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懂得,你不是一个人
22393600000023

第23章 时光跌进尘埃里

【文 猫司令】

感谢时间让我们成长,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别人。

1.

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陪朋友回了趟中学母校,十六七岁的你正在清理黑板上的气球和彩带,我背着书包在教室后门偷偷张望,却发现不过一转身的时间,逝去的荷尔蒙就像学校后墙边的粉笔画一样,被岁月抹平,只剩一轮决绝的背影。有句话说得挺好:“The happiest women, like the happiest nations, have no history(最幸福的女人,像最幸福的民族一样,没有历史).”我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课桌椅和陌生稚嫩的脸,突然觉得自己该是个有历史的人了。

2013年,我大学毕业了,写书了,读研了,又退学了。兜兜转转,北京、香港,香港、北京,一路快跑回到原点,不知道该悲哀还是该喝彩。平常日子里,我忙着显露自己的小情绪,真到了大事上,反而有点语塞。这一刻烟花点燃了北京的钢铁苍穹,我生长在这里,我还算年轻。柔软的时光喝醉了酒,跌跌撞撞,一不留神就消失在了尘埃里,无声无息。世界末日都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想,是时候与昨天和解了,就像我们从前那样。

2.

退学之前那段时间,我喜欢在晚上十一点钟出去跑步,穿过白天车水马龙的香港街道,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刮过,像一列飞驰的火车。跑步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我感到自己的年轻、强大、一无所知,而又一次次为这种生活而感到羞耻和惋惜。就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代人中最聪明的头脑,把时间花在了排队、走路、吃饭、做很多机器也能做的背诵和计算上,无比悲哀。加上之前在香港交换的半年,我已经在香港住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可是她仍然使我感到陌生。她的心脏冷冰冰,而她的皮肤又是炽热的,足以把人的一切美梦烫醒。

我觉得这里不够浪漫:缆车上山,买票划船,周末如果坐一个小时的车到达西贡或者赤柱,第一件事不是看海,而是寻找一间能吃生蚝的酒家。而她又比任何一个城市更绚烂:世界上的一切香味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切青春都前赴后继地奔向这里。我生活在这里,被动且孤独,可我又有什么理由比别人拥有更多命运可以去选择呢?和这个城市的繁花锦簇相比,我的生活不过是人类活动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被动承受着我作为一个大时代的年轻人所应该接受的生活,和所有其他人一样,起床、上课、吃饭,日复一日,只有滴滴答答的红绿灯和叮叮咚咚的扶手电梯计量着时间在流逝。

2013年我被转载最多的文章叫《香港无人牵手》,但我觉得自己写得最好的一段话,没有用在任何一本书里:“我喜欢的香港是清晨七点。这时候天光初亮,城市刚刚醒来,带着昨夜的疲惫和秘密,还没来得及换上严肃的表情。这是24小时之中的唯一一次,她不再那么高效、完美、严丝合缝,而是漫不经心地展示出自己的脆弱:原来香港也是要睡觉的。在城市机器正要启动的短暂瞬间里,它发出了一阵低沉沙哑的响动,这不是哀鸣,而是清醒之前的自然呻吟,带着毫无防备的懵懂和麻木,足以让你在这一刻爱上她。这是混沌初开,是太极生两仪,是交响乐的第一个小节,是一切从无到有的开始。这里什么都有,这里是你的应许之地。”

是啊,这里什么都有,可选择太多有时候不一定好过没有选择。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才是最难的。我见过太多唯利是图的人,也见过太多为梦想拼搏的人。而我,客观地讲,从不是一个正能量传播者,我特别迷茫。恰恰是在香港,我感到自己淹没在如潮的人群中,和这里的每个人一样。每天我所坐的地铁里,冷漠或热情的脸,他们走得那么快,到底去往哪里?我曾以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前进,总能到达一个终点。奇怪的是,我突然开始明白,终点并不重要,沿途的风景才是生活。这就是我迫切地想停下来的原因。

去年暑假我的一个师哥结婚,我们去青岛参加他的婚礼。临走那天,老师带我们去拜访他的两个大学同学,李老师和费老师。他们住在离海边不远的一套不大的房子里,两个人都在大学教书。因为是顶层,他们隔出了一个小小的阁楼,一半用来放书,另外放了一张大大的床垫。李老师说,青岛的夏天很热,有时候他和费老师两个人喜欢睡在阁楼的地面上,凉快。他们曾是业界最好的学校的毕业生,当时两个人在北京,是同班同学。毕业的时候李老师想回青岛,但费老师死活要留在北京。他们在北京留了两三年,反而是费老师先放弃了。她说,有一天她下了班,在人山人海的国贸站换乘地铁,扑面而来的人潮把她挤得头晕目眩,她感到绝望,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站在热气之中,结果中暑晕了过去。李老师一边削着水果,一边笑着说,她这是“晕人”。

费老师给我们看她设计的明信片和T恤,漂亮精致,不卖,只送送朋友。李老师向我们展示他养的蝎子和天牛,放在一个小小的保温箱里,黑得发亮,照顾得很好的样子。他们毕业快十年了,没有孩子,居住在这个小小海滨城市的一隅,每天早上一起做早饭,傍晚在海边散步。我们从李老师和费老师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李老师开车送我们去机场。我打开窗,宁静的空气带着咸咸的海的味道吹进我的鼻腔,这是大城市没有的味道。

3.

