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受德意志
22514700000018

第18章 守望与思索(2)

德国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在我看只有太爱饮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以致不少人营养过剩,腆着一个大肚子连皮带都不好扎,既不健康也不美观。所以本人坚决抵制啤酒的诱惑,即使因此显得“不够德国”。

住,生活的港湾和个人的王国

住,一般说来,在德国被排在了“生活四要”之首。这大概与人们普遍接受“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是“个人的王国”这样一些观点不无关系。在历来崇尚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的西方,个人真正要解放、要自由,确实也只能在自己的家里。于是,德国人历来重视建设自己小小的家园,营造家庭的温馨环境和气氛,这从我们参观的一些已改为博物馆的名人故居便可以看出,因为这些故居的主人,如贝多芬、马克思、席勒等等,并不出身富人家庭,其恢复了旧观的住宅拿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仍然相当阔绰。特别是多次在战火中亲历过痛失家园之苦,现代德国人对家似乎更加珍惜,对解决好住的问题似乎更加下功夫了。而子女成年以后,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也大多离开父母单独居住。

我第一次走进德国人的家庭是在1983年,主人夫妇都是我曾任职的四川外语学院的外教,也即当时所谓的Experte(专家)。男的一位系来自民主德国的移民,便被照顾住在称作Sozial-wohnung的社会福利房或救济房里,房租异常的便宜——记得每月租金才三四百马克,相当于两三个单间大学生宿舍的租金。这套住宅地处交通方便的法兰克福近郊,有二大一小三个房间,一间大的是夫妇二人的卧室,相当宽敞;一间小的比较窄,平时做书房,来了人铺上席梦思便当客房;另一间大的也相当宽敞,做起居室,用途相当于我们的小客厅兼饭厅,客人多了拉开沙发同样可以睡觉。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所差的只是自己的花园,然而屋后却有一个种满花草的阳台,从阳台望出去则满眼的绿树,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在德国,住这样的公寓套房算是差的了,女主人曾带我去看她在乡下的父母,两老的一幢小房加前后花园,就完全为另一个档次。

不过,上述的福利房,并非我在德国见过的最差住房。最差的住房在西柏林,而我所去过的几处,房客都是中国留学生。这不奇怪,柏林战争破坏特别严重,战后又为四国占领,西柏林则形同一块在民主德国包围中的飞地,要新建住宅困难可以想象,于是不少老破房子便马马虎虎修好了派用场。1993年在一对留学生夫妇家里小住,算是认识了不少文学作品里描写的柏林Hinter-hof(后院),体验了这种由高楼围成的洋四合院里的生活。

这种住宅中光线、空气最差的自然是后院,从前也大多住着工人或者贫民。那里的房子不成套,厕所是公用的,要么在过道上,要么在楼梯的拐角里,夜里方便起来实在不方便。房里的地板已踩得嘎吱嘎吱响,厨房、淋浴都是临时设施。不过尽管如此,对于需要省钱的中国穷学生和访问学者来说,已经很不错,到底也有了遮风避雨和睡觉的地方。

一般的德国人,对住的要求就高得多了。我后来拜访过的德国家庭,几乎没有不窗明几净,设施齐备,陈设讲究。差一点的也会是一套三四居室的住宅,稍好些的就拥有一幢自己的房子即所谓Eigentumhaus。多数人从开始工作起的奋斗目标,就是购买或者申请地皮自建一幢个人私有的房子。而这,又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鼓励的办法,除了批地和贷款,政府还每年补贴每户5000马克,总共补贴八年。如此一来,多数人都认为买房比租房合算,而且越早买越合算。也就难怪,一些看上去景况并不特别优越的工薪阶层人士,也有自己的一幢小楼,而有楼又必定有自己的花园和绿地。至于教授、医生和政府官员等中产阶级,住房就更讲究一些了,不但更加宽敞,家里边还可能有自己的小桑拿和小游泳池。更上一层的大企业家、高官、贵族后裔等的园林式豪宅和宫苑般的府第,这里就不讲了,因为毕竟只与一小部分人有关系。

