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懂得,你不是一个人
22393600000013

第13章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

我俩身上,沉淀着彼此的青春。

最好的年华里,他眼里有我,这就足够。

缘起缘灭,兜兜转转,这人生有伤痛,

有惆怅,有徘徊,也有太多的精彩与惊喜。

【文 张觅】

我俩身上,沉淀着彼此的青春。

最好的年华里,你眼里有我。

这就足够。

缘起缘灭,兜兜转转,这人生有伤痛,有惆怅,有徘徊,也有太多的精彩与惊喜。

1.

有一句英文很美,翻译成中文,平淡中暗藏深意,是“也许最后跟你在一起的,是你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似乎是意料之外,可是又那么顺理成章,也许,这就是神秘且无可言说的缘。

十年,弹指一挥间,而红颜已在岁月的沧桑中携上痕迹。青涩已经褪去,曾经的热血与冲动也已经渐渐沉淀,如同琥珀。心之森林哪个角落里,悄悄开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花。

随着时光之河溯流而上,退回到十年之前,那时,我们都在上大学。

大一都在南校区,很幽静,有一丛碧青的竹林。小鸟儿不怕人,偏着小黑豆似的眼睛,在足边啄食面包屑。

每到十点钟下了晚自习,林荫道旁,月华淡淡地笼罩着跑道。再晚一点,渐渐安静下来的校园,寝室里一边放着电台的节目,一边谈着女孩子的心事。那时真年轻,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早上精力饱满地爬起来,跑步,然后读英语,紫藤长廊的紫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身上。

我那时候是个梳着双小辫的小女孩,双眼明亮。所在的学校是理工科大学,据说只要是个女生就有人追,于是,总会有很多缱绻的故事在毫未察觉时便已悄然发生。

在大学的时候,确实觉得毕业遥遥无期。四年,多漫长。

我那时早上总有晨跑的习惯,总是在跑道前碰到同一个男生,渐渐地,便熟悉了。每次他的脸总是很红,那时年少的我只觉好玩。有一天,在食堂里,他忽然跑过来问我的电话号码,脸红得跟葡萄酒一样。我不知为何,也许是看他腼腆,真的把号码告诉了他。他记在了自己的手心里。

晚上便接到了他的电话:“可以……一起去上自习吗?”

我忍不住笑了。

这样,结识了徐同学和他寝室的兄弟。

2.

后来才知道,徐同学有一天在水房碰到了我——穿着T恤、牛仔裤、梳着双小辫,在打开水。他忽然便想认识下,又不敢。于是,他回去告诉他们寝室兄弟,他们寝室的兄弟决定帮他一把。

早上,我去跑道跑步的时候,会经过他们宿舍楼,于是,最早起床的寝室长便守在窗前,看见我经过,就赶紧把他摇醒。他就睡眼惺忪地下来,在跑道上跑步,假装不经意地邂逅。在食堂徐同学问我电话号码的时候,在离我不远的另一张桌子旁,也坐着他们寝室的两个人,其中就有寝室长,是陪徐同学过来的。

大学很美丽,而且一年比一年更美丽。在这美丽的校园之中,很多的故事和很多的情怀。渐渐越来越喜欢听校园民谣,那些把当时简单而干净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的灵气之作。但是和徐同学最终因为种种波折只是成为了好朋友,留下很多美好回忆。

在大二的中秋节,徐同学说,我们寝室去爬岳麓山看月亮,你去不去?

当然去啊。到岳麓山上看月亮,想着就浪漫,而且身边这么多男生,也不用怕黑了。

月亮又大又圆,清凉而又清亮,如一汪水儿似的。行在林荫道上,月亮在墨绿树枝中缓缓穿行,让人看到就心神疏朗。

上山的时候,已经是七点多钟,路上黑黢黢的。大家笑闹着,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儿。寝室长说,他喜欢看电影,经常一个人去看电影,我就说你也一个人去看电影啊,他连忙说是啊是啊,我说我们寝室有个浙江女孩儿也喜欢看电影呢,她也经常自己去看电影,要不要介绍你给她认识。他不作声了。