我的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导演,这是一个听起来很酷,学起来很怵的专业。我曾无数次听人说大学是人一生过得最快的日子,可我的经验是:不管是大学还是别的什么,所有的以往都在飞速远去,所有的未来都遥不可及。上大学之前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自由的大学生活,四年结束了,才发现什么米煮什么饭,像我这样的胆小鬼,青春注定是一碗寡味的白鱼蛋。毕业那天坐在礼堂里,领导在台上讲着,同学们在台下坐着,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幻觉,好像自己是在大学的开学典礼。要真是这样就好了,我会告诉那时的自己:别怕,一切都很好,成功没那么重要。

四年我们学了好几门电影史,加上摄影、剪辑、剧作、录音,我成了一个装满名词的计算器。这些日子并不像我以往所想的那么文艺,你看我到现在都没参加过任何乐队和剧社,这就是一大证据。大二的时候我写了一个话剧去参加我们学校的戏剧之夜,自认为写得还行,叫《我们不能白头偕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失败,从此我开始下意识地抗拒所有类似的活动。现在想想,所谓的失败,不过是一件谁都会遇到的小事而已。一晃两三年的时间,再看那时候的自己,既幼稚得可笑,又真诚得可怜。

逝去的时光一旦接近了尾声,就总爱惦记着开头,比如失恋后总是回忆相遇,毕业时总是反复播放着入校时候的歌曲。入学的时候我们还像高中生一样青涩和腼腆,好像一本崭新的书才翻开了第一页。四年过得飞快,毕业不过半年,同年级的女孩子已经晒出了怀孕的照片。你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说时间被吃进了肚子里,消化成一个屁,四散在空气里。毕业的时候大家流着泪,唱着那首荒诞不经的歌:“过了三十年,我们再相聚,来到火葬场,全都化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

小C是我在大学最好的朋友,她有一种神奇的正能量,每次只要她喜欢什么人,这个人多半也会喜欢上她。因为这一点,她成了我们眼中公认的“人生赢家”。她的乐观、开朗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却唯独没能打动喜欢了十年的那个“他”。她的剧本里的男主角永远是那个人的名字,每一句描写总是那么迷人。大三的时候,他终于答应来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大家得幸一见,却发现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男孩子,远不如喜欢她的那些男生来得亮眼。可是小C却不以为然,依旧沉浸在暗恋的小世界里。直到有一天,小C终于鼓足勇气向他表白,却得到了他似是而非的拒绝。他说,我还不够好,还什么都没有,不配和你这么好的女孩在一起。前一秒她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后一秒却发现他飞快地找了另一个女朋友,在朋友圈大秀恩爱。青春就是这么狗血,胜过我们笔下的任何一出言情剧。

我们在毕业旅行的最后一晚,小C对我说,她从没后悔过这么多年喜欢他,因为喜欢他,她才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她为了他努力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幻想有一天能把他和她的故事拍成电影。并不是所有的青春都有美好结局,但是能做到无悔,也不枉在这兵荒马乱的青葱岁月里与你相遇。

4.

他们说,年轻人,这个世界是你们的。可是他们又说,没有一种生活比另一种更值得去过。小时候看张爱玲或王安忆的小说,总是为里面大段的细致描写所着迷,她们花整整一章写一个人怎么穿衣服,怎么吃下午茶,好像这些标签代表了这个人的全部。上海人说生活是什么,无非是穿衣吃饭而已。这也是一种有趣的态度。年底我在香港接待了米周,我的一个网友。夜晚我们坐在尖沙咀的岸边,看对面中环的高楼林立,想象这璀璨的灯火里面的人正在忙些什么。我从不羡慕他们,即使华服裹身,晚上十点钟才下班的人,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幸福。

相比之下我倒是有点羡慕米周,他在法国学了五年“飞机”以后,毅然决然一个人去广州工作,要知道,他可是个东北人。他说自己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虽然有时候寂寞了一点,却很自在。他的书在豆瓣阅读是畅销作品,之前都是写非虚构的纪实文学,现在他也开始写写小说。周末他报了拉丁舞班,有时候还组织豆瓣上的读书会。他每月的薪水在广州算是个小土豪,除了买书和聚会,他都攒起来旅游,已经走遍了好多地方。他说,他也想找一个女朋友。他喜欢的女孩是能陪他走遍世界的那种,最好还能会除了法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这样他们的孩子就会说汉语、英语、法语和另一门语言。我笑他要求高,他说他可以等,总相信会有这么一个人的。我看见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像是有光。

退学之后我搬回家里,父母和朋友都很支持我的决定。北京雾霾再严重,这里也有我的家。这段时间我一边准备考试,一边思考下一步的方向。写作、看书、陪妈妈去超市采购,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间隔年”。从学校走向社会,或者走向为自己负责的人生阶段之间,有一点点时间放缓脚步,独立思考,在我看来并不是逃避现实或者放任自流,现在终于有时间可以实现。这段时间我变得比以前更开心,不再试图去和别人比较,不再追求那些我本就知道对我来说不重要的东西。

感谢时间让我们成长,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别人。感谢那些弯路教会我们人生应当去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未来“更好的生活”,而是当下“更好地生活”。如果说我对2014有什么期许和愿望的话,我希望自己还有保持幼稚的资本,有为梦想冲动的理由,有你,我的朋友。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