再说说购房贷款,我感觉德国人住的需求能得到很好满足,与此密切相关。政府鼓励不说,各家银行似乎也争着以优惠的条件向需要的人发放贷款。而且,只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外国人也一视同仁,不管你是否已入德国籍或者拿了绿卡即永久居留。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两三年前告诉我,银行主动来动员他贷款购房,因为发现他在该行的存款一直保持着相当的数量。朋友动了自建新房的念头,只是后来考虑到两个儿子正上中学,搬迁新地可能影响学业,才推迟了贷款建房的事。

小女和女婿却动作更快,一年多以前决心购建自己的房子,去年夏天已乔迁新居。当时我和妻子刚好也在,每日的功课就是去看工人铺设区内道路的进度。今年再来一切设施都已齐备,整个小区真是干干净净,秩序井然,一切严格按照协议和规划,该绿化的绿化了,该装的路灯均已装上,家家户户俱已在自己屋后的花园铺了草坪,种了花、树,有的还自建了儿童戏水池和秋千架,门前的两小块空地也各显其能地进行了绿化、美化。

为了这幢居住面积150多平方米还带地下室、车库、花园的小楼,小两口除了首付购房款四分之一外,以后尚须每月付约2500马克,20年内全部付清,照他俩目前的收入看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不要20年,这幢在德国朋友看来也相当可以的房子,就是他俩的了。反之,如果是租住一幢条件相当的楼房,每月租金至少3000马克,钱花得更多不说,若干年后仍是个连一片瓦都没有的无产者。哪个合算不言自明。

再说,即使20年内付清房款有困难,仍可以继续贷款。于是不少人就钻这个空子,一辈子靠贷款过幸福生活,有钱也不急着还债,而是用去旅游和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我认识的某位教授,花园洋房已经住了几十年,一边从一家又一家银行贷款说是为了还建房债,一边却经常地周游列国。由此可见德国人乃至所有西方人的借贷观念与我们完全不一样,不少时候贷款购房成了提前消费和高消费的捷径和手段。政府呢,似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以此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德国人的住令人羡慕也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主要倒并非面积、内部装修和设施,而是整个的大环境。以我的画家朋友以及小女的住宅为例,都在离市中心十来分钟车程的小镇或郊外,交通方便不说,走五分钟又都进了一座小森林。特别是女儿这地方,旁边还铺展着一片片开满野花的小荒原,白天头上是蓝天白云,傍晚则经常能见落日和霞光,如此的景色对常年住在国内大城市的我真是见所未见。还需要说明的,这儿并非如国内房地产商标榜的所谓“高档住宅”,而是一个中等城市的普通居民区,且住户多数年纪较轻。

考虑到年轻的住户多半有小孩,几乎每个居民区都开辟了儿童游戏场,虽说是小小的却自成一体,场内多半是沙坑、秋千、绳梯、小土山等等应有尽有,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活动的小天地。

德国人居住环境之优越,除了当局历来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管理井井有条,住户们的公德意识也起了重要作用。我见小区内的道路总是干干净净,便问是否雇有专人打扫,就像我们川大的宿舍区那样。女儿回答没有,也用不着,因为人家绝无“进门脱鞋子,出门踩鸡屎”的情形。不仅如此,还家家都注意门外公共地区的美化。即使在自己的家里,只要是花园和窗口等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同样也得注意观瞻,并且在园子里还须按规定种上一定数量和品种的树。至于森林里众多的野兔,荒原上成片的野花,同样被视为公共生态的一部分,谁也不好去捉去摘去动。

住在女儿家里两个多月,当然也发现有缺点:每天傍晚都要和妻子出去散步,最讨厌的就是不断碰见有人遛狗。对于遛狗人来说,他是不遛不行,不遛就会被揭发虐待动物,就违反了动物保护法;而我们却因此得时时提防踩着狗屎,冒给狗咬的危险。德国的狗种类繁多,大的可以像一头狗熊,十分可怕;好在狗主人一般都认真看管着,出事的可能性不大,可是也并非绝对没有。

再就是邻居们从不串门儿,尽管见面都客客气气打招呼,这在我们也不怎么习惯。

通过一个“住”字,德意志民族勤劳、能干、富有纪律性和公德心以及做事认真彻底等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女儿的德国邻居,很多都是自己动手装修新房;遇到人手不够,工种不齐,亲戚朋友便会来帮助。每天下班后和周末,便能看见不少住户忙着在侍弄园子。多数人的车库因此也增加或改变用途,成了工具房甚至小工场。就这样,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德国人便住得特别舒适、特别美,把一个家真正经营成了自己幸福的港湾。