微觉奇怪,但很快注意力又被其他话题分散了。路上还遇到了其他朋友,队伍便壮大了。

岳麓山顶,能望尽大半个长沙。橘子洲头,点点灯火。

中秋之夜,月儿圆满到十二分。水银一般的月光高高地倾洒。碧海天心,伸手想去触摸那泓高贵的冰凉。

大家泛泛地聊着。终于倦极,倚着山石,闭上眼睛,几乎睡着了。终于大家都不说话。那晚,浓重的夜色,山林如聚,凉意沁人。但不知为何,心中无比安稳。

夜深了,大家笑道再不回去宿管阿姨定是要骂的,移步下山,回首看那月亮,映着青山,分外晶莹。

一直记得,那晚的青山,笼着轻纱般的月华,年轻的人们,仰头,心中是无可言说的欣喜。

3.

大学时虽然是学经济专业,已经很喜欢写东西,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每次写了,就去拿给徐同学看。作为那个热门工科专业第一名的徐同学,却没法看懂那些情怀,于是只是笑,也说不上好还是不好。有一次,他拿回了他们寝室。

结果就接到了他的电话,说寝室长看了我的文字后,有话跟我说,可不可以给我打电话。当然说好。然后就接到了寝室长的电话。他说,我的文字让他想起了三个人,泰戈尔、冰心、三毛,问我是不是很喜欢他们的作品。非常惊讶,这确实是我最喜欢的三个作家。其实现在读他们文字的人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冰心。不由得涌起了一种被读懂读透的温暖感觉。

但是在大学里和寝室长并没有太多见面机会。每年我过生日,徐同学都会送巧克力和果冻给我。他生日,我就回送了一袋甜麦片。他们寝室就分而食之。据说以寝室长吃得最多。

和徐同学最终还是分开了。大学毕业之后,徐同学被保送上了清华,我留在长沙工作。寝室长也在长沙母校读研。其他人都出去了。有时候会和寝室长小聚,谈起大学时的事情,我觉得跟徐同学是没有缘分,加上我自己任性。寝室长却摇摇头,说,不是这些,你们俩之所以没能走到一块,是因为他不懂你。顿觉醍醐灌顶。

不久,徐同学结婚了,结婚后回长沙,他老婆也从美国回来。和他们见了个面,请他们吃了个饭。觉得彼此都有很大的变化,可喜的是这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面。婚后的徐同学更显温厚,人也成熟了不少。

当时家里总催着我恋爱。于是就跟徐同学开玩笑说要他介绍对象,徐同学想了想,说,寝室长怎么样?我忍不住笑,我们是朋友,怎么谈?他也笑笑,我一直觉得你们很有话聊的。这个我没有跟寝室长说过,免得尴尬。当时觉得朋友就是朋友。后来,舅舅让我提出交往对象的条件,我随口说,三个,一硕士学历,二湖南人,三一米七以上。其实这三个也是随口说的,因为舅舅老催。结果舅舅听了,就说我要求太高,要符合这三个条件好难,他是硕士,不一定是湖南人,他是湖南硕士,也不一定能一米七以上。后来遇见寝室长,很郁闷地跟寝室长说了,寝室长听了,说,这要求也不高啊,我就都符合。大感安慰,但没往深里想。

后来去海南旅游。在亚龙湾的夜色中,海浪声阵阵,我在海滩上看着海上的星星,喝着刚榨出来的新鲜椰汁。正在海风中想心事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寝室长。我告诉他,我在海边。曾经觉得,在海风椰影中接到遥远地方朋友的问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没有想到恰巧是寝室长捎来了他的问候。

朋友同学也有介绍很好的男生,却没有交往下去。寝室长也有问起,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跟男生没有共同话题,聊不起来。寝室长说,我和你就很有话聊啊,聊什么都可以。确实,寝室长作为工科男生,却是涉猎广泛,文艺、经济方面也多少懂一点。我只是当他给我鼓劲,于是笑笑。这时,寝室长也毕业了,准备去广州工作。

