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认为,人生在于选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找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来做。如果当初刘备决定去学舌辩之术以便日后去打动诸侯来匡扶汉室,结果会如何?刘备肯定会失败,因为刘备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况且又没有读书的环境。
人生在世,首先要决定自己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英雄。因为个体的差异实在太大,心目中的英雄所具备的条件也许自己并不具备,因此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自己应做的事,包括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这样两个故事,可以说明选择原则的重要性。
第一个故事是法国有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一个智力问答: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此时,你只能拿出去一幅名画,你会选择哪一幅?很多人回答说当然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是这幅“永恒的微笑”在最里面的展馆。最后一位社会学家做出了最正确的答案:拿离出口最近的一件。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样最容易实现。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架飞机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总统,还有一个是哲学家。突然之间,飞机发生了故障,必须让其中的一个人跳伞以减轻飞机的负重,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结果是众说纷纭。答案是选择体重最重的一个。理由也很简单,这样可以保证飞机最小负重,保证安全。
以上两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选择原则的重要性。人们做任何一项决策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作为做决策的理由。殊不知这种选择原则很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败。因为选择理由太过于主观,而没有考虑到客观实际。
决定做什么当然要客观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决定。自己究竟能做什么是最大的选择原则。如果一个不了解军火生产的人去做军火生产,其风险是非常大的。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而作出决策,而应该根据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日后要走的路。每一个人都有特长,人们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决定自己该做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人,他特别擅长打草鞋,他的妻子纺的白绸特别漂亮。他们在鲁国生活得并不开心,于是想搬到越国去。
有个从越国来的人告诉他说:“你们到了越国,一定会变得很穷的。”
鲁国人很奇怪地问是什么原因。
这个人解释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而越国人并不喜欢穿鞋,他们通常都赤脚走路;织的白绸是为了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国人也不喜欢戴帽子,而特别喜欢披着长发。如果你们搬到不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国家去,必然会受穷。
人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要在自己能够发挥长处的地方活动,否则很容易把自己的长处变成短处。其实人们如何选择和自己的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些对于某人来说不是资源的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大资源。因此,人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看得多、经历得比较多,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出路。
成大事者认为,人们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也必须懂得不断学习。从来就没有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人都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学习,并且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永远都是必须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得很快,如果人们还抱残守缺,将自己以前的陈年知识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思汲取新的知识,那么必然会很快失败。因为人掌握的知识越多,思路就越开阔,所能做的事情就越多,自然就越有希望生活得比其他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