香港,亲人们肯定凶多吉少。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能作出这样的安排,确实不简单。然而,第二天晚上这架飞机返回,接回来的人与名单上的人基本上对不上号。很显然,这批重要人物都陷在香港,出不来。

怎么办?情急之下,杜月笙想出两个对策:第一,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重庆到香港迢迢数千里路上的帮会首领绿林侠盗,全部动员起来,安排出一条安全通道,计划从日寇手中救出这批紧要人物,以及他的亲人和所有杜门相关的人员;第二,他向戴笠提出一个大胆甚至是近乎疯狂的建议,通过徐采丞,向日寇上海特务机关堂而皇之地提出请求,协助徐采丞承包一艘轮船,从上海驶往香港,把杜月笙的朋友们接回上海,住进日本势力尚未进入的法租界。

第一个对策,凭杜月笙的影响力,实施起来虽有难度但有可能。第二个对策,无异于与虎谋皮,日寇会答应?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徐采丞包了一艘轮船,把困于香港的近千重要人士和三百多杜门亲友、苏浙同乡安全接到上海法租界。与虎谋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杜月笙洞悉日寇当局的内部矛盾,抓住其想把他争取过去的心理,加上徐采丞和日寇特务机关首脑分子私交很深,通过他左右打点前后斡旋,终于成行。

从12月2日到达重庆开始定居,到遥控指挥香港大撤退,徐采丞的专轮救了三百多重要人士回上海;他自己所安排部署的陆上大逃亡路线,更是救出了好几千重要人士。香港大撤退的成功,是杜月笙一生中的大手笔大杰作,使得他的个人声望又得攀升。在这次营救中,他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在日寇封锁大肆搜捕中救出无数精英。在这次营救中,他先公后私,先友好人士后家眷,竭尽全力,尽其所能。试问,在乱世中能做到这样,不是大英雄大豪杰又是什么?

抗战中,杜月笙及其家人也是颠沛流离,先避祸香港,后逃亡重庆。可以说,如果生存能力不强的人,可能连家人都无法照顾,更不用说他人了。可是,杜月笙不只是照顾好家人,更照顾好了许多人,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投入抗战的民族大洪流。

家事国事天下事,于杜月笙而言,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就是有三头六臂,他都难以应付过来。可是,就是在这样忙的情况下,他还没有忘记远在北平的孟小冬。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大力资助,让她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学戏,杜月笙还特地安排人送去一口大瓷缸,供其吊嗓。所谓吊嗓子,就是练唱,嗓子一亮开很是扰民。有了这么一口大瓷缸,既可以拢音,减少噪音不致扰民,又可以让自己的声音听得真切提高效果。

在孟小冬的身上,杜月笙表现出只有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才有的细心和柔情。司马迁为了塑造好项羽这个英雄人物,不只展现了他是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还用霸王别姬这样一个情节展示其儿女情长的一面,使得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从而传颂千古。但这只是文学作品,历史中不一定存在。杜月笙,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却真真实实地存在,没有一丝一毫的加工。

如此细心体贴,如此有情有义的真男人,试问,哪个女孩子不为之动容?要是杜月笙活在当下,不知道会有多少女孩愿意嫁给他,因为,他不只是有钱有地位,更有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