临走前,来主校区请我吃饭。我觉得他是个很细致的人,很细心地盛好饭。我想如果谁和这样的男生在一起,会是很幸福的吧。然后,寝室长忽然提出来要去整个学校逛逛。当时中午很大的太阳,正是七月盛夏。我打着伞,他暴晒着,还走得不亦乐乎。我又好气又好笑。他说,很多年以后,这一幕也是有纪念意义的。这一年的夏天,我们曾这样一圈圈地在校园里走着。

工作两年后,我回校读研,后来又工作了,单位出差,跟另一单位的姐姐住在同一间房,闲来无事,就说起彼此的往事。那个姐姐听我的故事听得入了迷,说,好像在看小说一样。我自己却有些惆怅,有个朋友跟我说,我曾经遇到过那么多那么好的男生,我却一一错过了他们,打了无数个擦边球,这是为什么呢?

曾经跟寝室长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也许没有遇见真正可以住在心里的那个人,不如就此潇潇洒洒一个人过一辈子。他沉默了一阵,说,年轻时,一个人还可以,但是等年老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太落寞了。一个人一辈子绝对不可能,人还是要找个伴儿。我只是笑笑,我说,我对爱情的信仰一直都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能遇见心中的爱情。

后来,他从广州到深圳,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过年了,他发信息给我:“很幸运遇见了你这样善良多才的女生……”依然觉得是很好的朋友,很美的鼓励。

我也在不断变动着。从公司,到学校,再到职场,做几份兼职,存了好几年的钱,最后终于在单位附近买了个小小的精装修小户型,从此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在2011年12月的时候,剪了个发型,有点儿小甜美,自己有点不适应。我大学时也没有走过甜美风,何况现在呢。一直喜欢的,就是清淡、清隽、清新。很多东西,还是淡淡的,静静的,最好。

4.

昔日大学时走遍天涯的豪气,渐渐沉淀成温婉的居家情怀。

同学们纷纷结婚生子。空间里,各种晒婚纱照和晒宝宝。只觉温馨,虽知大家已拥有各自的生活,渐行渐远。这是时光的必然,也不觉可惜。

年底,寝室长给我发信息,说他年后要回来,欢不欢迎。我说自然欢迎。这次,他也没再问过我的男友问题,我也没有和他再讨论自己以后的终身。

忽然明白了什么,心里柔软温暖起来。

有些朦胧的情愫,渐渐清晰。

原来蓦然回头时,居然是他,在那里。

似乎水到渠成,心有灵犀。他回来之后,我们俩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说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我们再相遇的时候,彼此都已经历了许多,我二十七岁,他二十八岁,我们都已经不再年轻了。相视淡淡一笑,很多话已经不必多说。

有时回母校走走,林荫道上明明灭灭的光影,总让我想起青涩时光。大学里的时光,是人一生中的好日子。

南校区的荷花塘、紫藤长廊,老图书馆下的竹林,五舍下的跑道,食堂里的小米粥、小粽子,满是亲切的回忆。

大一的惊鸿一瞥,大二的那个电话,大三湖边的笑,大四的分别,读研时的重逢,工作后的谈心……

在我俩亲手布置的新房里静静看着远处青山一角,在黄昏中闪烁着温暖的琥珀般的微光。

一晃,就是这么多年。

我俩身上,沉淀着彼此的青春。

最好的年华里,他眼里有我,这就足够。

缘起缘灭,兜兜转转,这人生有伤痛,有惆怅,有徘徊,也有太多的精彩与惊喜。

诗酒趁年华。

只是,常常还会想起,十年之前的一个早晨,红砖红瓦的母校南校区一舍三楼窗口,寝室长探出身来,静静等待,直到微笑着看见楼下梳着小辫的女孩背着书包毫不知情地走过。那时的我们,都不会知道,十年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而十年是这样的漫长,又是这样的短暂,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我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一个小短篇,投给了杂志社。不同于之前青春透明如醇酒的校园小说,这篇,很恬静的文字,带点儿小生动,却是淡淡的欣喜流转。编辑很喜欢,在发表的那篇小文上配了一行点评:时间如筛,筛去一切沙砾,只剩下真爱唯一。

唯有宁静,才可持久。就这样,岁月静好,执手到老。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好在你还在这里,没离开过。