行,天上地下,方便准时快捷

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国人,我感觉德国的发达、先进,更多地体现在了“行”的方面。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不少家庭还不止一辆,这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也许已不值得惊讶;更令人羡慕的是,早在十多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来德国时,人家便有了真正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完备的相关设施。这儿只想强调,一家人有了车,在节假日做近、中距离的旅游,有多么方便、舒适,特别是还顺带着野餐。这样的旅游和野餐,在我真是一大享受。

在德国,即使像多数的中国留学人员没有自己的车,也照样可以享受生活,因为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公交车不但宽敞又舒适,车上乘客经常是稀稀拉拉,而且严格按照站点上悬挂的时刻表运行,几乎做到绝对准时,哪怕一个乘客没有。而准时,又是一个公认的德国人特点和优点。

要说公共交通的缺点,似乎同样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有关。那就是票的种类繁多,票价计算复杂,而且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花样。初来乍到的人不经过长时间的认真钻研,也像德语和德国的诸多法律、法规一样,是很难搞清楚的。

难尽管难,尽管我自己也总是搞不很清楚,却仍然要劝到德国来留学或讨生活的人好好钻研、学习。因为学通了,例如懂得花十六七马克买一张Tagesticket即“日票”,就可在杜伊斯堡和杜塞尔多夫等临近城市之间随便坐一整天公交车,换乘各种市内车辆也无须再买票,而且一张票可以管到五个人,不必每个人单独为来回一趟花12马克甚或更多的钱,真是节省了不少。相反,学不通,则可能因坐过站挨罚,前些年罚40马克,现在已提高至60,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本人没挨过罚,却眼睁睁看见一位来法兰克福机场接我的德国朋友,为了我的缘故当众挨罚的尴尬,我也分担他挨罚时的难堪和痛苦。车上虽不是经常查票,可一旦遇上又被发现违规便只好乖乖掏钱,不然得登记护照号码和身份,而连登两次便入了另册,成为警察局特别关照的对象。一个人如果不是没头没脸的难民和流浪汉,谁又甘愿落到这一步。

初到德国,铁路交通最令我叹服。乘火车旅行跟乘飞机一样舒适,且车站多在市中心,车票随到随买,进站出站自自由由,检票是等你在车厢里坐得安安稳稳以后。万一你没来得及买票或坐过了站,在列车员处补票就是,不会挨罚,也不用难为情,大概补票属于正常,真正混火车长途旅行的人极少。

最值得称道的是火车站上的售票服务,售票员就坐在你眼前,对你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例如长途旅行你须知道中转的时间、站点,他就打印一张单子给你带上,让你一目了然。除了售票台,各大车站都有问询处和旅行中心,也提供类似服务。近年来售票的办法又有改进,就是大站都设了不少触摸屏的电脑售票机,旅客只要用指头点几点荧光屏,就可买车票,或者查询到车次、票价和时间。

德国的火车比我们快得多,而且档次既多又分明。拿快车来说,除了一般直快,还有地区间的快车,大城市间的快车即所谓Intercity,大城市间的特别快车即所谓ICE,真是一个比一个快捷。当然,乘后两种特快都得加钱,但所加并不多,每一张Zuschlag仅7个马克。1994年,联邦政府决定建造从柏林经什未林到汉堡的磁悬浮快速列车(Transrapid),计划于2004年之前竣工。届时,这条长达285公里的路段上,每小时同一个方向就将有六个班次开行,列车时速最高可达到500公里,也就是从柏林到汉堡只要半个多小时。

除了跨州的远程车和国际列车,大城市多数还有本身的地铁U-Bahn和城市轻轨列车S-Bahn,与汽车和铁路组成一个营运系统,对人们出行真是再方便不过。而所谓S-Bahn,在市区部分差不多就是我们某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也曾有过的有轨电车。它在德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保留了下来,波恩有,海德堡有,杜塞尔多夫也有,且多数都是战后修复的,不仅帮助解决市内交通的相当一部分问题,而且成为一个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景观;不知为什么我们就非得通通地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